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材料化学答案-第四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二章2.1 扩散常常是固相反应的决速步骤,请说明:1) 在用MgO 和32O Al 为反应物制备尖晶石42O MgAl 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加快固相反应进行?2) 在利用固相反应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时,人们常常先利用溶胶-凝胶或共沉淀法得到前体物,再于高温下反应制备所需产物,请说明原因。

3) “软化学合成”是近些年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请说明“软化学”合成的主要含义,及其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答:1. 详见P6A.加大反应固体原料的表面积及各种原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B.扩大产物相的成核速率C.扩大离子通过各种物相特别是产物物相的扩散速率。

2. 详见P7最后一段P8 2.2节一二段固相反应中反应物颗粒较大,为了使扩散反应能够进行,就得使得反应温度很高,并且机械的方法混合原料很难混合均匀。

共沉淀法便是使得反应原料在高温反映前就已经达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可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由于制备很多材料时,它们的组分之间不能形成固溶的共沉淀体系,为了克服这个限制,发展了溶胶-凝胶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反应物在原子水平上达到均匀的混合,并且使用范围广。

3. P22“软化学”即就是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缓慢的反应进程中,采取迂回步骤以制备有关材料的化学领域。

2.2 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间的反应很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答:P6以MgO 和32O Al 反应生成42O MgAl 为例,反应的第一步是生成42O MgAl 晶核,其晶核的生长是比较困难的,+2Mg 和+3Al 的扩散速率是反应速率的决速步,因为扩散速率很慢,所以反应速率很慢,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见2.1(1)。

第三章(张芬华整理)3.1 说明在简单立方堆积、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和hc 型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情况。

答:简单立方堆积、 6立方密堆积、 12六方密堆积、 12体心立方堆积 8hc 型堆积 123.2 3SrTiO 为钙钛矿结构,a=3.905A ,计算Sr-O ,Ti-O 键长和3SrTiO 密度。

第4章习题及答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习题及答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非晶态结构与性质4-1名词解释熔体与玻璃体分化(解聚)与缩聚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网络改变体桥与非桥氧硼反常现象单键强度晶子学说与无规则网络学说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2、2玻璃、硅胶和2熔体。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4-4 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2O·2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4-5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4-6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s,在1156℃时是103·s,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s?(用η=A+解之)4-7 2熔体的粘度在1000℃时为1014·s,在1400℃时为107·s。

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4-8一种熔体在1300℃的粘度是310 ·s,在800℃是107·s,在1050℃时其粘度为多少?在此温度下急冷能否形成玻璃?4-9试用η=A+(T-T0)方程式,绘出下列两种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η~1)。

两种熔体常数如下:4-10派来克斯()玻璃的粘度在1400℃时是109·s,在840℃是1013·s。

请回答:(1)粘性流动活化能是多少?(2)为了易于成形,玻璃达到105·s的粘度时约要多高的温度?4-11一种玻璃的工作范围是870℃(η=106·s)至1300℃(η=102.5·s),估计它的退火点(η=1012·s)?4-12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软化点是780℃。

求:(1)这种玻璃粘性流动的活化能;(2)它的工作范围;(3)它的熔融范围。

4-13从以下两种釉式中,你能否判断两者的熔融温度、粘度、表面张力上的差别?说明理由。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第四章答案与翻译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第四章答案与翻译

4.2 根据本章给出的结构,画出下列链节结构:(1)聚氟乙烯:—CH2—CHF—;(2)聚三氟氯乙烯:—CF2—CFCl—(3)聚乙烯醇:—CH2—CHOH—4.3 计算下列聚合物的链节分子量(1)聚氯乙烯:—CH2—CHCl— : m = 2⨯12.011+2⨯1.008+35.453=61.491g/mol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OCH2-CH2OCOC6H4CO—m = 10⨯12.011+8⨯1.008+4⨯15.999=192.17g/mol(3)聚碳酸酯:m = 16⨯12.011+14⨯1.008+3⨯15.999=254.285g/mol (4)聚二甲硅氧烷:C2H6OSim = 28.086+2⨯12.011+6⨯1.008+3⨯15.999 = 106.153g/mol 4.4 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0 g/mol,计算其数均聚合度。

