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试验理论与实际应用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摘要:局部放电试验作为一种非破坏性试验,是电力设备绝缘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方法。
随着人们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的要求的提高,局部放电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局部放电技术应运而生。
文章回顾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发展,重点对常用的几种局部放电测试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的局部放电检测作了展望。
关键词:局部放电绝缘检测气隙超高频Abstract: As a kin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he partial discharge test is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insulation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liability, partial discharge technologies develop rapidly , all kinds of partial discharge technolog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technique, introduces the most popular method of PD detection, and gives a forecas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D test.Keywords: partial discharge,insulation detectionair gap,UHF1.引言电力设备绝缘在运行中受到电、热、机械、不良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会逐渐劣化,以致出现缺陷,造成故障。
局部放电测量原理及方法

2 局部放电试验复合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第一节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1.局部放电:是指设备绝缘系统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电极)附近,也可发生在其它位置。
2.特性:局部放电发生在电极之间,但放电并未贯穿电极。
3.原因:设备绝缘内部存在缺陷,在高电压作用下,缺陷发生重复性击穿。
4.现象:绝缘内气体的击穿,局部范围内固体或液体介质击穿,电极表面尖端放电等。
5.危害:放电能量小,短时存在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长期存在将产生累积效应,使绝缘性能逐渐劣化,最后导致整个绝缘击穿。
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的原因1、局部温度升高。
在发生局部放电的气隙内,局部温度可达1000o C。
2、带电粒子高速碰撞。
3、化学腐蚀。
局部放电产生臭氧,臭氧与氮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
局部放电伴随的物理现象主要物理过程:电荷转移其它方面:电能损耗、电磁辐射;超声波、光、热、新的生成物等。
伴随着电荷转移,最明显的特征是反映到试品施加电压的两端,有微弱的脉冲电压信号。
局部放电发生过程以绝缘介质中存在的气泡为例:1、工频电压施加在绝缘介质两端,气泡上承受一定的电压;2、气泡两端的电压上升到气泡的击穿电压时,则发生放电;3、放电过程使大量中性气体分子电离,变成正离子和电子或负离子,形成了大量的空间电荷。
4、局部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迁移到气泡壁上,形成了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的内部电压,这时气泡上剩余电压是外部电压与内部电压的叠加;5、当气泡上的实际电压小于气泡的击穿电压时,局部放电停止;当气泡上的电压随外加电压的上升而上升,直到重新到达其击穿电压时,气泡再次击穿,出现第二次放电。
第一次放电第二次放电第n次放电局部放电发生与否?局部放电测量原理检测由于局部放电产生的微小电压脉冲,并计算出放电电荷量。
名词术语1.视在放电量q:是指在试品两端注入一定电荷量,使试品端电压的变化量和局部放电时端电压变化量相同。
局放试验

超声波是一种振荡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超 声波的波长较短,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等 媒介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性较强、故能量较集 中,因此通过超声波测试技术可以测定局部放 电的位置和放电程度。
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特点: 1. 可以较准确的测定局部放电的位置。 2. 测量简便。可在被测设备外壳任意安装传感器。 3. 不受电源信号的干扰。
如采用示波器观察脉冲,应先调节宽带放大器的增益, 得到一个高度为L0mm的脉冲,然后计算单位刻度的放电量 q0/ L 0,此时L0= q0。试品册得的视在放电量q= UN.Cq (L/ L0)若放大器变档则:
q= UN.Cq(L/ L0)×10(N1-N2) 示波器读数 L:测量信号高度 ;L0:校正信号高度 N1:测量档位 N2:校 正档位
低压施加3相倍频电源。
试验方法:测量A相,B、C分别接地,其他两相同 理。判定时取最大值。试验时铁心接地。
第六节 局部放电波形图谱识别 1.内部放电:
单气隙
多气隙
2.表面放电:
3.电晕放电: 4.干扰放电波形:
接触不良
可控硅元件动作
磁饱和产生的谐振波形
调制或非调制的干扰波形
荧光灯产生的干扰
第七节 局部放电试验应注意的事项:
三、放电量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一个脉冲真实放电量qr,Ug、Ur等参数在实际试品中 是不可知的,同时绝缘缺陷各不相同,故真实放电量 是不可以直接测量的。 局部放电将引起绝缘上所施加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 ΔU,同时也引起绝缘介质中电荷q的转移,我们称之为视 在放电量。
