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申请量影响因素
申请专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

申请专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随着产品竞争的日益加剧,专利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很多企业都把申请专利作为战略的一部分。
然而,申请专利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过程,而不是每一件创新都适合申请专利。
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一个企业是否申请专利呢?在实践中,怎样才能让企业正确地申请专利呢?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策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影响因素1. 创新水平和价值申请专利是为了保护创意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在申请专利前,企业需要评估其产品或技术的创新水平和价值。
只有在创新水平和价值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申请专利。
此外,企业还应该评估专利的商业价值,即专利是否能够带来商业成功。
2. 行业规则和标准许多行业对专利具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
例如,在药品行业中,一个药品的专利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其他行业中,专利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因此,企业需要在考虑申请专利时,要考虑行业的规则和标准。
如果一个行业对专利的需求很高,那么企业就应该优先考虑申请专利。
3. 业务模式不同的业务模式会对专利的影响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行业中,尤其是在软件和科技领域,开放源代码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在这样的业务模式下,申请专利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商业价值。
因此,企业应该注意业务模式的影响,以确定是否要申请专利。
4. 资源和能力申请专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因此,企业应该评估其资源和能力,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申请专利。
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申请专利,那么申请专利对该企业的影响将是负面的。
二、策略分析1. 评估创意和技术的商业价值在申请专利之前,企业需要评估其产品或技术的商业价值。
只有在创意和技术的商业价值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申请专利。
2. 找到合适的专利援助机构专利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法律问题。
企业需要与专业组织或专利援助机构联系,以获得更好的帮助。
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53New Economy Leader |2021年第01期 |摘 要: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迅速崛起成为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的专利大国,但在这亮丽增长的背后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本文在梳理文献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外专利数据的比较和解读,归纳和总结中国专利量迅猛增长下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根据对这些成因的分析,我们推导出若干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优化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使知识产权制度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专利产出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专利;中国;创新;知识产权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郦光伟 陆 丁一、中国专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取得巨大进步,显著体现在专利数量的迅速增长。
从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法后,中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专利数量由少到多。
自2011年起,中国在受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自2015年起,又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第一大国。
中国仅用30年时间就从零开始崛起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堪称专利事业发展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的专利在申请数量和授权率上都显著增长。
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从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中PCT 申请量最少的位置起步,由申请量只有美国的1/9,迅速迎头赶上,到2018年已经与多年来保持第一位申请量的美国持平。
PCT 申请的专利代表了申请人赋予其国际化的期待,与仅在国内申请的专利相比,其质量往往更高、创新性更强。
所以,中国PCT 专利量的增长,体现了中国专利总体质量的提升。
中国崛起为知识产权大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近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科技研发投入提供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在GDP 中所占比重)自2014年起一直在2%以上,与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逐年接近,研发年投入总额已经接近世界第一的美国。
我国城市专利综合实力影响因素分析

还相对较少 。本文 以我 国的 4个 直辖市 和 1 5个 副省 级城市为研究对象 , 通过 S S P S软件 , 1 城市的专 对 9个 利综合实 力做 出评 价 。然 后采 用 多元 线性 回归分 析 法, 得出城市专利综合实力 的主要影 响因素 , 为提高我 国城市专利综合 实力及城市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
成分各 自得分 。以各 主成 分 的方差 贡 献率 占总方 差
贡献率 的 比重作 为该 主 成分 的权 重 , 一 、 第 第二 主 成 分各 自得 分再乘 以第 一 、 二 主成 分各 自的权 重 , 第 然 后加 和 , 到城市专利综 合实力 ( 5和图 1 。 得 表 ) 计算公 式 如下 : 第一 主成 分 F 得 分 : 1 l F =
X6 X7
三种专利指发明 、 用新型 、 实 外观 设 计 三 种 专 利 权 客 体 。
根据 上面确定 的指标 体系 , 本文采用 20 0 5~20 09
的专 利综 合 实 力 做 出评 价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是 将 原
年我 国 4个直辖 市和 1 5个副省级 城市 的指标 作为样
指标 维度 , 指 标 体 系 的 分 析 更 加 简 单 有 效 , 于 使 便
91
本 文 采 用 主成 分 分析 法 对 我 国上 述 1 9个城 市
城市 发展 研 究 1 9卷 2 1 0 2年 7期 U b nSu isV 1 1 . 0 2 r a tde o. 9 No 72 1
达到 8 .5 5 , 6 9 7 % 累积 方 差 贡献 率 不 少 于 8 % , 5 因此 能够确定这两个 因子是 主成分 , 以用 它们来 代替原 可 始 7个 指标 , 它们一共解释 了总变量 的 8. 55 , 6 97 % 能 够 比较 全面地反 映所有信 息。也就是 说 , 原来 的 7个 评 价指标可 以综 合成 2个主成 分 ( 合指 标 ) 综 。两个 主成分的 因子载荷矩 阵如表 4所示 。
医药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医药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前言我国于1980年3月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一个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历史很短的国家。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与知识产权的联系异常紧密。
我国多人口、多民族、多病种,长期封闭下形成的遗传“隔离群”也多。
据估计,全球人类、动植物基因资源10%在中国。
面对国际“基因专利大战”,中科院一位院士呼吁迅速制定有关法规,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防止非法外流,一旦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基因,21世纪国内医药业将没有专利,就没有资格生产。
