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合集下载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3篇)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3篇)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3篇)
童声合唱是一种将多个童声歌手合作演唱的音乐形式。

童声合唱给人一种纯真而动人
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对童声合唱很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童声合唱需要一定的
技巧和训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份童声合唱训练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童
声合唱的水平。

第一周:
1. 声音基础训练:每天练习发声和呼吸的基本技巧,包括喉咙和腹部的放松,深呼
吸和控制呼气等。

这些基础训练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童声合唱的技巧。

2. 合唱练习:和其他童声合唱歌手一起练习合唱曲目。

选择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
并反复练习,注意掌握节奏、音准和声音的平衡。

3. 分声部排练:根据歌曲的需要,将童声合唱组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每天练习自己声部的部分,然后与其他声部合并进行整体排练。

第三周:
1. 音乐理论学习: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调式、音程和节拍等。

这些知
识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合唱曲目。

2. 表演技巧训练:学习一些合唱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站姿、舞台动作和面部表情等。

这些技巧将帮助你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并提升合唱演出的效果。

3. 演出准备:准备一场小型的童声合唱演出,并将之前学习的歌曲进行彩排和演练。

注意调整和平衡声音,并与其他合唱歌手进行良好的协作。

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心和毅力。

童声合唱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技能,需
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份训练计划不断提升自己
的童声合唱水平,享受音乐的快乐。

浅析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瓶颈问题

浅析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瓶颈问题

发 现 了 一些 瓶 颈 问题 并 总 结 了一 些心 得 合唱 是 一个 群体 艺 术 够 达 到 应 有 的 声 音 效 果 因 此 就 不 会 像 独 唱 一 样 比 较 彰 显 个 人 风 采 更 直 接 得 到 老 师 和 他 人 的 肯 定 。 俗 话 说 的 好 兴 趣 是 学 习 的 最 好 老 师 只 有 感 兴 趣 的 东 西 孩 子学
文 明 秩 序 的 权 力 话 语 和 资 本 主 义 永 世 长 存 的神 话 归 于 失效 它 对 旧 有 的 东 西 勇 敢 地 批 判 否 定 在 音 乐 文 化
切 意义 都 成 为合理 。它打 破 了 乐音
和 噪 音 的区 分 。后 现代 主义 音 乐彻 底
方面
艺术 家 们 以超 乎寻 常 的勇 气 和
著名 作 曲家 的音 乐作 为教 材 在 平 日的 教学 训 练过 程 中 导 师 一 直 运 用 这 几 种 教 学 手 段 不 仅 孩 子 们 更 舢 軎 蛾 什 唱 而 且 一 些 性 格 孤 僻 的 孩 子 也 逐 渐 变 得 开 朗 敢 J丧 自 己 课 堂 有 静 有 动 力特 别集 中 的时 间段 张 弛 有度 方 面 抓 住 r孩 f, i意 在 静 中 学 到 了 台 唱 另 万 面 也 兜
较 大点 的 孩子 可能 会 对 比较成 人化 的 音 乐有 更浓 的兴 趣 认 为一 些童 谣 和儿 歌都 太 幼稚 了 这 就要 求教 师 一定 要 多 观察 根 据这 些细 微 的差 距将 孩子 进 行分 班 上课 避 免孩
步 一步 地 主动 说出 应该 怎 么样 演唱 需要 什 么样 的感
文 \ 王 丽娟
摘 要 :自万传统音乐是理性 王体地位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它是英雄主女的精英正化,追求深度概念 在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1、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

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能保护儿童幼嫩的发声器官,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但轻声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唱。

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歌唱做好准备。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缺乏经验的教师,容易在解决音质问题之前,首先考虑解决音量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2、培养儿童用头声歌唱。

所谓的头声歌唱是指以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称为“向前的发声〞方法。

这种唱法可以纠正儿童过去养成的不良发声习惯,防止他们把声音闷在喉咙里,可以使声音“向前方流出来〞。

学习向前发声,可以借助Wu和Lu音的发声练习来进行,Wu和Lu音的发音动力在于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不用向前的头声是很难发出这些音的。

3、在儿童自然音域范围内进行训练。

训练儿童歌唱时,有的教师往往急于扩展音域,发声练习时常常过分注重扩展音域的练习,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为了获得美好的童声,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内进行练习,然后在把这种稳定的声音扩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

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受了过分偏重大音域训练的儿童,往往会把高音的“挤〞和低音“过松〞的毛病带到歌唱当中去。

