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式”作业模式之初探
最新-三融三改教学模式探索 精品

“三融三改”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本文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针对《机械创新设计》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融三改教学模式,阐述了三融三改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并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学模式;中国制造2015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两大举措相互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之一就是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而强,将会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更多机会。
高职教育连接产业和教育,在创新创业中担任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双创背景和国家政策推动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应以创新为重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
本文通过探索三融三改教学模式,促进课程与双创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完善整个课程体系以及提高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1当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与市场脱轨由于政府缺少对校企合作针对性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企业出于商业机密或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学校校企合作并不彻底;同时多数教师缺乏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知之甚少,无法做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
而本课程设计首要确定的是主题,所有的理论设计和操作实践都以主题为方向。
多数任课教师对市场的敏锐性已经淡化,仅凭经验和搜集信息来确定主题常脱离市场,所开展实践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高校以机械设计课程代替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机械设计课程内容以介绍手册使用、计算公式为主,课程设计机械化。
“三位融合”教学法在食品雕刻课程中的运用

“三位融合”教学法在食品雕刻课程中的运用食品雕刻是一门创意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课程,对学生的细致观察、手工操作和创造力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时,“三位融合”教学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三位融合”教学法在食品雕刻课程中的运用。
“三位融合”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食品雕刻课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介绍一种雕刻工具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自己尝试使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使用该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雕刻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位融合”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食品雕刻课程中,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和掌握。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引导和实践操作的训练。
在介绍一种雕刻技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实际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并纠正错误,最后再加以总结与归纳。
通过实践的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雕刻技法,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位融合”教学法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食品雕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食品科学、艺术设计、营养学等多个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联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食品雕刻的技能和知识。
在学习雕刻工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材料和结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其与食品相互作用的原理和影响。
通过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联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整体效果。
“三位融合”教学法在食品雕刻课程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联动。
教师在食品雕刻课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三位融合”教学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联融入方案

三联融入方案三联融入方案1. 介绍三联融入方案是一种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综合性方案。
这个方案通过将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学生。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三联融入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方法,并分享我对这个方案的观点和理解。
2.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往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教育界开始探索一种更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方案,即三联融入方案。
3. 目标三联融入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学生。
它通过三方面的融合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
学科知识是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4. 实施方法三联融入方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
学校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科学课上,学生不仅学习科学理论,还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三联融入方案是一种前瞻性和全面性的教育方案。
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融合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联融入方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
在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中,学生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经历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实施三联融入方案时,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平衡各个方面的培养。
既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融课堂“的应用实践与研究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融课堂“ 的应用实践与研究当前传统的中职幼教音乐教学普遍存在学习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园校联动与职业情境欠缺、家校联系与情感互动不足等问题,使得教学难以满足未来幼儿园岗位实际需要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学前专业主要专业课为声乐、钢琴、舞蹈,这些技能学科需要通过师生的实践演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书本的资料为文本形式,文字资料无法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体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因为一周就一次专业课,教学时间少,教师的技能教学展示又没有一个载体记录,学生只能凭借对课堂的记忆来回忆复习巩固知识。
然而记忆力又有时效性,所以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幼儿工作的实际需求,在“三教”改革精神的引领下,以学生的职业成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课程实施团队对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主题融创优化教学内容、园校融通创设职业情境、家校融合促进情感互动的“三融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见图),开展多学科教师参与,园校教师之间采用“合作共育”对接模式,中职学校聘任幼儿园优秀老师为各小组实践指导师,双方定期开展一系列教研交流活动。
围绕主题活动,实行“三阶三进”模式——课前导师进校指导,课中导师线上进课堂指导,课后学生进园受指导,使得园校融通打破时间壁垒,突破空间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足学生成长,笔者对艺术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主题融创优化教学内容、园校融通创设职业情境、家校融合促进情感互动的“三融课堂”教学策略,加持信息技术的优化运用,推动了传统艺术教学的变革。
“三融课堂”以音乐教学为推动点,实现了幼儿保育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开启了主题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深化了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使得学校、幼儿园与家庭三方形成教育合力,有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三教”改革的目标: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了教材的内容优化,推动了课堂的教法改革,拓宽了德育的渗透途径,落实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最终实现了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幼儿保育人才的教育目标。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概念内涵解析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概念内涵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管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管乐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教育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教育模式即是指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协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和支撑;家长是教育的重要衔接和支持;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环境。
1.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学生是管乐教学的主体和核心,他们是管乐教育的受益者和实施者。
在“三元协同式”教育模式中,学生被放在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和支撑在“三元协同式”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教育的主导和支撑者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还需要积极和整个社会环境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形成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4.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在“三元协同式”教育模式中,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环境。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校需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吸纳社会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领域,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社会也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领悟力和创新力,共同打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概念内涵解析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概念内涵解析
管乐教学领域中的“三元协同式”是指在管乐教学中,三个方面的相互协作:教师、
学生和家长。
这种协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是这种协同式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
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指导。
教师应该能够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行个
性化辅导,能够耐心指导学生克服技术困难,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协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有自学能力,注重练习和自我调整。
学生应该认真听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并对自己的表现不断反思和改进。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团体演奏
中发挥个人实力,协调团队关系,创造更加优秀的演出效果。
最后,家长的参与也是协同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家长应该配合教师的要求,积极关注
孩子的学习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还应该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和心理支持,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齐心协力的教育合力。
总之,“三元协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家长相互支持、合作、协调,共同
达成教育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他们在音乐领域获得
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指向“写清楚”的游戏作文“三融”策略探究——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

