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现状及方向

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现状及方向摘要:品质作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品质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优化企业品质管理,确立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现状及方向引言材料是国民经济成长的最重要的底子原料,材料的物理机能检测关于确保产品质量,钻研建设具备特殊性能及用处要求的新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材料物理机能检测的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几种,分别为:第一点,测试方法,依据材料有其特殊性,必要科学确切范例的测试方法,当然了使用的测试方法不同而得出来的检测结果自然也是有差别的。
第二点,检测仪器设备,先进科学精准的检测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检测的基本要素。
第三点,样品制备,测试样品,抽样方法,样本数,机械加工,热处理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点,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以及检测能力对于检测结果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1家具质量要求和控制手段家具产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要求,主要是指家具测试的技术要求及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家具质量安全主要包括:机械物理安全、阻燃安全和化学安全。
其中机械物理安全关键取决于设计细则和生产工艺,阻燃和化学安全取决于家具用材。
家具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判断家具产品以及原材料质量、性能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
检测机构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精密的仪器设备,对产品进行检测,得出检验结果,并将其反馈给企业。
这样,企业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不合格产品,并分析质量问题,进行改正,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2 国内物性测试技术的现状从学科性质来讲,物性测试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其各组成部分都是各自不同的以及其独有的理论基础和测试原理,并有着自己的发展路线。
下面将介绍国内物理性能检测技术。
下面就是对这方面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密度测量密度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材料的致密程度是产品质量或工艺考核的主要技术指标。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热电材料能够直接将电能和热能进行互相转化。
由它制成的温差发电器不需要使用任何传动部件,工作时无噪音、无排弃物;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的应用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是一种性能优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材料。
本文系统阐述了传统热电材料和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各系列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及适用范围等,指明了英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热电材料,温差发电,温差发电机,Seebeck系数,掺杂1引言在以原油价格暴涨为标志的“能源危机”之后,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以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气体效应为首的“地球危机”和“全球变暖危机”。
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求高效、无污染的新的能量转化利用方式,以达到合理有效利用工农业余热及废热、汽车废气、地热、太阳能以及海洋温差等能量的目的[1〜3]。
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能源转换材料(热电材料)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热电材料又叫温差电材料,具有交叉耦合的热电输送性质;是一类具有热效应和电效应相互转换作用的新型功能材料,利用热电材料这种性质,可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直接相互转化[4〜6]。
用不同组成的N型和P型半导体,通过电气连接可组成温差发电器件和半导体制冷装置。
与传统发电机和制冷设备相比,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和制冷器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使用传动部件、工作时无噪音、无排弃物,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的应用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并且这种材料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 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材料[7〜10] o2热电材料的理论基础19世纪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eck观察到,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一闭合回路,若在两接合点存在有温度差时,则回路中将产生电流,此种效应被命名为Sccbeck Effect,这也成为了温差发电技术的基础。
2. 1热电材料的三个效应热电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1822-1823年,塞贝克(Seebeck)就曾在《普鲁士科学院报》屮描述了一个当时他这样断定的现象:在彼此接合的不同导体中,由于温度差的影响,就会出现自由磁子。
含能材料热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

含能材料热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一、引言含能材料是一种高能化学材料,其具有瞬间释放大量热能的特殊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能源等领域。
热性能是评价含能材料燃烧特性的指标之一,对于含能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含能材料热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进行阐述与探讨。
二、含能材料概述含能材料是一种高能化学材料,常见的有硝化纤维素、十二烷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等。
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够产生高温、高压的爆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有着强大的破坏力。
三、热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是对含能材料燃烧特性的评价指标之一,包括热分解温度、燃烧热值、热稳定性等。
常用的测试技术有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等。
DSC技术是一种测试样品热性能的热分析方法,可测定样品在吸放热过程中的温度、热容、热分解等参数。
该方法的测试能力较强,可以测定含能材料在升温、降温过程中的热分解情况,对于含能材料的热稳定性评价较为准确。
TGA技术是通过对含能材料样品在恒定升温速率下进行加热,测定样品质量变化的轻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含能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分解特性,对于含能材料的热稳定性评价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四、热性能分析热性能分析是对含能材料燃烧特性的解释和评价,通过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热能释放、气体产生、物质变化等参数,可以对含能材料的燃烧特性进行深入理解。
