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国内外现状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治理也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分析仪器等,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测量、监测和分析的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各种传感器已经能够对温度、湿度、氧气、氮气、硫气、有害气体等因素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分析仪器也越来越先进,能够对环境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

同时,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也越来越智能化。

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形成全面的环境监测报告。

然而,目前环境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传感器的寿命和准确度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后,仍需时常检测。

同时,环境监测仪器相对昂贵,运维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

此外,一些传感器还存在误差和漂移的问题,需要进行定期校准。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

环境监测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具备数据分析预测和智能化管理的功能。

2.多样化。

传感器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广,例如,基于DNA技术的生物监测传感器,基于振动技术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等。

3.可持续性。

环境监测技术将注重可持续性,例如,可充电能源的环境传感器,能够利用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降低监测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全面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本文将就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1. 空气监测技术空气质量的监测一直是环境监测的重点领域之一。

目前,城市中广泛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多为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并通过互联网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供政府和公众参考。

一些新型的精密化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也逐渐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水质监测技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质的监测则对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现阶段,常用的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学法和传感器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水质监测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各类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土壤监测技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质量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土壤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土壤污染监测和土壤养分监测两大部分。

传统的土壤监测主要依靠化验和野外取样调查,但这些方法的操作复杂、周期长,且无法实现对土壤的全面监测。

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对土壤的快速、精准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声环境监测技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声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噪声监测和振动监测两个方面。

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对城市中的噪声污染和振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受到的不必要的伤害。

5.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随着核能在一些国家的逐渐普及以及核辐射事故的频发,对辐射环境的监测变得日益重要。

2024年环境保护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环境保护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环境保护监测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监测市场的发展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环境保护监测市场的现状,并分析其趋势和挑战。

1. 环境保护监测市场概述环境保护监测市场是指针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市场。

该市场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监测、噪音控制、土壤污染等多个领域。

2. 环境保护监测市场的发展趋势2.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为快速、准确的手段。

2.2 数据处理与应用环境保护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也得到了提升。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被分析和利用,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2.3 法律法规的加强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监测市场也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

这将促使监测机构提升监测服务质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环境保护监测市场的挑战3.1 技术门槛环境保护监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技术门槛较高。

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和人力成本,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3.2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环境保护监测数据的共享和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监测机构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既能保护数据安全,又能充分利用数据进行环境保护决策。

3.3 经费投入问题环境保护监测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

一些地区或国家可能由于财政紧张无法充分投入,影响了监测市场的发展。

4. 结论环境保护监测市场在技术、数据处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仍然存在技术门槛、数据共享和经费投入等挑战。

未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监测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环境监测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环境监测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环境监测系统市场分析现状一、市场概述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环境参数来评估环境质量并及时预警的技术系统。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系统市场逐渐扩大。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土壤污染监测系统等。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环境监测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环境监测系统市场最大的增长区域,其次是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

三、市场驱动因素1.政府政策的推动: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企业、工厂等排放源必须安装环境监测系统以保障环境质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了环境监测系统市场的发展。

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需求也愈发迫切。

3.技术进步的推动: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监测系统具备了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技术进步的推动促进了环境监测系统市场的发展。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环境监测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传统仪器仪表制造商、环境工程公司以及专业的环境监测系统提供商。

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它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此外,一些国内企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它们专注于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并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市场趋势1.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的兴起: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逐渐兴起,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互通有无,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传感器、数据处理等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3.多参数综合监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针对某个特定环境参数,而多参数综合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个系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环境参数,提供更全面的环境评估。

国内外实验室环境监测现状

国内外实验室环境监测现状

国内外实验室环境监测现状主要包括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噪音监测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描述:
1. 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测: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关注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以及微生物污染等。

监测方法包括使用传感器、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定期或连续监测,以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2. 水质监测:实验室中常用的水质监测包括实验室自来水质量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过程监测等。

监测内容包括水源质量、水中化学物质浓度、微生物污染等。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学检测等技术手段。