4、歌唱的呼吸。

有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优美动听的音质后,还应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做到正确地发声和正确地呼吸齐头并进。

过多的深奥的声乐理论,儿童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用“延长的气息唱〞是让儿童养成正确呼吸习惯的有效方法。

因为唱一个乐句常比说一句话的时间长得多,加之有音高上的要求,歌唱时需要比说话更多、更长的气息,仅依靠孩子习惯的较浅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

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到达提高延长气息能力的目的。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音准是指音乐演奏中声音的准确程度,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要素之一。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是指由童声合唱团演唱时,出现的音准不准确或不稳定的情况。

这个问题在童声合唱表演中比较常见,对童声合唱团的整体音乐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童声合唱团成员年龄较小,技巧和经验相对不足。

由于他们的声音还未完全成熟,音域和音质较窄,对音高的掌握相对较难。

由于年龄的限制,童声合唱团成员的训练时间也相对较短,对音准的训练不够充分。

童声合唱团的排练时间相对较少,无法进行充分的集中排练,这也导致了音准不稳定的问题。

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场合和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如演唱会、庆典等,这些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对音准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增加了童声合唱团保持音准的难度。

针对童声合唱音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方法:需要加强童声合唱团成员的基础音乐训练。

包括声乐技巧的训练、耳朵训练和音高训练等。

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提高童声合唱团成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高和音准。

需要增加童声合唱团的排练时间和频率。

通过增加排练时间和频率,可以让童声合唱团成员更好地熟悉曲目和配合默契,从而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采用分声部排练的方式,针对不同声部分别进行训练,以提高整体的音准。

需要选择合适的演唱场合和环境。

在童声合唱演唱时,尽量选择音响效果好、各种干扰因素少的场所进行演唱,以保证音准。

在演唱前进行充分的声音检查和音调调试,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准确地掌握自己的音高。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增加排练时间和频率、选择合适的演唱场合和环境等方式进行改善。

童声合唱团成员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童声合唱表演中展现出更好的音准,为观众带来更高水平的音乐享受。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童声合唱是指由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体,他们以纯真、纯洁的声音融合为一体,演绎出美妙的合唱作品。

对于合唱指导老师来说,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始合唱训练之前,指导老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音域、音色等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声音发展不同,有些孩子可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指导老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训练计划。

此外,合唱团还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声音特点的合唱曲目。

其次,合唱训练中的声乐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老师需要给合唱团的孩子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声乐训练,包括喉咙放松、发声练习、呼吸控制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护嗓子和声带,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音准和音质。

第三,合唱团中的团队合作和听觉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童声合唱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与其他团员紧密配合,保持统一的节奏和音准。

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例如音程练习、分声部合唱等来提升孩子们的听觉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还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在合唱过程中互相帮助和支持。

第四,表演技巧也是童声合唱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除了唱歌技巧的训练,指导老师还应该教导孩子们如何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等。

表演技巧的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合唱团的舞台表现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是合唱训练的最终目标。

合唱团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指导老师可以与孩子们分享音乐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总结起来,童声合唱训练需要兼顾声乐基础、团队合作、听觉训练、表演技巧等方面。

指导老师需要进行个别指导,设计合适的训练计划,并注重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培养,童声合唱团将能够展现出纯真而又动人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美妙的听觉体验。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特开展童声合唱训练。

训练对象:学校合唱团成员
训练目标:
规范学生发声,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能力。

训练方法: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训练方法包括:
叹气放松练习,体会胸腹式呼吸。

打嘟噜练习,加强呼吸肌力量。

闻花香练习,改善呼吸控制。

(二)发声训练
根据学生的发声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提升声音稳定某。

某跳有力的唱法训练,增强声音穿透力。

(三)发音训练
注重咬字吐字清晰准确,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

结合发声训练,练习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

朗读歌词,提高发音咬字的标准。

(四)音准训练
训练内容:排练选定曲目,如《乡间的小路》、《我爱米兰》、《共同长大》等。

训练时间:每周二、三早自习
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注重实效,注重训练过程中的效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系统的训练,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响彻校园,为学校增添光彩。