热能释放是含能材料燃烧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热能释放量与含能材料的类型、形态、燃烧速率等有着密切关系。
热能释放量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技术进行测定,对于评价含能材料燃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气体产生是含能材料燃烧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其主要成分包括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不同含能材料的气体产生量和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可以通过后续的气相分析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物质变化是含能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包括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
通过对于不同含能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对含能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研究。
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前景热电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科研界正开展着大量的热电聚合物材料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其性能和应用前景。
1. 热电聚合物材料的基本原理热电材料之所以能将废热转化为电能,归功于它的“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热电材料在温差作用下出现的电势差和电流的现象,它由“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两部分组成。
其中,Seebeck效应指的是在温度差作用下,材料两端产生的电势差,而Peltier效应则是指电流经过材料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
这两种效应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了废热的有效利用。
2. 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近年来,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们最先开始了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美国的NASA等机构已经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聚合物热电材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应用试验。
在国内,我国科研人员们也在积极研发热电聚合物材料。
目前,国内热电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
我国科研人员也成功制备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性能的高分子热电材料,并使用相关技术进行了热电器件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此外,还有一些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的热电材料,如基于生物质的热电材料等。
3. 热电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热电聚合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数码产品等领域。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热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从而为车辆的电子设备供电,提高汽车燃油利用率,降低了车辆的碳排放量。
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它也可以利用飞机上的废热进行电力输出,提高航空器的经济性。
而在数码产品领域,热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将电子设备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电能,为设备充电,缩短充电间歇时间。
总之,热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都非常乐观。
虽然在材料制备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问题,但是有理由相信,在科研人员的联合努力下,这种具有环保、经济效益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应用热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热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它包括热重分析、热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热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对于材料的热性能、热稳定性、热动力学行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热分析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对于研究稀土功能材料的热性质、相变行为、热稳定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热分析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由于热分析技术所需的设备和方法较为简单,主要应用于对金属和合金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仪器设备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热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等领域。
在热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热重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分析技术等成为了热分析领域的三大支柱技术。
热重分析技术主要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来研究其热性质;差示扫描量热法主要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与标准参照物之间的热量差来研究其热性质;动态热分析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热性质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来研究其热性质。
这三种技术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使得热分析技术在研究物质的热性质、热动力学行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分析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的热分析仪器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实时数据监测,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实现对样品热性质和热动力学行为的全面评估和分析。
这为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便利和高效的手段。
稀土功能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建筑节能材料发展及检测技术分析

建筑节能材料发展及检测技术分析建筑节能材料是指在建筑领域中用于提高建筑节能性能的材料。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和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现状1. 现状分析目前,建筑节能材料已经涉及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保温材料、隔热材料、节能窗户、节能照明等。
在保温材料方面,传统的玻璃棉、岩棉等材料已经被新型的保温材料所取代,如发泡聚苯乙烯、硅酸盐保温砂浆等,这些新型材料具有很高的保温性能和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在隔热材料方面,传统的隔热材料如泡沫塑料、聚乙烯等也被新型的隔热材料所替代,如蓄热材料、空气凝胶等,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和更低的密度,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能耗。
