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设备专业术语-附录
常用机械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常用机械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1. 强度 (Strength)1.1 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状态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通常以N/mm²或MPa来表示。
1.2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缩力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通常以N/mm²或MPa来表示。
1.3 屈服强度 (Yield Strength)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
通常以N/mm²或MPa来表示。
1.4 硬度 (Hardness)硬度是材料抵抗划痕或穿刺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等。
2. 刚度 (Stiffness)2.1 弹性模量 (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通常以N/mm²或GPa来表示。
对于弹性材料,弹性模量与刚度成正比。
2.2 泊松比(Poisson’s Ratio)泊松比是材料在受力时横向收缩与纵向变形之间的比例关系。
泊松比的取值范围在0到0.5之间。
2.3 弯曲刚度 (Flexural Stiffness)弯曲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弯曲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通常以N/mm²或Nm²来表示。
3. 疲劳性能 (Fatigue Performance)3.1 疲劳寿命 (Fatigue Life)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能承受的次数或应力级别。
通常以循环次数或循环应力来表示。
3.2 疲劳极限 (Fatigue Limit)疲劳极限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水平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能力。
通常以N/mm²或MPa来表示。
3.3 疲劳强度 (Fatigue Strength)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通常以N/mm²或MPa来表示。
4. 可靠性 (Reliability)4.1 故障率 (Flure Rate)故障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完整版)ISO15031-6(2005)道路车辆—机动车和外部排放诊断设备的通讯第6部分

ISO 15031-6(2005)道路车辆——机动车和外部排放诊断设备的通讯第六部分故障诊断码定义目录序言 (3)引言 (4)1 范围 (5)2 标准化参考 (5)3 术语定义 (5)4 概要说明 (9)5 格式结构 (10)5.1 描述 (10)5.2 ISO/SAE约束的代码(核心DTC) (11)5.3 汽车厂家约束的代码(非统一的DTC) (11)5.4 车身系统分组(在附录C中给出了DTC编号和描述 (11)5.5 地盘系统分组(在附录C中给出了DTC编号和描述) (11)5.6 动力系统分组(在附录B中给出了DTC编号和描述) (11)5.7网络分组(在附录C中给出了DTC编号和描述) (11)6 诊断故障码描述 (12)6.1 诊断故障码应用 (12)6.2 动力系统 (12)6.3 车身系统 (12)6.4 地盘系统 (13)6.5 网络和汽车综合系统 (13)附录A(标准化)诊断故障码命名规则 (14)附录B(标准化)动力系统诊断故障码 (17)附录C(标准化)网络通讯系统、车身系统和地盘系统分组 (80)附录D(标准化)DTC故障种类和图表类型定义 (104)序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国家标准组织团体的全世界联盟,它的工作是制定国际标准,使其通过ISO技术委员会正常地实现,每一个成员体有权益对技术委员会已经制定的内容公正地提出异议,与ISO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都参加这项工作。
ISO与国际电气委员会(IEC)在所有有关电气化标准方面紧密合作。
国际标准的起草与ISO/IEC的第二部分制定的规则相一致。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起草被技术委员会采用的标准来散发给成员体进行投票,发布一个国际标准要求至少75%的成员体投票通过。
起草这个文件的一些原理可能受专利权利的影响,ISO不负责鉴别任何一个或者全部的这样的专利权利。
ISO 15031-6在技术委员会ISO/TC 22、道路车辆、小组委员会SC 3、电的和电子设备中被制定。
设备管理专业术语

设备管理专业术语设备管理是一个涉及到管理和维护企业设备的领域。
在设备管理中,有一些专业术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管理专业术语。
1.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和维护企业设备的过程。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2.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过程。
这包括设备的采购、配置、安装、维护和退役等方面。
资产管理旨在确保企业设备的价值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指通过分析设备的性能和行为来确定设备问题的过程。
故障诊断可以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收集和分析设备数据以及与设备供应商和专业人员交流来进行。
4.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预防性维护包括定期的保养和检查、更换易损件、及时修复设备问题等。
5. 远程监控远程监控是指利用网络和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远程监视和管理的过程。
远程监控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配置。
6. 设备可视化设备可视化是指将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过程。
