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机密桩法和土挤密桩

合集下载

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

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

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
1. 土壤类型,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通常涉及到软土地基或者黏性土壤,这些土壤在施工中容易发生沉降或变形,需要通过挤密桩来加固和改良。

2. 地基承载力要求,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也包括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例如建筑物、桥梁、道路等。

通过挤密桩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满足工程的要求。

3. 地基沉降控制,在需要控制地基沉降的工程项目中,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也会得到应用。

挤密桩可以有效减少地基的沉降,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地基加固和改良,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还包括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和改良的工程项目,例如在软弱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道路铺设等,通过挤密桩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强度。

总的来说,灰土挤密桩处理范围涵盖了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的各类工程项目,通过挤密桩可以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法

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法

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加固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0.4m,桩间距1.3m,加固深度不超过12m。

加固范围为路堤地段超出两侧坡脚排水沟外边缘0.5m,加固深度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到达非湿陷性黄土层以下1.0m,桩顶铺设厚0.5m的三七灰土垫层,灰土垫层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5,三七灰土垫层内夹铺1-2层高强土工格栅。

(1)成孔工艺:采用振动沉管打桩机将与桩孔同直径钢管振入土中使土向孔的周围挤密,然后缓慢拔管成孔。

桩管顶设桩帽,下端作成60°角度锥形活动桩尖,以利空气流动,减少拔管时的阻力,避免坍孔。

成孔后及时拔出桩管,不应在土中搁置时间过长。

成孔顺序按里程一排排推进,同一里程由中间向两边推进,同排内间隔1孔进行,以免因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

(2)水泥土拌制与运输:土料和水泥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土配合比按设计要求宜先采用厂拌,采用小车运输。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严格控制水泥土含水量,若含水量大采用分摊晾干,若含水量小采用洒水润湿。

水泥土拌制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被雨水淋湿、浸泡的水泥土严禁使用按作废处理。

下雨期间不进行水泥土拌制。

(3)水泥土回填夯实:桩孔分层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250~400mm,采用提升式夯实机夯实。