指向“写清楚”的游戏作文“三融”策略探究——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
叶成斐
【期刊名称】《进展:科学视界》
【年(卷),期】2023()1
【摘要】“三融”策略指向解决游戏作文“写清楚”现存的问题,即意识不强、教学无章、学法不明等问题。
“三融”构建“动静交融”学习模式,形成“内外融通”学法指导策略,拓宽“前后融贯”路径,引导“写清楚”持续走向深化。
【总页数】3页(P156-158)
【作者】叶成斐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大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游戏作文——尊重学生的感性存在——四年级上册习作6《记一次游戏》教学例谈
2.基于"一体化"的单元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
例3.指向深度学习的古诗教学“四意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古诗三首》为例4.根植教材文本,推动习作“仿写”——以部编教材三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为例5.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研究现
状及策略探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融合“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提升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教学成效

[摘要]机电专业是职业院校为促进机电行业企业发展和市场壮大而培育优秀人才的坚实阵地,为促进机电专业教学的长效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让专业教学顺应时代变化,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专业课教学成效,增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注意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体验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倡导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开放学习资源,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机电专业教师应该着眼于当下的教育条件以及机电专业课程特征,优化三阶段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方法,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8-0122-02融合“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提升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教学成效赵建峰(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400)专业课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要求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均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把线下指导和线上辅助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获得综合性的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开设机电专业的重要目的就是为机电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甚至是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在专业课教学当中恰当运用“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一、“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概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职业院校作为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场所,在教学当中应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面向学生,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案,以推动学生多元能力的养成,培养应用型与全能型的新时代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融合作于作业,化单一为整合
具体做法
1.先做后学(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
具体做法
2.“游戏”作业
“游戏”作业Biblioteka “游戏”作业具体做法
3.美文鉴赏
美文鉴赏
美文鉴赏
具体做法
4.循环日记
循环日记
循环日记
谢 谢
“三融式”作业模式之初探
2013.12
设计理念
所谓“三融式”作业模式,即“融自主于 作业”“融趣味于作业”“融合作于作 业”,在“三融式”作业模式的引导下, 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枯燥的任务来完成, 而是作为自身的一种需求和兴趣,主动地 去投身其中。
实施策略
1.融自主于作业,化被动为主动 2.燥融趣味于作业,化枯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