答:链节为—CH3CH—CH2—,其分子量:m = 3⨯12.011+6⨯1.008=42.081 g/mol4.5 (a) 计算聚苯乙烯链节的分子量答:链节为-CHC6H5-CH2-,分子量:m = 8⨯12.011+8⨯1.008=104.152(b) 计算重均聚合度为25000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答:= 25000⨯104.152 g/mol = 2603800 g/mol4.6 下表列出了聚丙烯的分子量,计算(a) 数均分子量(b) 重均分子量(c) 数均聚合度(d) 重均聚合度分子量分布x i w i(g/mol)8,000-16,000 0.05 0.0216,000-24,000 0.16 0.1024,000-32,000 0.24 0.2032,000-40,000 0.28 0.3040,000-48,000 0.20 0.2748,000-56,000 0.07 0.21答:(a)= 0.05⨯12000+0.16⨯20000+0.24⨯28000+0.28⨯36000+0.20⨯44000+0.07⨯52000 = 600+3200+6720+10080+8800+3640 = 33040 (g/mol)(b)= 0.02⨯12000+0.1⨯20000+0.20⨯28000+0.30⨯36000+0.27⨯44000+0.21⨯52000 = 240+2000+5600+10800+11880+10920 = 41440 (g/mol)(c)聚丙烯链节的分子量:m = 42.081 g/mol(d)4.7 下表列出了某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

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
Chapter2 Structure of Materials 11
试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固溶度的因素
(1)原子或离子尺寸的影响
当 固溶体;
r
r
r1 r2 0.15 r1
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可以形成连续
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只能形成
Hume-Rothery经验规则
当 有限型固溶体;
r r1 r2 30% r1
24
热膨胀受什么因素影响?试用势能图说明
热膨胀主要受到键强的影响,键强越强,热膨胀越弱。 此外,组织结构也对热膨胀有影响。结构紧密的固体, 膨胀系数大。
25
26
Cs熔体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单位为J)与温 度T(单位为K)的关系为 Gm=2100-6.95T, 求熔点
到熔点时Gm=0
2100 T= =302.2K 6.95
(b)20%B (c)25%B
(d)WL/Wα=(Cα-C0)/(C0-CL) =(80%B-50%B)/(50%B-40%B) =3/1 所以液体占25%,固体占75%
32
黑色金属:铁、钴、锰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除铁、钴、锰之外的金属 奥式体: 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马氏体:
x=1,y=-1,z= 1/2 故为(1,-1, 1/2 ),即为(1,1,2)

18
用固体能带理论说明什么是导体、半导体、 绝缘体?
满带:充满电子的能带
空带:部分充满或全空的能带
2.1.3.5 Electrical property
价带:价电子填充的能带
导带
禁带:导带及满带之间的空隙
19
导体:价带未满,或价带全满但禁带宽度为零, 此时,电子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价带与导带之间 的跃迁。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

在解决材料化学习题时,通常需要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表征手段以及应用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材料化学习题的答案示例:习题一:简述材料化学中的“相”的概念。

答案:在材料化学中,“相”指的是在宏观尺度上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区域。

一个材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相。

相的区分通常基于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相界面以及相的物理性质。

例如,在合金中,不同的金属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相,如固溶体、沉淀相等。

习题二:解释什么是纳米材料,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答案: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具有纳米尺度(1-100纳米)的材料。

这类材料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而展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量子效应等。

纳米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纳米电子器件、药物输送系统、催化剂、能源存储设备等。

习题三:描述材料的表征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材料的表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

例如,XRD用于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SEM和TEM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AFM用于测量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局部性质;IR和NMR则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习题四:简述材料的合成方法之一——溶胶-凝胶法,并说明其优势。