配置直径0.35m,重量45kg的铸钢夯锤,落锤高度不小于2m,每层夯实不小于10锤(具体参数由试验确定)。

施工时,逐层以量斗定量向孔内下料,逐层夯实。

(4)施工步骤:①桩机进行入现场,根据设计桩长、沉管入土深度确定机架高度和沉管长度,并进行设备组装。

施工前在桩架或钢管上标出控制深度标记,以便施工中进行钢管深度观测。

②桩机就位,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③起动马达沉管沉到预定标高。

④控制拔管速率,拔管过程中不允许反插。

⑤分层填料、夯实直至桩顶标高。

灰土挤密桩加固路堤地基示意见图1。

图1灰土挤密桩加固路堤地基示意图。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计算书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计算书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一、基本参数简图如下: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计算_布桩形式图二、土层参数简图如下:基础剖面图三、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S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ηc=ρd1/ρdmax=1.60/1.70=0.941S=0.95×d×[ηc×ρdmax/(ηc×ρdmax-ρd)]0.5=0.95×0.40×[(0.94×1.70)/(0.94×1.70-1.30)]0.5=0.88m四、桩孔数量nd e=1.050s=1.050×0.878=0.921mn=A/A e=A/(πd e2/4)=12/(π×0.9212/4)=17.995,取n=18五、沉降计算1、基础底面附加应力计算P0=F/A+(γ0-γ)d=500/(3×2)+(20-19.06)×1.7= 84.931 kN/m32、分层变形量计算z i(m)基础中心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i相邻基础影响αi总附加应力系数αi总z i×αi总z i×αi总-z i-1×αi-1总土的压缩模量E si(MPa)A iΔs iΣΔs i0.54×0.24642×2×(0.2489-0.247)0.99320.49660.4966 5.50.49837.6687.66814×0.23192×2×(0.2436-0.2343)0.96480.96480.4682 5.50.48957.2314.8981.54×0.21082×2×(0.2341-0.2149)0.92 1.380.4152 5.50.4712 6.41221.3124×0.18942×2×(0.2219-0.1944)0.8676 1.73520.3552 6.50.4469 4.64125.9512.54×0.172×2×(0.209-0.1754)0.8144 2.0360.3008 6.50.4205 3.9329.88134×0.15332×2×(0.1962-0.1588)0.7628 2.28840.2524 6.50.3943 3.29833.1793.54×0.13912×2×(0.1841-0.1445)0.7148 2.50180.2134 6.50.3694 2.78835.9673.74×0.13412×2×(0.1795-0.1393)0.6972 2.57960.0778 6.50.1412 1.01736.9844.24×0.12282×2×(0.1686-0.1278)0.6544 2.74850.168960.3379 2.39139.3754.74×0.11312×2×(0.1588-0.118)0.6156 2.89330.144860.3175 2.0541.4253、确定基础变形计算深度△s'n根据《规范》GB50007-2011表5.3.7得:△z =0.3m则当前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深度: z'=5.2-0.3=4.9m此层土的变形值:Δs'n= P0(z i×αi总 -z i-1×αi-1总)/E si=84.931×(5.2×0.5808-4.9×0.6012)/6=1.051mm△s'n/∑△s =1.051/43.221=0.0243≤0.025满足要求。

第7章 灰土挤密桩与土挤密桩法

第7章  灰土挤密桩与土挤密桩法

思考题 (Problems)
d e2


(4)处理范围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 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重湿陷性
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 0.25倍,并不应小于0.5米;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 应小于基础宽度的0.75倍,并不应小于1.00米. 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
例题

某湿陷性黄土场地长50m,宽30m,湿陷性 土层厚度为12m,采用土挤密桩法处理,等 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0.4m,要求平均挤密 系数土低于0.93,场地土天然含水量为10%, 最优含水量为18%,天然重度为1.63,最大 干密度为1.86,计算:桩间距;挤密后桩间 土的平均干密度;桩孔数量;对场地增湿 时,如损耗系数为1.1,需加水量。



五、铺设灰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标高
以上的预留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密室。

六、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理成孔及回填夯实
的质量,并应做好施工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
勘察资料不符合,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 或采用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七、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 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7.4 施 工

一、 施工主要包括桩孔成孔和桩孔夯填。成孔方法 有沉管法(锤击、振动)、冲击法和爆扩法等。 二、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土层的厚度宜符 合以下要求: 1、沉管(锤击、振动),宜为0.5—0.7米; 2、冲击成孔,宜为1.2—1.5米.

三、成孔施工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含水量 低于12%时,宜加水增湿至最优含水量。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大体概念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式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

成桩时,通过成孔进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桩孔内的土被挤向周围,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然后将备好的素土(黏性土)或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捣实至设计标高。

用素土分层夯实的桩体,称为土挤密桩;用灰土分层夯实的桩体,称为灰土挤密桩。

二者别离与挤密的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一路经受基础的上部荷载。

适用范围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处置深度宜为5-15m。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小渗透性方面,其效果大体相同或不同不明显,但土挤密桩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性不及灰土挤密桩,选用上述方式时,应按照工程要求和处置地基的目的肯定。

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当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

【例题15】为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宜选用的地基处置方式为()。

A、夯实水泥土桩法;B、砂石桩法;C、振冲法;D、土挤密桩法;答案:D大量的实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表明,土或灰土挤密桩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论是消除土的湿陷性仍是提高承载力都是有效的。

但当土的含水量大于24%及其饱和度超过65%时,在成孔及拔管进程中,桩孔及其周围容易缩颈和隆起,挤密效果差,故上述方式不适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下及处于毛细饱和带的土层。

因此,本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超过65%时,由于无法挤密成孔,故不宜选用上述方式。

因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具有当场取材、以土治土、原位处置、深层加密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在我国西北及华北等黄土地域已普遍应用。