节能窗户、节能照明等节能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2. 发展趋势未来,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材料的新型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
新型化主要指材料的新型化合成和加工技术,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的应用,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功能化主要指材料的功能性设计和改性,包括相变材料、自修复材料、自洁材料等的研究,这些材料能够具有多种功能,满足建筑不同的节能需求。
智能化主要指材料的智能调控和智能监测,包括智能保温材料、智能隔热材料、智能窗户等的研究,这些材料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主调节,实现建筑的智能节能。
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节能性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估,因此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结构检测和材料工程检测三大方面。
1. 材料性能测试材料性能测试主要是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热工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评估,包括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燃烧性能等方面。
目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测试、吸水率测试、拉伸强度测试、燃烧性能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为建筑节能性能的提升提供依据。
高温下材料的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研究

高温下材料的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温环境下材料的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日益重要。
在高温下,材料的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是提高材料耐高温性能和减少事故风险的关键。
一、高温下材料热性能测试技术1. 热膨胀系数测试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在温度变化下长度、体积或密度等物理特性变化的比率。
该测试可以通过热膨胀仪进行,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计算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2. 导热系数测试导热系数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是衡量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重要指标。
导热系数测试可以通过热导仪进行,通过测量材料的温度差和传导热流量,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3. 热辐射测试热辐射是材料表面向周围环境散射的热能,其测试可以通过红外辐射仪、热像仪等设备进行。
热辐射测试可以测量材料的表面温度和热辐射率,从而了解材料在高温下的散热特性。
4. 高温拉伸实验高温拉伸实验是测量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高温环境下施加拉力,测量材料的拉伸应力和应变,并分析材料的变形、断裂行为。
二、高温下材料热性能分析技术1. 热失效分析热失效是材料在高温下由于长期受热引起的性能退化或损坏。
通过对受热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寿命。
2. 热衰减分析热衰减是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膨胀、热蠕变等因素引起的性能衰减。
通过对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性能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预测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 热应力分析高温下材料的热膨胀会引起内部应力的产生,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对材料的热应力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热分解分析高温下材料可能发生热分解的现象,导致材料的性能退化或失效。
通过热分析仪器对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寿命。
三、高温下材料热性能测试与分析的意义1. 提高材料耐高温性能通过对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可以评估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
热物理性质测试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8 · 《上海计量测试》2002 年 29 卷第五期
综述评论 Comprehensive Revie w
年来 ,热物性测试从传统方法研究进入了又 纳米尺度低维材料和微器件热物性测试新原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亚微米 — 理新方法和新装置的研究 。
表 1 热物性学研究范畴简表
热的运动
声技术等新技术在热物性测试技术中越来越
广泛的应用 ,使测试的准确度和精度不断提
高 ,测试功能不断扩大 ,试样尺寸和体积明显 减小 ,促使热物性测试技术向高速化 、自动
化 、多功能化发展 。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
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运控
的激光热导仪以及毫秒和微秒热物性测试技
· 1 0 · 《上海计量测试》2002 年 29 卷第五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6 卷第 5 期
陈桂生等: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7
表 1 国外部分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装置技术指标
单位名称
装置名称
常温防护热板法装置
低温防护热板法装置 NPL
真空防护热板法装置
高温防护热板法装置
NIST
防护平板法装置(1 016 mm)
德国耐驰有限公司 耐驰防护热板法导热分析仪
20 世纪 80 年代,热物性测试基本处于厘米至 毫米尺度。近二十年,随着纳米科技、微电子机械系 统(MENS)、低维材料、纳米生物医药等领域高新技 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研究对象已进入纳米尺度,热物 性测试从传统方法研究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基于纳米尺度低维材料和微器件的热物性测试 新原理、新方法和新装置的研究应运而生。材料热物 性参数发展至今,其主要测试方法如图 1 所示[1,4-6]。
1引言
材料科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的支柱和 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日 益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材料的热物性是材料的重要特征参量,它是指 材料在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各种热力学特性 的参数的总称,包括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比 热容、热膨胀系数、发射率、热流密度等[1]。材料热物 性参量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能源的有 效利用、国防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 建筑节能、空调制冷、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学、冶 金、电力等工业领域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重要 的工程应用价值。
中 图 分 类 号 :O551.3;TK1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5124(2010)05-0005-04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ing
