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剖析

合集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优秀作品案例解析 - 精化版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优秀作品案例解析 - 精化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 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
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
教师发挥服务、支持、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典型的教学程序
01
传递——接受
主要运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开始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发放布样 上传工作任务单 (课程网络平台)
织物分析 组织图绘制 (图案绘制工具)
检查作业 (课程网络平台)
提交作业 (课程网络平台)
任务1 企业来样仿样设计
教师 学生
展示正确结果 鼓励学生创新模拟
织物仿真模拟
绘制织物组织图 完成模拟 (织物CAD软件)
演示打样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选定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预习
接收任务 (QQ群)
自主学习 (课程网络平台)
任务1 监盘前,编制存货监盘计划
1.分组汇报
2.自评互评(平台)
任务2 监盘中,实施观察和检查程序
1.观看校企合作企业“存货监 盘流程”(微视频) 2.演练存货的监盘观察和检查程序 (3D虚拟仓库监盘交互游戏软件)
结束
吟咏经典 感悟情怀——古典诗歌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特色
01
特色一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系统打 造了双向教学空间,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02
特色二
精心选择教学篇目,选择了最早的诗人屈原的《国殇》,被称为巅峰
之作的《春江花月夜》,写诗最多的陆游的宋词《钗头凤》,体现了 屈原诗、唐诗、宋词俱全,便于整体理解,又以爱国、爱自然、爱所

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

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

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一、引言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有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作品参赛。

这些作品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课堂教学到校园管理,从学生学习到教师培训。

近年来,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的获奖作品越来越引人注目,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深度评估,并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二、获奖作品概述在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作品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校园管理等多个层面。

其中,一些作品在技术上采用了先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另一些作品注重教育教学的应用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在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许多作品展示了教育教学领域的技术创新。

某获奖作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教师在线智能辅助;另外一些作品在校园管理方面也使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校园安全监控、学生信息管理等功能。

这些技术创新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加高效、有趣。

除了技术创新,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的获奖作品还注重实践应用。

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虚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一些作品在学生学习管理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智能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历程。

四、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影响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的获奖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作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作品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这些作品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剖析PPT参考幻灯片

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剖析PPT参考幻灯片
3
什么是好信息化教学作品
1.一个完美的选题(成功的一半) 2.一个或多个好的课件或软件(是核心) 3.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基础) 4.一个精美的演示软件(说得清道得明是关键) 5.一篇好的解说稿 6.一位优秀的解说老师 7.一个好的运气
4
如何选题
信息化教学大赛最难的是选题,选题的关键来源于问题,一个完美 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千万别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选题的目 的为了什么?
37
[教学目标]依据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38
[教学目标]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9
[教学手段]以网络化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
40
[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41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动画短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带着真实的 工作任务进入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42
21
[软件内容]五是动手演示模板实训
22
[软件内容]六是展示实景拍摄车间照片
23
[软件内容]七是图文展示基础知识
24
[软件内容]八是展示工艺流程
25
[软件内容]九是展示分析检验模板
26
[软件内容]十是展示与考证相关的测验
27
[技术特点]一是软件的五大特点
28
[技术特点]二是展示人手一机(设备不足)
50
[教学过程]录屏展示如何通过软件筛选旅游资源
51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筛选旅游资源
52
[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53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通过软件规划旅游线路
54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通过软件规划旅游线路
55
[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

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1一、教学基本情况发展,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一)课前导预习提前1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习任务:1、10个海报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图片素材和海报设计要求,2、以《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为例,上传教学微课《牛排如何选图、抠图、调色》、教学视频《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的制作方法、电子课本PPT课件《构图的表现形式》、《海报设计》、《版式设计》,学生进行自学。

3、PPT课件《欣赏优秀海报设计》4、指导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确保每人都有分工。

5、任意选择一个海报项目,小组讨论探究如何进行海报设计,绘制设计草图,初步完成效果图的设计制作。

(二)课堂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前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展创设情景、自然导入新课。

以《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做、学、教”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的吸收,构建知识结构和技能养成。

