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 )A、1994年B、1993年C、1991年D、1992年正确答案:A2.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图像模式B、数学模式C、5W模式D、文学模式正确答案:A3.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 )A、受传者B、信息C、把关人D、传播者正确答案:A4.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 )A、施拉姆B、米德C、拉扎斯菲尔德D、阿多诺正确答案:A5.“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C、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正确答案:D6.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拉斯韦尔B、帕森斯C、默顿D、赖特正确答案:D7.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维纳B、施拉姆C、申农D、康德正确答案:A8.调查人员先选定~组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向受众了解视听情况的采集数据的方法叫( )A、面对面调查法B、电话询问法C、日记法D、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B9.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介功能所做的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富有独创性的分析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B、文化传递功能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D、授予地位的功能正确答案:A10.《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 )A、卡兹B、拉扎斯菲尔德C、李普曼D、施拉姆正确答案:B11.立意抽样就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判断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12.在传播过程中无疑居于最优越地位的是( )A、传播对象B、传播技巧.C、传播者D、受传者正确答案:C1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比喻为“雷达功能”的是( )A、文化传递功能B、环境监测功能C、社会协调功能D、娱乐功能正确答案:B14.提出双重行动模式的传播学者是( )A、卢因B、拉斯韦尔C、怀特D、巴斯正确答案:D15.卡兹等人指出,在社会政治问题上,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社会政治地位B、生活阅历C、社会经济地位D、社交性正确答案:D16.符号的符号称为( )A、文字B、信息C、语言D、字母正确答案:A17.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定量化形式B、座谈会C、受众来信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A18.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模式研究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 )A、构架问题B、要素问题C、条件问题D、方向问题正确答案:B19.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施拉姆B、霍夫兰C、拉斯韦尔D、卢因正确答案:D20.传播学研究与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体现于( )A、操作性B、理论性C、前瞻性D、实践性正确答案:A21.收集反馈迅速,获得的反馈信息准确率高,不易产生误差的采集数据的方法是( )A、仪器记录法B、日记法C、回忆式电话询问法D、即时式电话询问法正确答案:D22.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是( )A、贝尔B、爱迪生C、谷登堡D、摩尔斯正确答案:C2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一个重要功绩是引入了( )A、噪音B、双向循环C、反馈D、传播单位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冷、热媒介之分C、媒介即讯息D、全球一村正确答案:C25.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循环B、反馈C、噪音D、信息正确答案:B26.传播学的分支中比重最大的是( )A、自我传播学B、组织传播学C、大众传播学D、人际传播学正确答案:C27.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 )A、申农B、布雷多克C、拉斯韦尔D、马莱茨克正确答案:C28.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被用于( )A、试图找出调查中“非读者”不读报的原因B、测定哪些读者阅读报刊中哪些内容C、调查受众读报的动机D、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满足正确答案:B29.传播学因其学科背景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即( )A、科学性B、独立性C、边缘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C30.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理论化B、定量化C、定性化D、实践化正确答案:B31.“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影响和制约舆论是通过营造( )A、两级传播B、意见领袖C、议程设置D、意见环境正确答案:D32.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实验室环境控制B、人工模拟环境C、实验室控制D、实地实验正确答案:D33.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接触B、选择性反馈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理解34.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知识沟”假说C、“沉默的螺旋”假说D、“编码与释码”研究正确答案:D35.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 )A、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多学科理论探索B、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多学科理论探索C、多学科理论探索——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D、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一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正确答案:D36.首次提出一般传播系统模式的是( )A、拉扎斯菲尔德B、申农C、维纳D、施拉姆正确答案:B37.就文化体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是( )A、大众文化B、娱乐文化C、弱势文化D、平民文化正确答案:A38.电脑在许多方面可以替代人脑,这属于( )A、同功异构B、一构多功C、异构同功D、一构一功39.在传播学研究中,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非随机抽样B、雪球抽样C、偶遇抽样D、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40.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培养”理论B、“意见领袖”论C、“沉默的螺旋”理论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正确答案:D41.在人类原始、古老的传播手段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渠道是( )A、烽火信号B、刻木C、口头语言D、标石正确答案:C42.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正确答案:B43.“拟态环境”的营造者是( )A、政府机构B、受众C、传播媒介D、社会团体正确答案:C44.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书籍是( )A、《宣传·传播·舆论》B、《传播与说服》C、《大众传播学》D、《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正确答案:A45.