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热点和趋势探讨(中国移动)

合集下载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性技术研究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性技术研究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性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随时随地访问信息、交流和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

保护我们的移动设备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性技术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移动智能终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在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上网。

然而,这些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的电脑一样,也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1.1 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智能手机上广受欢迎的应用程序市场,由于其开放性,也经常会出现应用程序存在漏洞或含恶意代码的情况。

这些应用程序会利用用户的隐私和数据来达到自身利益的目的,甚至可能给整个设备带来风险。

1.2 蓝牙和Wi-Fi十分的危险对于许多用户来说,蓝牙和Wi-Fi已经变成了无处不在的存在,也会随时面临这些设备的威胁。

黑客能够通过这些设备,轻松地侵入用户的网络或设备,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窃取他们的密钥和数据。

1.3 远程访问所带来的危险现在越来越多的外部设备都可以通过蓝牙、USB、Wi-Fi等协议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无线通讯,因此即使没有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仍面临着被黑客远程访问的风险。

2.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为了使我们的移动设备能够安全地与其他设备通信和上网,研究人员已经采取了多种技术来保护我们的网络和设备。

下面是一些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2.1 双因素身份验证在不同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中,双因素身份验证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安全措施。

与传统单一密码相比,它需要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进行身份验证。

例如,一些网站可能会要求用户输入短信验证码或使用时间同步令牌。

2.2 对密码的加强保护为了使用户的密码更加强劲和不易被破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已经开始采用更多的密码策略。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性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性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性研究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大众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移动设备安全性也日益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要保证移动设备的安全性,需要有一个综合的安全性保护机制。

一、硬件安全安全的硬件设施是保证移动设备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包括数据信道安全、设备间通信安全以及存储安全等方面。

在硬件保护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启动。

在移动设备硬件启动时,需要对代码进行签名验证,以保证代码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此外,安全启动还需要验证设备的可信度,防止第三方恶意攻击。

2. 存储加密。

移动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必须加密存储,以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或修改。

3. 传输加密。

对于移动设备上的通信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传输,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二、软件安全在移动设备的软件安全方面,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应用程序安全、系统软件安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安全问题:1. 恶意软件的攻击。

在移动设备上,恶意软件通常利用漏洞进行攻击,获取用户隐私信息或实现其他恶意目的。

因此,需要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防护措施,以及保证软件及时更新。

2. 应用程序的权限问题。

移动设备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对设备及用户信息的权限获取。

应用程序的权限过高会对设备及用户信息造成潜在的风险。

应遵循最小特权原则,尽可能减少应用程序对设备及用户信息的权限获取。

3. 操作系统漏洞的利用。

操作系统是移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漏洞的利用可导致安全性问题。

需要及时升级操作系统,更新补丁以及安装有效的防护软件。

三、数据安全移动设备中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访问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数据的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和商业机密的泄露等。

以下是一些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考虑:1. 数据加密。

对于敏感数据,需要加密处理,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或修改。

同时,加密的密钥也需要保证安全。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智能终端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本文从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分析入手,指出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挑战。

随后,对智能终端安全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安全风险。

在接下来的部分,提出了智能终端安全需加强的方面,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了提升智能终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从智能终端安全提升的重要性、未来发展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重视,强调了智能终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关键词】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发展趋势、隐患、需加强、解决方案、意识提升、重要性、未来发展、保障措施1. 引言1.1 智能终端安全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捷的生活体验。

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保障智能终端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终端设备存储了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银行卡信息等。

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困扰。

智能终端设备也面临着网络安全威胁,比如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这些威胁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账户被盗等情况发生。

保障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确保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智能终端安全已经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1.2 智能终端存在的安全隐患一、隐私泄露风险:智能终端中储存着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手机号码、地址等,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用户财产损失或个人隐私被泄露。

二、网络攻击风险:智能终端连接互联网,成为了网络攻击的目标,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入侵智能终端,窃取用户数据或者控制设备进行恶意操作。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智能终端安全是指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进行保护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智能终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智能终端安全存在着以下几种现状:智能终端面临着网络攻击的威胁。