第二节 局部放电测量方法
局部放电会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如发生 电荷转移交换,发射电磁波、声波、发热、发 光、产生分解物等,所以有很多测量局部放电 的方法,一般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局部放电测试课程设计

局部放电测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局部放电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电力系统设备检测和维护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局部放电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局部放电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晕放电试验、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等;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局部放电测试原理和方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具备操作局部放电测试设备的能力,能够正确进行测试并解读测试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对局部放电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局部放电基本概念:介绍局部放电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局部放电测试原理:讲解局部放电测试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晕放电试验、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等。
3.局部放电测试方法:介绍局部放电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测试设备的选用、测试环境的设置、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
4.局部放电测试应用:讲解局部放电测试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的应用案例,强调其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5.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局部放电测试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局部放电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局部放电测试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局部放电测试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特高频和超声波局部放电综合检测技术的应用

特高频和超声波局部放电综合检测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国家特高输电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建设智能电网计划的不断完善,GIS设备在整个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应用超声波法和超高频法综合检测技术,对GIS、开关柜及部分异常设备进行检测,发现GIS 及开关柜等多起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处理.确保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超声波法和超高频法均是现场局部放电的主要检测方法。
超声波法对自由颗粒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高频法对设备内部的金属尖端放电、接触不良放电、GIS 盆式绝缘子上的自由金属颗粒和内部缺陷反映较灵敏,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特高频;超声波;综合应用GIS由于内空极为有限,导致工作场强很高,内部绝缘裕度相对较小,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SF6 气体的击穿强度可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实际上由于组装环境等因素影响,通常只能达到期望值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
一旦GIS 设备内部出现绝缘缺陷,极易发生设备故障,而且引起的停电时间长,检修费用高.事故分析表明,悬浮微粒或污染物进入GIS 盆式绝缘子内侧根部区域.改变了气室内部的空间电场分布,导致局部电场发生畸变,最终由悬浮微粒或污染物引起盆式绝缘子中心导体沿面对外壳放电。
特高频/超声波局放测量技术能有效检测GIS 设备缺陷导致的局部放电,能及时发现和避免GIS 事故的发生,保障GIS 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GIS 局部放电检测原理超声波法、特高频法是目前国内外GIS 局放检测的主要手段,它们都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分析,重点关注特征量大小,与典型图谱进行对比,以检测GIS 中各种类型的缺陷,如毛刺放电、自由颗粒、悬浮屏蔽、绝缘子上的颗粒等。
1、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原理。
当局部放电在小范围内发生时,气体击穿过程很快,将产生持续时间为ns级的脉冲电流,同时向周围辐射出0.3-3GHZ的电磁波,其在GIS 中是以TEM波和TM波形式传播的,GIS 的同轴结构相当于导引电磁波的波导管,1个GIS 系统如同一系列的谐振腔,谐振腔中信号衰减较小,通常1个ns级的局部放电信号可以持续10ms以上。