通过设备可视化,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异常。
7. 故障报告故障报告是指记录和报告设备故障和问题的过程。
故障报告包括设备故障的描述、故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导致故障的原因分析等信息。
故障报告对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改进非常重要。
8. 资产追踪资产追踪是指通过记录和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情况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设备。
资产追踪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设备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异常。
9. 规划与调度规划与调度是指对设备管理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
规划与调度包括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维护任务的安排、人力资源的调配等。
规划与调度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组织性。
10. 性能分析性能分析是指通过对设备性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
新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14

目次1 总则2 术语3 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3.1 一般规定3.2 监理人员职责3.3 监理设施4 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4.1 一般规定4.2 监理规划4.3 监理实施细则5 工程质量、造价、进度控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5.1 一般规定5.2 工程质量控制5.3 工程造价控制5.4 工程进度控制5.5 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6 工程变更、索赔及施工合同争议处理6.1 一般规定6.2 工程暂停及复工6.3 工程变更6.4 费用索赔6.5 工程延期及工期延误6.6 施工合同争议6.7 施工合同解除7 监理文件资料管理7.1 一般规定7.2 监理文件资料内容7.3 监理文件资料归档8 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8.1 一般规定8.2 设备采购8.3 设备监造9 相关服务9.1 一般规定9.2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服务9.3 工程保修阶段服务附录A 工程监理单位用表附录B 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附录C 通用表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规范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行为,提高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3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并以书面形式与工程监理单位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以及双方的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在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时,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保修阶段等相关服务一并委托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服务的工作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等相关条款。
1.0.4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监理单位的名称,监理的范围、内容和权限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1.0.5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涉及施工合同的联系活动,应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
1.0.6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应遵循下列主要依据:1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3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电梯行业现场安全标准》条款简介(TCEA 803-2019)176

T_CEA 803-2019 《电梯行业现场安全标准》条款简介2019年08月✓贯彻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电梯行业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标准依据,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识别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能力✓为所有电梯行业的从业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无风险的工作环境。
降低电梯施工过程或使用环节相关人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梯行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受中国电梯协会EHS委员会的委托,在汲取借鉴了奥的斯《全球工地安全标准》的基础上,汇集了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苏州瑞科安全事务有限公司、辽宁杭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溧阳电梯商会等多家参编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参照了在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其他相关设备和建筑行业的工作经验而制定的。
