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地区级禁止开发区域条目
国土资源部限制用地目录和禁止用地目录完整版

国土资源部限制用地目录和禁止用地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和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以下分别简称《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本通知的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
二、凡列入《限制目录》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目录规定条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三、凡列入《禁止目录》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规模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四、凡采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或者生产明令淘汰产品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五、《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执行中,国务院发布的产业政策和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对限制和禁止用地项目另有规定的,按国务院规定办理。
六、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适时修订《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符合本《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的前提下,制定本地的限制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七、《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执行中的问题,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处理。
八、违反本通知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2.1 术语2.1.1 加油加气站加油站、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统称。
2.1.2 加油站具有储油设施,使用加油机为机动车加注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油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场所。
2.1.3 加气站具有储气设施,使用加气机为机动车加注车用LPG、CNG或LNG等车用燃气并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场所。
自己注释:L液化,P石油,G气体,C压缩,N天然气2.1.4 加油加气合建站具有储油(气)设施,既能为机动车加注车用燃油,又能加注车用燃气,也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场所。
2.1.5 站房建筑物。
2.1.6 加油加气作业区加油加气站内布置油(气)卸车设施、储油(储气)设施、加油机、加气机、加(卸)气柱、通气管(放散管)、可燃液体罐车卸车停车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停车位、LPG(LNG)泵、CNG(LPG)压缩机等设备的区域。
该区域的边界线为设备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加3m,对柴油设备为设备外缘加3m。
2.1.7 辅助服务区加油加气站用地红线范围内加油加气作业区以外的区域。
2.1.8 安全拉断阀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自动断开,断开后的两节均具有自密封功能的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加油机或加气机、加(卸)气柱的软管上,是防止软管被拉断而发生泄漏事故的专用保护装置。
2.1.14 加油岛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
2.1.29 加气岛用于安装加气机的平台。
2.1.41 防护堤用于拦蓄LPG、LNG储罐事故时溢出的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构筑物。
3 基本规定3.0.9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9的规定。
三气柴五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记忆技巧:临界点给下一级;90/150/210呈60递增;不允许大于2103.0.10 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记忆技巧:临界点给下一级;30/45/60呈15递增;不允许大于603.0.13 加油与LP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3 的规定。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办理要求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办理要求(一)、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等级要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要达到《环评导则》规定的深度要求。
(1)建设项目概况: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应介绍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水平;产品、原料、燃料及总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措施;并进行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等;(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具体情况应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地下水现状(背景)调查;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环境噪声现状(背景)调查;评价区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等;(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具体情况应包括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面水和地下水);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对人体健康影响分析;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等;(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具体情况应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对废渣处理及处置的可行性分析;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和建议、环境监测制度建议等;(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等;(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应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点,提出对各排放口的监测方案或计划,并提出配置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具体情况应包括评价区的环境现状、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的影响、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点原则,综合提出建设项目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8)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在报批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2010年10月试行稿)

201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ro" 试用版本创建
更多资料请访问……
目录 1 范围........................................................................................................................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1
4.3.1 价值原则....................................................................................................2 4.3.2 客观性原则................................................................................................2 4.3.3 继承性原则................................................................................................2 4.3.4 调查与评价相结合原则.............................................................................2 4.4 调查内容..........................................................................................................3 4.4.1 地质遗迹点调查...........................................................................................3 4.4.2 地质遗迹集中区调查 ...................................................................................3 4.4.3 省级地质遗迹调查 .......................................................................................3 5 地质遗迹调查.........................................................................................................4 5.1 调查工作程序......................................................................................................4 5.1.1 资料收集与分析............................................................................................4 5.1.2 野外踏勘 .......................................................................................................4 5.1.3 设计编写 .......................................................................................................4 5.1.4 野外调查 .......................................................................................................4 5.1.5 综合研究与评价............................................................................................4
OSPF知识点总结(华为)

OSPF 与 IS-IS 的区域可扩展性的对比:
两种协议的算法都是基于 SPF 算法 OSPF:以 Area0 为 BackBone(比较好) IS-IS:以 Level2 的链路为 BackBone,以链路为区域分界(很好)
采用层次设计的好处:
减少了路由表的条目 LSA 的 flood 在网络边界停止,加速会聚 缩小网络的不稳定性,一个区域的问题不会影响其它区域
Router-ID
Router-ID 用于在 OSPF 区域中唯一地表示一台 OSPF 路由器,全 OSPF 域内禁止出现两 台路由器拥有相同的 Router-ID。
Router-ID 的设定可以通过手工配置,也可通过协议自动选取。实际网络部署中考虑到 协议的稳定,建议手工配置。
在路由器运行了 OSPF 并由系统自动选定 Router-ID 之后,如果该 Router-ID 对应的接 口 down 掉,或出现一个更大的 IP,OSPF 仍然保持原 Router-ID(即 Router-ID 值是非 抢占的,稳定第一),即使此时 reset ospf process 重启 OSPF 进程,Router-ID 也不会发 生改变;除非重新手工配置 Router-ID(OSPF 进程下手工敲 router-id xxx),并且重启 OSPF 进程方可。另外,如果该 Router-ID 对应的接口 IP 地址消失,例如 undo ip address, 则 reset ospf process 后,RouterID 也会发生改变。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160715