由于智能终端广泛连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容易被黑客入侵、泄露和盗取。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包括钓鱼、木马病毒、恶意软件等。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由于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不足,黑客可以通过利用系统漏洞来攻击用户设备,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或设备控制权被攻破。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商数量庞大,安全性参差不齐,存在着大量恶意应用、虚假应用、恶意广告等问题。

这些恶意应用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侵入用户设备,获取用户信息或控制用户设备。

智能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不足。

很多用户缺乏对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诈骗活动的影响。

用户常常使用弱密码、随意下载应用、点击不明链接等不安全的行为,给自己的设备和信息带来风险。

针对智能终端安全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智能终端安全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演变,智能终端安全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

未来,智能终端安全技术将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漏洞修复和应用程序审核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安全保障。

智能终端安全管理将更加细化和智能化。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和恶意应用的威胁。

未来,智能终端安全管理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用户设备的全面实时监控和管理。

用户安全意识的提升将成为重要任务。

智能终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用户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的问题。

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大智能终端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减少用户因为不懂安全而导致的风险。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智能终端安全是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安全问题愈发突显。

本文将从智能终端安全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智能终端安全的现状:1. 威胁日趋复杂:随着技术的进步,黑客攻击手段不断升级,以往的传统安全风险已经无法满足对现代智能终端的保护需求。

远程攻击、信息泄露、恶意软件传播等威胁层出不穷。

2. 漏洞频频曝光:智能终端的软件和硬件存在各种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而供应商和用户普遍存在对漏洞的忽视和不重视的问题,没有及时修补和更新,导致安全风险极大。

3. 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一些用户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使用弱密码、随意下载软件等不安全行为屡见不鲜,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智能终端安全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监控和预测,可以更早地发现网络攻击和漏洞,并且可以自动化地应对和修复这些问题。

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篡改和信息泄露。

在智能终端安全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等问题上,提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3. 硬件安全的重视:面对软件安全的挑战,硬件安全成为了重要的保障手段。

硬件随机数生成器、硬件加密、硬件防篡改等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智能终端的安全设计中。

4. 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智能终端安全需要从系统、网络、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防护。

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将成为未来智能终端安全的趋势。

5. 用户安全意识的提升: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智能终端安全至关重要。

用户需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使用安全性更高的密码等。

智能终端安全问题日趋复杂,但同时也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

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硬件安全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的提升将是智能终端安全的重要发展方向。

移动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概念指的是一类可以进行通讯、娱乐、办公等各种功能的电子设备,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我们不难看出,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如今,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各大厂商都在寻求突破,那么移动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首先,从电池技术的角度上来看,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会越来越注重电池的容量、充电速度和安全性。

现在的终端虽然在这三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

在未来,科学家将会研究出更加节能环保的电池技术,比如光催化、纳米材料等,这些电池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也能够极大地降低充电速度,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移动智能终端。

此外,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还将采用更加安全的电池技术,避免电池过热、短路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生命安全。

其次,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会向着更加轻薄化的趋势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元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在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推进,移动智能终端将会以更加轻薄、坚固的外壳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携带、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同时也更加容易保护终端的安全。

第三,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为移动智能终端带来更多的创新。

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将会把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系统中,让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智能推荐等操作。

这样一来,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最后,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还将会越来越重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在未来的数字化时代,隐私和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会采用更加安全的芯片技术、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

总之,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会呈现出更加智能、轻薄、安全、环保等特点。

这些趋势不仅是科技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移动智能终端行业中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智能终端是指配备具备计算、存储、通信等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智能终端的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智能终端的安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智能终端的用户很多时候会不注意安全问题,比如不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软件、不安装安全软件、不设置密码等。

这些不注意安全的行为使得智能终端容易受到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最近几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和移动银行等业务的普及,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都面临着风险。

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也在不断发展。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厂商会及时发布更新,修复安全漏洞,并提供升级服务,用户可以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也会提供一些安全措施,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增加智能终端的安全性。

一些第三方的安全软件也可以提供防病毒、防火墙等功能,保护智能终端的安全。

未来,智能终端的安全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醒用户注意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将会越来越注重安全性,通过加密、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智能终端的硬件安全也值得关注,如芯片级安全、物理隔离等技术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也是一个重点,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预防黑客和网络攻击。