标准链接:/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8&id=15331.范围本标准描述了为确保电梯施工现场安全的基本工作措施与规定,这些措施针对那些涉及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杂物梯或仅载货电梯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检查、测试、检验和拆卸(包括彻底拆除)的工作及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与电梯行业施工现场密切相关的相关国家标准、规范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安全规范GB25856 仅载货电梯GB25194 杂物梯WWJSSS OTIS全球工地安全标准3.术语和定义3.1 过于接近 In Close Proximity3.2 工作危险分析 Job Hazard Analysis3.3 高风险重大修理 High Risk Repair3.4 护栏 Guardrail3.5 围栏 Barricade3.6 生命线 Life Line3.7 上锁挂牌程序 Lockout and Tagging of Circuits3.8 工业防撞帽 Industrial Bump3.9 移动安装平台 Running Platform3.10 临时轿厢 False Car3.11 作为临时轿厢使用的移动安装平台 Running PlatformConfigured As a False Car3.12 坠落防止系统 Protection Against Falls3.13 坠落截止系统 Fall Arrest System3.14 软件短接 Software Jumper4.1 总则 4.2 危险识别和控制4.3 用电安全 4.4 坠落保护4.5 上锁挂牌程序 4.6 脚手架4.7 机器设备防护 4.8 起重与索具4.10 使安全回路失效4.9 物料搬运4.11 线路和软件修改 4.12 焊接与切割4.13 受限空间5.1 井道内作业 5.2 轿顶作业 5.3 在底坑作业5.4 层站 5.5 机房 5.6 移动安装平台和临时轿厢5.7 更换和截短钢丝绳5.8 维保强制整改要求5.9 改造强制整改要求5.电梯6.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 施工现场安全 6.2 在桁架中作业(上下平台和斜面部分)6.3 底坑作业(下机舱) 6.4 在机房作业6.5 新安装设备要求7.5 设备检查和测试7.1 总则7.2 事故调查 7.3 定期工地检查7.4 设备状况和对新设计的要求 7.6 新获得的维护保养电梯 7.乘客安全8.仅载货电梯和杂物梯8.1 新设计及目前生产的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8.2 现有设备的基本安全标准8.3 仅载货电梯和杂物电梯工作程序9.非专业合作方非专业合作方的定义及作业前提10.远程干预电梯10.1 远程干预操作10.2 远程控制操作10.3 远程上电复位附录A - 现场作业管理相关要求: A.1 个人防护用品要求A.2 作业危险分析JHA A.3 带电作业程序A.4 标准的进出轿顶程序A.5 标准的进出底坑程序A.6 停止电梯、自动扶梯服务流程A.7 开工前检查及复核性审查A.8 “动火工作”检查表附录B - 设备安全相关要求:B.1 急停开关的要求B.2 轿顶检修控制装置B.3 用于坠落防护的护栏B.4 用于坠落保护的截止系统11.附录谢谢!3.1 过于接近 In Close Proximity如果从正常的工作位置,身体部位的无意运动就可能接触到未防护的电或机械危险源,或在距离未防护的电或机械危险源1.5m以内,施工人员即被认为过于接近危险源而处在危险区域内。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专业术语

编号
缩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12.1
AUT
自动
Automatic
12.2
ML
10.10
BOS
支架底
Bottomofsupportt
10.12
CL
净距(净空)
Clearance
10.13
CTC
中心至中心
Centertocenter
10.14
CTF
中心至面
Centertoface
10.15
CTE
中心至端部
Centertoend
10.16
6.3.3
SRB
桶式过滤器
Buckettypestrainer
6.3.4
TSR
临时过滤器
Temporarystrainer
6.4
SIL
消声器
Silencer
6.5
SG
视镜
Slightglass
6.6
SC
取样冷却器
Samplecooler
6.7
DF
排液漏斗
Drainfunnel
6.8
LM
管道混合器
Linemixer
SMG
半金属垫片
Semimetallicgasket
3.1.2.1
MJG
金属包垫片
Meta-jacketgasket
3.1.2.2
SWG
缠绕式垫片
Spiralwoundgasket
3.1.3
MG
金属垫片
Metallicgasket
3.1.3.1
FMG
金属平垫片
Flatmetallicgasket
GMP计算机系统附录知识培训(CFDAGMP计算机化系统附录、EUGMP附录11、21PART11、GAMP5)2015.12

1
计算机化系统GMP法规要求
2 3 4
计算机化系统及数据完整性解析
基于风险评估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常见问题及讨论
1
计算机化系统GMP法规要求
1.1 计算机化系统相关法规和指南总览 1.2 CFDA《计算机化系统》附录、 EUGMP附 录11、联邦法规21章第11款电子记录;电子 签名框架结构 1.3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特点介绍 1.4 《计算机化系统》关键词 1.5 MHRA数据完整性定义和指南简介
1
计算机化系统GMP法规要求
(US FDA)工业指南 11部分 电子记录与电子签名‐ 范围和应用 (US FDA) 联邦法规第21篇第210 211部分,成品药 的现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ISPE)GAMP GPG 良好实践指南,GAMP架构下 的系列良好实践指南 (PIC/S)GMP指南,药用产品良好生产实践指南 (TGA)GMP,药用产品良好生产实践指南 (WHO)GMP 2003, Annex 4 (WHO Technical Repo rt Series, No. 908) (CFDA) GSP附录二附录三《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 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 (US FDA) 药品生产中计算机处理系统的验证指南 (February 1983)
