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 夏园园

合集下载

浅析肿瘤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浅析肿瘤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中国卫生产业HEALT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卫生经营管理[作者简介]王娟(1978-),女,山东新泰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肿瘤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均为不同类型的肿瘤癌症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其中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放化疗及长期用药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病情的恶化及不良预后,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1]。

因此,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不断增加,严竣考验着护理管理质量。

如何降低肿瘤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层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此问题,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对收治的62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该院肿瘤科2015年4月—2016年5月接收的62例肿瘤患者作为护理常规管理对象,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7月接收的62例肿瘤患者作为护理风险管理对象,为研究组。

对照组:男患36例,女患26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1.2±6.7)岁,肺癌29例,乳腺癌22例,肝癌6例,胃癌5例,研究组:男患35例,女患27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2.3±6.5)岁,肺癌28例,乳腺癌23例,肝癌7例,胃癌4例,两组患者临床护士无变动,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该院肿瘤内科收治的肿瘤患者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院内感染、药物外渗及过敏、静脉血栓、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心理负担重、患者自杀等。

并针对总结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整改防范。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院内感染、药物外渗、静脉血栓、患者拒药、自杀等5项,观察两组总不良发生率。

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

优:护理工作中,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无并发症,护患沟通良好,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良: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通过及时干预后,未造成不良事件,患者治疗依从性良;一般:护理工作中,存在中度潜在护理风险,通过干预后,造成轻度不良事件,患者治疗依从性一般;差:护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护理风险,造成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事件。

本文将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一、原因分析
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技术能力不足,对肿瘤内科护理的特点和重要性了解不深,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2. 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在执行肿瘤内科护理操作时,未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如未正确执行消毒操作、未按照规定翻身等,增加了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风险。

3. 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对肿瘤疾病及其护理不了解或了解不足,缺乏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识,容易导致意外事故或病情加重。

4. 医疗设备问题:有些医疗设备存在设计或制造问题,例如注射泵、透析机等设备可能存在漏洞或失灵,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的安全风险。

5. 人员配备不足:肿瘤内科护理工作强度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但在一些医院,护理人员的配备比例较低,导致工作负荷过大,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操作。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多与护理人员素质、操作规范、患者教育、医疗设备管理和人员配备等因素有关。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完善操作规范、加强患者教育、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合理配置人员资源等措施,可以降低肿瘤内科护理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是一门具有较高风险的医学专业,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事件。

下面将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原因分析:
1.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肿瘤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技术,包括静脉输液、放疗、化疗等。

如果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就很容易导致操作不当、药物错误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2. 护理环境不合理:肿瘤内科患者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而一些不合理的护理环境,如病区噪音过大、空气不流通等,会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较大的风险。

3.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的肿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对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4. 沟通不畅:肿瘤内科涉及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如果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就很容易出现病情不明、药物交互作用等引发风险事件的问题。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较多,但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护理环境、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加强协作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作者:宁佳琼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7期【摘要】目的:降低肿瘤科护理风险。

方法:对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

结论:在肿瘤科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肿瘤;护理风险;应对策略随着患者及其家属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风险已逐步成为护理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肿瘤科收治的都是放疗、化疗及癌症晚期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更容易产生各种护理风险,针对肿瘤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和护士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科的护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肿瘤科护理风险1.1来自化疗药物的护理风险1.1.1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科护理工作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也是最易引起纠纷的问题,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但是在给药过程中出现的化疗药物外渗问题难以避免又令人担忧,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某些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尽管深静脉置管术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患者即使静脉不易穿刺也不选择深静脉置管,导致一些肥胖而外周静脉不明显的患者、接受过多次化疗或长期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及免疫等疾病的患者[1],进行静脉穿刺时成功率不高,易引起化疗药物外渗。

另外,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够熟练或者不按规范流程操作也会导致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护患纠纷,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承担着潜在风险。

1.1.2化疗药物导致的职业危害大多数化疗药物属于细胞剧毒剂,具有致癌致畸致系列器官损害等作用,化疗药物在配药、注药及用物处理过程中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导致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物[2]。

