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2.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了这一地区是()A.炎热干旱的沙漠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西侧秦岭山脉与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是( )A.珠江B.淮河C.长江D.黄河4.该线是我国一月多少度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A.-5C B.0CC.5C D.10C世界最长高铁﹣京广高铁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北京至广州最短运营时间可控制在8小时.读图,回答下题.5.京广高铁自北向南沿线途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正确的是()A.京、冀、鲁、豫、湘、粤 B.京、晋、皖、武、湘、穗C.京、晋、皖、闽、赣、穗 D.京、冀、豫、鄂、湘、粤6.京广高铁自北向南沿线途经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途经主要的地形区依次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B.途经干湿区依次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C.途经温度带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D.途经地区分别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7.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B.乙区植被有温带常绿阔叶林C.丙地区平均海拔最高 D.丁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8.我国地理分界线较多,其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1月0℃等温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下列关于图A中丁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合的是()A.喜欢吃米饭B.喜欢滑雪和溜冰C.端午节喜欢赛龙舟D.喜欢吃甜食和辣椒10.图A中乙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气候因素D.地形因素11.图B中的戏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四大区域的什么地区()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A.黑河一腾冲一线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 D.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一线2.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 B.C. D.3.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4.我国南方地区耕地是、耕作制度、农作物是。
正确的是()。
A.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小麦花生B.旱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稻小麦C.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油菜D.水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大豆水稻5.秦岭-淮河一线也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下与其相吻合的有()A.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里人口稠密,以山地丘陵为主B.这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居全国领先地位C.这里海陆航空发达,但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技术力量雄厚7.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题。
下列描述与乙地区最相吻合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处9.关于图中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④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B.②地区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C.③地区水稻、油菜、甜菜广泛分布D.①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10.“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虔诚的喇嘛,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2.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长城C.太行山D.贺兰山4.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A.秦岭—淮河B.南岭—长江C.秦岭—黄河D.南岭—珠江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6.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 1月0℃等温线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D.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9.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山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10.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绿洲农业B.北方地区畜牧业为主C.西北地区河谷农业D.南方地区水田种植为主11.如图为“2008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
我国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分别是()A.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12.“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1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干旱B.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湿润C.南方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内,盛行西南季风D.北方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较湿润15.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C.西北地区以平原和山地为主D.南方地区复杂多样16.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往往是气候在起主导作用,我国有一个地区,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却是地形地势,这个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A.水量更丰富B.含沙量小C.汛期更长D.有结冰期18.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域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②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①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①区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②以平原、丘陵、山地、高原为主D.①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②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上19.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A.民居屋顶坡度更小B.冬季气温更低C.水稻种植面积更小D.河流水量更大20.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B.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不足D.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于河西走廊2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B.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D.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22.下图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穿越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理分界线中,通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有:①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③.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③②①2.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B.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C.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②地区有“紫色盆地”之称C.③地区地表崎岖,谷深坡陡D.地区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糖料作物为甘蔗B.②地区耕地多为水田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适宜种植茶树D.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水稻产地5.制约①和④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干旱B.洪涝C.水土流失D.低温冻害读“我国四地的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四地中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7.①地“溜索”的交通方式体现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是A.山高谷深B.千沟万壑C.辽阔坦荡D.波状起伏8.④地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B.东部沿海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9.下列属于自然区域的是()A.东北三省 B.长江三角洲C.京津唐地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9月8日在吉林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
历时3天。
本届农交会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农村”。
展会期间,展出的产品包括全国各地的特色、名优农牧产品。
有吉林长春的西瓜王——“女神2000”,有新疆适应干旱地区生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库尔勒香梨,有山东的特优产品——黄河鲤鱼,有上海崇明土特产——崇明老毛蟹,还有西藏金哈达公司的牛绒制品等。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气候②地形③人类生产活动④行政区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绿洲农业B.北方地区畜牧业为主C.西北地区河谷农业D.南方地区水田种植为主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5.读我国重要地理界线位置图,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②线以西以南的C地区是具有高寒特征的青藏地区。
畜牧业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高寒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B.①线以西以北的B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C.③④两线北段界线是大兴安岭,该山脉以东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两熟,主要种植春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D.⑤线以南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因降水多,屋顶坡度大6.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7.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A.水量更丰富B.含沙量小C.汛期更长D.有结冰期8.如图为“2008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
我国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分别是()A.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9.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A.民居屋顶坡度更小B.冬季气温更低C.水稻种植面积更小D.河流水量更大10.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植业区与牧区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B .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C .我国的林业、畜牧业主要分布在②、③地区D . ④地区主要生产水稻、棉花、苹果等农产品 11.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 )A .秦岭—淮河B .南岭—长江C .秦岭—黄河D .南岭—珠江12.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B . 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 . 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D . 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 A .阴山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C .秦岭—淮河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4.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C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是降水多D .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牦牛和三河马15.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 .西北地区 B .北方地区C .南方地区D .青藏地区16.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 )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 . 1月0℃等温线C .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D .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是青藏地区 ②是南方地区 ③是西北地区 ④是北方地区B.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④是西北地区C.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④是北方地区D.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18.秦岭的走向是()A.南北—东南B.东北—西南C.东—西D.南—北19.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B.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C.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D.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20.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上海市位于()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同的是( )①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⑤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2.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相一致的是(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B.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C.农耕区和牧区的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意义在于()A.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4.盐城属于哪个地理区域()A.南方地方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与秦岭一淮河线大致吻合的是()A.400毫米年降水量 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1月0℃等温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6.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 C.经度位置 D.纬度位置7.众所周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假如没有秦岭,下列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黄河流量将变得更小B.长江江面一月可能结冰C.抚州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前更温暖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将没有差异上海的小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判断(左图)中a、b、c与右图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a为丙地,b为乙地,c为甲地B.a为乙地,b为丙地,c为甲地C.a为甲地,b为丙地,c为乙地D.a为丙地,b为甲地,c为乙地9.四条游览线路(上右图)中,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A.①线“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②线“沙漠驼铃映晚霞”C.③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④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0.对游览线路与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A.①--华北平原--旱地 B.②--东南丘陵--水田C.③--塔里木盆地--牧场 D.④--青藏高原--林地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12.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B.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台湾,很多地方是侨乡C.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D.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某学者将中国划为四大区域:甲为“金色中国”、乙为“银色中国”、丙为“黄色中国”、丁为“绿色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面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的是()A. 暖温带与亚热带B. 中温带与暖温带C.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D.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读中国地理四大分区图(如图),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Ⅰ、Ⅱ、Ⅲ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B. 确定界线Ⅱ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C. Ⅲ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D. Ⅰ线与Ⅱ线分别与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3.关于图中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B. ②地区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C. ③地区水稻、油菜、甜菜广泛分布D. ④地区的河流流量大、汛期长4.擅长溜冰与游泳、龙舟赛的群众运动项目分别是四大地理区域哪个()A. 南方、北方B. 北方、南方C. 青藏、西北D. 西北、南方5.读下面两幅图,读图完成第5题。