加固机理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加固地基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属于深层加密处置地基的一种方法,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紧缩性。

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Lime soil pile)和土挤密桩法(Earth pile)概述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法都是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桩孔内土被挤向四周,使桩间土挤密,然后灰土或素土(粘性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填密实至设计标高,前者称为灰土挤密桩,后者称为土挤密桩法。

土挤密桩法是前苏联门阿别列夫教授于1934年首创,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西北黄土地区开始进行土机密桩法的研究和应用。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15m。

所谓湿陷性黄土:在上覆盖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且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但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

灰土机密桩和土挤密桩法具有原位处理、深层挤密和以土治 土的特点,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广泛用于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设计计算采用灰土挤密桩或者土挤密桩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承 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 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灰土挤密桩复 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 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 。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布桩, 其设计计算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桩孔直径,宜为 300〜450mm ,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方法 确定。

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案

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案

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法首先对所用灰土进行各种指标检测,根据设计桩位和桩距,现场放点施工,灰土挤密桩采用柴油锤沉管成孔,在成孔完成后,用钢卷尺、测绳和吊锤对成孔直径、桩长和孔体垂直度进行检测。

分层填料,利用重锤逐层夯实灰土成桩(每层填土厚度约50cm,每次填土压实厚度约25cm,夯击次数7击)。

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稳定性。

成桩后,在桩上和桩间取土,对含水率、压实系数、挤密系数和湿陷性进行检测。

二、操作要点1、施工准备按照图纸要求,利用装载机、推土机等对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2、测量放线:(1)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给施工单位交桩(坐标控制点),由我单位复测无误后,现场各单位工程师签署交接文件。

(2)我单位针对本工程布置平面导线控制网,对工程内交接的坐标控制点进行引测,引测到每一个单体建筑范围内,使得每栋建筑物至少有四个坐标点来控制,引测控制点必须经过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后方可使用。

(3)桩位偏差检验采用钢尺丈量或者全站仪坐标法定位检查。

3、打桩机就位:柴油履带式打桩机为自行式,可直接驶入靠近钻孔位并将钻头中心直接对准钻位中心,再精确调整机架的垂直度后,将钻头精确定位。

4、成孔桩机就位对正桩位后调平,垂直与桩点成一线,由当班技术员检查桩位编号及孔位偏差后,方可开锤成孔。

将带有特制桩尖的钢制桩管打入土层中至设计深度,然后缓慢拔出桩管即成桩孔,成孔深度满足图纸要求,孔径400mm,成好一个孔用盖板盖一个孔,及时安排成桩。

成孔时由专人做好记录,自检并经监理验收后,紧跟着进入第一遍的三七土夯填。

5、灰土拌合(1)填桩孔用的土料宜采用粘质粉土、粉质粘土或砂质粉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以及生活垃圾,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应符合下述要求配料:采取定量车配比,由技术员勤检查多督导,做到配料正确;灰土的配合比为3:7。

(2)灰土拌合按要求采用拌料机拌合,配合比符合设计值,灰土混合物外观颜色均一,采用运输车覆盖运输,灰土拌制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已拉起成灰土不得超过6小时或隔夜使用,被雨水淋湿、浸泡灰土严禁使用,按作废处理。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和灰⼟挤密桩复合地基摘要:灰⼟挤密桩法属于⼀种柔性桩复合地基,它是通过夯实的桩⾝和挤密的桩间⼟达到提⾼地基⼟强度和消除地基⼟湿陷性的⽬的,同时该⽅法具有施⼯简单、⼯期短、质量易控制、⼯程造价低等优点。

本⽂介绍了灰⼟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法、施⼯⼯艺,最终达到消除地基⼟湿陷性,提⾼地基⼟承载⼒的⽬的。