本次培训还将结合国内外对计算机化系统
诸如EUGMP附录11,21CFRpart11,GAMP5, MHRA数据完整性指南等国际上有影响力, 有权威性的法规要求、行业标准及参考指 南进行对比介绍 由于能力、经验、水平的欠缺,一些不合 理甚至错误理解和解读的内容希望在座诸 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合理的 解决方案,以待提高共同认知水平。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编制说明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1、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设备完整性管理是过程安全管理(PSM)的核心要素, PSM各管理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因此,有效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运行水平,从而消除设备隐患,避免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或环境事故的发生,是实现危化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2、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长周期运行的需要我国危化品企业设备趋势大型化、精密化、运行环境苛刻化,为了保市场增效益装置高负荷、超期服役,使得装置安全事故、经济损失时有发生,非计划停工次数明显增多,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装置设备安、稳、长、满、优的运行,一方面是要加强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强、优化设备管理。
3、紧跟国际先进设备管理水平的需要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其纷纷推行设备完整性管理模式,采取技术改进和规范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运行状态的完好性。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任务繁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矛盾,例如:检维修管理问题;“三基”管理滑坡;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不高、把关不严;设备运行维护投力不足、维修费使用不规范;设备更新改造投力不足等,影响着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水平。
当前,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设备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探索创新设备管理模式成为新常态,通过模式创新来解决实际矛盾,促进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总之,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模式,从而消除设备隐患,避免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或环境事故的发生,是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长周期运行的需要,是紧跟世界先进设备管理水平的需要!二、工作简况根据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关于《制修订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项目的合同》要求,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行业推荐标准《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的编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相关设备专业术语扫描仪(1)CCD(电荷耦合器件)CCD主要采用微型半导体感光芯片作为扫描仪的核心。
使用CCD进行扫描,要求有一套精密的光学系统配合,这使得扫描仪结构复杂。
所以它的特点是扫描质量高,扫描范围广(可扫实物)、使用寿命长、分辩率高。
传统的CCD技术的工作原理很像复印机,它利用外部高亮度光源将原稿照亮,原稿的反射光经过反射镜、投射镜和分光镜后成像在CCD元件上。
由于镜头成像有一定的清晰范围,所以原稿可以具有一定的景深,也就是可以扫描具有立体表面的物体。
CCD扫描仪的景深一般可以达到十几厘米,这就是厂商们常说的3D扫描。
由于CCD 的光学器件比较复杂,很难缩小体积,所以CCD扫描仪一般比较厚重。
CCD器件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光学分辨率,已达到1200×2400dpi以上。
(2)CISCIS采用一种触点式图像感光元件(光敏传感器)来进行感光,在扫描平台下一至两毫米处,一排由300--600个紧密排列的红、蓝、绿三色LED传感器所发的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色光源,取代了CCD扫描仪中的CCD阵列、透镜、荧光管或冷阴极射线管等复杂结构,变CCD扫描仪为(光、机、电)一体为CIS扫描仪的机、电一体。
CIS产品的工作原理很像传真机,它没有镜头组件,CIS感光器件横跨整个扫描幅面宽度,而且最大限度地贴近原稿。
CIS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和二极管感光元件,结构简单紧凑,所以体积可以做得很小,CIS产品的厚度通常不到CCD产品的一半。
但由于CIS器件没有镜头成像部分,所以景深很小,一般只能扫描平面物体。
CIS器件属于半导体器件,在大规模生产后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
但CIS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光学分辨率一般只有300 x 600 dpi。
CIS与CCD相比,CCD扫描技术由于采用光学成像器件,扫描出的图像色彩与亮度都非常均匀,而且由于采用高亮度光源,所以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色彩分辨率。
而CIS技术使用的是大面积感光器件,在目前还很难保证扫描的均匀度,而且由于使用的是亮度较低的二极管发光器件,所以CIS的色彩分辨率也不如CCD出色。
(3)扫描元件扫描仪的核心部分是完成光电转换的部件——扫描元件(也称为感光器件)。