3. 噪音监测:实验室噪音监测旨在评估实验室内的噪声水平,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噪音监测一般使用噪声计等设备进行,可以对噪声强度、频率分布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国内外对实验室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工作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

许多实验室都建立了相关的监测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实验室环境质量。

此外,一些实验室还将环境监测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实验室环境监测的要求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实验室环境监测时,应当遵守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024年大气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大气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大气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环境监测变得愈发重要。

大气环境监测市场作为环境保护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技术。

市场规模大气环境监测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大气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达到了1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10%的增长率继续增长。

这主要受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所驱动。

市场发展趋势1.测量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监测的测量方法越来越精确。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监测数据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从而提高了监测效果。

2.互联网+环境监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传输数据,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空气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数据处理与分析:大量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情况。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将得到提高,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科学的决策参考。

技术发展大气环境监测的技术不断创新。

以下是一些当前常用的技术:1.激光光谱技术:通过激光的辐射和吸收来测量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中。

2.大气质量评估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评估大气污染程度。

这种模型能够预测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无人机监测技术:利用无人机平台装载大气监测仪器,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快速监测,特别是对于高空或无法到达的地区。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并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

总结大气环境监测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大,大气环境监测市场还将继续发展。

同时,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和措施,预测环境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现状在国内,环境监测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站数量较少,覆盖面较小,并且现场监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外,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仍然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监测、在线监测和移动监测。

常规监测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监测,采样和分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

在线监测则通过安装在现场的监测仪器,实时记录数据并发送至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移动监测则可以通过车载、携带式等方式,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将不断迈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

例如,智能化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自动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监测效率。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和多维的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在环境监测的领域,传统的单一指标监测已经逐渐向多指标、综合性、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常规监测已经很难全面分析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指标监测和分析,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更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把握环境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

结论环境监测技术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推广这项技术,我们需要在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

在技术层面,应该积极引入新技术和高端设备,不断提高监测效率、数据质量和安全性。

2024年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环境监测市场迅速发展。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当前环境监测市场的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与增长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并且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政府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政府发布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的实施,推动了环境监测市场的增长。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愈发关注环境质量,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环境监测市场主要应用领域环境监测市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对于掌握气候变化、减少空气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和生态指标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水环境监测主要用于水质评价、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对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土壤环境监测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土壤质量评价、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4.声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声环境监测主要用于噪声源的控制和环境噪声的评估。

环境监测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创新。

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的发展,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环境监测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2.多元化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不仅需要监测传统的污染物质,还需要监测新型污染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微塑料等,这将推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国家公园实行的是行政上一元垂直领导的模式,全 国近400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保护区、历史遗迹纪 念地都统一由内政部国家公园局领导和经营管理。 设在华盛顿的国家公园局是中央机构;在其下又分设地 区局、分片管理所在地区的国家公园是地区机构;在每 个公园设有公园管理局是基层机构。 中央地区基层三级机构是垂直领导,辅以其它部门合作 和民间机构的佐助。 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者服务员的 角色,而不是业主的角色。管理机构作为非赢利机构, 专注于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日常开支由联邦政 府拨款。 国会每年对国家公园的预算是12.6亿元,这笔经费主要 用于职工工资和公园的日常运转。国家公园体系内全面 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公园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向社会 公开招标,财务上与公园管理机构无关。



完整而科学的政策体系是国外遗产管理的强大 后盾 科学管理和科技更新是解决资源危害问题的有 效途径 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国外城市与遗产管理的重要 保证 公众参与是维护旅游者使用与资源管理之间良 好平衡状态的可行方法
国内报道的一些新东西
GPS和GIS技术在黄山风景区管理中的 应用
第4部分结束






