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智能循迹小车___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___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___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智能循迹小车一、设计背景智能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通过感知地面上的线条进行导航的小型机器人。

循迹小车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家庭服务等。

本设计旨在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智能循迹小车,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1.实现循迹功能:小车能够准确地识别地面上的线条,并按照线条进行导航。

2.提供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无线遥控器对小车进行控制,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

3.具备避障功能:小车能够识别和避开遇到的障碍物,确保行驶安全。

4.具备环境感知功能:小车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用户端。

5.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小车的硬件和软件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长时间的工作和使用。

三、设计方案1.硬件设计:(1) 采用Arduino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单元,与传感器、驱动器等硬件模块进行连接和交互。

(2)使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循迹传感器,通过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来实现循迹功能。

(3)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小车前方的障碍物,以实现避障功能。

(4)添加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以提供环境感知功能。

(5)将无线模块与控制器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2.软件设计:(1) 使用Arduino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编写循迹、避障和远程控制的算法。

(2)设计用户界面,通过无线模块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小车,实现远程控制。

(3)编写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程序,将环境感知数据发送到用户端进行显示和分析。

四、实施计划1.硬件搭建:按照设计方案中的硬件模块需求,选购所需元件并进行搭建。

2.软件开发:根据设计方案中的软件设计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测试。

3.功能调试:对小车的循迹、避障、远程控制和环境感知功能进行调试和优化。

4.性能测试:使用不同场景和材料的线条进行测试,验证小车的循迹性能。

5.用户界面开发:设计用户端的界面,并完成与小车的远程控制功能的对接。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巡线小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巡线小车可以通过线路检测和跟踪,自主地进行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求,本设计实现了一款智能巡线小车。

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款具有自动巡线功能的小型车辆。

该小车能够通过感应器检测地面上的线路,并根据线路的走向进行自主行驶,同时具有避障功能。

设计思路:1.硬件设计:(1)车体设计:选择合适的车体结构和材料,确保小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传感器:使用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对地面上的线路进行检测,并能够识别并跟踪线路。

(3)电池和电源:选择适合的电池和电源,以提供足够的电能供应小车运行。

2.软件设计:(1)线路检测与跟踪算法:通过传感器检测并识别线路,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线路进行跟踪,并实现路径规划。

(2)运动控制算法:根据检测到的线路走向,控制小车的轮子进行相应的转向,以达到自主巡线的效果。

(3)避障算法:利用传感器检测小车前方障碍物,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转向或停止等控制策略,以避免碰撞。

设计实施步骤:1.搭建硬件平台:选择合适的车体结构和材料,安装传感器和电池等硬件设备。

2.编写线路检测与跟踪算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识别和跟踪线路的算法,并设计路径规划算法。

3.编写运动控制算法:根据线路检测结果,实现小车的运动控制算法,控制轮子的转向。

4.设计避障算法:利用传感器检测障碍物,编写相应的避障算法,实现自动避障功能。

5.调试与优化:在实际测试中,对小车进行调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算法进行优化。

设计预期结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合,预期实现一款具有自动巡线和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

小车能够自主进行线路检测和跟踪,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同时能够避开前方的障碍物。

总结:本设计报告介绍了一款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合理搭建硬件平台,编写相应的软件算法,预期实现一款功能齐全的智能巡线小车。

智能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标:本次智能循迹小车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智能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习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设计出一款功能齐全的智能循迹小车。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 调研与分析——首先要对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循迹小车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各种类型的循迹小车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参考。

2. 硬件选型——根据课程设计目标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主控芯片、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等硬件。

3. 原理图设计——根据硬件选型,设计出对应的原理图,并在硬件上进行布局与焊接。

4. 程序设计——先在电路板上测试硬件是否正常,随后进行程序设计,根据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小车的运动,让小车能够沿着黑线自动循迹行驶,同时加入避障功能和自动寻迹功能。

5. 调试与优化——完成程序设计后,要对小车进行全面验收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优化相关程序。

三、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基于树莓派电路板,利用循迹模块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和自动寻迹。

同时将超声波模块结合避障算法实现小车的自动避障。

小车的外壳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操作简单实用。

四、课程设计效果: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们从理论到实践,了解了智能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习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同时,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通过制作一台智能循迹小车,学生们对智能硬件的认识更加深入,并获得了较高的设计满足感。

五、课程设计展望:智能循迹小车是智能硬件应用领域的一项重要发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将循迹小车应用于快递、物流等行业,实现自动化送货、配送。

同时可以将遥控技术与循迹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更加高效、实用的智能循迹小车,推动智能化生产和工作环境。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专业:自动化班级: 0804班姓名:指导老师:2010年8月—-2010年10月摘要:本课题是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

小车系统以 AT89S52 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理器; 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引言当今世界,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已经不再明显分家,自动控制在工业领域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智能”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