答案:溶胶-凝胶法是一种从溶液到固体的合成方法,通常涉及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过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材料,从而减少热处理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同时,溶胶-凝胶法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适用于制备薄膜、纤维和粉末等不同形态的材料。

习题五:讨论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材料的环境友好性指的是在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例如,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然分解,减少环境污染;绿色建筑材料如绿色混凝土,通过使用工业废料作为骨料,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

材料化学课后习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课后习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课后习习题答案欢迎阅读材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P 42 :四(1)(2)(3)P 69 :⼆、三(1)(2)P 90 : 5S*(完p T3.偏摩尔吉布斯函数⼜称化学势,定义为 ,,CB B B T p n G G n µ== ? 。

4.理想稀溶液存在依数性质,即溶剂的蒸⽓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渗透压的量值均与溶液中溶质的数量有关,⽽与溶质的种类⽆关。

5.⼈们将存在于两相间厚度为⼏个分⼦⼤⼩的薄层称为界⾯层,简称界⾯,有液-⽓、固-⽓、固-液、液-液、固-固界⾯,通常把固-⽓界⾯、液-⽓界⾯称为表⾯。

6.表⾯张⼒⼀般随温度和压⼒的增加⽽降低,且σ⾦属键 >σ离⼦键 >σ极性共价键 >σ⾮极性共价键。

7.按照氧化态、还原态物质的状态不同,⼀般将电极分成第⼀类电极(⾦属电极、⽓体电极)、第⼆类电极(⾦属-难溶盐电极)、氧化还原电极三类。

8.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由度、组分数、相数之间关系的法则。

其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是吉布斯相律,其通式为f =c -p +2 。

⼆.名词解释1.拉乌尔定律:⽓液平衡时稀溶液中溶剂A 在⽓相中的蒸⽓压p A 等于同⼀温度下该纯溶剂的饱和蒸⽓压p A *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x A 的乘积,该定律称为拉乌尔定律。

2.亨利定律:在⼀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B 在平衡⽓相中的分压p B 与其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数x B 成正⽐,该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3.基元反应:化学反应并⾮都是由反应物直接⽣成⽣成物,⽽是分若⼲真实步骤进⾏的,这些步骤称为基元反应。

答:先将样品加热成液态,然后另其缓慢⽽均匀地冷却,记录冷却过程中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即冷却曲线(或称步冷曲线)。

由若⼲条组成不同的冷却曲线可绘制出相图。

四.计算题1.计算压⼒为100kPa ,298K 及1400K 时如下反应CaCO 3(s)=CaO(s)+CO 2(g)的ΔrGm Θ,判断在此两温度下反应的⾃发性,估算该反应可以⾃发进⾏的最低温度。

材料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2.C在高温下可作为金属氧化物还原剂的原因:据反应方程式2C(s) + O2(g) → 2CO(g)知,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ΔS 增加,导致埃灵罕姆图中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即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这表明, 随温度升高,ΔGΘ负值增大,CO稳定性增大,C还原性大大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要温度足够高,这条线在所有金属氧化物的下方.因此,在高温下,可用作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3. (a)对任何反应:ΔG=0代表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在某非标状态下达平衡状态.ΔGΘ=0表示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达平衡状态.标准态: 指参与反应的各气体的标准压力为100 kPa.(b) ΔGΘ>0表明在标准状态下, 反应不能向右进行, 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反应是可以向右进行的, 因此这一说法是偏面的或不正确的.4. 由反应C(s) + O2(g) → CO2(g)知,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即熵变ΔS变化很小, 因此埃灵罕姆图中CO2生成线为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对于生成CO的反应: 2C(s) + O2(g) → 2CO(g),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增加即ΔS>0,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因而在埃灵罕姆图中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5. Ca, Mg, Li, Al, Ti6 f=c-p+2 中的2代表温度和压力这两个变量, 对于材料化学中的材料, 主要指固体材料,属凝聚态体系, 压力对其影响较小, 因此压力常可忽略不计, 因此f=c-p+2 中的2可改为1.78(a) 固溶体α(B 原子溶入A 基体中形成的固溶体), 含B 80% (b) 合金成分: 含B 20%的合金;(c) 最后凝固的液体成分: 含B 30%;(d) 据题意有: C 0 = 50% C l = 40% C α= 80%3%40%50%50%80=--=αW W l , %;75=l W %25=αW。