锐器伤,化疗药物暴露或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都会严重危害护士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性危害。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一、原因分析1. 技术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各种技术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 药物管理错误:肿瘤内科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护士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给药错误、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增加患者药物治疗的风险。

3. 患者感染:肿瘤内科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如果护理措施不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 患者误诊误治: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多变,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或护理措施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

二、防范措施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肿瘤内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能够正确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

2.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的核对、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的计算等,预防药物给错或过错。

3.加强感染控制:护士在进行肿瘤内科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定期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提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实施。

4.加强护理监控和沟通协作:建立科室内部的护理监控机制,加强与医生和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避免患者的误诊误治。

5.加强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肿瘤内科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提高护理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6.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护士在接触患者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避免因为信息不全而产生误诊误治的情况。

7.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护理:肿瘤内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和治疗依从性。

结语: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护士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加强护理监控和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风险。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执行护理操作,加强和医生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对患者的综合护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浅谈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浅谈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浅谈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分析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防范,控制护理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

标签: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牛命,而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是否出现偏差,直接影响病人牛存质量的高低、牛存期的长短,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

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1 工作责任心不强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中粗枝大叶的现象容易出现。

如:不能及时巡回房间、不能按时执行医嘱、擅自离岗、私自更改医嘱、未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观察病情不仔细、弄虚作假、违反操作规程、三查七对不严格、仪器设备未处于备用状态、急救物资缺乏而延误抢救病人、未能认真向病人交代服用剂量和时间而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等,一旦发生意外,负责这些工作的护士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2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能不精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对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不够,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护士操作技术不精,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和抢救。

1.3.技术能力欠缺由于一些护理人员对肿瘤病人突发性的病情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未能及时报告医牛,导致延误治疗;临床经验不足,新的操作技能掌握不全面,如对新技术操作不熟练,致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差错;工作中不善于总结,缺乏经验,不能及时排除仪器故障;对新药物的性能、剂量及使用方法不了解而导致用药错误;工作缺乏灵活性,因循守旧,不能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对病人的异常反应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对青霉素过敏试验判断错误会导致病人过敏性休克等。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患者在肿瘤内科中接受治疗时,由于诊疗复杂、治疗过程长期,患者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护理人员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容易发生一系列的护理风险事件。

本文将从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来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1、医院管理不规范医院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是导致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而医院管理不规范和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的实施就变得容易出现问题。

2、患者的身体状况复杂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复杂,包括有生命危险的情况,护理工作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由于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不同的仪器和设备,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

3、患者情绪不稳定在肿瘤内科中,很多患者都很紧张、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

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患者面对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到患者情绪的变化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及时响应和安慰。

4、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医护人员面临着明显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他们工作的专业素质。

在肿瘤内科中,如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将会影响他们顺利地开展护理工作,甚至导致患者出现风险事件。

二、防范措施1、加强医院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医院管理要规范、制度要完善,给护理工作提供保障,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确保风险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理。

也可以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避免患者遭到过多的检查和误诊,加强患者的健康情况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健康状况的异常变化。

3、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护士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争取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案,并能够掌握基于证据的护理措施。

此外还应了解护理的法律规定,注意患者的隐私和保密。

4、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肿瘤患者应该被告知各自肿瘤治疗的风险、并要求遵循规定的疗程和治疗计划,避免盲目服用药物,同时也要了解肿瘤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不是权宜之计。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一、原因分析1.药物误用药物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药物管理方面一定要注意。

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注射药物的时候,要仔细核对患者的病历、药品说明书,避免用错药物或使用过期药物,否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避免营养不良。

同时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达到要求。

3.跌倒伤害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药物副作用,很容易出现意识清醒度降低、运动能力下降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患者跌倒伤害。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患者出现跌倒倾向,要在房间内设置防滑设施,及时协助患者起床、行走等。

4.感染控制不当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操作,避免医院内部病菌传播。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对出现发热、感染等症状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及时转诊等。

