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800字

合集下载

《边城》读后感感悟800字以上7篇

《边城》读后感感悟800字以上7篇

《边城》读后感感悟800字以上7篇读后感是指用心读完一本书后,所得到的感悟。

这个感悟会对你之后的生活以及人生有莫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读后感感悟800字以上,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边城》读后感感悟800字以上篇一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边城》。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

初读时,感觉很平淡,觉得文章很普通。

但细读之下,便发现了沈老写作水平之高。

朴实的爷爷,可爱的翠翠,以及那字里行间的优美环境,我被带入了这个故事中。

小说的开头写的很温馨,看着翠翠和爷爷的生活,我能切身地感觉到翠翠身上洋溢着的快乐,也就在这时,伴随着翠翠一生的爱情也终于到来了......傩送与天保都爱上了翠翠,一场荡气回肠的恋歌却决定了他们的去留,也断送了天保的生命。

天保死后,一切都变了,傩送的动摇,船总的厌恶,爷爷的呆板,这是注定的吗?看到这里,我的心紧紧的痛着,像被野猫抓了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两情相悦,却不能在一起。

在小说的最后,爷爷被雷雨夺去了生命,我的眼眶亦湿了......或许,爷爷是幸福的吧,清贫而廉洁的他安宁的度过了50年,他有妻子,有女儿,还有可爱的孙女翠翠。

但翠翠不同,她像是一个在家中等待着丈夫归来的痴情妻子,一直在等待着傩送。

我不讨厌傩送,但亦不喜欢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同情于她,因为她用自己的一生去等待和守候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个不可能回来的男人,我敬佩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在沈老的笔下,她就是一个“爱的化身”,令人怜惜。

读《边城》,我联想到了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冷香索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断肠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唉,《边城》+《采桑子》,真是让人心痛心醉,但更是欲罢不能。

当然,令我感动的可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

我也有一个善良的爷爷,爷爷对我非常好,每天做饭,还要接送我上学,我感激爷爷为我的付出,我也要好好报答对我无私付出的亲人,在这里,我祝愿我的家人身体康健。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沈从文的《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你知道《边城》的读后感800字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城》的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1“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

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

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

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

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13篇)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13篇)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13篇)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篇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字面上理解,《边城》的大意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城市的边缘,现代文明的边缘,战争的边缘的一个故事。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小说中的翠翠与爷爷一直生活在茶峒山城的深山里,陪伴他们的还有只狗。

她在十三岁时认识了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十六岁,二老傩送十四岁,二老当地人也称岳云。

翠翠爱上了二老,而同时这两人也爱翠翠。

最终,大老选择离开,将翠翠让给二老,全在离开的途中失足落水而死,二老和船总认为是翠翠和她爷爷害死了他,有些不愿娶她。

后来,爷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静静离开了,而二老因要娶翠翠与父亲顺顺吵架,无奈出走,这时,船总才让翠翠做二老的媳妇,但二老还没有回来。

在那时,人们依旧是包办婚姻,二老傩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妆,因此,二老与翠翠之间的自由恋爱很难达成。

作者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纯与透。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文中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故事完全没有城市里的俗气,不论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与歌声,还是二老对翠翠的一见钟情,都沾不上一丁点儿瑕疵,都是那么的纯,那么的美好。

文中作者甚至写到“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

善良,单纯,充满了爱,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让人有归属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透,茶峒的透不是简单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让茶峒“静静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让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如此悲哀的爱情却发生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峒,这似乎有些怪,但换一个角度想想,将这么悲哀的爱情放在这么美好的茶峒,结合起来,倒也挺合适,因为我认为,这种悲哀,它是淡淡的,又是若有若无的,放于茶峒这样的地方,更可以体现它的纯与透。

《边城》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6篇

《边城》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6篇

《边城》读后感800字《边城》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边城》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边城》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1原想为这篇起名为“如水”---可是我不能悖着自己的心,忽略那另一部分,于是我就给它起名为“纯美与暴力”。