材料化学第二版(曾兆华版)课后答案

材料化学第二版(曾兆华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材料化学是有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的化学。

主要特点:跨学科性,实践性。

2.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为其他物质,而材料通常是可重复的、连续的,除了正常的消耗外,它不会不可逆地转化为其他物质。

3.观察一只灯泡,列举制造灯泡所需的材料。

4.材料按其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如果按功能和用途对材料分类,列举十种不同功能或用途的材料。

答:(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2)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天航空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5.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

答:结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层次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特性:材料固有的化学、物理和力学特性。

制备:将原子和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应用。

第二章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3.计算体心立方及六方密堆的的堆积系数。

(1)体心立方单位晶胞原子数 n = 274.0)2/4()3/4(4)3/4(4=3333fcc ==R R aR ππξ10. 单质Mn有一种同素异构体为立方结构,其晶胞参数为,密度= g cm-3,原子半径r = ,计算Mn晶胞中有几个原子,其堆积系数为多少11. 固溶体与溶液有何异同固溶体有几种类型固体溶液与液体溶液的共同点:均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均为混合物,均存在溶解性问题(对固态溶液称为固溶度,对液体溶液称为溶解度);(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固体溶液与液体溶液的不同点: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体形式出现,而液体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均以液体形式出现;固溶体:又称固体溶液,指由一种或多种溶质组元溶入晶态溶剂,并保持溶剂晶格类型所形成的单相晶态固体。

固溶体按固溶度分可两种类型:有限固溶体与无限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可分为置换固溶体与填隙固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材料化学热力学Chapter 4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1. Cs熔体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单位为J)与温度T(单位为K)的关系为=2100-6.95T, 求Cs的熔点。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ndard Gibbs free ΔG om, Csenergy (in units of J) of Cs melt and temperature T (K) is shown as ΔG o m,=2100-6.95T, please determine the melting point of Cs.Cs解:根据热力学定律,当ΔG<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因此ΔG=0时对应的平衡反应(即Cs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反应)的温度即为Cs的熔点。

由ΔG o m, Cs=2100-6.95T=0,可得T =302K,所以Cs的熔点为302K。

Answer: A ccording to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when ΔG <0, t he reaction can be spontaneous. Therefore, ΔG = 0 corresponding to the equilibrium reaction of Cs change from solid phase into liquid phase, the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elting point of Cs. From ΔG o m, Cs=2100-6.95T=0, we can get T=302K, so the melting point of Cs is 302K.2.通过埃灵罕姆图解释为何碳在高温下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

According to the Ellingham diagram, please explain why the carbon can be used as a reductant of the metal oxides at high temperature.答:根据埃灵罕姆图,ΔG o-T曲线越在下方,氧化物的ΔG o负值越大,其稳定性就越高。

所以在给定的温度下,位于下方的ΔG o-T曲线所对应的元素可使位于上方曲线的金属氧化物还原。

由埃灵罕姆图还可知,CO生成线的斜率为负,随着温度升高,ΔG o越负,CO稳定性越高。

而金属氧化物的生成线的斜率都为正,随着温度升高,ΔG o越正,氧化物稳定性越低。

所以,碳在高温下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

According to the Ellingham diagrams, the lower the site of ΔG o-T curve, the bigger the negative value of ΔG o, the more stable the metal oxide. So, at a given temperature, the element of the below ΔG o-T curve can reduce the metal oxide of the above ΔG o-T curve. We can see that the slope of CO formation line is negativ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ΔG o becomes more negative, indicates that CO is more stable. However, the slopes of metal oxides formation line are all positiv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ΔG o becomes more positive, indicates that metal oxide is more unstable. Therefore, the carbon canbe used as a reductant of the metal oxides at high temperature.3.(a )对任何反应,请说明ΔG 和ΔG o 为0的意义;(b )对于“如果反应的ΔG o 是正值,则反应不会如反应式所写的那样向右进行”的说法,谈谈你的观点。

