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合集下载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教案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导语: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列强的侵略,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19世纪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20世纪持续14年的全民族抗.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汇聚成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向前发展。

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课,主要内容有:第1目“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第2目“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说明由于外国的入侵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识记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②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①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②问题探究法:通过讨论问题,使学生共同探究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并思考解决危机的根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西方列强在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认识列强侵华不同时期的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多种方式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始终存在的根因。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设计人民版精美教案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设计人民版精美教案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课方案龙海市浮宫中学历史教研组一.设计的指导思想.学生要将中国近代史置身于世界大舞台这一特定背景中;注意宏观掌握列强侵华的脉络以及侵华的危害。

在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归纳和阐释的基础上,提升历史思想能力。

.教师应充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从不一样角度去发现问题,并踊跃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联合,进而培育学生形成独立思虑的学习习惯。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理念,其核心“教课相长,相互启迪的有效性”,即注意学生历史思想能力的培育:在经过对典型的感性资料的梳理基础上,以师生互动设计的一个个层层深入的问题驱动的方式主动理性的研究历史,在合作的研究中擅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一)知识目标. 例举年至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 归纳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公民族危机的根来源因。

. 认识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色。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回想初中所学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剖析;. 提升怀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议论等,锻炼思想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学会客观、全面地评论、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升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经过学习,深切理解落伍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建立为国家兴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经过学习,培育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三.教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育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经过剖析、综合和比较,归纳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 难点:指引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公民族危机的根来源因。

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指引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

四.教课过程(一)教课重点:一、国门洞开(一)背景商品市场西方:工业革命资发展(强)原料产地侵华:国门洞开;两半社会经济:自然主导中国:封制渐衰政治:腐败统治(弱)地大人多思想:闭关锁国;愚不行及(二)侵华战争(次)起止时间国家战争—英(美法)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第二次鸦片战合约《南京合约》及附件《天津合约》《北京影响东南大门;开始东大门;进一步争合约》—法中法战争《中法新约》西南门户—日甲午战争《马关合约》大大加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比八国联军侵华《辛丑合约》完好—葡西)(三)影响(合约枷锁)、人民生计权、政治:损坏主权开埠通商,世界市场、经济:丧失独立性资本输出,控制工交赔款贷款,控制金融二、分割浪潮民族危机(一)背景(资过渡帝)、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殖民地、《马关合约》刺激野心(二)过程、初步——三国干预还辽、霸占租借地和区分权益范围(三)美——门户开放、原由:经济实力强盛;美西战争,无暇东顾;军事实力衰;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内容:认可既得利益;税率一致;收费同等、实质:认可利益均沾、评论:美国—侵华新阶段;列强—表面一致,结成联盟;中国—受共同宰割,危机严重(二)导入新课(多媒体: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

历史必修1人民版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3

历史必修1人民版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3

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设计: 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认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的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梳理】1、鸦片战争的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西方 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 销售市场和 。

(2)中国正值 末期,国力减衰,内部 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1840—1842 国发动的 战争; 发动的 战争;法国挑起的 战争;1894—1895 挑起的 战争;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 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南京条约》:①割 给英国。

②赔款 万银元。

③开放 、 、 、宁波、 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 的税款,中国须同 商定,最大危害和影响:使中国 。

《马关条约》:①割 半岛、 及其附属岛屿、 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

③开放 、 、 、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 。

最大危害和影响:使中国 。

《辛丑条约》:①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亿两,分 年还清,本息合计 亿两。

②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活动,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 的帮凶。

④拆除 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 铁路沿线要地。

最大危害和影响:使中国 。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 。

①侵犯了中国人民基本的 ;②掠夺了中国人民的财产和 ,毁坏了中华 ;③政治上破坏了中国 、 主权和司法方面的主权;④经济上疯狂向中国 和 ,同时通过 、勒索赔款、在中国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1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1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教学设计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问题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屈辱现实的存在(子目一)问题2:近代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一系列的反抗(子目二、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分析:本子目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是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子目。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史,围绕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列强通过系列侵华战争,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即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第二条主线则是中国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斗争,即中国近代史亦是一部抗争史。