最近50年以来传播学研究所取得的全部重要成果中,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占( )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正确答案:C46.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 )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正确答案:C47.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是( )A、罗杰斯B、霍尔C、麦奎尔D、贝尔正确答案:D48.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 )A、劳动B、媒介C、语言D、文字正确答案:D49.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的科学家是( )A、马可尼B、摩尔斯C、爱迪生D、波波夫正确答案:A50.约于15世纪初产生的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信札( NewsLetters )出现在()A、法兰克福B、罗马C、长安D、威尼斯正确答案:D51.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之于( )A、前测B、后测C、实验刺激D、实验效应正确答案:C52.申农—韦弗模式较之5W模式多了一个( )A、信宿B、信源C、噪音D、信道正确答案:C53.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的模式是( )A、申农—韦弗模式B、5W模式C、德福勒模式D、“传播单位”模式正确答案:B54.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A、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B、心理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C、认知层面、精神层面、行动层面D、认知层面、态度层面、精神层面正确答案:A55.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 )A、科学实证B、定性C、定量D、哲学思辨正确答案:D56.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议程设置论B、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C、“魔弹”论D、有限效果论正确答案:B57.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 )A、主体和客体B、规律和趋势C、过程和效果D、媒介正确答案:C58.“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麦克卢汉B、戈夫曼C、梅罗维茨D、英尼斯正确答案:A59.完成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即解决了传播条件问题的模式是( )A、拉斯韦尔模式B、控制论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正确答案:D60.一切研究的基础是( )A、实践B、归纳C、分析D、描述正确答案:D61.创立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卡尔·霍夫兰C、库尔特·卢因D、韦尔伯·施拉姆正确答案:A62.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是( )A、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B、人际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组织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正确答案:A63.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核心是( )A、社会现象剖析B、政治经济C、意识形态批判D、文化批判正确答案:C64.在拉斯韦尔模式中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环节是( )A、传者B、效果C、媒介D、受者正确答案:B65.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B、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C、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D、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B66.1850年在德国创办的新闻通讯社叫( )A、德新社B、港口新闻联合社C、合众社D、路透社正确答案:D67.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 )A、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B、有限效果论C、适度效果论D、新的强效力论正确答案:B68.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A、环境认知效果、视野制约效果、休眠效果B、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C、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可信性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D、结晶效果、视野制约效果、休眠效果正确答案:B69.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 )A、社会传播B、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D、群体传播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姆B、哈贝马斯C、马尔库塞D、霍克海默E、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BCDE2.根据众多的研究成果,“不明示结论”法使用的场合应该是( )A、在论旨比较明确的场合B、在论题简单的场合C、在论题比较复杂的场合D、在说服对象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场合E、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场合正确答案:ABE3.控制实验法的种类主要有( )A、目标控制B、实地实验C、个体控制D、全程跟踪控制E、实验室控制正确答案:BE4.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是重要的( )A、关系源B、影响源C、经济源D、信息源E、理论源正确答案:BD5.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有( )A、经验总结型调查多B、现状把握型调查多C、对理论模式的总结不足D、理论研究型调查少E、学术探讨型调查少正确答案:ABCDE6.传播者包括( )A、电台电视台B、记者编辑C、报社通讯社D、电影制片厂E、出版社正确答案:ABCDE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谈话过程而发现,传播的个人功能可分为( )A、群体性B、个体性C、自我中心性D、排他性E、社交性正确答案:CE8.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满足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表现在( )A、大众传播媒介能成为“空中学校”B、大众传播媒介是联系社会的桥梁C、通过媒介使用行为,彼此感到心理上的接近感、联系感D、大众传播的内容可以成为社交中的话题E、接触特定的媒介信息内容,显示受众成员的兴趣正确答案:BCDE9.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有( )A、数据压缩B、存储和传输C、解码D、编码E、解压正确答案:ABCDE10.根据众多的研究成果,“明示结论”法使用的场合应该是( )A、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场合B、在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C、在论题比较复杂的场合D、在说服对象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场合E、在论题简单的场合正确答案:ABCD11.我国现阶段的传播效果调查可以分为( )A、专题调查B、实地调查C、虚拟调查D、媒介接触调查E、评价性调查正确答案:ADE12.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是( )A、政府机构B、个人C、垄断企业D、新闻媒介E、各社会团体正确答案:AC13.以下属于人工信息的是( )A、电码B、数字C、公式D、声音E、语言正确答案:ABCE14.