纯美清澈泠泠然地顺着书脊淌下来了。

它流到我指甲边缘,渗入;随后我听见了歌声,是晴雨后的泥土、时未融化的芬芳、时初生的情感;它变成气态的、潮湿的诗,轻覆于我的睫毛。

我愿真正读懂,可这时能令我深切感受到的唯有自己思维与语言的迟钝。

《八骏图》、《或人的太太》、《如蕤》我都翻来覆去地读了三遍以上,直今还认为有些许晦涩。

可是在阅读的当中,纯美的环境、纯美的人们、纯美的对话,这些是不曾有变的。

就好似海浪,唯有那几朵不肯在礁石边迸成零散的珍珠------可你却仍能感知它滚动前进的节奏与态势,然后受它的鼓舞与感动。

这里每一篇的人物都是有名字的。

作者好像以“人”为开始,再酿出甘冽的环境,每一个人都富有极鲜明的特征:他们的每一次抬眼、每一次颔首,甚至每一次开口的时间都是自然形成却又不能改变的------就如《边城》中的翠翠,她不答应别人的呼唤,定是心中有什么缠在一起;她总要先解开它们才能回答,否则好似她便不是那个翠翠了。

虽是每个人物都独一无二,可他们的相似之处却又如恒河沙数。

于是,纯美叠加于纯美之上,虽是不至于令人头昏到只顾陷入、无法自拔的状况,可也足以令人心生淡淡的疑惑与神圣的哀怨。

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写到暴力的部分来让自己产生些许明彻。

暴力《边城》中的暴力形式是非常多元的。

有肉体所承受的暴力、有感情所承受的暴力,当然,更有灵魂所承受的暴力。

如最后一篇《节日》便充斥了会鞭笞犯人至死的暴力,《虎雏》便显现了一个硕大的希望被落空的暴力,而《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则昭示了人民的反抗被彻底扼杀的暴力。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8篇)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8篇)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精选8篇)《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篇1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习惯了华丽的辞藻,当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时,便立即沉醉其中了。

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语言,平淡无奇,内容,也并无什么新意,但它却能将一个小山村的情味跃然于纸上,使人完完全全沉醉其中,一气呵成读毕全书,读罢还回味无穷,这便是它的魔力了吧。

对农村,我存有的感情不过是外婆家的一句乡音,一片竹林,不过是个玩乐的地方罢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家人在异乡的一个念想。

这个小村庄,和我脑海中的的确有相同,又着实不同,它与我的家乡有着近似的景,至于情,是在认识了这座小村庄后才忆起与自己的家乡有所相似的。

一切都这样纯朴。

摆渡的人并不求利益,有时甚至还白送上一条黄烟;大黄狗如此近人情,不再被当作宠物来养,而就是与人为伴;顺顺没有丝毫财主的蛮横,大方洒脱,又能济人之急;两个儿子也没有公子的娇气,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吃干鱼,睡舱板;人们的皮肤被阳光染上了小麦的颜色,空气中震荡着沙哑的歌声,老人摇桨摇了五十年,身板仍硬朗着。

大自然在这林子中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俨然如沈从文自己评价的一样,同时,大自然赋予了这里的人们与生俱来的快活和不受任何杂质玷污的心,大概就是这一点,使人着迷。

这个故事的悲剧结尾,让无数人叹息,似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老的溺死和二老的离去,为它画上了省略号。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温馨的结尾,也就使我们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永远的回味,是分歧,是分歧让他们之间有了距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还有“车路”与“马路”,船主和船夫,这个么多的分歧使他们相去渐远,也不足为奇了。

似懂非懂的,我合上了书,一股书卷的气息扑鼻而来,我闭上眼,为故事假想着另一个结尾,却总是不合适,这时,我明白了这书的又一高明之处:它的故事是不容拆散的,情感、分歧也是一样。

《边城》读书心得800字篇2最早接触到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是《湘西游记》,当时是20XX年的暑假,在湖南邵阳的雀林国学堂中。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读后感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边城的读后感8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篇1夜深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品读《边城》,思绪也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伏《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

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实情后,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架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

傩送虽然一直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

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翠翠与爷爷至深的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又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

又或许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锣鼓,热闹的节日,吸引了眼球,掩盖了喜庆祥和背后的凄凉与伤痛。

但作者清新隽永的笔词下的确有丝丝忧伤的情怀。

就像这里也有亲人的离别与去世,有满满的期待未果,还有懵懂、朦胧,却又无疾而终的爱情。

这里的忧愁是一滴化不开的墨,滴到心上,纠缠不止,然后风干,凝结在那里,无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边城的读后感800字篇2从图书馆借来《边乡》,几近是一口气将它读完。

掩卷闭目,已经是深夜时分,一股莫明的悲伤浓浓的袭来,名著读后感。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进茶峒的年夜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乡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远有了小小好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年夜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克不及落底,却仍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边城》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边城》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边城》800字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边城》800字读后感精选篇1《边城》的开头:“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边城读后感1500字。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在如今的城市里,这种现象几乎绝迹,所以不难看出,作者沈从文对这种安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及对此的怀念。

