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合集下载
02光学分析法导论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射 线
紫外 光
红外 光
微 波
无线 电波
可
见
光
光学分析法导论
二、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中的重点
光学分析法
非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导论
• 1.光谱法 •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 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
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
光学分析法导论
f
入 射 狭缝 准 直 镜
棱镜
棱 镜
物 镜
焦 面
出 射 狭缝
棱镜的分光作用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 介质中具有不同折射率而进行的。
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学特性
表征:色散率、分辨率、集光本领。
分辨率R:指将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分开的能力 色散率:指对不同波长的光被棱镜分开的能力。它又分 为角色散率和线色散率 角色散率dθ /dλ :两条波长相差dλ 的光被棱镜色散 后所分开的角度为dθ ,则棱镜的角色散率为: dθ /dλ 。它主要与棱镜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有关。 线色散率dl/dλ :它表示两条谱线在焦面上被分开的距 离l对波长λ 的变化率
光学分析法导论
所用仪器
基本组成:光源(辐射源)、单色器、试样
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系统等。 现在大多附有计算机通过专用软件控制。
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源
作用:发射或提供被物质吸收散射的光
发射光谱仪试样本身就是一个发射体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空心阴极灯(阴极用待分
析的元素的金属构成) 紫外可见:??、红外:??
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
二章节光学分析法导论-

4s2基态 4
激发态 4 (4s1,4p1)
00
10
1 2 3
0
1
2 1 0
41s
41s0
41p
41p1
43p2
பைடு நூலகம்43p
43p1
43p0
单 单
三
1
3
5 3 1
( l1=0, l2=1 L=1; ms=+1/2, -1/2, S=0, 1; J=L+S 到 L-S )
(二)、能级图
把原子中可能存在的光谱项---能级 及能级跃迁用平面图解的形式表示 出来, 称为能级图。见钠原子的能 级图。
激发态 →基态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把释放 的光辐射按波长排列下来称为发射光谱
吸收或发射的光子的能量
E光 = h = E2-E1=E= E转+ E振+ E电 E转﹤E振﹤ E电
三、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1.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气态原子纯电子能级跃迁 线状光谱
原子光谱
气态或溶液中分子电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带状光谱
L≥S时,2S+1就是内量子数,同一光谱项 中包含的J值不同。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
称为光谱支项; 用 n2S+1LJ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 2J+1个不同的支能级;外磁场消失,分裂 能级亦消失. 2J+1为能级的简并度或统 计权重g
Ca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光谱项
n L S J 光谱项 光谱支项 多重性 简并度
习惯上将多重性为1、2、3的光谱项分别称 为单重态、双重态、三重态。
例: Na价电子组态3s1,一个价电子,电子自旋 取 1/2; S=1/2。M=2S+1=2,产生双重线,L=0
仪器分析 光学分析法导论

1 1
2 2
3 3
h6.61 2-0 6 3J4S
实用文档
每个光子的能量与相应频率或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hhc hc
普朗克 方程
1. 普朗克公式把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不 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
2. 光量子的能量和波长成反比,和频率及波数成正比。
λ越长,ε越小,ν、σ越低
可用波数表示能量的高低实用文,档 单位 cm-1。
实用文档
光波动说的创始人惠更斯
麦克斯韦证明光是 一种电磁波,于是光 的波动学说更战胜了 粒子学说,在相当长 时期占据统治地位;
实用文档
20 世 纪 初 , 爱 因 斯 坦 光子学说解释光电效应得 到成功,并进一步被其它 实验证实,迫使人们在承 认光是波的同时又承认光 是由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 子(光子)所组成。光具 有波动和微粒的双重性质, 就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其波粒二象性可以被波动 力学统一起来。
b. 光学光谱区: 10nm < λ < 1mm, 光谱分析法 102 eV > ε > 10-4 eV
c. 波 谱 区: λ>1mm, ε< 10-4 eV
波谱分析法
实用文档
§2-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一. 根据测量的信号是否与能级跃迁有关,可分为:
1.光谱法:与能级跃迁有关
发射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散射光谱法
2.非光谱法:与能级跃迁无关
实用文档
2-2-1. 发射光谱法
通过测量分子或原子的特征发射光谱来研究物质结构 和测定其化学组成。
M* hν
M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1-3.电磁波谱
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电磁辐射
实用文档