赫尔卓格认为使得人们喜爱知识竞赛节目的基本心理需求有( )A、夸张心理需求B、自我评价需求C、获得新知的需求D、竞争心理需求E、休憩心理需求正确答案:BCD1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 )A、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B、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C、认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营造者D、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E、着眼于认知层面正确答案:BDE16.通过调查,贝雷尔森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利用形态,其中有获得外界消息的新闻来源和( )A、日常生活的工具B、树立社会威信的手段C、读报本身的目的化D、社会的手段E、休憩的手段正确答案:ABCDE17.无线电广播的长处有( )A、超越时空的力量B、传递信息极其迅速,时效性强C、受众面广,渗透性强D、用丰富的语言感染听众E、视听兼备,图声并茂正确答案:BCD18.关于批判学派的“传播与意识形态研究”,英国批判学者加纳姆归纳的观点是( )A、资产阶级媒介的传播者的立场与价值观同人民是基本对立的B、媒介标榜的“中立”给人一种可信赖感C、经过过滤的“议题”,一般采取支持现存制度的立场D、这种影响力主要通过议程设置功能发挥出来E、媒介有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正确答案:ABCDE19.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 )A、渠道是否畅通B、施控行为C、受控情状D、传播效果的好坏E、控制形态正确答案:BCE20.构成每一个具体的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包括( )A、传播内容B、传播者和受传者C、讯息载体D、传播技巧E、媒介渠道正确答案:ABCDE21.传播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 )A、娱乐的功能失调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C、舆论监督的功能失调D、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E、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正确答案:ABDE22.艾玛蒂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的论据有( )A、传播者本身具有的上限B、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C、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上限D、现有知识已达到的上限E、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正确答案:BDE23.受众调查中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A、仪器记录法B、电话询问法C、日记兼仪器记录法D、面对面调查法E、无线电全方位受众调查正确答案:ABCDE24.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B、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C、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BDE25.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整群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E、多阶段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CDE26.20世纪70年代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即( )A、研究焦点集中于长期的社会效果B、研究焦点集中于宏观的社会效果C、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D、密切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E、研究焦点集中于综合的社会效果正确答案:ABCDE27.下列对数字化时代受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受众的选择权更大B、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增强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信息选择方面以“拉”为主E、传受双方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正确答案:ABCDE28.报刊的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包括的大众传播的主要控制模式是( )A、个人自觉式B、自由放任式C、国家统管式D、君主独裁式E、自我约束式正确答案:BCDE29.提问项目的形式一般要经过的步骤是( )A、分析问卷B、课题分析C、确定指标D、编制提问E、概念具体化正确答案:BCDE30.动态的图像包括( )A、电视B、动画片C、照片D、电影E、漫画正确答案:ABD31.按信息内容的性质,信息可分为( )A、说服性信息B、商业信息C、教育信息D、娱乐信息E、新闻信息正确答案:ABCDE。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业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广泛的大众),另一方面则是(少数权力精英)。
7、霍夫兰采用的(拉斯韦而)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卢因)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0、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2、集合行为3、知晓权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答: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有以下特点: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c. 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d.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一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奠基者;二大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三大来源:传播学来源于信息科学、“三论”和新闻学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五大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心理学考试试题

传播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传播心理学的核心概念?A. 媒体效应B. 社会认知C. 信息加工D. 群体行为2. 效应是传播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下列哪个效应与媒体暴力有关?A. 认知失真效应B. 冲突效应C. 希特勒效应D. 群体效应3. 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心理学研究热点,下列哪个是其最主要的特点?A. 实时性B. 放大效应C. 匿名性D. 网络干扰4.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加工有几个基本环节?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 下列哪个理论主要研究人们接受新信息的方式?A. 传播途径理论B. 社会认知理论C. 媒体效应理论D. 传播行为理论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媒体效应理论的核心观点。
2.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与传播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3. 叙述信息加工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4. 以社交媒体为例,分析其对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三、论述题请以社交媒体为背景,论述当代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
四、自选题请选择传播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专题,介绍该专题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请选取一个传播心理学相关的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传播心理学理论和效应,并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综合题请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解答以下问题:当代社会下,个体对传媒信息的接受与认知存在哪些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