推行自然环境轮休制度、 控制游客人数,在夏秋旅游旺季和公休日,国立公园 开展野营地栖息场所预约制度,避免了国家公园游客 的过度集中也提高了公园设施的利用率。 在国立公园以外建造供游客游玩的树林和观光设施, 这一举措使 服务、游乐设施在空间上从国立公园中分离出来。 国家和民间团体在国民中广泛宣传,让大家明白国立 公园不是征服自然的登山之地,也不是娱乐场,而是 亲近自然的探访之所。 公园实行失业者免费入园制度,为他们提供休息空间, 公园内推行公共劳动制度,雇佣失业者从事清洁公园 的活动,这些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公园的公益性。 根据韩国传统的文化和风俗考虑自然风景保护、利用 等。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由国家公园署统一管理,在 公园管理规划的宏观框架下,制定资源管理规 划和公园服务规划。 加拿大国家公园署提出了关于国家公园管理的 10个方面的总原则。 生态完整性和纪念完整性、领导与服务、新保 护区、教育与展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与科学、适当的游览活动、公众参与、协作与 合作、责任与义务。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分区制是一种比较突出的管 理工具,这也是它的管理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
加拿大



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建立于1885年,是为了 保护在班孚发现的热泉为公众享用而建立的。 1997年加拿大全国有38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3 万平方英里,有8个大的林区,15个陆地生态区。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包含了国内全 部有代表性的陆地和海洋景观,几乎覆盖了境 内所有重要和有价值的生态资产,它们向全世 界提供了一个窗口,来显示加拿大在永续利用 和展示那些具有国家及世界意义的遗产方面所 具有的全球责任感
美国


19世纪初,美国艺术家、探险家开始认识到西 部大开发将对原始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同 时颇有势力的铁路公司也发现西部荒野作为旅 游资源开发的潜在价值,于是保护自然的理想 主义者与强调旅游开发的实用主义者联手反对 伐木、采矿等另外类型的实用主义者,并最终 说服国会立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00多年来,美国积累了管理国家公园的丰富 经验,创立了完整的体制、法规和运行机制, 为其它各国树立了典范。




美国的国家天然公园内只有少量的、小型的、朴素的、分散的旅 游生活服务建筑。这些建筑通常都成组分散设置,每组由几座一 至二层的小型旅馆,一个小型餐馆,一个小型商场和隐蔽的小型 停车场构成,相邻建筑组之间一般都距离1公里以上。这样虽然造 成了能源和给水排水管道距离的拉长,却避免了建筑密度过大, 造成的“城市化”现象。 公园内的个体建筑,其外部造型粗犷、朴素且具有野趣形式。多 采用地方风格,力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相协调。这些 建筑不求显眼新奇,而求隐蔽以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考虑到客流量的增加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对自然的干扰和侵蚀, 人满为患的负面效应等,美国国家公园很注重客流控制,其做法 是科学测算环境承载力,以此为依据控制每日入园的总流量,同 时还要限制野营垂钓狩猎徒步爬山水上横渡骑马等专项活动的人 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国家天然公园和历史公园内是不能 建立索道缆车的,在滑雪的山地、娱乐公园才允许建设小型缆车。
作为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班芙优美的湖光 山色、崖壁冰河构成了北美独一无二风景线。
加拿大阿尔伯塔班芙国家公园的弓湖如同一面镜子,倒映出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美轮美奂
日本




日本的自然公园体系包括国立公园、国定公园、都道 府县立自然公园。 国立公园代表日本最优秀的大型风景地,不仅有美丽 的自然景色而且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由国家指定和管 理。 国定公园是仅次于国立公园的优秀风景地,是区域国 民所关心的,可供人们野外休养游憩的场所。由国家 指定都道府县负责管理。 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则由相应的都道府县指定和管理。 日本的国立公园原则上是环境厅长官主持管理,在环 境厅长官管辖下,有一个由日本各界有关人士组成的 审议委员会,对国立公园及国定公园的确立计划规划 或设计等进行审议。
国家公园采用GIS进行五大功能区划分




特别保护区:因稀有或濒临灭绝物种的存在必 须严格保护的地区一般不开放 野生环境区:限制性进入土地利用分散布局 自然环境区:边缘可允许机动车进入游客必须 在规定的出入口进入该区 游憩区:可大量建设接待服务设施轻型机动车 可进入该区 公园服务区:有村落的地区
大沼国定公园
雾岛屋久国立公园
韩国