浅谈童声合唱声音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童声合唱声音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童 声 的音准 训练
音 准是合 唱各声 部声 音和谐之基础 ,合 唱要求声音统
Ab s t r a c t T h e v o i c e i s t h e s o u l a n d c o r e o f a c h o r u s .A
we l l - t r a i n e d a n d h i g h - l e v e l c h i l d r e n ’ S c h o r u s c a n ma k e p e o p  ̄ e x p e i r e n c e t h e b e a u t y o f t h e y o u n g w i t h he t i r b e l t - l i k e v o i c e .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q u a l i t i e s a q u a l i i f e d c h i l d r e n ’ S c h o r u s s h o u l d p o s s e s s ,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he t i s s u e s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p a i d t- a
声音是合唱 的灵魂 ,是合 唱的核心 ,一支训练有
地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 让学生们树立声音音准 概念 , 了解

素、 高水平 的童声合唱 队, 它银铃般 的歌声能够让人 赏心悦 耳, 让人倍 感青春旋律之美。一个声音训 练有素 的合唱队体 现在音色美 、 音准 正 、 音域宽广 、 音响和谐 、 声部 清晰 、 层 次
A Br i e f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I s s u e s ha t t s h o u l d b e Pa i d At .  ̄n i f o n t o i n Vo i c e Tr a i n i n g o f Ch i l d r e n ’ S Ch o r u s/ /Z h a o C h a n g c h e n g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关于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一个好的童声合唱队伍,在演唱作品时,声音听起来亮而不尖,圆而不暗,高音强而不噪,低音弱而不虚。

下面是介绍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科学的发声方法,能迅速提高歌唱的调控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

在训练中,教师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状态。

一、姿势,不论是站姿坐姿,还是训练演出,都要求有坚实的脚跟,全身放松,略有含胸拔背之势,使发声器官保持在自然通畅的歌唱状态,以便随时灵活地做出歌唱的一系列动作。

坐姿时不要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上身自然直立微微前倾,两手心向上放淤大腿之上。

二、呼吸,众所周知,歌唱是靠气息冲击配合的声带来发出声音的,气息是歌唱的支柱,没有好的气息运用就没有好的歌唱。

在童声呼吸的训练中,应着重反复练习较深的胸腹式呼吸。

吸气时口鼻并用,以腹腰膨胀为主,吸入的气息量足,但不能过于太多,吸气过饱过深反到会使各器官变得僵硬,使发声不灵活并影响音准。

呼气歌唱时,要控制气息流量,吐气均匀、漫长、集中,有气柱感,作到快吸稳吐。

歌唱呼吸运用自如后,在训练中,呼吸要与作品情绪想结合,把呼吸和气口变为歌唱情绪的需要。

合唱,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与秩序,它要求合唱队中的每一个合唱队员,每一个合唱声部都必须容入合唱及合唱队这个整体中去。

要求合唱队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精心配合,准确修饰声音,并在长期训练的基础上达到心灵与感觉的默契。

这不仅是衡量混合声音的合唱及相同声音的合唱,也是衡量童声合唱声乐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一类的合唱,包括童声合唱都是注重集体成员的共性,不准许有个别音质、音色在合唱队里出现。

在童声中出现的各色音质,如“公鸭嗓”的声音,必须通过集体打开声音的练习,让这样的声音与众声靠拢,使声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般童声合唱队的情况,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视谱水平不高,缺乏较专业的合唱训练,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声练习及正确运用气息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湖滨路小学朱娜娜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1、歌唱时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

正确而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标准: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感情表达2、认识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技术角度看,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

力度的强弱、音响幅度的大小、音色的明暗变化,甚至吐字的正确与否往往都直接受刹那间起声动作的制约。

所以我常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因此这是正确歌唱的首要环节。

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的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

字的母音状态也带来声音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母音在发音部位及共鸣位置上又要以起声做基础。

因此,就需要使声和字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歌唱要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当然离不开清晰的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歌唱本省就是语言的夸张与美化,而这又需要一美好的声音来传递。

我国传统上所称的“字正腔圆”指的就是需要声与字的良好而协调的配合,它是歌唱艺术上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手段。

因此,字正的人不一定腔圆,腔圆的人不一定字正,“重字轻声”或“重声轻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

有生命力的歌唱就是气、声、字与行腔的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绝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形成某个阶段只解决某个问题,而最多是某个阶段有意识地看中解决某个问题,使歌唱者在不知不觉中曲感受,曲解决,有时甚至是在对作品的艺术感受过程中来解决某些技能问题。

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对合唱团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合唱团的每个人的感觉和客观效果逐渐地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当演出时团员们就可以随着指挥的手势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表现作品的目的。

合唱训练的统一要求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更谈不上艺术的表现了。

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就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

一、姿势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

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

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

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或者双手互握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双脚略分开小半步,重心一虚一实,脚跟虚脚尖实。