二、预防措施1.做好药物管理要对所有药物进行标识、核对,特别是输液、注射等需要护士操作的药物,必须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配液比例等信息。

护士要对药品效果、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避免出现药物误用的情况。

2.加强营养指导护士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要讲解患者的膳食合理配置和营养需求,及时改变病人的饮食结构,保证摄入适宜的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成分,以预防营养不良和并发症的发生。

3.开展跌倒防范措施护士要针对肿瘤患者的跌倒倾向,及时开展合适的跌倒防范措施,如睡前将床抬高、门窗设限、卫生间防滑等,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士要认真了解感染的病因、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定期进行职业进修和学习,熟练掌握不同类别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有效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

三、总结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工作需要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规划,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节约医疗资源,达到更好地服务肿瘤患者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夏园园
发表时间:2017-11-29T13:54:10.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夏园园[导读] 对于肿瘤内科的患者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对策,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一病区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

方法:针对我院肿瘤内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

结果:肿瘤内科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护士对肿瘤专科知识不足;化疗药物的外渗;护理干预不完善;患者自身因素。

总结的相关护理对策包括肿瘤内科护士需经过正规化和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学习与培训;规范专科护理制度;加强护护患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对于肿瘤内科的患者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对策,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肿瘤(Tumor)病理分型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由于良性肿瘤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一般恶性肿瘤的患者住院的居多。

近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在不断上升,由于恶性肿瘤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在肿瘤内科病房的患者疾病状态较为复杂多变,临床治疗效果更加难以预测[1]。

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不仅包括普通内科护理工作,而且夹杂着肿瘤专科的护理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多种挑战。

如何消除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已经是肿瘤内科护理工作当中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通对肿瘤内科病房的相关风险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已经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优质的护理全面实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调查与总结。

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0~4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21.2±4.39岁,护龄在0~23年。

其中,主管护师有6名。

护师有5名,护士为16名。

2 相关护理风险
2.1护士的肿瘤专科知识的不足:我院肿瘤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基本上均没有经过系统化和正规化的肿瘤专科知识培训和学习。

尤其是刚刚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对患者病情和相关的化疗药物药理学性质的问题不了解,有的出现化疗药物对皮肤组织的强烈刺激性而导致输液不畅,总是按照常规静脉故障进行处理,结果导致药液的外渗,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2]。

2.2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的外渗是肿瘤内科中最常见的不安全问题之一。

由于肿瘤患者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大量反复的使用化疗药物。

化疗药对皮肤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而且营养不良和老年患者的血管壁变薄,血管的弹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会引起静脉炎,甚至出现周围组织坏死。

护理人员如果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没有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询问,很难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情况。

因此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2.3护理干预不完善:肿瘤内科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方式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护患沟通较少,就很难了解患者的顾虑及心理的想法,容易对肿瘤患者的特殊时期,特殊的心理状态不能及时的掌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将抗宣教和解释的工作不全面,使用的语言态度不够和蔼贴切,就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常会误解,最终甚至出现纠纷事件。

2.4患者自身因素:不良心理因素是肿瘤患者广泛存在的。

由于病痛的折磨,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低下,治疗期间家属的精力与财力也巨大的消耗。

大多数患者认为肿瘤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3 护理对策
3.1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

3.2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制定培训计划将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调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

3.3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

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风险因素。

建立健全肿瘤专科的护理制度,保证对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化疗药物外渗安全问题进行学习。

科室内制定化疗药物操作规范手册,对于药物采取预防和应急的处理方面,并做好详细的规范操作,并严格落实[3]。

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情况,严格按规定家属时刻守护在患者旁边,对于输液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并做好详细询问,严谨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现象,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关的正确处理措施。

3.4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看护: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示。

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

3.5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能力:对于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情况,多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的内心顾虑和想法,及时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

采取不同形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加患者乐观的心态。

注意在各项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并且全面的实施人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于绝望厌世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笑碧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16(24):2149.
[2]黄利敏.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提高肿瘤内科临床护理质效[J].吉林医学,2012.14(25):382.
[3]穆桂梅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研究,2013.11(1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