韩国国立公园是韩国国土保全体系中的重要内 容,从1967年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智异山公 园至今,韩国已经建立了20个国立公园,虽然 它们只占国土面积的3.8%,但却是韩国国土景 观的代表,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韩国,国立公园管理公团代表国家行使生态 保护研究等各项职能,公园的管理经费一半来 源于国家补助,另一半为自筹资金,自筹金额 来自于门票收入,停车场收入,设施使用费等
国内外相关领域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国家公园是一国政府对某些在天然状态下具有 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 的公园,属国家所有并归国家直接管辖。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自然地貌的原始状态,同时又为科学研究、科 学普及教育和公众游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提 供场所。



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 公园诞生至今,世界上已有137个国家建立了 2600多个国家公园,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 积的2.6%。 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仅仅指151个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但不 包括省、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上千个森林公 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尽管包含的内容 不尽相同,但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在设立的 性质与目的上是一致的。


美国国家公园对非专业人员则加强素质培养, 对在公园任职的所有正式职员都要通过公务员 考试来选拔,入选的公职人员在上岗前还要进 行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包括国家公园历史,游客心理,自然资源、文 化资源保护,应急探寻和救生,生态学,考古 学,纪律法令和导游讲解等。
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




从各类媒体资料不难看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韩国国立公园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体 系,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园内私有地的面积 过大,受到旅游开发的压力等,但在解决国立公园的 问题方面,韩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将私有地逐渐转变为公有地,实行国立公园资格动态 管理制度,对由于过度开发,已失去价值的国立公园, 取消资格 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体系,并且除了专门管理机关 国立公园管理公团外,还有一些非盈利性的民间团体 参与公园管理工作,有力地阻止了商业性开发行为, 并向国民进行保护自然的宣传等等。




日本的自然公园根据其自然景观、科学价值,结合地形 条件等因素划分为特别地区和普通地区。 特别地区,即保护区内依其保护级别而制定有各种行为 的限制,在国立公园的保护区内没有环境厅长的允许是 禁止砍伐建造和树广告等活动的。在特殊保护区捕捉动 物,采集植物等行为是不允许的,连种植树林、竹林等 栽植行为也必须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日本旅游业兴旺发达,与日本岛国天然的秀美山川、多 姿景观和注重环境保护是分不开的。1/7的国土被辟为 自然公园,其中国立公园28个,国定公园55个,都道府 县立自然公园304个。 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日本有着千年以上的民族文化传 统,庙宇神社星罗棋布,城堡园林引人入胜,民间节庆 热闹非凡,城市景观古今兼备,这就使得日本的旅游业 如虎添翼。
管理体制


在美国保护国家公园已成为总统的政治任务, 在联邦政府下设有国家公园局。此外,国会有 国家公园委员会,总统有国家公园顾问。 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美国国家 公园局的设立及其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 依据。20多部联邦法律,几十部规则、标准和 执行命令保证了美国国家公园作为国家遗产在 联邦公共支出中的财政地位,也避免了美国国 家公园与林业局等部门之间的矛盾。


黄石公园以保持自然风光而著称于世。6000万年以来, 黄石地区多次发生的火山爆发,构成了现在海拔2000 多米的熔岩高原,加上 3次冰川运动,留下了山谷、 瀑布、湖泊以及成群的温泉和喷泉。 大自然用水、火、冰、风在这里精雕细琢,安排了迷 人的景色。要游山,东、西、北三面,山峰起伏崎岖, 山山之间有峡谷,道路坎坷,山岩嶙峋;要逛水,河、 湖、溪、泉、塘,大小瀑布,应有尽有,有的从云端 直泻而下,有的自山谷奔流而出,有的从地下涌现; 要看动物,有水禽、飞禽及野生的哺乳动物--麋鹿、 黑熊、驼鹿和大角羊。据说,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 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