如何营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使发达国家权利人“放心大胆”来我国运用其知识产权,以此激发中国权利人的创造性,催生自主知识产权,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1 医药卫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1 我国医药卫生知识产权的范畴目前我国医药卫生知识产权的范畴,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专利和技术秘密;(2)商标和商业秘密;(3)涉及医药卫生发展的计算机软件;(4)由医药组织人员创作或提供资金等创作条件并承担责任的有关编辑作品的著作权;(5)同其他单位合作中涉及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技术转让、投资等与经营管理有关的需要保密的技术、产品信息和药品说明。
1.2 现行保护政策为加强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在我国已经颁布实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针对保护医药卫生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政策有:药品商标保护制度、医药专利保护制度、药品行政保护制度、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医疗仪器和器械等医用产品的专利保护;文字作品、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
1.3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专利工作的总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IPC国际分类号A61类代表医药、兽医学、卫生学。
从表1可知,各类专利申请总量1996年达68195件,2001年增至156504件,呈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
基于灰色理论的专利授权量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观察・综合管理MAN A GEMENT基于灰色理论的专利授权量影响因素分析□李燕1彭晓东2(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30)摘要:本文以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产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地区层面从宏观角度对技术创新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不同因素对专利授权量的不同影响程度。
关键词:灰色系统理论;专利授权量;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创新指标当前,科学技术正孕育一场新的革命,谁能在重要的新兴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
专利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和关系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以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产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地区层面从宏观角度对技术创新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不同因素对专利授权量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提出促进专利授权量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1.1专利指标选择本文选择专利授权量而非专利申请量作为专利的考量指标主要基于三点考虑:①专利申请量指的是区域内各类专利的申请总量。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区域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以及该区域所具备的发明创造潜力,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对于一个地区当前的实际创新能力的体现它会有一个放大的作用与时间上的前移,因而导致信息分析失真;②专利申请量与该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而知识产权意识是一种主观影响因素,不便于量化;③专利授权量指的是区域内获准授权的专利总量。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区域技术创新已经达到的水平。
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合理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实际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专利授权量作为专利的考量指标。
1.2专利授权量影响因素选择一个区域的专利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我国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关系研究

一、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型企业 的重要性
研发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仅可以促进技术 创新,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现 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在绝对数值和 比例上仍然不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8%, 距离发达国家3%-4%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此外,我国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来 源主要依靠政府资金和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谢谢观看
一、研发支出与企业的成长性
研发支出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的关键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推出新 的产品和技术。
研究表明,研发支出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研 发支出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进而提高 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研发支出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研发支出和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企业创新活动和成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和投入力度,积极 探索和开发新的专利技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 展。
企业还需要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企业治理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制定科 学合理的创新战略和成长规划。
三、我国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申 请量现状
发明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7万件,同比增长8.7%,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此外,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主 要集中在一些传统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专利分析的应⽤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的应⽤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信息分析可以⽤于⽐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发展政策,尤其是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专利信息分析的应⽤范围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从其利⽤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在不断地向经济、社会各⽅⾯延伸和扩展。
因此它的应⽤领域⾮常⼴泛。
从利⽤专利情报构造竞争优势的⾓度出发,专利分析可以在以下⼏个⽅⾯体现其具体的应⽤。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和核⼼技术的挖掘。
它主要关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和竞争对⼿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发能⼒、⾏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探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中企业或国家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
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提供论证。
(1)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申请专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相关领域的竞争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的数量在⼀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情报。