二章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光学分析方法: 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
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 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光 谱方法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
凹面光栅线色散率可用下式表示:
dl nr
d d cos
中阶梯光栅(echelle grating) 1949年,由G. R.Harrison提出的一种特殊光栅,
它与平面闪耀光栅相似。
normal
d
与平面反射光栅的结构区别: 阶梯宽度(宽边, t)大于高度(短边,s)或者说,t/s>1; 使用刻槽的短边,而不是长边,因而入射角大; 刻槽数量少或者说光栅常数 d 很大,通常为300条/mm。
1/1 1/1
1/()
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叠加得不同频率的非正弦波; 更多的正弦波叠加可形成方波
2)光波的衍射(Diffraction)
平行光束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衍射:当一束平行光通过窄的开口如狭缝时发生弯曲的现象。
3) 光的干涉(Coherent interference) 4) 光的传输(Transmission) 5) 光的反射(Reflection) 6) 光的折射(Refraction) 7)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8)光的散射(Scattering)
?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拉曼散射(Raman):(非弹性碰撞,方向及波长均改变) 光照导致的分子内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极化过程。分子极化
率越大,Raman散射越强。
2. 光的粒子性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
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 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光 谱方法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
凹面光栅线色散率可用下式表示:
dl nr
d d cos
中阶梯光栅(echelle grating) 1949年,由G. R.Harrison提出的一种特殊光栅,
它与平面闪耀光栅相似。
normal
d
与平面反射光栅的结构区别: 阶梯宽度(宽边, t)大于高度(短边,s)或者说,t/s>1; 使用刻槽的短边,而不是长边,因而入射角大; 刻槽数量少或者说光栅常数 d 很大,通常为300条/mm。
1/1 1/1
1/()
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叠加得不同频率的非正弦波; 更多的正弦波叠加可形成方波
2)光波的衍射(Diffraction)
平行光束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衍射:当一束平行光通过窄的开口如狭缝时发生弯曲的现象。
3) 光的干涉(Coherent interference) 4) 光的传输(Transmission) 5) 光的反射(Reflection) 6) 光的折射(Refraction) 7)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8)光的散射(Scattering)
?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拉曼散射(Raman):(非弹性碰撞,方向及波长均改变) 光照导致的分子内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极化过程。分子极化
率越大,Raman散射越强。
2. 光的粒子性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旳分类
二、光谱法
2)按电磁辐射本质分类
原子光谱(涉及离子光谱)——由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 旳跃迁产生,具有明显 旳线光谱特征
分子光谱——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及分子旳振动、转动能 级旳跃迁产生,大多具有带光谱特征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旳分类
二、光谱法
3)按辐射能传递方式分类 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旳原子分子或离子由高 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或基态发射出相应旳光谱
第三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一、原子光谱
主量子数( n ):描述核外电子是在那个电子壳层上运动。 n = 1、 2、 3、 4、 5、 6、7、••••••••
符号 K、L、M、N、O、P、Q、••••••••
角量子数( l ):描述核外电子云旳形状。
l = 0、1、 2、 3、 4、••••••••
第三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一、原子光谱
主量子数(n):
n =1、 2、 3、 4、 5、 6、7、••••••••
总角量子数(L):
L= l,
对于2个价电子: L = ( l1+ l2)、 ( l1+ l2-1)、•••、 ( l1- l2)
总自旋量子数(S):对于N个价电子:N/2, N /2 -1, N /2 -2,..,1/2,0
>2.5*105
X一射线 0.005-10nm 2.5*105 -1.2*102
高能辐射区
远紫外 10200nm 1.2*102-6.2
近紫外 200
可见光 400
近红外 0.782.5
中红外 2.550
远红外 501000m 2.5*10-2-1.2*10-4
中能辐射区
微波 0.1100cm 1.2*10-4-1.2*10-7
02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量试样发射或吸收的辐射,就能获得有关它们
能级的信息. • 把测得的发射或吸收强度对电磁辐射的波长或 频率作图,得到光谱. • 由特征光谱可做试样组分的定性分析.由发射 或吸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018/11/4 27
一、能级的相对分布
1 玻耳兹曼规律
Ni N
gie
j 0
Ei / kT Em / kT
非光谱法.
