古人流传下来的最佳吃姜时间,赛过喝参汤!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有句俗话,早吃姜,补药汤。
午吃姜,痨病戕。
晚吃姜,见阎王。
这也就说明如何吃姜大有讲究,在不同的时间吃姜利弊不同,下面就来教你如何吃姜,怎么吃姜更健康,这就要掌握好吃姜的最佳时间。
早吃姜,补药汤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
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
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如何吃姜?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小米粥吃。
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
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补药汤。
午吃姜,痨病戕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
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
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
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
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
生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
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心火会烧得更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
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午吃姜,痨病戕。
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
晚吃姜,见阎王网上流传一句与之相似的民谚,曰“早上吃姜等于补药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好多人听了“砒霜”二字都害怕起来,纷纷询问原因。
看了网上一些解释的文章,道理都对,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解释不了为什么“等于吃砒霜”。
有人干脆把这句谚语改为晚上吃姜,有损健康。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
此时吃姜,有几大害:1、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2、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3、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
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姜酒同食,百日烂心。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小百科: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在我国,食姜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
早在周代,人们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姜。
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
”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
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
其中许多功效已为人们所熟知,如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是民间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生姜止呕吐有良效,故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
生姜除被用于治疗呕吐和感冒外,还被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急性睾丸痛以及急救。
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由于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所以民间有“早上3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
在浙江著名的姜产区,至今还流传着“每天3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澳大"白大夫"美容专家提示,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
营养学家发现,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姜的药用价值姜在印度乃至亚洲都是一种古老而备受推崇的药物,用它治疗的病症多得都可能让人生疑。
一种草药如何能影响这么多看起来各不相同的疾病?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种替代药物的药理:治疗功效姜之所以能够抵抗很多种疾病,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对过度炎症反应有治疗作用,过度炎症反应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根本病因。
炎症是人体对疾病或损伤产生的自然愈合反应,它产生的疼痛、红肿、灼热感和肿胀是为了防止您在损伤部位修复时移动该部位。
随着身体的痊愈,炎症会逐渐消退。
但对于包括关节炎、憩室病、胆囊炎症和心脏病在内的某些病症,炎症不会消失。
它会变成慢性病,而且会造成许多其他问题。
姜在治疗慢性炎症方面尤为有用,因为它会部分抑制造成炎症恶化的两种重要的酶:环氧化酶(COX)和5-脂氧合酶(LOX)。
虽然消炎药能更有效地阻断COX,但它们对LOX丝毫不起作用,因此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孔子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