最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大测试样本的试验温度 范围和获得较宽的测试样本导热系数,英国国家物 理实验室(NPL)设计了一套高温防护热板装置[10],该 装置测试范围为 100℃~850℃,并实现了整个测试装 置的自动化。美国安特公司生产的防护热板导热系 数装置温度范围可达-175℃~550℃,导热系数范围可 达 0.015~2.5 W(/ m·K)。德国耐驰公司生产的防护热 板导热系数装置温度范围可达-180℃~650℃,导热 系数范围可达 0.014~2.0 W(/ m·K)。国外部分防护热 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装置技术指标如表 1 所示。
美国安特仪器有限公司
6000 型平板导热仪
温度范围 5℃~40℃ -170℃~50℃ -20℃~70℃ 140℃~800℃ -40℃~150℃ -180℃~650℃ -150℃~550℃
导热系数范围 0.02~0.1 W/m·K 0.02~0.15 W/m·K 0.02~2 W/m·K 0.02~0.5 W/m·K 0.02~0.15 W/m·K 0.014~2 W/m·K 0.02~2 W/m·K
由于 20 世纪 50 年 代空间技术 发 展 的 推 动 , 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出现后新能源、保温技术和 节 能 材 料 迅 速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人 们 对 热 物 性 的 测 试 和 研 究 取 得 了 重 大 进 步 ,逐 渐 形 成 了 一 门 以 研 究 和 测 试 物 质 宏 观 热 物 理 属 性 、探 索 宏 观 热 物 性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崭新学科分支— ——热 物性学。
(1) 导 热 系 数
稳态法
平板法(一维平板法和双平板法) 热流计法
圆柱法 轴向Βιβλιοθήκη 流法圆球法 径向热流法同心圆柱法 直接通电法
同心圆球法 3ω 法 微桥法
瞬态热带法 热线法 激光法 非稳态法 周期热流法 平面热源法 热探针法 交流量热计法
混合法
电热法
材 料
(2) 比 热 容
定流量加热法
热
差动式量热法
CHEN Gui-sheng,LIAO Yan,ZENG Ya-guang,FU Zhi-yong,DENG Li-ju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Chengdu 610021,China)
Abstract: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tudy,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special thermal process. As the mos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gineer desig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field. They are also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y. In this paper,thermal properties’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introduced. The difference of research on the guarded hot -plate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was compared. The importance of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was clarified. Finally, the necessity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full value transfer system in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field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guarded hot plate apparatu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micro-system;reference materials;value transfer system
3 国外研究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系统地开展材料热 物性参数测试,并已建立比较完善的热物性参数测 试传递体系。发达国家的国家计量研究院 (如美国 NIST[7]、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俄罗斯科学院 的高温研究所和热物理研究所,以及德国的物理技术 研究院(PTB)的热学处等)、研究院所、大型企业研 发中心和著名大学(如美国普渡大学、德国慕尼黑工 业大学和卡罗斯大学、日本庆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 大学等)都建有比较齐全的材料热物性测试装置,包 括各种类型的固、液体导热率、热扩散系数、比热、热 膨胀系数、表面辐射、发射和反射率测试装置。
第 36 卷第 5 期 2010 年 9 月
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 TEST
Vol.36 No.5 September,2010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陈桂生, 廖 艳, 曾亚光, 付志勇, 邓丽娟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摘 要:材料热物性是对特定热过程进行基础研究、分析计算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在
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各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热物性发展历史、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装置研究上的差距,阐明了热物性测试的重
要意义及我国在材料热物性测试领域仍未建全量值传递体系的不足。
关 键 词 :材料热物性;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热学微系统;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体系
物
性
间接法
参 数
(3 ) 热 膨 胀 系 数
激光干涉法
顶杆法
(4 ) 热 流 密 度
传导型热流计 直接法
辐射式热流计 间接法
量热法
发射法 发射率
能量法
(5 ) 热 辐 射 性 质
多波长法
积分球法 反射率
半球镜法及椭球镜法
图 1 材料热物性参数分类及测试方法
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欧洲在防护热板装置研究上有 以下 5 方面的发展:(1) 为实现对更厚绝缘材料的测 试,防护热板装置越来越大;(2)为进一步减小横向 热流和边缘热损失,对中心加热板和测试样本引进 了附加防护;(3)改善了测试装置,实现了更为精确 的测量;(4)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 化;(5)改进了温度控制系统。
收 稿 日 期 :2010-04-11;收 到 修 改 稿 日 期 :2010-06-22 作者简介 :陈桂生(195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温度计量 测试研究工作。
能源短缺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 战,这使节能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被各国列为重 点发展对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 能源缺口逐年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仍 然偏低,节能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 挖。节能技术的研究,首先从关注能量的耗散开始。 能 量 的 耗 散 主 要 集 中 在 热 力 转 换 这 一 过 程 中 ,如 电 力 生 产 、炼 钢 、化 工 产 品 的 分 解 与 合 成 、建 筑 采 暖等都是通过热力转换过程完成。因此,提高热力 转换效率及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是节能的 重要途径。要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和降低能源的损 耗,合理地控制热能的转移和传递方式,就必须对 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建立测试体系为各 行业降低能耗和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提供可靠的 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