同时,专利申请的数量按照地理分布或时间分布的聚集可以反映出国家或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并有助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专利活动历史,追踪科技趋势。
(2)技术分布分析。
专利常常按⼀种特定的技术类⽬(如国际专利分类)进⾏分类,所以经常被⽤来研究国家专利活动强势领域或企业的技术分布领域。
技术分布揭⽰出国家或企业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和关注程度,对辨别它们的研发与创新⽅向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显著的作⽤。
此外,仅从企业层⾯上⽽⾔,技术分布还显现了企业的技术轮廓和市场竞争策略,可以⽤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战略、技术多样性,以及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活动组合,分析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及竞争对⼿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能⼒以及⾏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
专利的全球分布和趋势

专利的全球分布和趋势专利的全球分布和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专利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专利的全球分布和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专利的全球分布专利的全球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以下是一些主要地区的专利情况:1. 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北美地区的专利数量相当庞大。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而加拿大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2. 欧洲地区:欧洲各国在专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德国、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在技术研发和专利授权方面排名较高。
3.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的专利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之一,它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和韩国等国家也在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 其他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在专利领域有一定的贡献。
二、专利分布的原因和影响专利的全球分布不仅仅是地理和科技水平的问题,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影响: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创新和专利申请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通常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实力,因此专利数量相对较多。
2. 法律和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对专利数量和申请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鼓励创新和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专利申请。
3. 科研机构和产业布局:科研机构和产业布局的不同也会导致专利分布的差异。
一些集聚了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产业基地的地区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者和专利申请。
4. 国际合作和交流: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专利的全球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国合作有助于知识共享和专利申请的增加。
三、专利趋势的观察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和当前的趋势,可以观察到一些专利发展的趋势:1. 亚洲地区的崛起:亚洲地区在专利数量和创新能力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专利申请量影响因素08法学四班刘凯200830812167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在我国受到了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力量1,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我国也应当清楚的意识到我国知识产权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紧迫压力,为我国制定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做好准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completed. M 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become means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t makes a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the innovative country. But Our country shall also be conscious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ith the severe situation and pressing pressure for our country long-term development. We shall also prepare for the long-term strateg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权知识产权战略创新型社会1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专家建议稿前言部分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the strateg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novative society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申请知识产权和被授权知识产权的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知识产权领域取得成果也是惊人的。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我国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更加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但是成绩掩盖不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缺点和不足。
我国知识产权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有很大的问题,成为我国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有效解决,不但会阻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还将阻碍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我国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依然不够高,使用盗版现象严重,虽然严重打击盗版行为依然收效甚微。
其次就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中,存在工业产权分散管理行政与执法一体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形象突出2。
再次就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实施以及执法问题,还有就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外围环境问题特别是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针的贯彻落实,从科技创新角度考虑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问题3,最后也就是我这篇文章将要分析的问题就是我国专利申请量问题,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国外在专利申请量相比就少,被授权的相比外国被授权的就更少了,根据2008年度的《世界专利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每百万人2吴汉东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713何敏主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P6拥有的专利申请量是93.24件,而同期的日本是2720.65件,韩国为2591.51件,美国为741,78件,德为582.59件4。