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实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背景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分析 • 实验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 • 实验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探讨 • 实验结论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
01
实验目的与背景
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定义
局部放电是指在绝缘介质中,由于电 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区域出现放 电现象。在电流互感器中,局部放电 通常发生在绝缘材料内部或表面。
3. 逐渐增加电压,观察电流互感器的 局部放电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4. 重复实验,改变电压、温度、湿度 等条件,观察局部放电的变化。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高压电源、局部放电检测仪、示 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材料
电流互感器、绝缘介质、导线等 。
03
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过程描述
01
02
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了温度、湿度、电压等级等环境因素对局部放电的影响。
对比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并提供了 实际应用指导。
技术创新与改进
新材料应用
研究新型绝缘材料在电流互感器中的应用,以提 高其抗局部放电性能。
测量技术提升
改进局部放电的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和灵敏 度。
多参数综合评估
局部放电原因
局部放电可能是由于绝缘材料内部存 在缺陷、杂质、气隙等,或者外部电 场强度过高,导致绝缘材料内部或表 面出现放电。
实验目的与意义
实验目的
通过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实验,研究局部放电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局部放 电对电流互感器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绝缘性能和可靠性提供理论 依据。
高压开关柜培训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需求与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高压开关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放电检 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 高压开关柜的定期检测、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检测 效率和准确性。
优点在于可判断放电类型、对设备无 损伤;缺点在于响应速度较慢、需要 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确保设备安全
根据设备类型、运行环境以及检测要求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在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前,应确保设备处于 安全状态,避免对设备和人员造成损伤。
遵循操作规范
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分享
01
设备日常检查
定期对局部放电检测设备进行日 常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03
故障诊断与排除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 障诊断和排除,恢复设备的正常
运行。
02
设备保养与维护
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设备保养 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检查连
接线、校准传感器等。
04
设备存储与运输
在设备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注意 防潮、防震、防尘等措施,确保 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受影响。
由于接触不良、过载等 原因导致设备发热,严
重时可能引发火灾。
误操作故障
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控 制系统故障导致开关柜
误动作。
维护保养与检修周期建议
维护保养
定期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清洁、紧固、润滑等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 行。
检修周期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环境,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和维护。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更换或维 修。
电缆局部放电试验学习资料分解

电缆局部放电试验学习资料保定华电电气有限公司电缆局部放电试验学习资料目录一、电工原理的有关基本概念1.什么叫交流电?2.什么叫正弦电流和电压及其有效值?3.放电脉冲信号基本特征4.什么叫容抗、感抗?5.什么叫电场强度、击穿场强?二、局部放电的基本概念1. 什么叫局部放电2. 局部放电的基本名词概念3. 局部放电出现的部位4. 局部放电产生的危害5. 局部放电产生的过程三、局部放电测试方法1.局部放电测试原理2. 局部放电测试设备3.局部放电测量步骤4.产品标准对局部放电考核指标要求的变化5. 典型的放电谱图一、电工原理的有关基本概念 1.什么叫交流电?在实际电路中(如仪器设备的工作回路、电力传输线路)电流、电压都随着时间而变动,有时不仅大小随时间在变动,而且方向也可能不断反复交替地变动着。
工程上所常遇到的变动电流,其方向和大小均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称为周期电流。
图1中的曲线就表示一种周期电流,通常把这种曲线称为波形。