现在国外的自动控制和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日本,比如日本本田制作的机器人,其仿人双足行走已经做得十分逼真,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还据说其智商已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作为机械行业的代表产品—汽车,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著提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电子装置占汽车整车(特别是轿车)的价值量比例逐步提高,汽车将由以机械产品为主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也很有可能成为依托整车制造业和用车提升配置而快速成为新的增长点;二是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

无容置疑,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开始重视起来,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各种大型的创新比赛,比如: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ABU ROBCON)、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众多重要竞赛都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兴趣与强化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但很现实的状况是,国内不论是在机械还是电气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作为机电一体化学生,必须加倍努力,为逐步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并超过之而努力。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第一篇: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摘要本设计主要有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小车具有自主寻迹的功能。

本次设计采用STC公司的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传感器模块采用红外光电对管和比较器实现,能够轻松识别黑白两色路面,同时具有抗环境干扰能力,电机模块由L298N芯片和两个直流电机构成,组成了智能车的动力系统,电源采用7.2V的直流电池,经过系统组装,从而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循迹的功能。

关键词智能小车单片机红外光对管 STC89C52 L298N 1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设计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复杂,智能小车作为其的一个分支,也在不断发展。

在近几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关于小车的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也多种多样,因此本次我们也打算设计一智能小车,使其能自动识别预制道路,按照设计的道路自行寻迹。

设计任务与要求采用MCS-51单片机为控制芯片(也可采用其他的芯片),红外对管为识别器件、步进电机为行进部件,设计出一个能够识别以白底为道路色,宽度10mm左右的黑色胶带制作的不规则的封闭曲线为引导轨迹并能沿该轨迹行进的智能寻迹机器小车。

方案设计与方案选择3.1 硬件部分可分为四个模块: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3.1.1 单片机模块为小车运行的核心部件,起控制小车的所有运行状态的作用。

由于以前自己开发板使用的是ATMEL公司的STC89C52,所以让然选择这个芯片作为控制核心部件。

STC89C52是一种低损耗、高性能、CMOS八位微处理器,片内有4k字节的在线可重复编程、快速擦除快速写入程序的存储器,能重复写入/擦除1000次,数据保存时间为十年。

其程序和数据存储是分开的。

3.1.2 传感器模块方案一:使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采集路面信息。

阻值经过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进行分析,但是光照影响很大,不能稳定工作。

方案二:使用光电传感器来采集路面信息。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4 1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4 1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4 1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_(4)1智能循迹小车项目组别:第四组成员:刘彪匡善华陈叶芳唐慧峰班级:智能电子092系别:电气工程系指导老师:刘彤时间:2021年4月22日本寻迹小车是以万能板为车架,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将各传感器的信号传至单片机分析处理,从而控制 L298N电机驱动,控制小车,速度由单片机提供的PWM波控制。

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黑线,红外对管来实现循迹功能。

接近式开关传感器检测薄铁片,集成红外线传感器即光电开关进行避障。

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

根据小车各部分功能,模块化硬件电路,并调试电路。

将调试成功的各个模块逐个地“融合” 成整体,再进行软件编程调试,直到完成。

关键词:AT89S51 直流电机红外对管传感器寻迹小车 L298N电机驱动一、循迹小车的系统的要求和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要求1.1.1 基本要求利用单片机实验板,并制作一定的外围电路,编写程序设计制作一个智能循迹壁障的小车,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启动、停止功能;(2)能够完成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单独动作和复合动作;(3)能按照规定路线循迹行驶;1.1.2 发挥要求利用超声波或红外等方式实现避障功能1.2智能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小车的循迹原理是根据实现电位的高低来实现对前进方向的控制的。

在这里我们设定了白色和黑色的通道界面来行驶,而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

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

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过3cm。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电子作品设计报告项目名称:智能小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09应电(1)班组别: 第三组姓名:杨磊赖焕宁梁广生指导老师:杨青勇玉宁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系统设计 (3)1。

1设计要求 (4)1。

2车体方案认证与选择 (4)二、硬件设计及说明 (5)2.1原理图设计 (5)2。

1。

1稳压电源 (5)2。

1.2基本系统 (5)2。

1。

3电机驱动 (5)2。

1.4液晶显示部分 (6)2。

1。

5RS485数据总线 (6)2。

1.6循迹部分 (7)2.2PCB设计 (7)2.2。

1主板PCB (7)2.2.2循迹板PCB (8)三、软件设计及说明 (8)四、系统测试过程 (10)五、总结 (11)六、附录 (11)附录一:系统元器件清单 (11)附件二:系统测试源程序 (12)摘要:本组的智能小车是采用凌阳的车架,是以两个电机来驱动小车,主板部分自行设计。

通过接收器MAX1483来采集信息,传送进主控芯片PIC16F886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送进驱动芯片L293D以完成相应的操作。

