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测试题练习济南版 试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测试题练习济南版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1.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表达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够运动B.需要呼吸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D.能生长和繁殖2.2013年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A.模拟实验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4.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空气的前提下,对温度的上下和水的多少加以控制〔如下表〕。

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请你选出最正确的修改意见〔〕花盆空气温度水①充足0℃适量浇水②充足25℃不浇水,保持土壤枯燥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D.两个花盆中都不浇水5.教材中的以下实验设立了对照组的是〔〕A.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B.观察花的结构C.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D.观察鸡蛋的结构6.以下各选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①能弹出声音的钢琴②优美挺拔的水杉③分布广泛的细菌④清流溪流边的苔藓⑤千姿百态的珊瑚⑥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A.①②③B.②③⑤⑦C.①③⑤D.②③④⑦7.以下列图是某同学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B.假设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那么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8.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根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含答案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含答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恐龙蛋化石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A.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C.发育D.繁殖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

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A.测量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C.右手提着镜臂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C.装片D.通光孔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10. 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与空气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都是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1、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A、遗传变异B、新陈代谢C、生殖现象D、生长现象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3、生物最根本的特征是()A、体内含有核酸和蛋白质B、有生长发育现象C、有新陈代谢现象D、有应激性4、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松和丹顶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7、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感冒病毒B、变形虫C、细菌D、霉菌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10、任何一个科学难题的攻克,往往需要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反复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成功的关键是()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得出结论11、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做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③②④⑥⑤1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内出现了污点,你确定污点是否在目镜的方法是()A、转动反光镜B、移动装片C、转换目镜D、转动物镜13、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何方移动标本()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右下方14、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看到的细胞大且结构细微()A、5×、10×B、8×、15×C、15×、45×D、15×、10×15、当把刻有字母“q”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是()A、qB、 pC、 dD、b16、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该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对照实验D、独立实验17、探究过程中需要()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和测量法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18、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A、曲颈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无法进入B、没有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C、曲颈瓶中的空气不能与外界中的空气相通D、曲颈瓶口又细又长,空气中的微生物很难通过这样的瓶口进入肉汤中19、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题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题济南版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根本特征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2.草原上,一只老鼠觉察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表达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3.以下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的是〔〕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4.以下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A.蕨的化石 B.冬眠的蛇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5.自今年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发现病例。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以下说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能使人体发病6. 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7. “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响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8.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

以下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蜻蜓点水C.孔雀开屏D.潮涨潮落9.以下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B.蝌蚪长成青蛙C.蘑菇长大D.种瓜得瓜10.请将左右两侧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蜻蜓点水、母鸡生蛋 A.具有应激性②种子萌发长成幼苗③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生长④花朵受昆虫刺激而合拢⑤小狗长成大狗 C.繁殖⑥小麦结出种子⑦猫吃老鼠 D.新陈代谢⑧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练习题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练习题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不需要做记录D.除用肉眼外,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都是观察的用具2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馒头上的“白毛”B.蘑菇C.柳树D.珊瑚3 . 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为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应()A.缩小光圈,用凹面镜B.放大光圈,用凹面镜C.缩小光圈,用凸面镜D.放大光圈,用凸面镜4 . “望梅止渴”“青蛙鸣叫”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③生物能进行呼吸④生物能繁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 . 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够生长发育B.能够奔跑运动C.能够说话交流D.能够复制克隆6 . 下表为某校兴趣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瓶号植物所处环境1 适量浇水,遮光2 适量浇水,充足光照3 不浇水,充足光照A.2号瓶是对照组,1号和3号瓶是对照实验B.1号和3号变量是水和光照C.1号和2号变量是光照D.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7 . 狼与羊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B.捕食C.竞争D.共生8 . 在湛江热带植物园中,有一种跳舞草的植物,这种植物在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就能跳起舞来,这种想象说明()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新陈代谢C.生物的运动D.生物的应激性9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能为大多数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D.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10 .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B.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D.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下,若按显微镜使用方法规范操作,一定能看见菠菜细胞11 . 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小丽觉得光线有点暗,她选择用④B.小蔡试图通过转动③来找到物体的像C.小詹想切换高倍镜来观察,他选择了⑤中的较短的镜头D.小婷在视野中看见有黑色污物,她断定①中的污物12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生物都能繁殖2.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A.左下方变亮B.左下方变暗C.右上方变亮D.右上方变暗3.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4.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A.④和⑤B.③和⑥C.①和④D.②和⑥5.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量()A.小,亮,多B.小,暗,少C.大,暗,少D.大,亮,多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项目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作(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9.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B.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C.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10.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1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实施计划→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表达交流→实施计划→得出结论12.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视野内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装片上B.目镜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1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15.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16.蚯蚓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疏松土壤,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B.环境适应生物和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17.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题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资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等三大类群,除生物都由构成的,生物有一些共的2、生物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7个):3、新陈代谢是指: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概念:2、地球上的生物主要生存在生物圈中,其范围是:、、它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3、栖息地指: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4、破坏各种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为: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为探究成功的关键.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 ,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四、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和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和放大倍数的。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和,外界光线强时用和。