孔子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
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记载了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
时至今日,这十二条规矩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今人借鉴。
第一、“食饐(音:义)而餲(音:爱),鱼馁而肉败,不食。
”“饐”、“餲”两字的意思是我们所吃的粮食已超过它应有的保质期和保存期;鱼、肉腐烂变质不可食。
放置时间过长或腐烂变质的食物常含有许多致病菌或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人吃了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有罹患癌症的风险。
第二、“色恶,不食。
”食物改变原来的颜色,说明已经变质或从内部开始腐烂了。
因此,这样的食物不可食。
第三、“臭恶,不食。
”有些食物气味已臭不可闻,这是食物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食品中油脂酸败,产生恶臭气味,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样的食物绝不可食。
:第四、“祭肉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古代祭祀典礼都要用猪、牛、羊为祭品,称为“三牲”。
这些祭品要在祭坛上放置到第二天才可以被拿下来。
如果这些祭祀用肉超过三天,即不可食之。
第五、“沽酒市脯,不食。
”这是指的是从街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干肉,质量不让人放心,故亦不食。
这和我们当前食品质量信任度降低相似,从假酒、瘦肉精、地沟油,到三聚氢胺掺入牛奶、滥用各种食品添加剂等等,让人对食品安全产生过多疑问。
“沽酒市脯”还应慎食。
第六、“失饪,不食。
”是指烹饪的食物不是火候不足,夹生、未熟,就是火大熟过头了。
过犹不及均不符合饮食营养的要求,故在孔老夫子看来,这样“失饪”之物不宜食。
第七、“不时,不食。
”孟子曾对孔子饮食有规律称赞有加,曰:“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孔子吃任何食物都要注意节气时令和具体时间。
这里所说的“时”,一是指一日三餐的具体时间,另一是指具体的时令节气。
一日三餐,都应按时按点,没到吃饭时间不吃。
注意食物的时令节气,已过季节的果蔬不食。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 不可小觑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不可小觑伤风感冒将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煎汤,趁热服用之后,盖上被子发汗,能很快痊愈。
胃寒痛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泡一昼夜,用时取适量姜片加红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外伤出血将生姜烤干研末,对伤口消毒以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并能减少疼痛。
肢冷恶寒生姜适量,沸水冲开,代茶饮;或常食姜糖片可缓解末梢循环较差、四肢冰冷等症状。
晕车船晕车或病中晕眩,只须口含生姜1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或将姜片贴于人中或眼旁丝竹空穴位,即可暖胃行血,晕呕立止。
烫伤若发生烫伤,可将生姜捣烂取汁,用药棉蘸上姜汁擦患处,起泡者消炎除泡,破损者能促进结痂。
冻疮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用生姜汁反复涂擦,便能增加抗寒能力,从而避免产生冻疮。
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1片,咬在牙痛处,即能缓解。
如有必要,重复使用更好。
性欲低下生姜15~30克,当归30~50克,羊肉500~1 000克。
羊肉切块、洗净,放入开水内先滚一下,取出。
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用布包好与羊肉一起入锅煨汤。
熟后去药包,饮用。
老年斑取适量鲜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加入少许蜂蜜搅匀当水饮。
抗衰老生姜30克,鲜猪肉200克,洗净切成丝,加调料同炒。
常食抗衰老之效胜过维生素A、C及E。
减肥在盛满温水(水温40~42℃)的浴缸中放入煮过的生姜、米酒和醋,泡浴时水位不要过胸口,泡5分钟休息2分钟,连续5次就会大量排汗,能刺激血液循环,除了可减肥美白外,还可以收紧松弛的肌肤,治疗腰酸背痛。
每星期泡1次。
生发防脱发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
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
含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
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
早上吃姜等于喝参汤

早上吃姜等于喝参汤揭秘103岁寿星的养生秘诀
湖南省株洲市的甘德珍老人,现已103岁高龄,虽满头白发,但修剪得很精神,面色红润,皱纹也不多,看上去不过80岁左右。
“我这辈子都没进过医院!”老人自豪地告诉笔者。
一旁的儿媳妇陈安定却笑说她是在“吹牛”。
陈安定告诉笔者,婆婆唯一一次入院记录是在前年,因为得了白内障。
对于小病小痛,她一贯都是不看医生也不打针吃药,慢慢自然痊愈。
这么好的身体难道是吃了什么补品?陈安定笑着把“补品”端到笔者面前,竟然是一碗刚切好的生姜丝!老人很爱喝姜茶水,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来井水,烧开后,放上花生、芝麻、生姜和茶叶,泡一杯生姜茶,这就是老人每天必喝的饮料。
老人认为喝姜茶能暖胃防病,因此坚持了很多年。
但老人喝姜茶特别讲究,只在早晨喝,上午9点之后就不喝了。
“你们年轻人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吃五六分饱,身体比较舒服。
”老人面对前来采访的笔者,还不忘传授养生之道。
”。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

民间俗语云: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
这是为什么呢?生姜之所以不宜在夜间食用,是因为生姜含有姜酚,姜酚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则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故夜晚不宜食用。
那么早上吃姜生吃参汤,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就认识到生姜能抗衰老。
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
”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
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XX从去年春节开始,坚持天天早晨含姜,外出旅游也带上生姜,从不间断。
他说,至今在我身上出现了3个奇迹:一是不得感冒了自从含姜至今,没有患过一次感冒,偶尔有点感冒的迹象,喝一包“小柴胡冲剂”就没事了,治好了过去最头痛的感冒病。
二是治好了胆管结石去年8月6日我体检时,B超发现肝左叶胆管结石0.8×0.2厘米,我从未吃过医治胆结石的任何药物,只是坚持每天早上含姜,今年8月7日再体检时,胆囊未见异常。
据王老伯讲,早晨含姜,胆结石、肾结石都可以治好。
三是做肝功能“二对半”检查,全部阴性我从1998年至2002年连续5年做“二对半”检查,有二项阳性,即第四项e抗体(抗-HBE)和第五项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但不属于大小三阳。
今年体检时,乙肝病毒、检查“二对半”全部阴性,反而要注射乙肝疫苗了。
含姜的方法是: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
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
吃过生姜,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听孔子的话身体倍棒吃饭倍香