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ST178来实现小车自动循迹功能,并且整个过程采用液晶显示屏RT1602来显示相应的数据。

关键词:PIC16F886 L293D 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ST178 自动循迹引言:近现代,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的智能化在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操作性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也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要。

智能小车系统涉及到自动控制,车辆工程,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是未来汽车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本文设计的小车以PIC16f886 为控制核心,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前行,并显示等功能.一、系统设计本组智能小车的硬件主要有以PIC16f886 作为核心的主控器部分、自动循迹部分、显示部分、电机驱动部分。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一、引言智能巡线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巡线并进行相关操作的智能设备。

其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设计报告将详细介绍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

二、设计原理三、系统结构1.视觉感知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负责获取周围环境图像并进行处理。

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以确定巡线的路径。

2.控制决策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视觉感知子系统提供的线路信息,对小车的巡线轨迹进行规划和控制决策。

可以利用PID控制算法进行轨迹跟踪控制,以保持小车在线路上的稳定行驶。

3.执行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负责执行控制指令,并控制小车的动作。

主要包括电机驱动系统、转向器和传感器等组件。

4.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小车的动力支持。

可以采用电池或者直流电源等形式供电,以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

四、硬件设计1.电路设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摄像头电路、信号采集电路、控制算法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

其中,摄像头电路负责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信号采集电路负责采集小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算法电路主要用于计算小车的控制指令;电机驱动电路负责驱动小车的电机进行运动。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指小车的机械结构设计。

要根据小车的功能和使用环境,设计出合理的结构来满足其巡线和动作需求。

五、软件设计1.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图像处理算法设计主要包括边缘检测算法、特征提取算法等。

要根据巡线的需求,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相应处理,提取出线路信息。

2.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算法设计主要包括轨迹规划算法、PID控制算法等。

要根据小车的运动需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保持小车在线路上的稳定行驶。

3.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界面的设计和数据显示界面的设计。

要设计一个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和监测小车的状态。

六、总结通过对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介绍,可以看出,智能巡线小车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的智能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
报告
第三届电子设计与测试竞赛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组长姓名:戴紫旭
学号: 51 2401
班级:电气1402班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张静
选题名称:智能巡线小车(C题)
设计报告
——智能巡线小车(C题)
(林晓强桑朝春)
1.系统方案论证
1.1小车巡线原理
这里的巡线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循黑线行走,由于黑线和白色地板对光线的反射系数不同,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弱来判断“道路”。

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

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

1.2方案论证与选择
1.2.1 巡线模块设计与比较
采用一体反射式红外对管,所谓一体就是发射管和接受管固定在一起,反射式的工作原理就是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是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反射物的反射后得到的,因此使用红外对管进行循迹时必须是白色地板加黑色引导条。

这次设计中由于是近距离探测,故采用红外对管来完成数据采集。

由于红外光波比可见光长,因此受可见光的影响较小。

同时红外线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尺寸小、质量轻,便于安装。

反射式光电检测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器件,它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线性好等特点,外围电路简单,安装起来方便,电源要求不高。

用它作为近距离传感器是最理想的,电路设计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1.2.2 供电方案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采用两个电源供电,将电动机驱动电源以及其周边电路与单片机电源分别供电,由于单片机的电压较低,而电机需要的电压较高,容易使单片机电压过高而损坏,使用两个电池供电,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可是多一组电池,增加了小车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小车的惯性,降低了灵敏度。

方案二:采用单一电源供电。

电源直接给单片机供电,经过单片机的IO口连接到电动机上,这样输出的电压稳定,同时也减轻了小车的质量,使小车更加灵活。

可是加高的电压提高了损坏单片机的风险。

从安全性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一。

1.2.3 电机驱动模块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33886驱动
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直流电机驱动芯片MC33886。

其驱动能力强,有过流保护功能,状态监测功能,经过PWM调节可实现正反转。

1)单独使用一片33886
优点:应用电路简单,实现方便。

缺点:芯片驱动电流小,内阻大,可能存在发热严重的问题,不好加散热片。

2)采用两片或者四片MC33886并联
优点:能够增大驱动能力,减少单片机发热量。

缺点:存在均流不佳的问题,有碍提高整个装置的输出,甚至造成器件和装置的损害。

方案二:L298N驱动
L298N是ST生产的芯片,主要特点:工作电压高,最高工作电压可达到46V,而且能够驱动两个电机,能够直接经过电源来调节电压;能够直接用单片机的I/O口提供信号,而且电路简单,使用比较方便。

经经验比较,L298N驱动模块运行可靠,取得效果较好,而且电路的电气性能和散热性能较好,此设计选用L298N驱动模块。

1.2.4 智能小车测距模块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用霍尔元件检测小磁片
利用霍尔元件检测装在小车轮子上的小磁铁(放置的小磁铁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