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测量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的方法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的方法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的方法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位置。

准确测量速度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以及推导公式、探索规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实验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速度,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位移和时间法位移和时间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速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并与该时间段相除,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匀速运动的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直线轨道,并在轨道上选择两个固定的位置点A和B。

2. 将测量物体放置在A点,并记录下开始时刻的时间t1。

3. 启动计时器,让物体沿轨道运动到B点,并记录下到达B点时的时间t2。

4. 计算位移Δx = AB的距离。

5. 计算速度v = Δx / (t2 - t1)。

二、利用弹射法测速弹射法是一种精确测量速度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较高速度的物体。

它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即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弹射器,以及一些小球。

2. 将小球放入弹射器中,并将弹射器调整成适当的角度。

3. 发射小球,并同时计时。

4. 测量小球击中目标的距离x。

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将小球的重力和弹射器对小球的推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速度v = sqrt(2gx)。

三、用光栅法测速光栅法是一种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测量速度的方法。

它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快速变化的运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栅和一个高速相机。

2. 将光栅放置在实验区域中,确保物体经过光栅时能够造成明显的光强变化。

3. 使用高速相机拍摄光栅运动的过程。

4. 根据光栅上的条纹变化和相机拍摄的时间间隔,可以测量出物体通过光栅的时间。

5. 根据光栅的空间周期和通过光栅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

总结:以上介绍了三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测量速度的方法,分别是位移和时间法、弹射法和光栅法。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速度的测量
02
加速度的测量
03
速度和加速度 测量的注意事 项
1 速度的测量
定义和公式
速度的定义: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距离
公式:v = Δx/Δt
速度的单位:米/ 秒(m/s)
安全操作规范
确保测量仪器的完 好无损,避免使用 损坏或故障的仪器。
在测量过程中,务 必遵循仪器的使用 说明书,避免误操 作。
确保测量环境的安 全,避免在危险或 不稳定的环境中进 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务 必注意个人安全, 避免受伤或发生意 外。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 异常值和干扰数据
速度值
数据处理:使用计算 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得出加速 度的变化规律和特性。
加速度的单位和换算
基本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
换算关系:1 m/s² = 3.6 km/h², 1 ft/s² ≈ 0.*** m/s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用单位:千米每平方小时 (km/h²)、英尺每平方秒(ft/s²) 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单位换算时,需 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 免因单位错误导致的测量误差。
加速度测量的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通过测量加速度来判断碰撞强度,从而触发安全气囊 地震监测:通过测量地震波加速度来预测地震强度和位置 航空航天:通过测量火箭、飞机等飞行器的加速度来控制飞行姿态和速度 智能手机:通过测量手机的加速度来实现屏幕旋转、摇一摇等功能

人教八年级物理2024版《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2024版《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第一部分●知识点检测及答案1.如图所示是速度的测量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的位置。

(1)为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实验的原理是 。

【答案】 刻度尺 停表 v=s t(2)在实验前应熟悉停表的使用,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量的时间会变小,导致测量的速度会 。

【答案】 大 解析: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会使小车运动时间偏小,但是距离不变,根据v=s t 可得速度变大。

(3)若小车开始运动后很快到达终点,导致计时太短,误差较大,为克服此弊端,我们可以将木块 移,降低斜面坡度,以减小误差。

【答案】右 解析:为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小一些,时间长一些,因此右移木块,降低斜面坡度。

(4)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应让小车从斜面 由静止释放。

【答案】同一位置(或顶端)解析:实验中许多次测量,为了保证每次实验小车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和从斜面顶端出发时的速度相同,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5)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答案】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完成后,我们得到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规律,下列四幅图片中最能反应此规律的是 。

(填序号A 或B 或C 或D )【答案】C 解析: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7)第三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方向容易偏离,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答案】将斜面更换为导轨或者将斜面更换为斜槽。

2. 在速度的测量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借助测量工具就可以间接测量出小车在AB 、AC 、BC 段的速度。

(1)上图中AB 段的长度为 cm ,如果测得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是 cm/s 。

【答案】40.00cm 25.0 解析:小车运动的距离s AB =80.00cm-40.00cm=40.00cm ,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AB AB s t =s6.100.40cm =25.0cm/s 。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速度和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分析物体的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一、测量速度的方法1. 实验测量法实验测量法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测量的方法,常用的实验设备有计时器、测量器等。

以下介绍两种实验测量速度的方法。

(1)距离法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来计算速度。

具体操作步骤为:选取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 v = S / t,计算得到速度。

(2)光电门法光电门法是利用光电门设备进行速度测量的方法。

光电门设备包括发光器和接收器,物体经过光电门时会遮挡光线,接收器会产生电信号,根据接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速度。

2. 数学计算法数学计算法是通过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应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速度的方法。

以下介绍两种数学计算速度的方法。

(1)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公式为v = ΔS / Δt,其中ΔS为物体在时间Δt内移动的距离。

(2)瞬时速度公式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间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瞬时速度公式为 v = ds / dt,其中ds为物体在时间dt内移动的微小距离。

二、测量加速度的方法1. 实验测量法实验测量法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测量的方法,常用的实验设备有计时器、测量器等。

以下介绍两种实验测量加速度的方法。

(1)自由落体法自由落体法是通过测量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来计算加速度。

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物体自由下落,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根据公式 a = (v - u) / t,计算得到加速度。

(2)撞击法撞击法是通过测量物体在撞击过程中的时间和速度来计算加速度。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一个运动物体与另一个静止物体发生碰撞,记录撞击前后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 a = (v - u) / t,计算得到加速度。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

