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D.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和门阀制度,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 清朝末期,___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答案: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改革,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再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一、填空1.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__族, 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为__,__,__,__。
2.今天,我国共有___个民族。
由于在历史上,氏族关系的密切发展,自汉魏以后,___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___时期,后期为___时期。
4.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__和___时代。
旧时人们常以___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5.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
7.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土地制度是____。
8._____年,少数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9.齐桓公任用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0.“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阳人___;“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人__。
11.“五经”是___,___,____,___,和____;“三传”是____,____和____。
12.春秋后期的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
13.秦长城西起____,东至_____。
14.秦统一后的钱币叫_____,文字叫_____。
15.汉武帝即位,_____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_____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16.西汉时,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_____经营西域。
17.许慎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8.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和_____。
19.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___”;曹丕时,用“__”以选拔官吏。
20.230年,孙权派___到达夷州.21.___是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政策.22.“五胡”指__,__,__,__和__.23.隋炀帝即位后,创立_____,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24.641年,唐太宗以_____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25.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___”。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
”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 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C.少数民族封建化 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 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1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就是( )A.儒家思想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就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就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就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就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瞧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就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就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就是( )A.修建防御工事B.与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二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 以下有关我国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翻土种地的主要工具是耒、(B)从事农业的主要劳动力是妇女(C)已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D)主要农作物是粟、稻、蔬菜2. 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手工业的发展(D)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3. 春秋时期,最早的封建地主是哪些人转化而来的?(A)立功的将士(B)奴隶主贵族(C)有钱的大商人(D)城市平民4. 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的手工行业是(A)冶炼业(B)制瓷业(C)漆器制造业(D)丝麻纺织业5.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死因是(A)革新图强的建议被楚王拒绝,悲愤自杀(B)主张变法被当权贵族排挤、流放后自杀(C)在流放中闻知楚都被秦军攻破,绝望自杀(D)做为贵看到奴隶制日趋衰亡,绝望自杀6. 最早为君主专制提出“君权神授”理论的是(A)韩非子(B)李斯(C)秦始皇(D)董仲舒7. 73年,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恢复东汉政府一西域各国的交往(B)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北匈奴(C)恢复西域都护、打通丝绸之路(D)为了同大秦建立直接的联系8.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基本条件是(A)限制地主阶级占田数量(B)鲜卑族统治者主动汉化(C)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D)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9. 对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稳定了农民的生活(B)开垦的荒地增多了(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0. 北魏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贫苦农民(B)中小地主(C)鲜卑贵族(D)官僚地主11. 在南朝更替的四个朝代中,最安定的朝代是(A)宋(B)齐(C)梁(D)陈12. 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科最重要的原因是(A)考试内容最难(B)考试人数最多(C)主要选官科目(D)唯一儒学科目13. 唐玄宗前期,藩镇权限增大的直接原因是(A)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奸臣(B)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C)唐与周边民族失和、边境紧张(D)安吏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14. 8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A)鲜卑(B)匈奴(C)突厥(D)回纥15. 契丹建国后,实力大为增强的重要原因是(A)得到幽云地区(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C)统一契丹各部(D)控制了蒙古大漠地区16. 宋辽战争的起因是(A)辽兵南下掠夺(B)宋军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D)宋真宗懦弱无能17. 以下各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A)北宋----辽-----西夏-----金(B)辽-----北宋----西夏-----金(C)北宋----西夏-----辽----金(D)辽-----北宋-----金-----西夏18. 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生产力(B)增加财政收入(C)调整生产关系(D)抑制官僚地主利益19.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生产者的利益(B)维护中小地主利益(C)维护大地主的利益(D)维护封建国家利益20. 元朝时,台湾岛隶属于(A)中书省直接管辖(B)河南江北省管辖(C)江浙省管辖(D)江西省管辖21. 元朝开凿疏通大运河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南方的统治(B)南粮北调供应大都(C)加强南北经济交流(D)便于蒙古贵族南游22. 东欧地区的商队直接来中国贸易的最活跃时期是(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23. 朱元璋建明朝时的都城叫(A)建业(B)建康(C)南京(D)应天24. 白银在明代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其主要原因是(A)白银开采量的增加(B)一条鞭法的实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白银本身的价值25. 明朝后斯著名的东林书院所在地在右图中应是(A)①(B)②(C)③(D)④26. 清前期农业仍有发展,其主要表现是(A)引进了外国农作物品种(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C)耕地面积增加了近一半(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加巩固27. 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清朝称天山南路地区为回部(B)噶尔丹的势力曾达到天山南部(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大部分地区28. 下列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停止实行(B)商品经济活跃------一条鞭法实行(C)蒙古侵拢边境-------明成祖迁都北京(D)清朝废除人头税-----人口大量增加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7-8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第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02[2019·广东江门鹤山市模拟]我国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例如
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
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就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B.明长城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C.卢沟桥见证了抗日烽火 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解析:根据“举世闻名、连绵不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固若金汤”这些词语可 判断学习的内容为明长城,它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第27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19[2019·广东汕头潮阳区一模]顺治年间,出版家毛重倬因刻写的序文没有署上“顺 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从而被拘;江西乡试主考官查嗣庭因出了 一道“维民所止”的作文题目,被雍正帝认为“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受 尽折磨含冤死于狱中,又受到戮尸之辱。上述案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朝实行( )
高考·历史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表格对北宋年间贡举和武举取士人数进行了对比,取士人数 出现差异是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造就了宋朝科技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第2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16[2019·江苏盐城大丰区期中]下图反映了南宋初期抗金斗争中的重要战役,意义非 凡。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唐朝杜甫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B.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C.南宋的辛弃疾,其词内容多数与抗金活动有关 D.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中

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修建长城C. 推广铁器D. 焚书坑儒答案:C2. 唐朝盛世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中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拓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B4.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A. 曾国藩B. 李鸿章C. 张之洞D.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 武昌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保路运动D. 广州起义答案:A6.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爱国B. 进步C. 民主D. 科学答案:B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著名战役?A. 四渡赤水B. 飞夺泸定桥C. 遵义会议D. 百团大战答案:D8. 下列哪一位不是新中国开国元勋?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朱德答案:B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B10.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地点是?A. 陕西西安B. 河南洛阳C. 甘肃敦煌D. 山东曲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模相当于现在的____平方公里。
答案:87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夷”指的是____。
答案:西方列强5.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实行的政体是____。
答案:共和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海上远航活动,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其次,郑和的远航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最后,郑和下西洋也是中国对外宣扬国威、扩大影响力的一次重要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
微
2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4、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2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9、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
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
A、(2)(3)(4)
B、(1)(2)(3)
C、(1)(3)(4)
D、(1)(2)(4)
30、《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这
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过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
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
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
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
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
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
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材料四: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
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孟子》书中提到饥荒有17次之多。
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
原因。
(6分)
(2)十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过程。
(4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
(4分)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
(6分)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分)
32题:问答题(16分)
(1)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6分)(2)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分)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分) 32题:问答题(16分)
(1)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6分)(2)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分)
33.(25分)
(1)关中地区土质纤细、松软,土层深厚,适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关中地区水利十分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分)农业为古代文明之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
(2分)
(2)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在10世纪以前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的反复过程,(2分)十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
(2分)经济重心南移是导致政治中心东移的根本原因,关中地区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东移的直接原因。
(4分)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2分)
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
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