听孔子的话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周游列国达14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无定点,常常挨饿,可谓历尽磨难,却能得享73岁高龄,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绝对算是寿星了。
从《论语》看孔子的“食经”,孔子独特的养生之道,你也可以借鉴噢!日食三姜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孔子经:孔子这句话强调生姜的保健功效,一年四季每天都应该吃姜。
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现代养生:姜是黄色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有土性,在五行当中,土主脾胃。
生姜性味辛温,散寒发汗、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已为人们所熟知,如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是民间行之有效的方法,生姜除被用于治疗呕吐和感冒外,还被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
由于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所以民间有“早上3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
“上床萝卜下床姜”,姜适合早上、中午吃,晚上不宜吃,因为姜有升发之性,晚上体内阳气应当入内,晚上吃姜会使人耗气。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其实冬天也可以吃姜,不仅仅是因为它新鲜,而且吃姜更符合秋冬祛寒邪、养阳气的规律。
比如有些人到了冬天就容易手脚发冷,怎么捂都难热乎,如果这些人是因为寒邪湿邪导致经脉堵塞,使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那么他们适量多吃点姜,就可改善这个问题。
少吃肉食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孔子经: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
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养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会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和植物性食物相比,肉食是较难消化的。
肉食动物的胃液PH值小,为强酸,而人的胃液PH值大,酸性弱,故吃肉不可过多。
此外,从牙齿、肠道来说,人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
早上吃姜赛参汤 晚上吃姜如砒霜

早上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如砒霜
古人云“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吃姜,对身体有利,而晚上吃,会损害健康。
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古人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具有一定道理。
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姜味辛性温,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并且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
另外,平时如果得了风寒感冒,喝点姜汤也会减缓感冒症状。
但是,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姜中所含的姜酚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夜晚则可能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其次,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说其像“砒霜”有些夸张,但确实对睡眠不利。
故早上吃姜对身体的好处多,夜晚不宜大量食用。
但是晚上吃少量的姜,比如把姜当成调料炒菜,并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总之,吃姜的总原则是,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姜最大的作用就是预防风寒感冒,相反,如果症状是发烧,口干咽痛,那么还是不要“火上浇油”。
另外,便秘的人应该少吃姜,因为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也会加重症状。
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食用腐烂的生姜,其中含有毒物质,可诱发肝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流传下来的最佳吃姜时间,赛过喝参汤!
古人云“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吃姜,对身体有利,而晚上吃,会损害健康。
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古人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具有一定道理。
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姜味辛性温,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并且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
另外,平时如果得了风寒感冒,喝点姜汤也会减缓感冒症状。
但是,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姜中所含的姜酚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夜晚则可能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其次,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说其像“砒霜”有些夸张,但确实对睡眠不利。
故早上吃姜对身体的好处多,夜晚不宜大量食用。
但是晚上吃少量的姜,比如把姜当成调料炒菜,并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总之,吃姜的总原则是,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姜最大的作用就是预防风寒感冒,相反,如果症状是发烧,口干咽痛,那么还是不要“火上浇油”。
另外,便秘的人应该少吃姜,因为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
也会加重症状。
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食用腐烂的生姜,其中含有毒物质,可诱发肝癌等。
七类人群不宜吃姜
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内热较重者不宜食用生姜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
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肝炎病人忌吃姜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火旺。
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脱发者用姜要注意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来治疗脱发,的确,姜性温味辛,确实能够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打开,促使毛发再生。
但要注意脱发属热性疾病,姜用久了会生热,用热性药治热性病,和中医讲究的“热病用凉药”原则是相冲突的,所以尽量少用。
咳痰较黄者
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
便秘人群
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也会加重症状。
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