物理实验测量速度物理实验中,测量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测量速度。

实验一:简单的直线运动测速实验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材料:- 平滑的台面- 测量尺-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台面平放于水平地面上,确保其稳定性。

2. 在台面上选择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3. 将物体放置于起始点,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4. 使用计时器,在物体经过终止点时开始计时,并在物体再次回到起始点时停止计时。

5. 使用测量尺测量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的距离。

6. 计算速度:速度 = 距离 / 时间。

实验二:自由落体测速实验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坠的运动。

下面介绍如何测量自由落体的速度。

实验材料:- 一个垂直下落的物体- 计时器实验步骤:1. 确保实验环境中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扰。

2. 将物体从固定的起始高度释放。

3. 使用计时器,在物体开始下落时开始计时,并在物体触地时停止计时。

4. 计算速度:速度 = 下落距离 / 时间。

实验三:摆钟测速实验摆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可以通过测量摆动的周期来计算速度。

实验材料:- 一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或绳子- 一个重物(如铅锤)实验步骤:1. 将线或绳子固定在一个支点上,并将重物系于其下端。

2. 将重物拉至一侧,放手使其摆动起来。

3. 使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摆动达到最大位移到任一侧时,并在摆动回到同一侧时停止计时。

4. 计算速度:速度 = 摆动的角度 / 时间。

通过以上三种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速度。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只有在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并进行精确的测量后,才能得到准确的速度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测量速度的18种方法

测量速度的18种方法

测量速度的18种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更加注重新课程理念的领航作用,“考试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考试观的核心容,这更是新高考的命题方向。

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体现这一新考试观的核心容。

而这一类问题的选材灵活,立意独特新颖,要求考生能从物理情境中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相应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对某些物体的速度进行测量,如交通车辆的速度,子弹的速度,流体的流速,声、光的传播速度等等,那么速度测量方法有几种方法呢?笔者对此作了归纳总结如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1.利用计时器测速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在与运动物体相连的纸带上打点(孔)以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纸带某点与相邻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计算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例1(09·理基卷-1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有,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点评:利用方法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在力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提醒考生要掌握此方法。

物理实验如何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物理实验如何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物理实验如何测量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重要特征。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速度和加速度是常见的实验内容。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来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会讨论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时的优缺点。

实验一:测量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速度(v)= 位移(Δx)/ 时间(Δt)材料:1. 直尺2. 计时器3. 手表4. 小球实验步骤:1. 将直尺放置在水平平面上,作为参考线。

2. 在直尺的起点处放置小球。

3. 启动计时器,同时推动小球。

4. 当小球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时间。

5. 根据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差,计算小球的位移。

6. 将位移值代入速度公式中,计算出小球的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直尺的水平稳定。

2. 推动小球时要尽量减少施加的额外力。

3. 使用精确的计时器,并保持手表时间的准确性。

4. 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测量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Δt)材料:1. 直尺2. 计时器3. 重物4. 线5. 绳子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放置,作为参考线。

2. 使用绳子将重物绑在一根线的下端。

3. 固定线的上端,并将线沿直尺拉直。

4. 同时释放线和计时器,让重物自由下落。

5. 当重物到达地面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时间。

6. 计算重物下落的时间间隔。

7. 根据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以及时间间隔,计算出重物的加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直尺竖直放置,并注意重物的下落轨迹不受外界干扰。

2. 使用精确的计时器,并保持手表时间的准确性。

3. 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实验一中使用的方法可以测量物体在一维运动中的速度,适用于需要测量直线运动的物体。

测量速度的方法

测量速度的方法

测量速度的方法测量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车辆的行驶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是光的传播速度,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速度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测量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测量汽车的行驶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汽车行驶的距离,然后记录下所花费的时间,通过时间和距离的比值就可以得到汽车的行驶速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仪器设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方便。

其次,利用光电传感器进行速度测量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光电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物体经过时的光电信号变化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比如实验室中对物体运动的精确测量。

光电传感器能够实时记录物体经过的时间和位置,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利用雷达测速仪进行速度测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雷达测速仪通过发射一束微波信号,然后接收信号的反射,通过计算信号的频率差来确定物体的速度。

这种方法在交通管理和公安执法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准确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速手段。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场合下的测速方法,比如利用声波测速仪、利用摄像头测速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来实现速度测量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总的来说,测量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的测量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原理:
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 的交流电时,都是每
隔0.02 s 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
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
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
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很短时,可以认为Δx Δt
等于t 时刻的瞬时速度. 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
计时器应使用6 V 以下交流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
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
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例1 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
B .点迹变稀,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C .点迹变密,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D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练习1.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1-4-10所示的纸带,从O 点开始,每隔0.1 s 取一个测量点.测得OA =3.20 cm ,AB =3.90 cm ,BC =5.86 cm ,CD =7.58 cm ,DE =9.72 cm.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练习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速率
D .平均速度 练习3.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 的交流电,其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T ,若纸带上共打出N 个点,这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T =0.02 s ,t =NT
B .T =0.05 s ,t =(N -1)T
C .T =0.02 s ,t =(N -1)T
D .T =0.05 s ,t =NT
例2、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s.
(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4=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练习、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4-6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 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中.(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1-4-6
v B v C v D v E v F
数值/m·s-1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1-4-7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教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
装有光电门,其中A管发出光线,B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
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
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
Δx和测出的时间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
Δx
Δt).由于遮光板的宽度Δx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
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
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
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 s闪光一次,即每
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
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
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
片.
下图教1-3-3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
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
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 s,这样
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
则可以用尺子量出.
练习、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1-4-7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