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5课《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15篇

15课《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15篇

15课《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 复习词语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

2、读第二遍,边读边思考:列文虎克玩出了哪些名堂?三、精读课文,学习二三段(1)我们现在就走近列文虎克,谁来读读第二段?你读出什么了?一起读,强调“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但是光喜欢还不能玩出名堂。

我们接着往下读,谁来读读第三段?(2)指名读第三段。

其余边听边想,列文虎克怎样玩镜片的。

(3)指名读,板书:耐心喜欢a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磨平、磨细、磨薄。

你再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b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用来做什么?学生练习说话,体会玩放大镜的乐趣。

C、列文虎克也看到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镜看到的。

你再读,看看能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师:你们真的走近了列文虎克,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认真。

四、学习第四段1、静下心来,读读第四段,看看列文虎克又是怎样玩放大镜的?他看到了什么?可以边读边画。

2、他又有什么新的玩法了,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思考(1)指导读好“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又”字说明什么?(2)“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6个生字,会书写12个生字。

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平时玩耍时要细心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师: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欢玩。

那么你喜欢玩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师: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玩出了名堂》。

2.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

3. 师:课文中是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

让我们一起走进列文虎克。

(图片文字介绍)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竟——镜、木——闲、寺——待、兑——阅、周——调间——简方——访退——腿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随、腿”为左中右结构,中间是“辶”。

“拜”为左右结构,右边是四横。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什么是名堂?在课文中名堂又指什么呢?名堂指花样,道理,成绩,结果等。

课文中名堂指伟大的发现-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空闲磨镜片做放大镜,在玩放大镜过程中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4.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jìng xián yuèsuítiáo jiǎn fang jùgùdàié镜片清闲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固定等待俄皇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玩出了名堂》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一】【學習目標】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

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

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課前準備】1、生字詞卡片或製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麼呢?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

(板書課題並讀題)讀題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⑴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破音字多讀幾遍。

⑵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

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現1、學習第一自然段:⑴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議一議。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⑶語言引述:在科學,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麵,我們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好嗎?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⑴讀一讀。

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准破音字的讀音。

⑵說一說。

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⑶想一想。

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聯繫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麼看法?⑸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五、課後作業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玩出了名堂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玩出了名堂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列文虎克通过玩耍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认识“玩”也能成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生活、热爱科学的重要性,启发他们尊重每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敢于探索未知,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一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列文虎克如何在玩中发现微生物世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及配套课件,列文虎克生平简介和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图片;2. 准备简易显微镜模型或相关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直观理解;3. 设计互动环节的问题卡片和角色扮演剧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觉得玩耍能做什么?”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2. 自主阅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3.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全班一起分析文本,讲解重点段落,解析列文虎克是如何在玩耍中发现微生物的。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 实验体验:展示简易显微镜模型或播放显微镜下微生物的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

6. 思维拓展:讨论“从列文虎克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无处不在。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列文虎克或其他科学家在游戏中获得科研成果的例子,制作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玩”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娱乐放松,更可以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也许下一个伟大的发现就在他们的日常玩耍中诞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玩出了名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玩出了名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玩出了名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孩子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课件)他们玩得怎么样?(高兴开心)是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哪!那你们喜欢玩吗?的确,爱玩是我们每个孩子的天性。

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些什么?看来同学们很会玩呀!可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准备好了吗?(上课)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有玩有关——《玩出了名堂》。

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这个“堂”字单独读的时候读二声,而在这里要读成轻声。

谁想读?大家一起读!对于“名堂”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发明、创造、成绩、成就……)咦!这玩怎么还能玩出名堂来呢?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预习探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8页。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或者是长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打上个问号!(三)合作交流1、检查词语(阅读固定俄国沙皇)2、检查多音字(出示多音字:看守待着调节磨镜片厚薄)3、检查第五自然段的阅读情况 (出示第五自然段)4、理解拜访。

5、说一说课文讲了列文虎克的什么故事?(列文虎克利用工作空闲时间玩镜片,玩出放大镜,又玩放大镜玩出显微镜,利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玩出了大名堂。

)二、品读重点以读悟写1、列文虎克到底是怎么玩的?下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谁来说一说你画的句子?你来读!生读句子出示句子:(课件)(1)在这句话中,藏着一对反义词,谁能找到?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课文中把它圈出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玩出了名堂》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玩出了名堂》教案

《玩出了名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阅、固、调、皇、俄、拜”等 6 个生字,规范书写“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等12 个生字,理解并正确运用相关词语。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经过,4.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经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

5.指导学生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过程,交流受到的启发。

✓指导学生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难点✓理解列文虎克在玩中取得重大发明创造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的资料。

2.准备有关显微镜和微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制作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游戏和玩耍中获得的乐趣。

2.讲述故事:同学们在玩中都有不少的收获,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有人在玩中出了大名堂的故事。

(生动讲述《玩出了名堂》)(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强调多音字“调”“待”在文中的读音及其他读音。

3.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等。

4.提醒学生注意“拜”“具”等字的书写规范。

(三)了解大意1.思考并回答:列文虎克是什么人?他玩的是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四)作业生字组词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2.小组讨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3.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看门时磨镜片,玩放大镜。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显微镜。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玩出了名堂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玩出了名堂人教新课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此外,他们在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玩耍也能玩出名堂,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玩出了名堂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掌握“玩”、“出名堂”等词语的用法。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思考、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玩耍中的有趣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玩耍中也蕴藏着学问。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名叫《玩出了名堂》,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在玩耍中发明创造的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生字词、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讲解作者在玩耍中的发明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思考、实践精神。
4.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觉得作者在玩耍中发明创造的成功有哪些关键因素?”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思考、实践过程,总结成功的关键因素。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港口镇中心小学冼淑萍何燕珊【设计理念】《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

在设计教案时,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初步了解列文虎克玩的过程,并学会本课生字词,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第二课时的教学时,老师则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大意;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目标】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等)。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教学策略】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反应,宽容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教师引述。

(师: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2. 学生交流反馈。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设想。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简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

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同学们,你们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齐读。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a. 什么是“名堂”? b. 谁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e. 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交流。

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课文中说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

(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喜欢玩镜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读一读。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
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

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b.说一说。

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因为看守大门这份工作很清闲,所以他就磨起了镜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c.想一想。

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
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这一段有四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磨)分别组词。

五、作业:
1、给生字组词
2、找出需要提醒的,难写的字:随,腿,是左中右结构,拜,具的注意点。

3、剩下的字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4、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5、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生字和会写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精读课文
1、“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第四、五自然段
2、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3、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
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4.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是不是只要玩就一定会玩出名堂呢?还需要什么?(板书:留心观察、动脑思考)
5、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
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

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

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三、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可看书本60页的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