(三)课后导拓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10个海报项目,进行海报设计。

全班同学策划一次“创意海报作品展”,并邀请企业优秀平面设计师到场,现场点评,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资源整合1、校内资源:(1)实训资源:在校内网络化机房,实现一人一机独立使用;(2)信息资源:校园网络平台系统,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上传到网络教学《Photoshop》精品课程平台上;通过在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内资源最大化共享。

2.行业资源:利用我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与优势,学生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优秀企业设计师到校开展设计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标准)评分标准:总分100课前学习:20小组合作契合度:10色彩、构图:10海报贴切主题:30创新亮点:20画面质感、精细刻画:10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惑。

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 机器人自动门控制

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 机器人自动门控制

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机器人自动门控制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教案名称:机器人自动门控制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在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旨在通过机器人自动门控制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研究到自动门控制的原理、设计和实战应用。

2. 教案目标:2.1 理论目标:- 了解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 掌握自动门控制相关的电子知识和编程技能;- 理解自动门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2 实践目标:- 能够使用Arduino等硬件平台进行自动门控制的设计;- 能够进行自动门控制的编程;-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3. 教学内容:3.1 理论内容:- 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介绍;- 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 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3.2 实践内容:- 硬件平台的选择和搭建;- 电路连接和元器件的安装;- 编写自动门控制的程序。

4. 教学步骤:4.1 理论教学:- 第一课时:自动门控制原理和技术介绍;- 第二课时: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课时: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4.2 实践教学:- 第四课时:硬件平台的选择和搭建;- 第五课时:电路连接和元器件的安装;- 第六课时:编写自动门控制的程序。

5. 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自动门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教师还将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6. 教学资源:- Arduino硬件平台及相关教学资料;- 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连接所需材料;- 编程软件和教学指导。

7.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时间,建议将学时分配合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8. 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提升。

他们将学会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掌握相应的硬件和编程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信息可视化

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将数据转换为直观可理解的图形化形式的技术,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设计方面,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示他们的设计概念和作品。

在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信息可视化作品也常常成为获奖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一些设计大赛上的获奖信息可视化作品。

1.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在一些设计大赛中,一些以线条和色彩为主题的信息可视化作品常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奖项。

这些作品通过将数据以抽象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表现出来,使本来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

这种形式的信息可视化作品不仅展现出了设计师对数据的创新理解,还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深刻地触发他们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性与动画的魔力另外一些获奖作品则常常融入了互动性和动画元素。

通过使用交互式的设计和动态的效果,这些作品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进来,使得数据可视化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种类型的信息可视化作品在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常常备受瞩目,因为它们不仅展现出了设计师对于技术的高超运用,还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3. 交叉学科的创新除了线条、色彩、互动和动画,一些获奖信息可视化作品还融入了交叉学科的创新。

这些作品可能会融入音乐、文学、甚至是科学技术等元素,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一些设计大赛中,这种跨界创新的作品常常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数据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于多元文化的诠释和表达。

信息可视化作品在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一直都备受瞩目,因为它们不仅展现出了设计师对数据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术,还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设计师能够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信息可视化作为一种旨在将数据转化为直观可理解的图形化形式的技术,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设计方面,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示他们的设计概念和作品。

中小学生信息化素养作品特点分析

中小学生信息化素养作品特点分析

中小学生信息化素养作品特点分析
中小学生信息化素养作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多样性:中小学生信息化素养作品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PPT、海报、短视频、网页等等。

2. 创新性:学生在创作信息化素养作品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和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3. 实用性: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都是围绕恰当的信息展示和传达展开的,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有针对性的信息呈现。

4. 团队合作性:很多作品都是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的,尤其是一些大型信息化素养活动和竞赛。

5. 视觉效果突出:信息化素养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时要注重视觉效果,鼓励学生以图形、图表、及多媒体内容等多种形式、多个角度来表达信息。

6. 可操作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方向来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方面进行创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示和提升。

信息化教学实践作品评优(3篇)