图1:周期电流i 的波形周期电流经过一定时间T ,电流的变动就完成一个循环,故T 称为周期;周期以秒(s )为单位。
单位时间内电流变动所完成的循环(或周期)数称为频率,用字母f 表示。
根据这个定义,频率恰好是周期的倒数,即Tf 1频率的单位为1/秒,又称为赫兹(Hz ),简称赫。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动,而在一定周期内平均值等于零的周期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当然如果上述是电压波形时我们称为交变电压,也简称交流电。
变动电流或电压在任何一个时刻的值叫它们的瞬时值,瞬时值是时间的函数。
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仍然适用。
2.什么叫正弦电流和电压及其有效值?电力工程中所用的交变电流和电压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动的,换句话説,这些交变量是时间的正弦函数,波形如图2。
例如交变电流的数学表达式为:i=I m sin(ωt+ψ) 式中i 是电流的瞬时值。
图2:正弦波形周期电流、电压的瞬时值都随时间而变,计算时很不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放电试验理论与实际应用1 基本概念1.1局部放电的产生和放电过程采用固体绝缘的电工产品,如塑料电缆、电机、胶纸套管以及浇注变压器等,都难免在绝缘结构中含有气隙,产生气隙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在产品制造中就残留在绝缘结构中;有的是在使用中有机材料进一步固化或裂解而放出气体形成的;有的是在使用中承受机械力如震动、热胀冷缩等造成的局部开裂。
这些气隙在电场作用下就会产生局部放电。
最简单的情况是在介质内部含有一个气隙,如图1所示。
图中c代表气隙,b是与气隙串联部分的介质,a是除了b之外其他部分的介质。
假定这一介质是处于平行板电极之中,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气隙和介质中的电过程可以用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来分析。
从等效电路图可见,在工频电场中气隙的电场强度比介质中电场强度高,而另一方面气体的击穿场强即气隙发生击穿时的电场强度一般都比固体的击穿场强低。
因此,在外加电压足够高时,气隙首先被击穿,而周围的介质仍然保持其绝缘特性,电极之间并没有形成贯穿性的通道,这种现象就称为局部放电。
在液体和固体的组合绝缘结构中,如油纸电容套管、油纸电缆、油浸式流变、压变、油纸电容器(耦合电容器)、油浸变压器等等,由于在制造中采取了真空干燥浸渍等工艺,可以使绝缘体中基本上不含有气隙,但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充满绝缘油的气隙。
这些油的介电常数通常也比固体介质为小,而击穿场强又比固体介质低,因此,在油隙中也会发生局部放电,不过与气隙相比要在高得多的电场强度下才会发生。
还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介质中不含有气隙或油隙,只要是介质中的电场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也就可能发生局部放电。
例如埋在介质中的针尖电极或电极表面上的毛刺,或其他金属屑等异物附近的电场强度,要比介质中其他部位的电场强度高得多。
当局部的电场强度达到介质的本征击穿场强时,介质局部击穿而形成了局部放电。
如果外施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当电压瞬时值上升使得气隙上的电压Uc达到气隙的击穿电压Ucb时,气隙发生击穿放电。
由于放电的时间极短,可以看作气隙上的电压由于放电而在瞬间下降了ΔUc,于是气隙上的实际电压低于气隙的击穿电压,放电暂停。
此后气隙上的电压又随外加电压瞬时值的上升而上升,直到气隙上的电压又回升到气隙的击穿电压Ucb时,气隙又发生击穿放电,此时气隙上的电压又下降ΔUc,于是放电又暂停。
假定气隙表面电阻很高,前一次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没有泄漏掉,则这时气隙中的放电电荷建立的反向电压为-2ΔUc。
依此类推,如果在外加电压的瞬时值达到峰值之前发生了n次放电,每次产生的电荷都量相等的,则在气隙中放电电荷建立的电压为-nΔUc。
在外加电压过峰值后,气隙上的外加电压分量U外逐渐减小,当U外=∣-nΔUc∣时,气隙上的实际电压为零。
外施电压的瞬时值继续下降,当∣U外-nΔUc∣=Ucb时,即气隙上实际的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气隙又发生放电,不过放电电荷移动的方向决定于在此以前放电电荷所建立的电场E内,于是减少了原来放电所积累的电荷,使气隙上的实际电压为∣U外-(n-1)ΔUc∣<Ucb于是放电暂停。
此后随外施电压继续下降到负半周,当重新达到∣-U外-(n-1)ΔUc∣=Ucb时,气隙又发生放电,放电后气隙上的电压为∣U外-(n-2)ΔUc∣<Ucb,于是放电又停止。
依此类推直到外加电压达到负峰值,这时气隙中放电电荷建立的电压为nΔUc。
随着电压回升,在一段时间内-U外+nΔUc<Ucb不会出现放电,直到U外+nΔUc=Ucb时气隙又发生放电。
放电后气隙上的电压为U外+(n-1)ΔUc<Ucb,于是放电又暂停。
此后随着外加电压升高放电又继续出现。
由此可见,在正弦交流电压下,局部放电是出现在外加电压的一定相位上,当外加电压足够高时,在一个周期内可能出现多次放电,每次放电有一定间隔时间。
电压越高放电次数就越多。
1.2表征局部放电的参数在气隙中产生局部放电时,气隙中的气体分子被游离而形成正负带电质点,在一次放电中这些质点所带的正(或负)电荷总和称为实际放电量q。
由于气隙经常是处于介质内部,因而无法直接测得q,但根据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当C C上的电荷变化时,必然会反映到C O上电荷和电压的变化,即试样两端出现电荷和电压的变化。
因此可以根据这种变化来表征局部放电。
a、视在放电电荷视在放电电荷是指局部放电时,一次放电在试样两端出现的瞬变电荷。
根据图2等效电路所示,因为局部放电的放电时间极短,可以假定在放电过程中,一方面电源来不及供给补充电荷,另一方面各个电容上的电荷也没有泄漏掉。
因此当气隙放电而造成C C上的电压下降ΔUc时,各电容上的电荷重新分配,因此C a上的电压也下降了ΔUa。
q a就是视在放电电荷,视在放电电荷与实际放电电荷的关系:q a=q×C b/(C b+C C)通常气隙是得薄的,即C C》C b因此q a往往比q小得多。
应当注意,真正代表放电大小的是q,只有在C b/(C b+C C)相同时才能通过q a的大小来表明实际放电的大小。