这些要领并不是使人如坐针毡,而是在一种必要的工作状态之中保持放松。

事实上,稍经训练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不论坐或立,要感到很高很轻地在臀部之上。

◆试想像你自己好像有一根绳子从你头的后面将你挂起来。

◆当你唱歌的时候,好的姿势总会使你感到自信。

二、呼吸是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吐字等的基础,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没有好的歌唱。

1、日常身心平静时的呼吸时无意识而较浅的,激烈运动或者情绪紧张时呼吸会自然加深。

歌唱时属于较深的呼吸,是有意识、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动更积极。

单这并不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体会这种正确的活动状态,以适应演唱的需要。

2、歌唱时的呼吸时口鼻同时进行的。

口腔内部打开,软腭提起,面部提眉,两肋及腹部口张,自然就完成吸气过程了。

区别于其他呼吸活动的是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住,用来准备发声,并且支持整个歌唱过程。

脑子里想着这种“吸”的状态,结合感情进行歌唱,就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纯净而嘹亮的歌声,这种感觉始终不能松懈而要贯穿始终,演唱进行中的呼吸千万不能放松。

3、吸气的深浅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会影响发声的灵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无法唱准。

一段快速而短的乐句吸气更少,慢速乐句稍深些,以自然舒畅而又能很好完成演唱为宜。

如果感到气息不够或者憋闷,都应作相对调整。

4、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统一,特殊的高音,延长音或破句的呼吸尤其要由指挥指示并经过练习。

有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合唱队才能掌握好,就是循环呼吸。

简单的说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

比如孟晓东版本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结尾部分的13拍的长音就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技巧。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

、,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

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

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进行,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动声色不露痕迹的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

对于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这是一个时间极短的过程;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一个声音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

◆每一个歌者应该对所要唱的乐句以充足的气息。

◆只要吸入的气量使歌唱的乐句唱的舒畅就够了。

过多的气量那只会使肌肉僵硬。

◆在胸部高而平静的情况下,学生应学会用腰围四周的扩大来吸气,用腹壁的挤缩来吸气。

◆最好的呼吸控制是由胸与腹的安静而平滑的联合动作。

对声乐来说是用最少的气息通过深而有控制,安静而正常地排出来。

横膈膜不过是吸气的肌肉,而腹壁是呼气的肌肉,而前膜壁是主要的力量,呼气必须靠前腹壁来完成。

◆让我们着重指出歌唱时的呼吸不应当先于咬字吐字或与咬字吐字分开练习,歌唱者会因为过分注意呼吸而损害共鸣及咬字吐字。

而这样很少能得到艺术性及有表情的演唱。

三、音量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合唱队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

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

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歌曲色调的变化要求。

四、音色(音质)通过对共鸣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近些年来情况的变化总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

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尔用强声。

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

这个新的趋势使合唱音色亲切热情,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取得音准协和,高位置共鸣使低声部不在笨拙,整个合唱节奏鲜明、灵巧而富于变化,从而扩大了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

这体现了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变化。

我们应该掌握这个动向,使合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好的合唱音质应该表现在:“一个欢乐而微笑的表情”,“松弛而打开喉”,“自由活动的低下巴”,“没有决一死战的表情”,“没有拉紧感和紧张度”……五、发声儿童发声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宜多用上部共鸣(软腭以上的头腔共鸣,即含有鼻腔、额窦、蝶窦的共鸣),但这不等于说不让儿童有节制地、科学地运用下部共鸣(即口盖以下喉腔、咽腔口腔与胸腔的共鸣)。

要知道发高音头声时,如有胸声参加,会使头声结实丰满;而发低音胸声时有头声参加,又会使胸声明亮柔和。

上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顶”,发挥高位置作用;同时下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底”,发挥根基(支持)作用。

——著名的童声训练专家彭其婉六、波动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波动是合唱的忌讳,尽可能的不要使用,因为波动的幅度大小或波动的太快都会破坏合唱的音响。

七、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我们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就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

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

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

童声合唱训练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提前,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

声部内各成员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

其次是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呼吸,共同完成渐快和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以同样纯正的音高曲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

因此,声部内的成员统一了歌唱方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以及所有声部的和声训练。

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八、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保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由于合唱是集体活动,情绪的相互影响很重要。

所以,当某一声部只要有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对,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声部或整个合唱团的精神。

其次,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损害嗓子。

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让不使用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

这样可以培养合唱团员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

音准、节奏的统一要求就无需专门讲述了。

总之,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做到了这些就可达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