2018/11/4 4
2-1 电磁辐射的性质
•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传播的光量子流,它既具有波动性, 也具有微粒性. • 波粒二相性.
2018/11/4
5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折射
波动性
E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干涉
粒子性
光电效应
hc E h
2018/11/4
所得到的X射线光谱都是相同的.
2018/11/4
20
• 带光谱是由于许多量子化的振动能级叠加 在分子的基态电子能级上而形成的. • 由一系列靠得很近的线光谱组成,因使用
的仪器不能分辨完全而呈现出带光谱.当
光辐射源中存在气态基团或小分子时会产 生带光谱.
2018/11/4 21
• 由于在振动能级上叠加了许多转动能级,
29
2 例子 假设一个基本体系中只包括基态和
一种激发态,由于基态能量确定为零,
并假设g0=gi,则
Ei / kT Ni e N 1 e Ei / kT
2018/11/4
30
表2-2 能级的相对分布
(E/eV) 10 1 10-1 Ni/N 10–183 5×10–17 2.3×10–2 (E/eV) 10–3 10–4 10–5 Ni/N 0.49 0.50 0.50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 间的直线距离。
c
1
波数: 每厘米长度内含有的波 长数目。
2、光的微粒性 电磁波的波动性不能解释辐射的发 射和吸收现象。对于光电效应及黑 体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等现象,需 要把辐射视为微粒(光子)才能满 意地解释。
3、电磁波谱图
复习思考:
1 通常将仪器分析分为哪几类?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光的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具 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 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 周期,单位为s(秒)。
频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 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 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发射线是514.5 nm和488.0 nm。另外Kr+激 光器也是激光光谱仪的常备激光器。
(2) 固体激光器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固体激光 器是红宝石(Al2O3掺Cr3+)激光器和Nd: YAG (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前者的 激光波长为694.3 nm,后者使用的激光波长是 1064 nm。
二、 单色器
1、单道光子检测器 (1) 光电池 硒光电池是最常用的阻挡层光电 池。将一层半导体硒涂在铁或铝的金属底板 上,金属底板和硒之间是欧姆接触。在硒表 面再涂一层导电性和透光性良好的金属薄膜 如金、银等作为收集极,然后再在金属薄膜 表面涂一层保护层即成。 图10-17
(2) 光电管 光电管也称真空光电二极管。
光谱,这种光谱法有原子发射光
谱和火焰光度法等。
图10-6
光致发光 物质吸收光能后跃迁至
激发态,当回到低能态或基态时将
发射辐射,这种光谱法有原子荧光
光学分析法导论

@ Tarim University 2007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2.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称为电磁波谱。 频率(Hz) 波长 电磁波 跃迁类型
6.0 × 1019 6.0 × 1019 3.0 × 1016 3.0 × 1016 1.5 × 1015 1.5 × 1015 7.5 × 1014 7.5 × 1014 3.8 × 1014 3.8 × 1014 1.2 × 1012 1.2 × 1012 6.0 × 1012 6.0 × 1012 3.0 × 1011 3.0 × 1011 1.0 × 109 1.0 × 109
光的吸收基本定律示意图
@ Tarim University 2007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朗伯-比尔定律(二)
如果 c 以 g/L 表示时,a 的单位为:L.g-1.cm-1若 c 以 mol/L 表示,此时,吸光度采用摩尔吸光度系数ε 表 示。单位为:L.mol-1×cm-1。则有: A=ε bc
@ Tarim University 2007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2. 散射的种类: (1)弹性碰撞:当介质分子比光的波长小(Φ<λ)时发生 Rayleigh散射,这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没有能量交换,只改变 光子的运动方向,因此散射光的频率ν不变)。散射光强度与 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例。 (2)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中,光与物质作用后,光子 的能量发生了改变(即散射光的频率发生改变)、运动方向也 发生改变,这种散射称为Raman散射(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 C.V. Raman 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射光谱hν