(a) for any reaction, please indicate the significance of ΔG 和ΔG o ; (b) For “if ΔG o of a reaction is positive, the reaction will not go along as the reactive written ”, talk about your opinion.答:(a )对于任何反应,ΔG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是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即可据此判断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任何自发变化过程中,自由能总是减少的”。

所以,ΔG 为0说明反应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而ΔG o 为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即物质处于标准状态时((指定温度(273.15 K )和压力(101.325KPa ))的生成自由能。

(b )已知ΔG o =-RTLn K ,若ΔG o 为正值,则Ln K 必需为负值,则K <1,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

(a) for any reaction, ΔG (change of Gibbs free energy) is to describe driving force of a chemical reaction, you can judge the possibility of reactio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shows that the free energy is always reduced in any spontaneous reaction . Therefore, ΔG is 0 indicates that the reaction is in equilibrium. However, ΔG o stands for the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that is to say, the material’s free energy of formation in the standard state (273.15 K and 101.325KPa).(b) As is known, ΔG o =-RTLn K , if ΔG o is positive, LnK must be negative, then K <1, indicating that the extent of reaction is very small. 4. 在埃灵罕姆图上大多数斜线的斜率为正,但是反应的斜率为0,反应的斜率为负,请解释原因。

In the Ellingham diagrams, slope of the most curves is positive, but the slope of the reaction C(s)+O 2(g)=CO 2(g) is zero, the slope of the reaction 2C(s)+O 2(g)=2CO(g) is negative, please explain the reason.答:对于C 氧化生成CO 2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因此熵变ΔS 为0,因为-ΔS 代表氧化物生成线的斜率,所以此时,-ΔS 为0,斜率为0。

对于C 氧化生成CO 的反应,反应以后气体分子数增加,即ΔS>0,-ΔS 为负,所以CO 生成线的斜率也为负。

1) For the reaction of C(s)+O 2(g)=CO 2(g), the number of gas molecules before and after 22C(s) +O (g)=CO (g)22C(s) +O (g)=2CO(g)the reaction is constant, so the entropy change ΔS is 0, because “-ΔS” stands for the slope of the formation line, in this case, ΔS is 0, so the slope is 0.2) For the reaction of 2C(s)+O2(g)=2CO(g), the number of gas molecules increase after the reaction, so the entropy change ΔS is >0, that is to say -ΔS<0, so the slope of the formation line is negative.5.在埃灵罕姆图中,哪些元素可以从二氧化硅中还原出硅? In the Ellingham diagrams,which elements can reduce Si from SiO2?答:根据埃灵罕姆图,位于下方的ΔG o-T曲线所对应的元素可使位于上方曲线的金属氧化物还原。

TiO2、Al2O3、Li2O、CaO、MgO的生成线均位于SiO2生成线的下方,所以Ti、Al、Li、Ca、Mg这几种元素可以从二氧化硅中还原出硅。

According to the Ellingham diagrams,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 of the below ΔG o-T curve can reduce the corresponding metal oxide of the above curve. As is shown, the formation lines of TiO2、Al2O3、Li2O、CaO、MgO lie in the below of SiO2 formation line, so Ti、Al、Li、Ca、Mg can reduce Si from SiO2. Additional, above 1600℃, the formation line of CO locates below the formation line of SiO2, so C can reduce Si form SiO2 at temperature more than 1600℃.6.吉布斯相律通常为f=c-p+2,为什么在固体材料的研究中,相律一般可表达成f=c-p+1?Gibbs phase rule is usually expressed as f = c-p+2, why in the study of solid materials, the phase rule be expressed as f = c-p+1?答:在固体材料的研究中,压力对固相反应的影响很小,通常可以忽略,所以非成分的变量只有温度这一项,所以相律一般可表达成f=c-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