由此可见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创造能力明显不够。
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知识产权的发展,也将影响我国的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那么我们国家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什麽因素影响了我国专利申请量?从上面的引用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平均的专利申请量平均是最大的,那么日本何以能保持如此大的专利申请量呢,它有什麽好的策略让国家保持如此强的创造力?我们国家可不可以借鉴日本的知识产权发展经验呢?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特点。
日本的专利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专利创造战略,通过立法和其他的手段明确专利归属,促进大学和公立机构以及企业的专利创造;二是增强国际合作,构筑世界专利体系增强与美国欧洲的专利互认,继续与中韩等亚洲国家进行审查,人才培养以及自动化方面的合作;三是提出专利利用战略,加快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专利转化和应用;四是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各种人才。
日本通过激励,鼓励大学及相关机构进行知识产权研发,同时又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这是日本知识产权的优越性之所在。
2003年和2004年日本在43所大学设立了知识产权本部,39所大学成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TLO)5一方面是鼓励研发,另一方面是保护研发的成果,使得研发人可以得到应有的可观收益这才是知识产权的4吴汉东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1225张勤朱雪忠主编《知识产权制度战略化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P115应有机制。
美国是现在世界超级经济大国,这其中是离不开知识产权作用的,而美国的知识产权申请量也远远超过我们,那么美国又有什么制度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呢?美国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实施专利战略,一是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实施《拜—杜法案》极大的促进了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二是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为专利的商业化及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服务,这也极大的促进了专利申请量的增加。
由此可见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方式有:一是要有活跃的市场主体参与专利研发:二是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三是要确保知识产权研发人的权益归属和保护,四是加强人才战略,确保人才占有等等。
影响我国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制度上的,也有体制上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比日本和美国的现状,我认为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有限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企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民营企业大量崛起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安排就业的渠道6,如深圳的比亚迪,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以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7等,但是我国民营企业整体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少,产品技术不稳定,难以承受专利研发的风险问题8,而市场的最活跃的主体就是这些民营企业,他们是专利技术最终的需求者,有着直接的对专利技术的需要,他们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它们对专利的研发和应用。
我国的大学和科研6摘自《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研究》7摘自《我国民营企业五百强名录》8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年刊》(2008年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133机构又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大学的自主办学能力的被束缚,直接导致我国大学专利研发的积极性降低;科研机构体制的约束,机构的升迁评价标准没有和专利贡献相挂钩,导致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受挫。
这一切都导致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低下,直接影响我国的专利申请量。
其次是政府的激励政策不力的影响。
第一。
我国的知识产权财政性激励措施有限,我国在2006年初才建立起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起步较晚,对我国的专利创造的支持作用才刚刚显现。
第二政府应该通过降低和补贴专利保护成本的方式鼓励公共机构的专利。
第三,政府应出资建立风险投资金,提供周转金贷款和单款担保等9。
由于专利在初始进入市场阶段,技术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投资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建立起政府的支持制度有利于专利技术的转化。
最后就是我国的奖励机制与美国相比,我国科技奖项的相对数量和奖励资源明显不足10。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奖励是以奖励科技人员为主的,只有少部分奖励项目。
而我国的科技奖励除最高科技奖(不超过两人)11和国际科技合作奖12(不超过十人)是奖励科技人员的,其他的都是奖励项目的,通过奖励项目来体现人的作用。
而只有奖励人才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可以更直接的起到增强激励效果的作用。
所以我国的奖励机制应该加以改变。
再次我国专利获取和保护问题的影响。
我国专利技术的获得需要很多的费用,这些费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专利的申请积极性。
我国专9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年刊》(2008年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13410同上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03年修订版第八条,第二款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之第三十五条利收费有专利申请费,年费等。
根据我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费、审查费和登记费为705元/件,有效期为10年,还需交纳维护的年费年均1120元/件,10年共交纳年费11200元13,这两类专利收费加起来每件共交11905元。
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审查费和登记费为3705元/件,有限期20年,还需交纳年费年均4115元/件,20年共交年费82300元,即一件发明专利费86005元。
专利申请收费投入过高,势必影响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迫使其减少或者放弃专利申请,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加,不利于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所以必须改进我国现行的专利申请费、年费收费制度。
我国的专利法律保护存在法律漏洞,主要表现在对于专利侵权处罚较低,不利于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虽然我国建国初期就于1950年颁布实施了《保障发明权和专利权暂行条例》14,后来我国于1980年成立知识产权局开始着手中国专利法15,1984年我国首部专利法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历经24稿终于获得通过并于1985年4月1日起实施16,这都表明我国十分重视专利的保护,对专利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专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都不能令人满意,“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17事物在变,法也要变化。
在最新的专利法中,假冒专利的赔偿的数额才有了相应的提高,人民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4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12115同上16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12217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P1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