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2023最新-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一—:实验目的;1.初步教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装配连接方法和气密性的检查;2.要求学生。

学会实验室制取的气体的方法,会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气体;3.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二:教学器材的认识与清点:1、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附集气架)、铁架台(附铁夹)、镊子、酒精灯、火柴、木块、棉花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如何制取氧气的七步骤中注意事项中问题有学生回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2、装:将药品高锰酸钾用纸槽送入试管里,在试管口放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橡皮塞;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应(略倾斜);4、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由前往后加热。

5、收: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采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

6、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7、熄:用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试管里吸入水试管破裂)以防止水槽水倒流热的试管里面使试管炸裂。

四: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收集两瓶气体:收集气体时玻璃片粗糙的接触瓶口。

①一瓶留有水做铁丝燃烧实验----提示学生回答②观察木炭复燃五:要提示药品回收六: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清洁,完成实验记录单。

严老师实验课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实验课的实验步骤细节提示很到位,突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操作很积极但两人配合的不是很好,有个别组实验完成的好效果很高。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氧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2.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氧气是绝大多数物质的氧化剂;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水进行收集;
(4)氧气在高温下可以支持燃烧。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氧气在高温下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氧气实验装置、氧气生成实验所需试剂等。

2.学生准备:实验记录表、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实验装置,引出氧气的性质及实验目的。

2.讲授:介绍氧气的性质,并说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室制法并收集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及实验结果。

4.实验总结:总结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安全操作。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对氧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能够解释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氧气的制备方法;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3)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4)氧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2)通过热分解过氧化铅制备氧气。

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1)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2. 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氧气的用途以及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3. 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氧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3.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氧气的实验;4. 讨论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氧气的了解;5. 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氧气的广泛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备过程和实验结果;2.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实际例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化学试剂、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氧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3.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和燃烧物有氧化作用。

2. 讲解氧气的用途:适用于呼吸、燃烧、氧化反应等方面。

三、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通过物理方法:液化空气法、实验室制备法等。

2. 通过化学方法:过氧化铬法、高温分解法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实验室制备氧气。

步骤:①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② 慢慢加入适量的稀硫酸;③ 当试管口冒出大量气泡时,用试管盖盖住试管,并收集气体。

2. 实验二:通过火焰反应观察氧气的氧化作用。

步骤:①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木炭;② 将收集到的氧气导入试管中,点燃木炭;③ 观察火焰的变化。

五、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 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自行查询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注: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备和应用;2.能力目标:能用实验方法验证氧气的存在,能够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一定的应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1.示范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实验方法;2.归纳法: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交互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氧气实验。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等;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燃烧性、导电性等; 3. 氧气的制备:氧气的物理制备和化学制备; 4. 氧气的应用:氧气的工业应用和生活应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 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2.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介绍氧气和空气中氧气的比例。

1. 注意听讲,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2.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氧气和空气中氧气的比例。

拓展1. 播放有关氧气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拓宽视野;2.分享有关氧气应用的小故事。

1. 观看有关氧气应用的视频,可以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听故事,了解氧气在生物的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发放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氧气的制备和应用。

1. 观看实验演示,静观其变,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自主学习氧气的制备和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讨论1. 引导学生采用活动一起探究氧气的应用,发散思维;2. 老师与学生互动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1. 将氧气应用结合生活,一起讨论氧气的作用;2. 和老师一起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教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包含了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两部分内容。

教材将其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上节课中氧气的制取所采取的收集方法,介绍并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木炭、铁丝和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对比,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最后通过化学实验和小组讨论,学习了氧化反应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挺多,但其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

化学性质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水的分解与合成中接触过,但也只是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其他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独立与个性化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与体验中获得感悟与理解。

而且我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归纳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五、教学用具准备
仪器、药品:制取好的氧气若干2瓶、锥形瓶(带导管、塞子)、长颈漏斗、锥形瓶、水槽、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坩埚钳、木炭、铁丝、蜡烛、双氧水、二氧化锰、砂纸
六、教学过程
验。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C、二者都是基本反应类型
D、某反应可以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4、先写出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析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1)电解水:
2)氢气在空气燃烧: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5)碳在氧气燃烧:
6)铁在氧气中燃烧:
7)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