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汇总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5.《在夏天里成长》备课资料

词语解释【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苔藓】苔和藓同属隐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类,有很多种,大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一般不细加分别,统称苔藓。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软绵绵】形容柔软,或指人软弱无力。
【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六月六,看谷秀】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田里的谷子该秀穗了。
教材说明《在夏天里成长》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
本文不但文美,而且道理深刻。
课文共4个自然段。
其中第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围绕中心句。
全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来展开描写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写作特点1.围绕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使用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
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与夏天有关的谚语(精选)1.大暑热不透,大水风台到。
2.大暑不热,气候不顺,会有水灾风灾。
3.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
4.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
5.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钓。
6.大麦黄,钓鱼忙。
7.夏钓荫、夏钓深,不冷不热钓边边。
8.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
9.夏至不拔蒜,准得散了瓣。
10.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
11.夏至风从西北起,瓜田园里受熬煎。
12.夏至棉花根头草,赛过毒蛇咬。
13.午前下的雨,时间不会太长。
14.夏至日吹西比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
15.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16.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用书15夏天里的成长

15夏天里的成长教材解析《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原文的片段。
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
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第一句是这段的中心句、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等词语表现夏天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
围绕这个中心句、通过描写瓜藤“长出几寸”、竹子、高梁“多出半节”、表现它们长得快;通过描写“几天不见”、苞蕾开花结果、石头长苔藓、泥地长草长菜、以及个把月不过来”、小动物长个、表现它们变化大、生长快。
第3自然段承上概括了草木、作物的生长后、写到无生命的水、瀑布、河流的“长”。
用“一天一天地变丰满”表示山在“长”,用“一天一天地高起来”表示地在“长”,用“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表示河在“长”,用“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表示铁轨在“长”,用“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表示柏油路在“长”。
这段描写抓住事物在夏天的变化、写得独特又巧妙。
第4自然段更进一层、写到学生的“长”。
抓住“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总是要长”等词句描写人的成长。
作者引用“六月六、看谷秀”和“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两句谚语、引出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课文以开头的中心句统领全篇,从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写人的成长,万事万物尽在其中,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材贴切、构思巧妙,结构清晰。
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
文中有不少结构相同的句子、如,”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又如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再如,“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精品PPT课件

15 夏天里的成长
第1课时
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作者先以中心句总领全文,第②段从动植物的 方面、第③段从无生命的事物方面,展现了万物在 夏天的生长变化。最后一段则从人的方面,写人也 要赶时候,尽量用力地生长,升华了中心。
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 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 随着太阳 本来是……飞快的 威力的增加, 长,跳跃的长,活 温度的增加, 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什么都在生长
人也是一 样,要赶时候, 赶热天,尽量 地用力地长
思考:第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 换?删去其中一段行不行? 不行。
生物
事物
人
板书设计
总述
夏 天 里 的 分述 成 长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 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 割掉喂牛吃了。
作者在这里运用两个谚语来说明无论是人 还是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都应该珍惜时 间,及时、用力地长。
仔细品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从中明白了什 么道理?
人的 成长
年龄的 身体的
增长
长高
把山拟人化,山因为草木的茂盛 而显得丰满。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俗语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夏天是炎热的,是万物生长的最 好时机。植物快速长大,地才会“高起来”; 夏天雨水充足,河才会“变宽变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生字组词: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藓:苔藓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多音字:蔓:wàn瓜蔓màn蔓生尽:jǐn尽管jìn尽头形近字:蕾(花蕾)雷(雷电)蔗(甘蔗)遮(遮掩)谚(谚语)颜(颜色)词语解释: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字词等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字词等知识点
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
1、作者简介:
梁容若:1904–1997,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
中国作家、教育家。
2、重点字词
后脑勺活生生苞蕾草坪苔藓甘蔗瀑布
软绵绵谚语农作物尽量
3、字词释义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菜畦: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接茬儿:连接,接续。
第16课:《盼》
1、作者简介:
铁凝: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2、重点字词
雨衣袖筒斗篷情况袖子瓦蓝预报
遮盖讲座油锅酱油闹钟逗引嘴唇楼梯
3、字词释义
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拟声词。
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斜着眼睛看。
玛瑙:一种玉石,可用来做装饰品。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句子。
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
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
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2:词语解释】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件】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为下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点(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做铺垫。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色彩鲜艳、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
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
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本文选编到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5 夏天里的成长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让学生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从而懂得把握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个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2.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
教学课时2课时
完成课后作业。
成功之处:先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情况的一种检测,更是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知识点】生字组词: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藓:苔藓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多音字:蔓:wàn瓜蔓màn蔓生尽:jǐn尽管jìn尽头形近字:蕾(花蕾)雷(雷电)蔗(甘蔗)遮(遮掩)谚(谚语)颜(颜色)词语解释: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
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