××/T ××××—××××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空间数 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市、县各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地层 岩体 地质界线 地质体注记 主要构造
××/T ××××—××××
说明
GB/T 13923-2006 的扩展 GB/T 13923-2006 的扩展 GB/T 13923-2006 的扩展 GB/T 13923-2006 的扩展 GB/T 13923-2006 的扩展
3
××/T ××××—××××
表 1 (续)
要素名称 地(市)级城市 县级城镇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农林牧渔单位 居民地注记 交通 铁路 铁路注记 城际公路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城际公路注记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注记 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注记 境界与政区 行政区 行政区界线 行政区注记 地貌 等高线 等高线注记 高程点 高程点注记 重要基础设施 重要基础设施 重要基础设施注记 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 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 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注记 地质矿产信息要素 基础地质要素 地质体
码”规则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充,同时在相关数据中说明。
e) 表 1 中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 GB/T 13923-2006。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
表1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要素分类代码表
要素代码 1000000000 1000200000 1000210000 1000220000 1000230000 1000240000 1000209000 1000300000 1000310100 1000310101 1000310102 1000310103
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试行)

附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开展“两区”划定工作过程中的“两区”划定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关于全国植胶垦区胶园等级划分试行方案的通知(农垦热﹝1996﹞112号)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农计发〔2017〕9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两区“两区”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等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及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生产区域。
两区在空间上包括区、片块、两区地块三个层级,单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可包含若干片块,单个片块内可包含若干两区地块。
“两区”片块在“两区”内划定的相对集中连片耕地,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体、管护主体或能够进行统一生产管理。
单个两区片块可跨越村组区域界线,但原则上不得跨越乡级区域界线。
“两区”地块在“两区”片块范围内,以实际宽度不小于1米的农村道路、沟渠、水系等线状地物或行政区域界线为边界所划定的具体的空间种植单元。
“两区”划定按照《“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规定程序,以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以两区地块为基本空间单元,确定“两区”空间位置、面积,并结合实际记录“两区”作物类型、权属以及农田灌排工程等基本信息。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征求意见稿)“即将在2010年颁布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广东的科学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一手促成《规划》出台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对此充满期望。
《规划》在分析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和开发策略,在全省范围内划分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四大功能区1、优化开发区域功能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区域分布:包括珠三角核心区28个县(市、区)。
发展方向:到2020年,本区域集聚的经济规模占全省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总人口占4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城市空间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左右。
绩效考核: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的评价。
2、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聚集区,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
区域分布:包括珠三角外围片区15个县、粤东沿海片区16个县、粤西沿海片区18个县和山区点状片区15个县。
发展方向:到2020年,该区域集聚的经济规模占全省的28%左右,总人口占全省5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市空间人口达到每平方公里9000人左右。
绩效考核: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突出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考核。
3、生态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区域分布:包括北江上游片区12个县、东江上游片区6个县、韩江上游片区7个县、鉴江上游片区的信宜市、西江流域片区的封开和郁南2个县、海岛型片区的南澳县。
发展方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在不损害生态功能和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等产业,重点发展中心镇,引导超载人口逐步向重点开发区域有序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江市
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松花江“三湖”省级保护区
10294
吉林市
森林、水域生态系统
左家省级自然保护区
55.44
吉林市
野生动物类
通化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15.05
通化县
野生动物类
腰井子羊草草原省级自然保
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23
四平市
地质遗迹类
5
吉林市丰满区旺起镇
松江河祥满省级森林公园
1.52
抚松县
东丰南照山省级森林公园
7.1
东丰县
东丰江城省级森林公园
6.8
东丰县
四、地质公园
名 称
面积(平方公里)
长白十五道沟省级地质公园
75
抚松省级地质公园
217.35
伊通火山群省级地质公园
804.7
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省级地质公园
49
五、重要水源地
名 称
位 置
大砬子省级森林公园
18.59
敦化市大川乡
石佛洞省级森林公园
7.29
汪清县大兴沟镇
叶赫省级森林公园
93.33
四平铁东区叶赫镇
松原宁江省级森林公园
35.41
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
抚松长白山金龙湾省级森林公园
280
抚松县
布库里山省级森林公园
15.27
敦化市
伊通河源省级森林公园
3.88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
丰满大石门沟省级森林公园
表2 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一、自然保护区
名 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 置
主要保护对象
长白松省级自然保护区
1.12
安图县
野生植物类
吉林汪清省级自然保护区
427.56
汪清县
森林生态系统
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地质遗迹
1.5
江源县
地质遗迹寒武--奥陶系
吉林靖宇省级自然保护区
423.25
靖宇县
自然遗迹类
吉林白山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
621.9
通榆县
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
吉林集安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字岭)
138.2
集安市
森林生态系统
吉林罗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0.3
柳河县
野生植物类
吉林抚松野山参省级自然保护区
83.2
抚松县
野生植物类
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610.1
扶余市
湿地生态系统
吉林珲春松茸省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平方公里)
新立城水库
长春市
97.8
石头口门水库
长春市
223.19
二龙山水库
四平市
865.07
下三台水库
四平市
10
山门水库
四平市
74
杨木水库
辽源市
411
桃源水库
通化市
131.3
曲家营水库
白山市
265
五道水库
延吉市
597
六、重要蓄滞洪区
名 称
位 置
面积(平方公里)
月亮泡蓄滞洪区
大安市、镇赉县
619.84
1300
珲春市
赤松林生态、松茸
吉林明月省级自然保护区
1000
安图县
赤松林生态、松茸
二、风景名胜区
名 称
面积(平方公里)
敦化六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10
集安鸭绿江风光带—五女峰省级风景名胜区
260
四平叶赫—山门省级风景名胜区
120
白山龙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420
白山青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10
白山长白迷宫省级风景名胜区
30
汪清满天星省级风景名胜区
56.7
三、森林公园
名 称
面积(平方公里)
位置
明月湖省级森林公园
14
安图县
丹江省级森林公园
56.67
敦化市雁鸣湖镇
日光山省级森林公园
101.33
图们市月晴镇
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
244.67
吉林市丰满区旺起镇
双辽省级森林公园
72
双辽市
七星火山省级森林公园
22.67
伊通县大孤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