信息化教学实践作品评优(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实践作品的评优活动,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本文将针对某信息化教学实践作品进行评优,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以期为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作品概述本次评优的作品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该作品以高中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作品优点1. 教学设计合理该作品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符合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

2. 信息技术运用得当作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虚拟实验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

3. 教学方法创新作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科学作品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效果显著作品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四、作品不足1.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虽然作品运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但部分教学资源仍需进一步丰富。

例如,虚拟实验软件的实用性、网络资源的适用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2.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作品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动画短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带着真实的 工作任务进入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过程]提出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依据设计原则进行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线路设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任务成果的呈献形式
[教学过程]确定学生学习方式
2012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概况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亲临颁奖现场。 2012年成绩前三名:江苏省第一,辽宁第二、宁波第三。
什么是好信息化教学作品
1.一个完美的选题(成功的一半)
2.一个或多个好的课件或软件(是核心)
3.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基础)
4.一个精美的演示软件(说得清道得明是关键)
5.一篇好的解说稿 6.一位优秀的解说老师 7.一个好的运气
[软件内容]十是展示与考证相关的测验
[技术特点]一是软件的五大特点
[技术特点]二是展示人手一机(设备不足)
[教学效果]图表展示软件使用前、后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
[总体框架]分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基本分析与设想]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分析与设想]教学内容的分析
[基本分析与设想]结合本课的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通过软件规划旅游线路
[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对上述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软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为评价提供原则数据
[教学过程]学生对旅游线路的景点的批注,也为原始数据
[教学过程]软件记录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有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及小组评价
[教学过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教学过程]扩展任务也即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对扩展任务的要求
[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思考与提升]软件第一大亮点: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与提升]软件第二大亮点:扩展学习空间
[思考与提升]软件第三大亮点:搭建工学桥梁
对该软件的总体概括。
[软件内容]一是阐述软件八个模块
[软件内容]二是阐述三个重点模块
[软件内容]三是录屏阐述三维漫游车间
[软件内容]四是录屏阐述单元仿真练习
[软件内容]五是动手演示模板实训
[软件内容]六是展示实景拍摄车间照片
[软件内容]七是图文展示基础知识
[软件内容]八是展示工艺流程
[软件内容]九是展示分析检验模板
如何选题
信息化教学大赛最难的是选题,选题的关键来源于问题,一个完美 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千万别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选题的目 的为了什么? 节约成本(资金、材料、设备) 为了安全 变抽象为直观 变不可能为可能 节约课时 多元化评价、过程评价 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过程]线路设计的原则要求(知识)
[教学过程]录屏展示如何通过软件了解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通过点击地图可放大、缩小,景点介绍包括文字、图 片或视频等
[教学过程]录屏展示如何通过软件筛选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筛选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录屏演示如何通过软件规划旅游线路
如何设计课件和软件
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课件和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是整个过程的核心环 节,也是花钱最多的地方,要注重顶层设计,可扩展性和可修改是最 重要的。开发前尽可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论证,切莫急于求成。
仿真实训 技能鉴定 多元评价、智能评价 再线帮助 再线测试 漫游 资源库建设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基本分析与设想]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过程,化解学习困难
[基本分析与设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工作的 任务中,学生得不断的反馈和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依据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手段]以网络化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其它(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剖析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郑国强
2012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概况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2012年12 月8—10日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36个地区的609件参 赛作品参加了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 计、信息化实训教学和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 化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等6个项目的比赛。 总共有1146名教师参加了比赛,决出一等奖64名, 二等奖128名,三等奖179名。大赛还评审出最佳组织 奖10个,特别贡献奖3个。大赛成果充分证明:应用 信息技术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软件] 视频显示
整个方案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来自[开发意义]一是学科中的地位
[开发意义]二是阐述研制的必要性
[开发意义]三是阐述研制软件的功能
[开发意义]四是阐述软件技术的支持
[设计依据]一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依据]二是软件开发与考证相结合
[设计依据]三是阐述三维目标
[设计依据]三是阐述教学重、难点
[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感谢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