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智能终端的用户和制造商都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放心使用智能终端,享受便捷和安全的智能生活。

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与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与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也逐渐地为人们所熟知。

移动智能终端具有便携性和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创新不断,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了整个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发展。

一、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现状如今,移动智能终端联网的趋势逐渐明显,众多设备的功能和服务也在不断扩展和升级,市场空间无限。

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21年会达到18.8亿台。

随着智能手机交互体验的全面升级,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群体增长迅速。

相信大家都有使用智能手表来健康提醒,使用智能家居来布置房间和开关灯的经历。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智能终端对用户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1. 手机APP繁荣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让人们无时无刻离开各种应用软件。

随着APP的不断涌现,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式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APP。

可以说,APP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领域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形式。

2. 手机摄像头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以前,手机摄像头的照相和录像功能质量越来越高,并且变得更加易于使用。

可以看出,拍照和录像成为了人们使用智能终端的重要需求之一。

考虑到这一点,许多手机制造商已经开始将投资重点放在数字摄像头科技的研发方向,并逐渐打造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像功能。

3. 智能穿戴设备从“玩具”到实用工具当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稍微“高端”的智能穿戴设备首次亮相时,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关注。

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格的逐渐下降,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变成了很实用的工具。

4. 系统的打互联网说再见在智能手机大热的同时,部分厂商不断试图打造自己的智能终端生态,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操作系统生态。

尽管绝大多数厂商采用的是Android或者iOS系统,但是小米、华为等厂商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生态圈更好地打造出来。

三、移动智能终端的未来展望可以预想到,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将更加智能,更加便利,应用更加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移动智能终端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风险分析✧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研究热点研究热点1:手机恶意代码防护和检测判定研究热点2:移动智能终端漏洞检测挖掘研究热点3: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域安全✧结语移动终端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智能手机•在当前智能手机普遍流行的时代,大家似乎都患上了智能手机依赖症•当你社交互动、购物、找美食、出行找路线、玩游戏、看视频等等的时候,第一时间都是拿起手机,打开应用,就可以完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社交互动娱乐出行购物&支付找美食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凸显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与安全挑战更加智能化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智能化,已将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

逐步应用于企业应用IDC预测2014超13亿人采用移动办公模式,占全球办公总数35%BYOD的工作模式使得移动终端将会存储企业化的敏感信息应用多样化更加海量的游戏、视频、下载、SNS,娱乐资源,以及更多应用将被植入到终端产品中。

存储更多的敏感信息随着微信、微博社交化软件的爆发式发展,终端将存储大量的用户个人敏感信息。

移动终端面临的安全风险总览•安全风险涉及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应用软件及数据层主要针对物理器件、芯片及通信模块等•探针、电磁辐射监测等物理攻击主要针对OS内核系统、基础功能调用模块等•OS安全漏洞被利用主要针对在OS上运行的各类应用程序、存储和处理的数据信息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安全风险机密性(C )完整性(I )可用性(A )•隐私泄露•获取本地信息•远程控制•财产安全保护•支付宝账号•网上银行账号•手机丢失或被盗•…•应用被破解•应用被篡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流量异常•恶意吸费•恶意广告•垃圾清理•内存、进程清理•…安全风险少攻击成本高安全风险高攻击成本低应用软件及数据层研究热点1:手机恶意代码防护和检测判定手机恶意软件是智能终端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近年来Android平台恶意程序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用户恶意程序感染量急剧增长•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安全报告中指出,2013年新增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达70.3万个,较2012年增长3.3倍,其中99.5%针对安卓平台。