备注: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试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确定。
2011年大众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十)

A.报纸排印错误
B.读者逆反心理
C.读者理解偏差
D.读者思想不集中
答案:C
3.传播学的四种理论建构类型中最有影响的是()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答案:C
解析:(P65)机能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既强调数据,又重视解释,因而成为最
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1.试述“使用与满足”研究。
答案:答:“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问题。通过分析受传者的媒介接触动机或者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这种研究视角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归纳了一些“使用”或“满足”的基本类型,如赫尔卓格的研究认为人们是基于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参与知识竞赛节目:竞争心理、获得新知和自我评价的需求。贝雷尔森也总结了人们利用报纸的六种目的:获得外界消息、日常生活的工具、休憩、树立社会威信、社交的手段和读报本身的目的化。到了60年代后期,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更加繁荣和更多新媒介的出现,使用与满足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有关研究认为:(1)人们接触传播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这些需求有着特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媒介印象。(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接触的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接触行为。
1.分层随机抽样
答案: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样的形式之一,又称为“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分为若干层(即类型),然后在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两级传播
答案:两级传播: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的概念。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88b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7.png)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三是()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和()。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又具有()。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另一方面则是()。
7、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和()。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3、知晓权2、集合行为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7分)四、论述(20分)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
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
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
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
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
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严守一没有说话。
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2011年大众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答案:B
25.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答案:C
26.下列曾对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选举进行研究的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克卢汉
(3)选择性记忆。这是选择性因素在大众传播信息通道上设下的最后一关。受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其他媒介信息则被从记忆中排除出去。
3.如何控制信息流量?
答案:答:一方面,要考虑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因素是什么。主要有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社会思想意识、传播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的差异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社会系统的反馈机制去调节和控制信息流量。具体地说,当信息超量时,要实行负反馈,即根据信息输出后的反馈信息,减少后输出的同类信息或改变其方向。相反,当信息低量时,要实行正反馈,即后输出的信息要和原来输出的信息保持同一方向,使总的信息量输出得到不断加强。
A.传者
B.受者
C.信息
D.媒介
E.效果
答案:A^B^C^D^
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缺乏亲切感
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答案:B^C^D^
3.下列属于政府操纵新闻的有()
A.封锁消息
B.新闻发布会
C.制造伪事件
D.干涉编辑工作
E.处罚刊登假新闻的报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问卷调查法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众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B. 媒介心理D.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心理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A. 强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C. 螺旋沉默效应D. 社会学习理论3. 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是指:A. 传播媒介决定受众的价值观B. 传播媒介影响受众的注意力分配C. 传播媒介改变受众的行为习惯D. 传播媒介塑造受众的世界观4. 根据传播心理学,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A. 注意、理解、记忆B. 注意、兴趣、行动C. 选择、理解、记忆D. 选择、兴趣、行动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受众选择性暴露的?A. 选择性暴露理论B. 选择性理解理论C. 选择性记忆理论D. 选择性遗忘理论6. 传播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对信息的抵触B. 个体对信息的接受C. 个体在认知上的不一致D. 个体对信息的遗忘7. 传播过程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主要描述的是:A.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接受B.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拒绝C.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从众效应D.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独立性8.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9.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认知框架”主要影响:A. 信息的接收B. 信息的处理C. 信息的存储D. 信息的传播10. 传播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大?A. 信息的来源B. 信息的内容C. 受众的先前知识D. 受众的情绪状态答案:1. D2. D3. B4. A5. D6. C7. C8. D9. B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心理学中的“选择性理论”。
