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山水风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春题湖上》中国风PPT教学课件

古诗鉴赏《春题湖上》中国风PPT教学课件

感谢观看
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 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 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 期将满,就要离开之前所作。
02.古诗译文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 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 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春题湖上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
唐 代 : 白 居 易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肆 古诗赏析 叁 古诗注释 贰 古诗译文 壹 创作背景
01.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
02.古诗译文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 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 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 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
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
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 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 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 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04.古诗赏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


会写
mó(磨刀)

huó(和面)
镜(镜子) 未(未曾) 磨(磨平)
遥(遥望) 银(银光) 盘(盘子)
庭 tíng (庭院) 禹 yǔ (大禹) 潭 tán (潭面) 螺 luó(田螺)
学写字
yǐn
chū jìng
wèi

yáo
yín
pán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小结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 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映衬出诗 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 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 不过是一只小小的靑螺。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 远,如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 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我来说说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洞庭湖概况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 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 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 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 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新知讲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 一齐,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 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相和:相互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未:没有。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想一想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ppt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ppt

结构梳理
望 洞 庭
湖月 近望 潭面
山水 远望 君山
相和 和平宁静
如镜
景色
青翠
迷人
青螺 山水相衬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 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 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 ,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 景 色 有 什 么 特 点 ?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 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 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解诗意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 中到君山,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一 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背诵古诗
要求:背诵古诗。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洞庭湖宁静,祥和,真叫人心旷神怡呀!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悟诗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huò
和药 和稀泥

和了

磨坊 石磨 mó 磨炼 折磨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面比作铜 镜,同时用“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 美。与上文月光与天色相和照应,相映成趣。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词大意:远远 眺望洞庭湖山水 苍翠如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有什么作用? 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景物:明月、树枝、 喜鹊、清风、夜空、蝉。
全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 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以动衬静, 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联想
由“稻花香”“蛙 声一片”联想到了丰收 年。写出了作者热爱自 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借景抒情
于交 景融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诗人停船 夜宿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羁旅 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又叫看经楼,在今浙
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时间
六月二十七日
地点
望湖楼醉书 喝醉酒时所书。
事件 [宋]苏轼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德鹊 蝉
左右结构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 属浙江省)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明雨 点大,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热爱
二、翻译下列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
收集苏轼和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与同学分享。
祖国山河壮丽,无数的诗人为之留下壮美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唐]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读三首古诗,想一想: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山
洞庭湖
西 湖
写景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作者简介
造句:这块磨刀石已经很多年了。

yáo
组词:遥望 遥远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翠绿。

yín
组词:银灰色 白银
造句:这个盘子是用白银做成的。

pán
组词:盘子 棋盘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交流教研课件

duàn
组词:中断 断开
造句:我与小明中断了联系。

chǔ
组词:清楚 楚国
造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zhì
组词:至今 至此
造句:上学至今,我已得到了五张奖状。

ɡū
组词:孤独 孤单
造句:小明在路上孤单地走着。

fān
组词:帆船 一帆风顺
造句:一只帆船在大海中航行。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一直耸立在江边,怎么会突然出现呢?从这个“出”字,你能猜到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课件(共24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课件(共24张PPT).ppt
18 古 诗 三 首
抓住数字,感受气势; 借助图片,感知画面; 结合典故,加深理解。
祖国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我们祖国四季风光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诗题,说意思。
都表示虚数
写出了江南春光 之美:莺啼阵阵,绿树 红花,还有依山傍水 的村庄和迎风招展的 酒旗。
写出了数量众多 的佛寺在烟雨之中的 朦胧之美。
尝试背诵
借助注释、工具进行理解,想象画面, 了解诗人作诗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 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古诗内容, 把握诗人的情感。
“书……壁”:在……墙壁上 写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的 “题……壁”是同一个意思。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景物 虚数 拟人 对偶
方法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 结合典故
……
得没有一丝青苔。 爱生活
勤劳、能干
无苔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稻
田,守护着稻田.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一对应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诗人看到如此整洁、幽静的环境,忍
不住写下了如此美的诗,他想对湖阴先生
说:“(
)!”
18 古诗三首
江南春天的美景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
学家。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杜牧的诗风格独特,既
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花团锦簇,风光无限,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之春色!诗人杜牧又是怎样 用诗歌来夸赞江南之春的呢,赶紧读一读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
道这门是山哪。里吗?
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 门山,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 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识诗人
李白(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7 古诗三首
我会读
亦是 反之亦然
适宜 便宜
淡妆浓抹、抹粉 拐弯抹角 抹布
磨刀 磨炼
家庭 天庭
未来 未必
磨坊 算盘 石磨
托盘
我会写
中断 判断
楚国 苦楚
至今 至于
孤单 孤儿
孤帆 帆
饮料 饮水
初中 初心
镜子 明镜
遥远 算盘 遥
第一课时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 南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因两山隔江 我相们对的,祖形国同幅门员户辽,阔所,以山又河被壮叫丽做。天大家知
山河的 热爱之情
识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 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 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 中一首。
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湖上:西湖 初晴后雨:先晴天后下雨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天气先晴后雨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堂演练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021/3/9
授课:XXX
12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 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 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 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 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 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 “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 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 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 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 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 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 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 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 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 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 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 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 (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 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 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 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 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 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 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 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 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 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 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 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 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 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 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 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 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 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 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 2021/3/9 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授却课:没X有XX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11 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2021/3/9
授课:XXX
13
2021/3/9
授课:XXX
14
2021/3/9
授课:XXX
15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 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授课:XXX
7
2021/3/9
授课:XXX
8
2021/3/9
授课:XXX
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21/3/9
授课:XXX
10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 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 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 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 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 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 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 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 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 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2021/3/9
授课:XXX
1
每一年都是由春夏秋冬组成 的,古诗中就有许多有关春 夏秋冬的,请一一欣赏!
2021/3/9
授课:XXX
2
2021/3/9
授课:XXX
3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021/3/9
授课:XXX
4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 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 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 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 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 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 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 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 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 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021/3/9

授课:XXX
5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021/3/9
授课:XXX
6
2021/3/9
孟浩然《春晓》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
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 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