2013年安卓恶意程序急剧增长•2013年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2012年全年增长了4.4倍用户恶意程序感染量急剧增长•2013年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747万人次•较2012年全年的5175万人次增长了88.3%•平均每天恶意程序感染量达到了26.7万人次2013年各季度新增手机恶意软件样本数均保持一个相对增长趋势•2013年第4季度新增样本数接近15万•而2013年全年新增样本数已达60.6万数据来源: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业界的主要研究✧手机恶意软件网络侧监测和封堵各大运营商✧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防护软件云查杀、隐私行为监控、漏洞检测、运行环境安全监测系统优化、加速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百度手机卫士✧手机恶意软件安全性检测和判定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敏感字符串检测、敏感api检测各主流移动安全厂商10技术研究难点和趋势难点1-有效样本爬取问题•恶意软件散布渠道更多•手机WAP、论坛(需要登录或积分下载)等网站已逐步成为主要渠道•普通的爬虫手段无法满足样本爬取的需求手机恶意软件样本库1、应用软件采集手机恶意软件研判团队6、无确切结果,人工研判手机恶意代码检测5、有确切结果,核准7、核准3、软件样本培植4、应用软件行为监测2、预处理、静态分析自动分析自动化安全检测爬虫采集难点2-加密样本静态分析问题•越来越多的样本采用代码混淆、代码加密、加壳等技术抵抗静态分析•无法进行反编译安全检测•采用c/c++开发•代码保护 vs 静态分析的矛盾难点3-反动态分析问题•越来越多的样本采用了模拟器检测机制,导致动态分析失效•部分样本对网络处理采用加密处理,导致动态分析失效研究热点2:移动智能终端漏洞检测挖掘系统漏洞现状分析✧2013年第三季度,某互联网安全中心特别针对世面上比较流行的9个品牌,18个典型型号的安卓手机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安卓 2.x版本的9款手机平均有20个已知的安全漏洞,最少的有8个漏洞,最多的有40个漏洞而安卓 4.x版本的9款手机平均有19个已知的安全漏洞,最少的有3个漏洞,最多的也是有40个漏洞使用Google原生安卓操作系统的Nexus手机的漏洞总是最少的,其次是索尼手机✧某互联网安全中心还专门针对漏洞进行了分类统计:签名漏洞和短信欺诈漏洞较为突出被测试的18款手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签名漏洞,是一个安卓系统原生漏洞,也被称为是史上最严重的安卓系统签名漏洞后台消息和短信欺诈漏洞的检出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个和57个后台消息和后台电话漏洞很可能会被用于恶意扣费,短信欺诈漏洞则更是严重威胁每个用户的财产安全系统漏洞现状分析-发展趋势h t t p://c v e.s c a p.o r g.c n/App漏洞现状分析✧从漏洞类别来看排在首位的是sql注入类漏洞,占比38.2%,其次是webview漏洞,占比35.4%✧从漏洞风险级别来看高危漏洞占20.7%,低危漏洞占79.3%,其中高危漏洞主要集中在webview系列和https证书未校验上✧主要漏洞描述Webview相关高危漏洞:主要由代码中使用addJavascriptInterface等危险函数导致。

这些漏洞可导致远程代码执行,远程安装恶意软件等问题Https相关的高危漏洞:主要由https使用ALLOW_ALL_HOSTNAME_VERIFIER等参数校验证书,没有对主机等信息进行校验导致,这些漏洞会导致攻击者劫持https会话、嗅探用户密码和其他敏感信息等问题SQL注入类漏洞:主要是代码中未过滤用户输入,攻击者可通过提交恶意sql查询语句达到其作恶目的。

Sql注入虽大部分属于中低危漏洞,但仍可造成敏感数据、系统最高权限被窃取等问题数据来源:阿里巴巴移动安全团队报告•由于app越发复杂,代码开发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相当多app都存在高危漏洞问题,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敏感数据明文或可逆存储、全局访问•敏感数据明文传输•组件暴露或意图劫持……安全事件1-安卓系统签名漏洞遭大面积利用2013年7月,Bluebox公司曝光了一个被称为史上最严重的安卓系统签名漏洞漏洞分析:安卓系统签名漏洞是指在不破坏系统或更换已签名的情况下,随机篡改原版app,甚至向原版应用中添加恶意代码利用这些被恶意篡改过的安装包,黑客可以完全控制中招手机,比如: 窃取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帐号密码等信息还能完全控制手机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甚至打开摄像头等影响范围:该漏洞使99%的安卓设备面临巨大风险安全事件2-某品牌终端曝高危短信欺诈漏洞某互联网安全中心发现某品牌终端存在一个高危短信欺诈漏洞漏洞分析:新漏洞存在于某品牌终端的“云备份”组件中,主要该系统组件并不会校验数据发送者的身份。