答:选择性理论是传播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受众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价值观选择性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传播学理论第十讲宣传与大众传播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十讲宣传与大众传播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5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你认为下面哪一项属于阿什德和约翰逊所说的“官僚式的宣传”?()A.国家制定的法律B.行业制定的法规C.广告商在报纸上投放的广告D.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2.作为大众的受众是一种()。
A.政治管理者视角B.商业经营者视角C.政治参与者视角D.文化精英视角3.耶鲁项目主要是针对下面哪一传播领域的研究?()A.大众传播B.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D.国际传播4.耶鲁项目的研究者发现,信源的可信度与其说服效果呈正相关的关系,他们将其称之为()。
A.休眠效果B.信源的可信性假说C.免疫效果D.主流化效果5.扎伊翁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仅仅通过重复某种刺激就能够导致实验对象对该刺激产生正面的评价。
他将该理论称为()。
A.传播/说服过程的输入输出模式B.认知不协调理论C.纯粹接触假说D.深思的可能性模式6.儿童食品应当选择在卡通片时段播放是()的体现。
A.大众社会理论B.顽固的受众C.受众商品论D.受众分化7.霍夫兰等研究者发现,传播者的性质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传播者与说服相关的性质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传播者的权威性和()。
A.社会地位B.受教育程度C.工作职位D.可信赖性8.下面哪一项不是埃吕尔认为个人有宣传需求的原因()。
A.分散的个体很难形成理性的意见B.现代社会中孤独和焦虑的个人需要融入群体以重建遗失的联系C.个人的理解能力和精力有限,无法在众多信息中做出合理选择D.群体让个人产生崇高感,个人渴望从群体中获得认同9.下面哪一项不是乔姆斯基和赫尔曼所说的宣传模型中的过滤网()。
A.政府B.广告商C.商业组织D.行业自律组织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群体归属对受众说服效果的影响?()A.群体其他成员的期望B.群体组织规范C.群体的强制性D.群体成员资格的重要性11.下面哪一项不是魔弹论的来源或基础?()A.本能心理学B.大众社会理论C.进化论D.传染理论12.大众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表明受众具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传播学者克拉帕将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性过程归纳为、
和三个方面。
2、传播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为、、
、、。
3、社会文化心理是指由于生活和生长在同一文化区域或地理区域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总体特征,它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包括和两部分。
4、完整的人类传播过程通常由、、、
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二、选择题(请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勾)(每题1分,共12分)
1、在拉扎斯菲尔德领导下进行的针对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调查研究发现观念首先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口中不太活跃的部分。
这一结果被概括为以下哪一种理论,
A “守门员”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 共同经验理论 D 传播互动理论
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
A传播者 B传播媒介 C传播效果 D传播技巧
4、职业传播者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并构成传播内容的能力被称为
A 信息敏感
B 情感感受性
C 角色意识
D 自我体验 5、传播的双方要有效地沟通,必须满足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沟通双方必须具备一定的
A认识能力 B知识基础 C共同经验 D沟通愿望 6、我国新闻机构对来信来电揭发问题的读者实行保密性保护时,是行使了传播者的下列哪项权利,
A 安全保护权
B 版权
C 消息来源保护权
D 参访权 7、传播者有意识地与受传者搞好关系,引发受传者对传播者积极的情绪情感从
第 1 页共 2 页
而取信于受传者,提高传播效果。
这是利用了情绪情感的
A信号功能 B感染功能 C动力功能 D迁移功能 8、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强度的变化所需要的刺激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知觉
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A 心理过程
B 气质
C 整个心理面貌
D 性格 10、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是 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1、用红笔划出传播材料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哪一种特性,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恒常性 C 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12、“神啊,帮助我们吧,别让我们去评价他们,除非我们也经历过他们的生活”说明了在人际沟通中要
A 进行移情交流
B 树立容纳意识
C 利用赞扬的魔力 D重视情感因素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什么是传播,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2、举例说明人的知觉过程有哪些主要规律。
3、亲和性在人际交往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亲和性,
4、人类记忆的保持有什么规律,它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5、请联系实际说明当代我国受传者的心理有些什么特点,
6、什么是逆反心理,传播者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与消除受传者的逆反心理及其对传播效果的负面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试论述如何利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因素来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2、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
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进度,对讲课的内容也不予重复。
正当林老师专心致志的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
请你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评判一下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传播效果,并说明理由。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