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布,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它们的分布和特征。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特征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形成原因、分布和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 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棕壤、黑土等的特点和分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的因素:气候、土壤、市场等。

3. 工业地理:- 工业的类型和分布。

-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等。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季变换与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地理现象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比例尺、地图符号和注记-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3. 空间定位与地理坐标- 经纬度系统- 地理坐标的确定方法- 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湖泊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分布和海洋资源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农业地理与粮食安全-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3. 工业地理与区域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4. 交通运输与物流-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物流系统与现代物流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评估的步骤与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验与实地考察-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2. 地理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理案例的收集- 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归纳,实际的高考地理复习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最新的地理事件和现象,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最高考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详解总结

新最高考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详解总结

新最高考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详解总结地理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因此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下面是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世界地理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和主要特征: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世界主要大洋和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世界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等。

-世界主要高原:青藏高原、阿尔卑斯高原、帕米尔高原等。

-世界主要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等。

-世界主要湖泊:巴伦支海、五大湖、贝加尔湖、刚果湖等。

-世界主要荒漠: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大漠、澳大利亚沙漠等。

2.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八大自然区划:亚热带、热带、板块、森林、草原、高寒、戈壁、生态。

-中国主要山脉与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等。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黑龙江等。

-中国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中国主要岛屿:台湾、海南、朝鲜半岛等。

-中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

3.人口与城市知识点:-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等。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农民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城市规模等。

-城市化过程与效应: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等。

-城市规模与结构:大中小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

-城市发展与城市计划: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战略等。

4.经济知识点:-一产、二产、三产:农业、工业、服务业。

-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等。

-区域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

-经济密集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

-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等。

5.自然灾害知识点:-地震:地震带、地震测定、地震烈度等。

-水旱灾害: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

高三地理背诵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背诵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背诵复习知识点整理高三地理背诵复习知识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生产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种植植物:种植业。

野生植物培植农作物饲养动物:畜牧业。

野生动物驯化家禽或家畜2.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显著特点。

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不同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农业活动的要求: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因时制宜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自然条件:1、气候:光照——分布地区 ; 热量——耕作制度1、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可达三熟;2、北方甜菜南方甘蔗。

3、西藏河谷农业例如: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2、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限制性因素①、新疆的绿洲农业②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③、渔业——海洋、胡泊或水库3、土壤:我国东南丘陵酸性土壤种茶、橘;北方碱性土壤种甜菜4、地形:①、平原种植业,山地林果牧业;②、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变化。

这里的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城郊的园艺业(乳、禽、花、菜)。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2、交通—乳畜业和园艺业分布在城郊的交通沿线3、政府政策——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种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粮4、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技术):①亚洲的水稻种植业;②美国商品谷物农业5土地价格——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生产成本越高 ;单位面积产值: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在地价较高的城镇周围分布什么农业?——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蔬菜在地价较低的郊区分布什么农业?——单位产值较低的农业类型,如粮棉(3)技术条件①、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内地人可以吃上新鲜的海鲜②、良种——提高单产(杂交水稻)③、化肥——提高产量④、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变化:古代: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地理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对于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地球现象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介绍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1. 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自转、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自转的影响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的影响是四季的交替。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降水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可将全球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等五大气候类型。

(3)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变化等自然景观。

(4) 水资源、水循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循环是水在地球大气、水体和陆地间的循环运动。

2. 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居民住房、城市交通、城市环保等。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一般分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个方面。

道路交通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水路交通是跨越远距离的主要交通方式,航空交通则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

(3)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环保措施也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4) 经济发展:经济是城市发展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往往由城市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知识,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水循环等方面;另外一个是人文地理知识,包含了人口与城市、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的注意点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