2-2-1 发射光谱法 XFS AFS
待测粒子种类
发射光谱法
AES MFS
MPS
分 子 光 谱
原 子 光 谱
2-2-2 吸收光谱法
M*
M
当入射光光子能量与上图所示M粒子能级差相同 时,一部分入射光被吸收。 不同粒子的能级差不同,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 用于定性分析。吸收的程度用于定量分析。 根据吸收光谱所在光谱区和产生吸 收的粒子对吸收光谱分类。
1、连续光源 (2)可见光源 卤钨灯是常见的可见光光源。原理是热 辐射。 氙灯是常见的用于荧光分析的可见光光源。原理 类似氘灯。
1、连续光源 (3)红外光源 碳硅棒或能斯特灯(ZnO2+Y2O3)是常见的红外光源。 原理同样是热辐射。
碳硅棒材料化学式SiC。为 无色立方或六方晶体,表面 氧化或含杂质时呈蓝黑色。 碳硅棒具有由硅原子和碳原 子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每 一个原子被其他四个原子包 围。SiC有多种变体,结构大 多是金刚石、闪锌矿和纤维 矿晶格。 由锆、钆(gá)、铈或钍等氧化 物烧结而成,直径2mm、长 30mm中空棒状,两端绕铂线 作为导体。室温不导电; 800℃左右为导体,开始发光。 工作温度约1500℃,功率50~ 200W,工作波数为5000~ 400cm-1。发光强度高。但性 脆易碎,机械强度差,受压或 受扭易破损。
• 2-1-3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
• 黑体能量一样(比如某一温度),不同波长的辐射强度不 同,这只能用辐射粒子性才能解释 • 其它如光电效应,Compton 效应也体现了辐射粒子性
• 2-1-3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 普朗克 1. 物质吸收或发射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只能按一个基本量的整数倍进行。 2. 辐射的能量在空间分布不连续,而是集中 在光子上。 3. 某个光子的能量与整束光的强度无关,只 与光的频率或波长有关
• 2-1-3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 光子的能量为:
E h
hc
hc
E的单位为J
E 6.24110 h
18
E的单位为eV
E hN A hcN A 11.96
E的单位为J/mol
• 2-1-3 电磁波谱
高能辐射区
31010 1021 3108 1019 3106 1017
角色散率(dβ /d)为:
d K d d cos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①:色散率 线色散率dl /d
dl d Kf Kf f 20 d d d cos d
d
倒线色散率d/dl等于线色散率的倒数,指焦面上 每mm距离内光的波长范围(最大波长与最小波长差, 单位nm)
境未 的显 相示 互高 作能 用态 粒 子 与 环
辐射光波长与粒子种类有关。辐射光 强度与粒子含量有关。
2-3 光谱法仪器
2-3-1 光源
1、连续光源
1、连续光源 (1)紫外光源 常用氘灯 (D灯) 。它是一种气体放电灯(热辐射为 主,发射光谱简单),灯寿命一般500h左右。
电极
电极
Gas Discharge & Arc Lamps
光学光谱区
3104 1015 3102 1013 3100 1011
波谱区
310-2 109 310-4 波数, -1 cm 107 频率,Hz
X 射线
可见
微波
射线
紫外
红外
无线电
10-4
10-2
100
102
104
106
108
109 波长, nm
电磁辐射波谱图
• 2-1-3 电磁波谱
光谱类型 波长范围 波数范围 --1106-5104 0.005-1.4A -射线发射光谱 X-吸收、发射、荧 0.1-100A 光、衍射光谱 真空紫外吸收光谱 10-180 nm 量子跃迁类 型 核 内层电子
grating
显然,将光栅物镜置于距离光栅更远处或增大其 焦距有利于提高分辨率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③ :闪耀特性 参见反射闪耀光栅原理图。
d /dθ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③ :闪耀特性 通过较长的光栅槽面将入射光大部分光强反射 到某一级(非零级)光谱上。 d 对于垂直对称式[艾伯特-法提斯,Ebert-Fastie] 或自准式[利特罗, Littrow]装置。闪耀波长为:
• 2-1-2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1. 2. 3. 4. 5. 周期T 频率 波长 波数σ 波速v/c s Hz nm cm-1 cm/s
=1/T
=1/ =
(真空中波速用c表示,c=2.998 1010cm/s)
6. 振幅A 电场或磁场矢量的模
• 2-1-2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dθ