在《边城》里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

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

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在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或是植物,好像周围一切的一切都是美丽而又宁静的,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别人看”,这又好像是为了衬托后来翠翠的不幸遭遇。

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10篇)

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10篇)

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10篇)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边城》有感800字1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妖是幸福的,幸福的小妖忘却了H,忘却了曾经受的伤,忘却了所有,心里满满的,全是林皓?氧气。

等待也是一种意境——读《边城》有感作文男人是一种很实际的动物,只有在追女友时才充满浪漫情怀。

900字作文虽然女孩已经快2年没见过男孩了.但是她确定电话里的人不是男孩!翠翠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而文章开头说的老人,既不是翠翠的父亲也不是她的叔叔伯伯,却是她的祖父。

读了文章后不免觉得这是一位奇怪的老头。

他是一位管渡船的老人,但是他从来不收别人的过渡费,即使有人硬塞给他,他也会用这钱买些茶叶和草烟,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这是一种何等的可贵啊!翠翠对于祖父,有的是任性与娇气,但是这却是她爱的表示,她的心盛得都是满满的“爱”。

翠翠和祖父生活在这白塔之下,从没有抱怨过,没有忧愁过,没有愤怒过,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得逍遥自在,充满欢乐。

遇到过渡的是新娘。

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

站在船头,懒懒的攀缘缆索让船缓缓过去。

花轿到岸拉,翠翠必战在小山头,目送这些远去,方回转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边。

独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头上装扮新娘子……这时祖父发现了翠翠已经长大了,他明白自己迟早是要离开翠翠的,他必须让翠翠学会独自生活,他常常想让翠翠一个人呆着,可是翠翠却始终依赖着他。

他一直为这事犯愁,直到他遇见了顺顺的儿子——天保大老,大老十分欣赏翠翠,甘愿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祖父也很欣赏大老,但是他必须征求翠翠的意见,他不愿让翠翠重蹈她妈妈的覆辙。

谁知翠翠竟也情窦初开,可是她没有爱上天保大老,却爱上了傩送二老,爱得那么坚定执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去的孤独
——读《边城》有感
高一(2)班纪晓澜
沈从文是孤独的,而《边城》也是孤独的。

在他的一篇随记中,沈从文提到这本书不是为多数人而写的,也多次提到这本书是为少数人写的。

可见这本书,沈从文并没有打算让它变得多么有名多么受人追捧。

他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他知道他心中那个纯净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这个世界,所以,他不奢望很多人能喜欢这本书,他只是希望自己真切的吐露能在这个烦躁的世界中得到一点点,一点点微弱的回应。

所以我说他是孤独的,孤独地在时光中历经万般磨砺,最终沉淀成一本或厚或薄的书。

然而,又有多少读者能真正读懂它们,所以我说边城也是孤独的。

但这只是其本身孤独的一面,还有一面的孤独,便是这本书的内容了吧。

初读此书才寥寥数页,我便发出惊叹,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文中的社会,是单纯而美好的,不带任何利益的掺合,不沾任何世俗的尘埃。

那里面的人,无论熟人或是陌生人,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他们不求利益,不求权势,只求能互相帮助,给他人一丝温暖,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在那儿,连爱情都是如此纯净,兄弟之间甚至可以相让自己喜欢的女孩……这个世界太美好单纯,让人舍不得走出来。

而身处这么一个喧嚣复杂浮躁的世界中,又何其渴望这么一个悠远空旷孤独的社会!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也许就在于他不需华丽的文笔词藻,只需平实的语言,便可以勾勒出一个很原始很质朴的"边城".这个地方和他的文笔一样,朴素而真实,却永远触摸不到。

读完这本书,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种美好与纯粹在如今时光里已无法再看到,在当今的时代中,人们应该追求些什么,除了金钱和利益之外,是否有更多已被我们遗失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难道时代的进步,就一定要伴随着人心纯真的泯灭吗?
又联想到刚刚发生的法国恐怖袭击,令人无比心痛也心寒。

沈从文写这本书的目的,我想也是想提醒当今的人们勿忘初心吧。

只是我觉得,向后看,向后看最初人性的美好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美好的,是一种返璞归真。

尽管,要回去已是不可能的。

那么,让我们进步到可能吧!
周成老师点评:
本文作者是有一颗慧心的,她不仅读到了沈从文和《边城》的"孤独",也读到了喧嚣如斯的时代以及浮躁如此的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