目前市场上扫描仪所使用的感光器件有四种:电荷藕合元件CCD(硅氧化物隔离CCD和半导体隔体CCD)、接触式感光器件CIS、光电倍增管PMT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CMOS。
四种扫描元件中,光电倍增管的成本最高,少则几十万元,而且扫描速度很慢,一张图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光电倍增管只用在最专业的鼓式扫描仪上。
而CCD和CIS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扫描速度相对较快,扫描效果能满足大部分工作的需要,所以CCD或CIS的扫描仪已成为许多家用、办公和SOHU一族的选择。
作为生产成本最低的CMOS器件,由于其扫描成像质量的限制,容易出现杂点,所以目前只使用在名片扫描仪上。
(4)最大幅面最大幅面指的是扫描仪最大的扫描尺寸范围,这个范围取决于扫描仪的内部机构设计和扫描仪的外部物理尺寸。
以平台式扫描仪为例(扫描幅面与扫描仪的外形尺寸相差不大),A4幅面是最常见的一种,扫描原稿的原始输入尺寸最大可以是A4(21cm×29.7cm)大小。
当然,在扫描范围文本框(直接输入尺寸数字或用鼠标调整)中可以自行设定扫描区域的大小。
扫描图像的输出尺寸大小一般通过扫描缩放倍率来控制。
部分扫描应用软件有输出尺寸的设置,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尺寸。
采用50%的缩放倍率,扫描输出的图像尺寸会缩小一半,图像分辨率会增加一倍(单位面积中的有效像素点增加一倍)。
采用200%的缩放倍率,输出图像的尺寸会放大一倍,图像分辨率下降,图像变得粗糙。
扫描仪的放大倍率设得过高,有些扫描仪会自动启用插值处理,当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使图像的存档文件会成倍加大。
在底片扫描时经常采用较大的放大倍率,用以满足客户的放大需求。
该类扫描必须设置很高的扫描分辨率,才能保证放大图像的单位面积的图像信息量。
(5)最大分辨率最大分辨率又称为插值分辨率或软件分辨率,是通过数学算法增大图像分辨率的方法,在光学分辨率相同的条件下,最大分辨率只能作为参考。
目前最大分辨率的算法大致分为三种:补点法:就是说如果两个像素之间需要加一个点,就用第一个像素的数据作为这个点的值,这个算法的优点是运算量小,速度快,但效果差,容易造成马赛克现像。
平均值法:就是说如果两个像素之间需要加一个点,就是用这两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这个点的值,这种算法的效果比补点法要好得多。
二次乘方法:这个算法是各种算法中效果最好的算法,也是运算最复杂的算法,为了得到两个像素之间新增的点的数值,需要取该像素前后左右各两个点的数值,模拟出这四个点数据变化的规律的曲线,从而获得这个点的数值。
目前多数扫描仪在横向插值时采用平均算法,纵向插值时采用补点法,只有少数扫描仪在横向和纵向都采用平均值法。
而目前的图像处理软件普遍采用二次乘方作为插值算法,因此生成的图像效果明显好于扫描仪自身插值的效果,因此无论从效果角度还是速度角度讲,扫描时,都不要使用超过扫描仪光学分辨率的精度进行扫描,如确实需要提高扫描精度,可以使用软件进行放大,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
(6)光学分辨率由于最大分辨率相当于插值分辨率,并不代表扫描仪的真实分辨率,所以我们在选购扫描仪时应以光学分辨率为准。
光学分辨率是指扫描仪物理器件所具有的真实分辨率。
而且,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是用两个数字相乘,如600*1200线,其中前一个数字代表扫描仪的横向分辨率,例如一个具有5000个感光单元的CCD器件,用于A4幅面扫描仪,由于A4幅面的纸张宽度是8.3英寸,所以,该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就是5000/8.3=600dpi,换句话说,该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是600dpi。
后面一数字则代表扫描仪的纵向分辨率或是机械分辨率,是扫描仪所用步进电机的分辨率,扫描仪的步进电机的精度与扫描仪的横向分辨率相同,但由于各种机械因素的影响,扫描仪的实际精度(步进电机的精度)将远远达不到横向分辨率的水平,一般来说。
扫描仪的纵向分辨率是横向分辨率的两倍,有时甚至是四倍。
如:600*1200dpi。
但有一点要注意:有的厂家为了显示自已的扫描仪精度高,将600*1200dpi写成1200*600dpi,因此在判断扫描仪光学分辨率时,应以最小的一个为准。
(7)扫描介质扫描介质为扫描仪所能扫描的介质类型,一般扫描仪可以处理的介质为照片、印刷品、文稿、正负底片、幻灯片和3D实物等。
数码相机(1)光圈范围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镜头的焦距/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2)最大像素最大像素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
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
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像素也直接和数码照片的输出有关系,下面的列表,为用户提供了数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
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
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
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
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
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4)光学变焦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
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
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
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
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
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
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部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