下列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与秦岭无关的是()A. 主食-南米北面B. 交通-南船北马C. 房屋-南尖北平D. 生产方式-东耕西牧6.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狂,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12-13题.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B.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C. “金色中国”-一茫茫戈璧,黄沙漫漫D. “黄色中国”一地势高耸,冰川广布7.下列是对我国地理区域事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长江、黄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都集中在上游B. 雪峰山是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也是我国湖南省与贵州省分界线C. 港、澳、台发展经济共同有利条件是海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D. 四大地理区域因位置、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8.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林四季长青。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台市位于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2.对四地区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B.乙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二熟或三熟C.丙地区为半干旱地区D.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3.确定甲地区和乙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4.读秦岭南北两侧①②两地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月份②地比①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②地纬度高B.②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是秦岭等山脉的阻挡作用C.②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①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D.②地比①地降水多的原因是②地海拔较低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甲中确定甲地区与丙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 )A.800mm B.400mmC.200mm D.100mm6.图乙中四位同学的描述与图甲中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小华——丁青藏地区B.小明——乙南方地区C.小龙——甲北方地区D.小玲——丙西北地区7.燕子是一种候鸟,春季往北飞冬季往南飞,在地理学上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界限,与该界线基本保持一致的还有()A.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B.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400mm等降水量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①地区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B.荒漠﹣草原﹣森林草原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9.图中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B处可能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10.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③区域1月平均气温的是()A.﹣4℃ B.8℃ C.16℃C D.20℃11.下列有关图中③④两区域人文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③区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④区域为水稻、油菜B.③区域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区域一年三熟C.③区域屋顶坡度大,④区域屋顶坡度小D.④区域以陆路运输为主,③区域以水运为主12.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 月份0 ℃等温线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1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一月0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4.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当于一月0℃等温线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15.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对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1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巫山——长江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1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中与其无关的是()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南方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D.亚热带和中温带分界线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大致相当。
”这条地理分界线是()A •黑河一腾冲B •秦岭一淮河C.天山D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2•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3•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A •秦岭一淮河B •南岭一长江C.秦岭一黄河D .南岭一珠江4•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描述的是我国( )A .青藏高原地区的景观B •西北地区的景观C •南方地区的景观D •北方地区的景观6•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类生产活动 ④行政区划A .①②B.①③ C.②④ D. ③④7•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 .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 •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8•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 .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北方地区(%>r BR0! a $ ♦瞰血 人口 耕地C.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④是北方地区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9.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 )A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D .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10.读图,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 .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 .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 .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 .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11.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B •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C.湖南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D •传统的交通方式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1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B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不足D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于河西走廊13.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14•下列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在北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 •在南方大面积种植甜菜和大豆C.在西北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D .在西藏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15•下列界线中,与如图甲和其它区域的分界线吻合的是(中国四大地理区醺A •人口地理分界线B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16.下列图示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 B •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C .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D •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17.关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丙 T是()A •甲区域种植业发达B .乙区域耕地以水田为主C .丙区域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D .丁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黑土广布18.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一淮河一线一致的有()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C.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 .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9.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B .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C.地势自东向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逐渐降低D .水资源具有南缺北丰的特点20.下列四幅景观图中,属于我国最南方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
(2)在图上用铅笔描绘出A和B之间的大致界线•它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即______________ 一线•这一线是我国1月份____________(°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 __________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区域所在的干湿区主要为_______ 地区。
(3)A区域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海。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数字①是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
④是_______ 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_______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一线,该线是I月平均气温________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____________ (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 _____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_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区域和n区域的大致界线是______ 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等温线相一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带与―带(填写温度带)的分界线。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_ A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区域内,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 ;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该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2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
(2) 图中a 、b 、c 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它划分了(地区)和(带)。
(3) 请说出四点区域 C 与D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
b 界线的名称是 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 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2.【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3.【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4.【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而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可以判定南方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
5.【答案】B【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该诗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景观;此两句诗的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6.【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区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地势因素。
7.【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口占54.7%,北方地区的人口占45.3%,因此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5%,耕地占35.9%,北方地区水资源占19.5%,耕地占64.1% ,因此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35.9%,人口占54.7%,北方地区的耕地占64.1%,人口占45.3%,由此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少;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
8.【答案】D【解析】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暖热多雨。
年降水量一般为400〜800毫米。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热、冬温。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减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增多。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