而本子目则是围绕着第一条主线,讲述了中国国门洞开之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本课的内容分析: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和高考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侵略战争与条约的签订。

将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列强侵华程度是如何不断加剧确立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1、教师情况分析: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政治史的讲授。

而政治史的枯燥和相关概念的专业性使得教学难度增加,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但所幸冲劲还在,也就会不断努力克服系列困难,也愿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开校一月有余,基本能够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并且在上一专题的第四子目里已经尝试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课堂,并且有着良好表现。

因此在这一子目里学生能够继续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另外,教师也会在一定时候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讲解。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仍旧注重视觉和听觉感官的运用,而对抽象的东西仍然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政治史这一册的时候应该加以引导,尽量避免枯燥无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即一系列侵华战争;②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方法与过程:①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教教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教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近代社会。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教材分析教材用“国门洞开”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两个子目分别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使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出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基本阶段特征掌握不到位,这就给高一学生进行专题模块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这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

●教学建议。

1.教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研读教材,自主思考、互动探究讨论,形成一定答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逐渐形成的。

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必修__2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必修__2

10.有人曾戏称“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 20 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 B.火烧圆明园 C.签订辛丑条约 D.马克思主义
11.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劫,鹤化千年未忍归。〞圆明园的“两度劫〞分别发生在①鸦片战 争期间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③甲午中日战争期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A.①③ B.①② C . ①④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
课题: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主备人
审核人
备 课 时 间 上 课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级
是是
是是
评价
批阅时间是 是
【教学目的】
1、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 重点:列强五次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2、理解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 D、② 14.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
A.使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B.使中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二、非选择题: 15.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 (1)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 “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A.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B.经济构造朝着半封建化和近代化方向开展
C.清政府的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转变为被迫开放
D.资产阶级新思潮开始冲破封建愚昧的陈腐观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4. 通过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评述,提高他们的历史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列强入侵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思辨能力。
5. 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中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种做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学习阶段,我都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关注以下几点:
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4. 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3.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中,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4.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作者:丁晓平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图和列强一系列侵华战争图。

师:本课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部分知识,我们知道从1840年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同学们还记得主要的侵华战争有那些吗?生:答师:列强近代主要的五次侵华战争都列在了24页的表格里,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接踵而至,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疯狂掠夺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又会被侵略?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渊?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学习。

一、学习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2、了解1840--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3、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4、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三、重点、难点重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难点: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四、讲授新课一、国门洞开师:国门洞开指什么/生:思考、回答师:指列强入侵中国,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

那么,列强为什么要入侵中国,也就是说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原因(或背景是什么)生:思考、回答(一)国门洞开(列强入侵)的背景(原因)(板书)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看国际方面:师:最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那个国家?生:答——英国师:英国具备什么条件来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呢?师生:是不是与影响国际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工业革命有关?生:是师:18世纪60年代,当中国清王朝还为“天朝大国”的自给自足而沾沾自喜时,英国资产阶级已经进入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大生产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教学重点】列强侵华史实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阻碍。

一、独学指导:
1.知识指导:
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
原因
列强入侵内:清朝腐朽落后提供可乘之机
与五次侵华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民族危机概况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剥夺……掠夺……
影响政治上:破坏主权结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
经济上:控制经济命脉
2.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国门洞开
(1)背景
①19世纪上半期,随着发展,急需
和。

②国内形势:中国,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经过
①1840年英国发动,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1894年日本挑起,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③1900年列强发动,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3)危害
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无视中国人民的。

②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等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知识点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的背景:。

(2)瓜分狂潮的经过:1895年的成为开端。

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

(3)瓜分狂潮的危
害:。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①目的:。

②实质: 。

③影
响: 。

3.抛砖引玉:
二、互学引导: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长江两岸地区
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2)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
B.开放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军占领的是()
A.大连
B.胶州湾
C.旅顺
D.台湾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

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独立学习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国力渐衰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国家主权基本生存权领土领海司法政治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胶州湾租借地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
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缓
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2.抛砖引玉1)方式:经济上——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财富;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军事上——发动战争。

2)过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活学辅导
举一反三 DCB
疑难解惑(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3)使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中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