外界光线弱时用和 .3、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和。

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正确操作:一手握,一手托 .2、对光时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和遮光器上的,视野中需弱光时,选择和。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下降时,要看着物镜,以免 ;眼睛注视目镜时,转动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4、从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的。

5、显微镜放大倍数= 倍数 X 倍数.6、显微镜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的。

考点:1、显微镜使用中判断污点的位置一般位于: ,移动载玻片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位于;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位于上,都不动时则位于上。

2、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 制作人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注意:(1)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滴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应滴 ,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2)取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前要用先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3)盖盖玻片时,应使 ,缓缓放平,为避免。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word版,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word版,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圈的组成成分A. 大气圈底部B. 水圈的大部C. 岩石圈表面D. 大象体内2. 生物圈的涵义是: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D. 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组成3.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4.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A. 需要适宜的B. 只对一种物资起作用C. 需要适宜的温度D. 效率很高5.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B. C. D.6.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A. 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B.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C. 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D. 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7. 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底部D. 是各种生态系统彼此联系构成整体8.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A. 生物圈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C. 生物圈号需要足够的水量D. 生物圈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9.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A. 反光镜B. 遮光器C. 粗准焦螺旋D. 细准焦螺旋10.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②③④①B. ①②③④C. ③④②①D. ④③①②11. 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 湿地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12. 如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B.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C.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 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13.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 观察颜色较浅且未经染色的标本应适当调暗视野C. 观察体积较大的细胞,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D. 欲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14. 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A. 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B. 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C. 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D. 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15. 下列现象中,不能够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 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B. 秋天部分植物会出现落叶C. 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D. 流感病毒能快速复制繁殖后代16. 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A. 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B. 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D. 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17.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一、选择题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

杨树B。

家兔C。

小麦 D.感冒病毒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

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

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A.相关信息B.因果关系 C。

相关联系 D。

相关问题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C。

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

公鸡打鸣D。

葵花向阳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

用实验来检验假设B。

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C。

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A.达尔文B。

施莱登 C。

巴斯德 D。

施旺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生长C。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呼吸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A。

水分B。

杂草C。

蚜虫D。

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

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A.大气圈B.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绿色植物 B。

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

“春来江水绿如蓝”B。

“雨露滋润禾苗壮”C。

“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

①② B。

③① C.③④ D.③②17、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B。

水圈 C。

岩石圈 D.无法确定18、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A。

有害的 B。

有益的 C.无害的 D。

无益的19、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有()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A.①②B.②③ C。

①③ D。

①④20、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A。

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和空气C。

食物、空间和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 B。

③① C.③④ D。

③②22、“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葚、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呼吸B。

生长发育C。

反射D.繁殖23、陆生植物的叶片能以水蒸气的形式向空气中散失水分,增加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的生存必须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 D.环境的改变依赖于生物的活动24、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这主要是受什么条件的限制( )A.温度B。

水分 C。

营养物质 D.阳光25、荒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洪固沙,改善环境,这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对环境有影响C。

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D。

以上三项都对二、综合题26、学贵有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借鉴下列一些学习方法:(1)图表归纳法。

某同学在复习中画了一系列图,请仔细观察图1、图2,然后回答问题:①图1可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其中B可代表____;图2中的空格内需填____。

②生殖、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实现的。

(2)阅读理解法.某同学在课外看到两则材料:材料一: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

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会将吸入的血液再吐进人体。

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极其微少,短期内反复叮咬2000次以上才可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此材料说明:____.材料二: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气体交换。

这种现象在生物体中很普遍。

此材料说明:____。

(3)实验探究法。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①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②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进行对照实验。

③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

(三)实验反思:④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

⑤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27、观察是同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 ,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

(2)观察字母“F"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移动.28、。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

请根据下图及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透明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滴,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作用.(2)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会复燃,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此装置和实验现象验证的是29、据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8分)(1)[1]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作用。

(2)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是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7]是______________,不仅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____,还能提供____________。

30、回忆我们所做的探究,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侧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⑴在甲、乙载玻片的下方的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_____,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_____。

⑶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能①形成赤潮;②寄生在人体内③净化水体;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

其中对人类有用的是_____。

⑷与草履虫一样,_____等生物也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一、选择题1、D解析:杨树、家兔、小麦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或动物,只有感冒病毒是病毒类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2、B解析: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探究的变量只允许有一个.故选B。

3、B解析: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实验者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假设要围绕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题易错选C,认为只要有联系就一定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B解析:科学探究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C解析:山石、空气、阳光、河水等都是非生物,故选C。

6、B解析:钢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

7、D解析: 反复实验是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从而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本题易错选C,实验中的假设和假设中的变量是单一的,因此,不必从不同角度去验证。

8、C解析: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9、C解析: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10、 A解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1、D解析: 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水分是非生物因素,杂草、蚜虫是生物因素。

12、B解析: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实验用具。

13、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空间.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一个家是指生物圈。

14、D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非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条件,如阳光、温度、水、空气等,而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因素.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A项和D项的景象是由于温度的影响所致;B项中的禾苗壮是由于水的影响;C项中的草和豆苗都是生物,草对豆苗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6、 D解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即题中的③②两项特征。

17、C解析: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是能飞的鸟类、昆虫及被气流带入空中的细菌;水圈中主要生活的是鱼类及藻类植物;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还是岩石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