在实际测量中是用一规定的标准瞬变电荷注入试样两端,使得在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上的读数与试样局部放电时在同一检测仪器上(灵敏度不变)测得最大的读数相等,这个注入的电荷量就是试样的视在放电电荷。
即通常所称的放电量。
放电量的单位为库仑C或微微库pC。
b、放电重复率(或放电次数)放电的重复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局部放电的平均脉冲个数。
通常是以每秒中放电的次数来表示。
在气隙中的放电次数与反映到试样两端电压脉冲的次数是完全相等的,但要注意的是实际测量中脉冲计数器需要大于一定电平的信号才能触发计数,因此,测得的放电次数只是放电量大于一定值或在一定范围的放电次数。
c、放电的能量放电能量是指在一次放电中所消耗的能量。
单位用焦耳表示。
d、放电的平均电流平均电流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视在放电电荷绝对值的总和除以时间间隔T。
当q a=C、T为S时,单位用安培表示。
e、放电的均方率放电的均方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视在放电电荷的平方之和除以时间间隔T。
当q a=C、T为S时,单位用C2/S表示。
f、放电功率放电功率是指局部放电时,从试样两端输入的功率,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视在放电电荷与相应的试样两端电压的瞬时值u之乘积,除以时间间隔T。
当q a=C、u为V时,放电功率单位为W。
g、局部放电起始电压U i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是指试样产生局部放电时,在试样两端施加的电压值。
在交流电压下用有效值(伏)表示。
在实际测量中,施加电压必须从低于起始放电的电压开始,按一定速度上升。
同时,为了能在灵敏度不同的测试装置上所测的起始电压进行比较,一般是以视在放电电荷超过某一规定值时的最小电压值为起始放电电压。
h、放电的熄灭电压U e放电熄灭电压是指试样中局部放电消失时试样两端的电压值。
在交流电压下是以有效值(伏)表示。
在实际测量中电压应从稍高于起始放电电压值开始下降。
为了能在不同灵敏度的测试装置上测得的放电熄灭电压进行比较,一般是以视在放电电荷低于某一规定值时的最高电压为放电熄灭电压。
上述八个表征局部放电的参数中,视在放电电荷、放电重复率和放电能量是基本的表征参数。
平均电流、均方率和放电功率是表征放电量和放电次数的综合效应,并且是在一定时间内局部放电累积的平均效应。
放电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则是以施加在试样两端的电压特征值来表示局部放电起始和熄灭的。
2局部放电测量的基本方法局部放电的测试都是以局部放电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为依据,通过能表述该现象的物理量的测量来表征局部放电的状态。
因此测试的方法很多,有脉冲电流法(测试样两端电荷的变化),电桥法(测放电能量损耗),无线电干扰电压法(测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电压),以及许多非电检测法(测局部放电所发生的声、光、热以及放电生成物)。
其中脉冲电流法的灵敏度最高,而且可以分别测得放电量(视在放电电荷)、放电重复率以及平均电流、放电能量等,是最基本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2.1脉冲电流法的测量原理根据局部放电的等效电路图2可知;产生局部放电时试样两端会出现电荷的变化,与试样两端联接的测试回路中就会有脉冲电流。
根据测试回路的特点,脉冲电流法又可分为“直测法”和“平衡法”二种。
直接测量局部放电所产生的脉冲电流在检测阻抗两端响应的脉冲电压称直测法。
测试回路可分为并联测试回路和串联测试回路。
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干扰。
特别在现场进行测量时遇到的干扰更为严重。
这时若用直测法来测量,试样的局部放电信号经常会被干扰信号所掩盖或无法识别。
而用平衡法来测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平衡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强。
局部放电测量的基本回路如图3:图3 局部放电测量的基本回路(a)测量阻抗与耦合电容器串联回路;(b)测量阻抗与试品串联回路;(c)平衡回路图中:Z f—高压滤波器;C x—试品等效电容;C k—耦合电容;Z m—测量阻抗;Z—调平衡元件;M—测量仪器2.2局部放电测量回路中对各元器件的要求a.耦合电容C k。
C k在试验电压下不应有明显的局部放电。
b.测量阻抗Z m。
测量阻抗应具有阻止试验电源频率进入仪器的频率响应。
调谐回路的频率特性应与测量仪器的工作频率相匹配。
c.测量仪器M。
测量仪器的频带,现场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时,可根据环境干扰水平选择相应的仪器。
当干扰较强时,一般选用窄频带测量仪器,例如f0=(30~200)KHz,Δf=(5~15)KHz;当干扰较弱时,一般选用宽频带测量仪器,例如f1=(10~50)KHz,f2=(80~400)KHz。
对于f2=(1~10)KHz的很宽频带的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屏蔽效果好的试验室。
d.视在放电量的校准确定整个试验回路的换算系数K,称为视在放电量的校准,换算系数K受回路C x、C k、C s(高压对地的杂散电容)及Z m等元件参量的影响。
因此,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校准。
校准的基本原理视在放电量校准的基本原理是:以幅值为U0的方波通过串接小电容C0注入试品两端,此注入的电荷量为:Q U C000式中U0——方波电压幅值,V;C0——电容,pF;Q0——电荷量,pC。
直接校准法将已知电荷量Q 0注入试品两端称为直接校准,其目的是直接求得指示系统和以视在放电量Q 表征的试品内部放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求得换算系数K 。
这种校准方式是由国家标准GB7354—87《局部放电测量》推荐的。
直接法和平衡法测量回路的直接校准电路,如图4所示,其方法是:接好整个试验回路,将已知电荷量Q 0=U 0C 0注入试品两端,则指示系统响应为L ′。
取下校准方波发生器,加电压试验,当试品内部放电时,指示系统响应为L 。
由此则可得换算系数 K h 为图4 直接校准的接线(a)直接法测量的直接校准接线;(b)平衡法测量的直接校准接线K L L h ='则视在放电量Q 为 Q U C K =00h式中 Q ——视在放电量,pC ; U 0——方波电压幅值,V ;C 0——电容,pF ;K h ——换算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