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积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部编版课文详解: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2 词四首099 鱼我所欲也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二)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单元基本知识点(湘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单元基本知识点(湘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单元基本知识点(湘教版)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大家庭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

我国民族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有些还有自己的语言。

我国民族大家庭呈现出绚丽多彩、丰富多样的生活图景。

2、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长期居住、劳动、生活和繁衍的56个民族的总称。

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3、多民族的中国,也是多文化的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国土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互动,休戚与共,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点)是什么?P57答: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

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4、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识、共同追求是什么?P60答: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共识。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活水源头所在。

5、目前,我国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P61答:目前我国各民族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主要是历史形成的。

6、为什么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着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P61-63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是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的第三单元主要涵盖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九年级第三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不同层级,如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3. 物种的适应性物种的适应性是指其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这一单元,我们研究了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并了解了适应性对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4.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我们学习了竞争、共生、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以及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

我们探究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并了解了能量在其中的流动方式。

6.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再利用。

我们研究了碳、氧和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了解了物质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

7.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

8. 生态问题与解决方案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研究了一些具体的生态问题,如水污染、土壤退化和森林砍伐,并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案。

通过对九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物种的适应性、生态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问题与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促使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箪.(dān)蹴.(cù)跣.(xiǎn)俟.(sì)衾.(qīn)贽.(zhì)拭.(shì)缟.素(gǎo)怫.然(fú)嗜.学(shì)弗之怠.(dài)逾.约(yú)硕.师(shuò)叱咄.(duō)负箧.(qiè)曳屣.(xǐ)皲.裂(jūn)媵.人(yìnɡ)容臭.(xiù)烨.然(yè)缊.袍(yùn)耄.老(mào)廪.稍(lǐn)麾.下(huī)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5)故不错.意也(同“措”)(6)仓.鹰击于殿上(同“苍”)(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8)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9)与之论辨.(同“辩”,辩驳)2.古今异义(1)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类植物)(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5)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6)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8)以头抢.地尔(古义:碰,撞/今义:抢夺)(9)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10)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11)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12)右备容臭.[古义:读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今义:读chòu,(气味)难闻(跟“香”相对)](13)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14)会.挽雕弓如满月(古义:终将/今义:理解,懂得)(15)可怜..白发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3.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3)得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4)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动词,给)(5)于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示比较)(6)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7)徒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8)以以衾拥覆(介词,用)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9)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走送之(代词,指书)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故故余虽愚(连词,因此)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11)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12)若烨然若神人(动词,好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动词,如,比得上)(13)足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14)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卑(名词,资质,禀赋)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2)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4)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6)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7)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8)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东西)(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10)左牵黄.,右擎苍.(形容词作名词,黄犬,苍鹰)(11)鬓微霜.(名词作形容词,白)5.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主语、宾语,应为“(有人)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②未尝稍降辞色[省略主语,应为“(先达)未尝稍降辞色”]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主语,应为“(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④余立侍左右[省略介词,应为“余立侍(于)左右”](2)判断句①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③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者,……也”表判断)(3)倒装句①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②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③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⑤亲射虎,看孙郎(正常语序为“看孙郎,亲射虎”)三、文学常识1.作者(1)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九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介绍时间的表达:- 介词用法:at, on, in,以及用于特殊时间的介词,如:at night, in the morning, on weekends等。

- 时态的运用: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2. 描述方位的形容词和介词短语:- 向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等。

- 描写人物的位置和动作,如:stand, sit, lie, run等。

3. 感官动词的用法:- 表示感官的动词,如:see, hear, smell, taste, touch等。

- 与这些动词搭配的副词和介词短语,如:look at, listen to, smell of等。

4. 用适当的方式描述人物或事物:-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运用,如:taller, more interesting, the tallest等。

- 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词的词义辨析。

5. 宾语从句的用法:-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的位置和结构,如:I know (that) he is coming.- 宾语从句中常用的连接词,如:that, whether, if等。

6. 书信的写作:- 书信的格式:日期、称呼、开头结尾等。

- 书信的内容:自我介绍、询问、表达意见等。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描述时间、方位、感官等,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人物或事物。

同时,也能够使用宾语从句和学习如何写一封简单的书信。

九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时间的表达、描述方位的形容词和介词短语、感官动词的用法、适当的描述人物或事物、宾语从句的用法以及书信的写作。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例句和练习题。

1. 时间的表达1.1 介词用法:- at: 用于具体时间点,如:at 3 o'clock, at noon。

- on: 用于某天或日期,如:on Monday, on January 1s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苟.得(gǒu)所恶.(wù)故患有所不辟.(bì)一豆羹.(gēng)勿丧.耳(sàng)不辩.礼义(biàn)一箪.食(dān)妻妾之奉.(fèng)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蹴.尔(cù)弗.受(f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唐雎.(jū)要.离(yāo)以头抢.地(qiāng)怫.然(fú)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休祲.(jìn)色挠.(náo)白虹.贯日(hóng)缟.素(gǎo)寡.人(guǎ)寡人谕.矣(yù)嗜.学(shì)硕.师(shuò)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ɡ)裘葛..(qiúɡě)衾.(qīn)绮.绣(qǐ)容臭.(xiù)缊.袍(yùn)耄.老(mào)冻馁.(něi)谒.见(yè)撰.写(zhuàn)烨.然(yè)俟.(sì)贽.(zhì)塞.外声(sài)千嶂.里(zhàng)羌.管悠悠(qiāng)人不寐.(mèi)锦帽貂裘.(qiú)鬓.微霜(bìn)右擎.苍(qíng)麾.下炙(huī)霹雳..弦惊(pīlì)篱.下(lí)莽.红尘(mǎng)秋容如拭.(shì)【重点词语】《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与:给予。

(5)妻妾之奉.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统编版语文九下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下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复习和总结第三单元知识巩固复习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xiàn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 (5)故不错.(cuò)意也(“错”同“措”,安放) (6)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7)同舍生皆被.(pī)绮绣(“被”同“披”,穿) 二、古今异义词可以⎩⎪⎨⎪⎧古义:能够用来。

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例:虽然..,受地于先王。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 事而不成立。

徒⎩⎪⎨⎪⎧古义:只,仅仅。

例:徒.以有先生也。

今义:徒弟,学生。

易⎩⎪⎨⎪⎧古义:交换。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

今义:容易。

三、一词多义四、文言虚词五、词类活用六、文言句式七、重点句子翻译八、古诗文默写九、常考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

《鱼我所欲也》一文出自《孟子》,该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的一篇赠序。

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是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3.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积累
整理:刘效芬审核:初三语文组
九送行
1.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熙攘(xīrǎng)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邂逅(xièhòu):偶然遇见拘谨(jūjǐn):指言语、行动过分谨慎。

凄怆(qīchàung):悲惨,悲伤
2.成语识记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上、神情上。

神采奕奕(yìiyì):精神饱满的样子。

十给我的孩子们
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考妣(kǎobi):(死去的)父亲和母亲姊姊(jiějie):姐姐刬(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
龌龊(wóchuó):这里指不干净
2.成语识记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

瘁,劳累。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多多益善:愈多愈好。

益,更加
十一台阶
1.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胯(kuà)骨:髋(kuān)骨的通称撬:念qiào 晌午(shǎngwǔ):中午
茬(chá):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或根
2.成语识记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十二呼兰河传
1.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倭瓜:即南瓜(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

是凡:凡是。

谎花huǎng huā:不结果的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