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6.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后,对概率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稳定性,并学会如何运用概率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对于频率和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的稳定性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稳定性概念,并能够运用概率来解决问题。

2.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讲解实例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稳定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概率的稳定性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几个关于概率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稳定性。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实践活动成果,教师总结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概率的稳定性概念和运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是关于频率初步的内容。

本节课是6.2.1频率的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初步知识,以及掌握了如何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数据,引导学生探究频率的稳定性,让学生理解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对于概率的初步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频率的稳定性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数据,让学生感受到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知道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知道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

比如,让学生投掷一个均匀的骰子,记录出现的频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进行大量的实验,出现的频率是否会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2.新课导入:介绍频率的稳定性概念,让学生知道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3.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

4.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的2频率的稳定性6.2.1频率的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频率的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学会如何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频率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理解频率是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引导学生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学会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对频率稳定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学会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频率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2.利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频率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验,呈现频率的稳定性。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例如,掷骰子实验,让学生计算各种情况下的频率,并尝试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频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6.2.2概率的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概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概率的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的波动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稳定性,并学会运用概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概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率的稳定性,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稳定性,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概率的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概率的稳定性。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的波动性,引出概率的稳定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稳定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概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其他概率稳定性的事例,并进行交流分享。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初一数学--第六单元 6.2《频率的稳定性》第一课时-课件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初一数学--第六单元 6.2《频率的稳定性》第一课时-课件
(1)由这张次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 得到1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是20%,那么,也 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得到___4___次反面, 反面出现的频率是___8_0_%___.
知1-讲
(2)由这张次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9 999次时, 得到__5_0_0_6___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约是__5_0_.1_%__. 那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9 999次时,得到_4__9_9_3 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约是__4_9_.9_%___.
试验总次数 钉尖朝上的次数 钉尖朝下的次数
钉尖朝上的频率
钉尖朝上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
钉尖朝下的频率
钉尖朝下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
(来自《教材》)
知1-讲
定义:在n次重复试验中,不确定事件A发生了m次,
则比值
m n
称为事件 A发生的频率.
知1-讲
例1 〈长沙〉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n个小球,它们 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其中有2个红球,每次摸球前先 将盒子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 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 球 的 频 率 稳 定 于 0.2 , 那 么 可 以 推 算 出 n 大 约 是 ___1_0____.
知2-练
3 某人在做掷硬币试验时,投掷m次,正面朝上有n次
(即正面朝上的频率是P=
n m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D )
1
A.P一定等于 2 B.P一定不等于
1 2
C.多投一次,P更接近
1 2
D.随投掷次数逐渐增加,P在
1
附近摆动
2
知2-练
4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着若干个白球,小明想估计其中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盲点。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次数,以确保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估计的准确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处理实验中的偶然性,避免因个别数据的影响而对整体趋势做出错误的判断。
举例:在掷骰子实验中,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掷多次骰子,以及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判断频率的稳定性。同时,解释为什么不能仅仅根据几次实验的结果就断定概率,而是需要足够的实验数据来减少偶然性误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频率的基本概念。频率是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它是估计概率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抛硬币实验,观察正面朝上的频率如何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并如何帮助我们估计概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频率的概念和频率稳定性定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抛硬币实验和数据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1.教学重点
-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在估计概率中的应用,明确频率作为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掌握频率稳定性定理,即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该常数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学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运用频率稳定性定理来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游戏中的概率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让学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抽象出频率稳定性定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定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统计》的6.2.2《频率的稳定性》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材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如抛硬币、抽奖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抛硬币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

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其他相关的案例,如抽奖、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观察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然后,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练习题,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x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概念。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频率在大量重复实验中的稳定性特点。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但是,对于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深入理解频率稳定性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3.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原理。

2.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频率的变化,从而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原理。

2.引导法: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

3.讨论法: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骰子、计数器、记录表格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任务:用骰子进行实验,计算抛掷骰子得到1、2、3、4、5、6这六个数字的频率,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进行100次抛掷,记录下每次抛掷得到的数字,并计算出每个数字的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1频率的稳定性
结论:在试验次数很大时,钉尖朝上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钉尖朝上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绘制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独
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 )
(A)0.96 (B)0.95 (C)0.94 (D)0.90
成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这种树苗成活的频率稳定在____,成活的概率估计值为____.
该地区已经移植这种树苗5万棵.
少万棵?
(1)请你估计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所得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哪一个小组的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5.某校九年级一班的暑假活动安排中,有一项是小制作评比.作品上交时限为8月1日至30日,班委会把同学们交来的作品按时间顺序每天组成一组,对每一组的件数进行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