利用该漏洞:恶意程序可在后台偷偷发送扣费短信伪造任意发送号码在中毒手机收件箱中写入诈骗短信,对机主进行恶意扣费或欺诈影响范围:除该机型外,其同系列的其他安装有“云备份”组件的机型也有可能受到这个新的短信欺诈漏洞的威胁事件举例:利用该漏洞,任何第三方程序都能冒充亲友、银行等机构组织、客户服务商等,对用户进行恶意的欺诈业界相关研究•学术界针对特定类型漏洞开展的半自动化挖掘技术研究–ComDroid–CHEX–DroidChecker•相关在线检测系统–SEDDroid–DroidBench–SCAP-Android–X-Ray•也发布了开源挖掘工具–Mercury/Drozer–Intent Sniffer–Intent Fuzzer–ASEF–AFE•app安全开发规范–Android Best Practices for Security & Privacy–OWASP Mobile Security Testing–viaForensics 42+ Best Practices技术研究难点和趋势•代码类型复杂–Java,C/C++ on ARM, Lua, html5…–语言繁杂,白盒审查工具需要支持多种语言•黑盒检测不一定有效•检测方并不一定可以拿到app的源代码,需要支持黑盒检测•代码混淆提高了检测难度•Native的代码很难开展黑盒检测•UI交互–代码和UI紧密交互,对程序分析和自动化挖掘造成困难–如何让app自动运行遍历业务流程•业务关联性–与PC不同,绝大部分漏洞均与应用的业务相关–机器如何产生有效的业务数据来驱使自动化动态分析?–如何判断什么业务数据是关键的、重要的–…•静态分析工具误报率较高,需进一步改进,构造半自动的动态挖掘工具研究热点3: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域安全随着BYOD的发展,企业用智能终端逐渐成为攻击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深度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办公,这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

•而办公数据也正是高价值数据目标的最大来源BYO D电子邮件VPN内网Wi-Fi内部IM 办公软件已经出现基于邮件附件的移动恶意代码钓鱼攻击已经出现通过移动设备渗透进办公内网的案例MDM、第三方的BYOD方案的漏洞均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22多域的应用场景•为保证支付/BYOD环境的安全,应实现数据之间的完全隔离•安全域:进行企业级的、较高安全需求的操作:企业OA、企业邮件、VPN等•个人域:个人普通应用:通话、短信、游戏等安全域个人域企业网络•通过VPN等安全通道与企业网络进行交互•禁止访问较一般安全需求较高的安全需求•通信录、短信、邮件等应保密,不得被其他域非授权访问•企业级的app不得被其他域非授权访问•工作域可安全连接企业网络多安全域的技术原理•实现域与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域中的进程/应用无法非授权访问其他域中的数据•在安全策略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授权访问APP APPAPP APP APP APP数据共享数据APP共享数据域A域B业界的主要技术研究基于SEAndroid增强的OS Application Layer (Domain)通过沙箱技术保证进程和数据的隔离Android Framework Linux Kernel Secure Boot Loader Hardware (TrustZone) Linux Kernel (SEAndroid MAC) 实现安全域隔离、强访问控制Secure Boot Loader 防止启动时载入非法的进程Hardware (TrustZone) 硬件级别的安全芯片,验证loader的完整性基于可信模块向上验证各层的安全个人域Application andData安全域Application andData沙箱Boot Loader HardwareLinux Kernel Native Android application and data Workspace applicationand dataSystem Switch (APP)Android 1Android 2Virtual Machine Module用户域安全域•基于SEAndroid的沙箱技术•虚拟化技术多域的用户体验个人域切换到工作域工作域技术研究难点✧各类技术各有优缺点,尚无一个主流的技术和产品✧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需求市场仍需培养结语✧智能终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当下,手机恶意软件防护和检测判定是智能终端研究的主要热点✧明天,智能终端系统和app漏洞将是攻击者攻击的重点目标之一,其防护手段应尽早开展研究✧主动防护手段:多域安全隔离技术是解决支付、企业等高安全需求的主要技术之一✧现有安全方案存在不足,大量技术和非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