关键词:灰⼟挤密桩地基处理⼀、灰⼟桩复合地基理论1. 灰⼟挤密桩复合地基灰⼟挤密桩是由素⼟、熟⽯灰按⼀定⽐例拌合,采取沉管、冲击、爆扩等⽅法在地基中形成⼀定直径的桩孔,然后向孔内分层夯填灰⼟。

由于成孔成桩过程中,桩孔径向外扩张,使桩孔周围的⼟体产⽣径向压密,桩周⼀定范围内的桩间⼟层得到挤密,从⽽形成桩体和桩周挤密⼟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

由灰⼟桩和挤密⼟构成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特性介于灰⼟桩和挤密⼟之间。

灰⼟挤密桩通过在地基中的挤⼟效应、灰⼟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提⾼了地基⼟的承载⼒。

由于灰⼟挤密桩复合地基具有施⼯简单、⼯期短、质量易控制、⼯程造价低等优点,已成为普遍采⽤的地基处理技术。

2. 灰⼟挤密桩适⽤范围及设计原则1)适⽤范围灰⼟挤密桩适⽤于地下⽔位以上的湿陷性黄⼟素填⼟和杂填⼟地基,处理⼟层深度可达5m~15m,桩径宜为30Cm~450cm,⼟的含⽔量在14%~23%之间,饱和度⼩于0.65的⼟层。

2)承载⼒和变形模量灰⼟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承载⼒的标准值和变形模量主要通过原位测试或现场经验来确定。

当⽆试验资料或条件时,复合地基承载⼒标准值可按2倍的天然地基标准值来确定。

3)桩孔内填料采⽤灰⼟,体积配合⽐宜为2:8或3:7,以消除湿陷性为⽬的时压实系数λ取>0.95,以提⾼承载⼒位⽬的取λ>0.97。

3. 灰⼟挤密桩加固机理通过对⽯灰⼟的加固机理进⾏的⼤量试验研究和⼯作实例观察,从混合物反应强度来区分,⼀般可归纳为四种:1)⽣⽯灰消化放热反应⽣⽯灰消化产⽣⼤量的热,使⽯灰⼟混合物的温度升⾼并随之产⽣对⼟的膨胀挤密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14.1 一般规定
14.1.1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15m。

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

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土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

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

14.1.2 对重要工程或在缺乏经验的地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试验。

如土性基本相同,试验可在一处进行,如土性差异明显,应在不同地段分别进行试验。

14.2 设计
14.2.1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25倍,并不应小于0.5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75倍,并不应小于1.00m。

2 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

14.2.2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的有关规定。

14.2.3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14.1 一般规定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lSm-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

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恍用灰土挤密桩法。

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晌.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

14.1.2 对重要工程或在缺乏经验的地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
求,在现场进行试验。

如土性基本相同,试验可在一处进行,如
土性差异明显,应在不同地段分别进行试验。

14.2 设计
14.2.1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
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重湿
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25倍,并不应小于0.5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
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75倍,并不应小于1.00m。

2 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
度,海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

14.2.2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建筑场
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的有关规定。

14.2.3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

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可为桩孔直径的2.0~2.5倍14.2.6 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工程
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系数λc
控制。

当桩孔内用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了λc值,均不应小于0.96;
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4。

2.7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4.2.8·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

14。

2.9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采用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代替。

施工
14.3.1 成孔应按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情况,选用沉管(振动、锤击)或冲击等方法。

14.3.2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土层厚度宜符合下列要求:l 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0-0.70m;
2 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

14.3.3 成孔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Q------计算加水量(m3);
v------—拟加固土的总体积(m3);
ρd------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m3);
w op------土的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
w------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
k------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中。

14.3.4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部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2 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垂直度;
3 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5%;
4 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宜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
5 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应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14.3.5 铺设灰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标高以上的预留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压)密实。

14.3.6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理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应做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或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4.3.7 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14.4 质量检验
14.4.1 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地基的质量。

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和平均挤密系
数。

对重要工程,除检测上述内容外,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

14.4.2 抽样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l%,对重要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5%。

3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0.5%,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