Kb K 2d sin i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③ :闪耀特性
d /dθ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③ :闪耀特性 通常将一级闪耀波长在光栅说明书中给出。此 时光栅使用最佳波长范围为: d
/dθ
1 1 b 1 b 1 K 0.5 K 0.5
第二章 光学分析导论
UV-VIS
FTIR
AES
AAS
2-1 光学背景知识
• 2-1-1 电磁辐射
• 2-1-2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电场
y = A sin(t + ) = A sin(2vt + )
磁场
传播方向
单光色平面偏振光的传播
• 2-1-2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电磁波是横波
电磁波通过交变电场和磁场传播,无需介质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与物质作用(比如和电 子)而与物质产生能量交换 光谱分析法就是建立在这种能量交换基础上
• 2-1-3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
黑体
能将入射辐射全部吸收且不使之逸出的物体
黑体辐射
来自黑体的辐射,是一种热辐射
2hc 2 1 hc exp RT
1
黑体辐射强度为: B , T
5
式中:λ—辐射波长(μm) T—黑体热力学温度(K、T=t+273k) c—光速(2.998×10m· ) s h—普朗克常数, 6.626×10-34 J· S R—摩尔气体常数,8.314J/mol· K
外层键合电 子 UV-Vis 吸收、发射 180-780 nm 5104-1.3104 外层键合电 及荧光光谱 子 0.78-300 红外吸收 1.3104-33 分子振动-转 m 拉曼散射光谱 动 0.75-3.75 mm 13-27 微波吸收 分子转动 3 cm 0.33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磁场中电子 自旋 0.6-10 m 1.710-2-1103 磁场中核自 核磁共振 旋
通常的刻线数为300-2000刻槽/mm。最常用的是 1200-1400刻槽/mm(紫外可见)及100-200刻槽 /mm(红外)。
2、光栅 (1)分光原理
dsinα
dsin sin K
dsinβ
平面透射光栅
2、光栅 (1)分光原理
d
dsin sin K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For example:
d
要分开平均波长为500nm,波长差为0.001nm的两 /dθ 条谱线,光栅的理论分辨率R至少为(对于一级光 谱)?若刻线数ρ为1200条/mm,至少需要多大的光 栅(长度L=?)?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500 KN 500000 5.0 105 理论分辨率: R 0.001 d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1.0 Ⅰ峰 0.8
d /dθ
1.0
Ⅱ峰
瑞利准则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光栅的理论分辨率为:
W W sin sin R KN K d
d /dθ
N—光栅总刻线数(条);W—光栅被照亮的宽度(mm); d—光栅常数(mm)
/dθ
R 500000 417m m 光栅长度: L K 11200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d 此理论分辨率指不同波长 /dθ 光以光学可仪器分辨的不 同角度。延长光栅出射光 的传播距离可增加空间分 辨。
角度分开 空间分开
2、光栅 (2)光学特性 ② :分辨能力
d /dθ
市售仪器几乎都用光栅作为色散原件
2、光栅
转动光栅可改变出 射波长。
出射狭缝位于色散 元件后的物镜的焦 面上。
2、光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光栅
制作:以特殊的工具(如钻石),在硬质、磨光的光 学平面上刻出大量紧密而平行的刻槽。以此为 母板,可用液态树脂在其上复制出光栅。制作 的光栅有平面透射光栅、平面反射光栅及凹面 反射光栅。刻制质量不高的光栅易产生散射线 及鬼线(Ghost lines)。
若b(1)=560nm,K=1时:最佳波长范围为: 373-1120nm 若b(1)=560nm,K=2时:最佳波长范围为:224-373nm
2、光栅 (3)光学检测 若要检测器同时检测所有波长光的强度,焦面处为 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面检测器的敏感元件。
2、光栅 (3)光学检测 若要检测器只检测某一波长光的强度,焦面处为狭 缝。通过狭缝射出的光的波长范围(最大波长与最小 波长差,单位nm)称为光谱通带W W=DS D:倒线色散率,nm/mm;S:狭缝宽度,mm 此时采用没有空间分辨能力的点检测器,如PMT
2-2-2 吸收光谱法 UV-Vis IR
吸收光谱法
AAS NMR
ESR
2-2-3 拉曼散射光谱法
小部分激发光子与粒子作用交 换能量,大部分透射而出。 粒子获得能量导致振转跃迁至 高能态。 高能态粒子与环境作用导 致能量进一步升高或降低。 最后,高能态粒子返回低能态时。便发射与激发光波 长不同的电磁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