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暨南大学年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该报道发出后,引发各界热议;有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编撰词典的时候,直接吸收外来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在英文词典中,就直接收录了很多法语和德语单词,甚至还收录了不少日文和中文单词;不过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聚焦汉语,不应收录上述词语;
另有媒体称,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词”,民间的声音多为喝彩叫好;因为“CPI”等英文字母词简明易记、耳熟能详,早已为老百姓广泛接受,而翻译成中文之后反而不易传播;
9.着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0.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1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着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
12.夏洛蒂·勃朗诗是英国作家,着有着名长篇小说简·爱;
13.欧美国家老人上楼梯或爬山,旁边的人要搀扶一把以示尊敬;
2.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
3.分析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
4.行为学派理论体系的关键特征是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5.语言康复服务指帮助有语言障碍或丧失语言能力的人恢复语言能力,包括口吃矫正、聋哑人语言训练、失语症治疗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圣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教育学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暨南大学2017年研]【答案】教育现象【解析】教育学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2.______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的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华侨大学2017年研]【答案】语法翻译法【解析】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①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③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④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⑤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3.教师和______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作教学过程。
[北京大学2016年研]【答案】学生【解析】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以及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提到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指的是______的教学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研]【答案】循序渐进【解析】“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中“陵节”意为“超越限度”;“孙”通“逊”,意为“顺”。
曲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汉语基础壹、汉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为基础方言。
3.汉语以语序和()为主要语法手段。
4.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明朝被称为()。
5.从语音的物理属性看,“瞎子”与“虾子”中两个“子”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6.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是()。
7.普通话声母中的舌前音有()。
8.普通话有()个单元韵母。
9.“美”的普通话调值是()。
10.“九”音节的韵腹是()。
11.声调音位是一种()音位。
12.归纳音位的标准主要有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
13.汉字是()体系的文字。
14.联合国把我国的规范文字作为工作用的()种文字之一。
15.汉字的构造但惟有两级:笔画和()。
16.汉字标准化,就是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型()和定序。
17.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的总和。
18.“留恋”是单纯词中的()词。
19.词义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和色彩义。
20.“幽默”属于()外来词。
21.基本词汇的特点包括稳固性。
()和全民常用性。
22.“现代化”一词的词根是()。
23.词的转移主要是通过引申和()两种方法产生。
24.“南北”属于语义场中的()。
25.词法的研究包括构成,词性变化和().26.从表意的作用看,独立语可分为四种:称呼语,(),感叹语和拟声语。
27.“明天你来不来?”这句话属于句类中的()。
28.“我给小王回话了”此句中的“给”在词性上属于()。
29.“他非京剧不堪。
”是表示()关系的复句。
30.“别看我耳朵聋,可我心不聋。
”这句话使用的是()修辞格。
二、判断题(共20分)1.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互相排斥的。
2.北方方言去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3.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汉语的一个音节中不能出现两个辅音。
5.“顽、望”的声母是w,“要,杨”的声母是v。
6.轻声、儿化不仅是语音现象,而且与词汇,语法都有关系。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卷(样卷)及答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卷(样卷)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卷(样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3.出土大量甲骨文的“殷墟”位于现河南境内。
4.《格尔尼卡》是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出现年代最早的是。
6.中国思想史上,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7.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
8.佛教的创始人是。
9.在中国,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10.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时期。
11.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中国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族的著名史诗。
12.《》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
13.被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14.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5.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
16.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17.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18.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19.耶路撒冷旧城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
20.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生、旦、、丑。
21.二十四节气歌谣里,“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芒”指的是。
22.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23.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24.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5.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组成的国家,其中native American所指的族群是。
26.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27.浮世绘是国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真题试卷

2023 年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根底〕真题试卷(总分:1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汉语语言学根底学问(总题数:60,分数:114.00)1.填空题解析:2.现代汉语一般话以 1 为标准音。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北京语音〕3.与自由语素相对的是 1 语素。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4.粤方言以 1 话为代表。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自由〕〔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广州〕5.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是 1 方言。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北方〕6.与元音相比,辅音的特盘是 1。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7.一般话舌尖后音声母有 1。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正确答案:正确答案:zh、ch、sh、r〕8.一般话d 和m 是最小的能够辨义的语音单位,分属于两个不同1。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音位〕9.一般话有 1 个辅音可以充当韵尾。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10.一般话读上升调型的调类是 1。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阳平〕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1》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分数:2.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语拼音方案〕12.横、竖、撇、捺四种笔画中,不属于汉字根本笔画的是 1。
〔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捺〕填空项1:解析:13.标准的简体字以《 1 总表》为准。
〔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简化字总表〕解析:14.句子从语气上可以分为疑问、陈述、感慨和 1 共四种。
〔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祈使〕解析:15.汉语复句中,分句的主语常常省略,可以承前省略,也可以 1 省略。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解析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一:语言、文化与教育1. (1) 语言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问题。
(3) 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言、文化与教育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的一个重要考点。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递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语言在文化传递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语言是人们交流、表达和思考的工具,而文化则是一种精神和行为模式的体现。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语言可以传递文化的信息,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习俗等。
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因此,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和理解其所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问题也不可忽视。
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
传授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文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与中国人交往中更好地融入和交流。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不仅需要精通汉语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和文化传递。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培养需要在他们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加以重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语言、文化与教育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注重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问题,同时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二:语言学基本概念1. (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
(2) 语言的属性和组成要素。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中南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A卷)科目代码:443科目名称: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适用学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
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______。
2.汉代隶变后通行的隶书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 金文又称______________,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最多。
4.《阿维尼翁的少女》是画家_______________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5.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 ______________。
6.“六经”是指《诗》、《书》、《礼》、《乐》、________、《春秋》。
7.京剧中,表示忠义、宽厚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______________。
8.在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是_____________。
9.在中国,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上元节”,又称_______________。
10.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朝大兴城和唐朝的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12.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
13. 古文学派与______________是汉代经学的两大派别。
14.《离骚》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性作品。
15.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原典是_____________,它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6.以描写湘西风情见长的小说《边城》是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
23.从构词能力的角度看,“者”是一个 不自由 语素。
24.固定短语可以分为专名和 成语 两类。
25.“人流,筛选,倾销”从构词方式看,都属于 偏正
。
26.“父亲”与“爸爸”主要是 语体色彩 不同。
答案:语体色彩
27.“突然”与“忽然”的用法区别,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词性不同,“突然”是一个 形容
词。
。
答案:次方言
5.通话距离最大的方言是粤方言和
。
答案:闽湘方言
汉语在词汇方面广泛运用
法构造新词。
答案:词根复合
汉语,以次序和
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答案:虚词
历史上,受汉语影响深远的 有日语,朝鲜语
等。
答案:越南语
在汉语中,语音四要素当中的 音高 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起重要作用。
发音时口腔畅通,声音在口腔共鸣,这样的音叫 元音 。
汉字能力题(共 10 分) 填空(5 分) “陲”有______笔。答案:10 “遇”的最后一笔是_______。答案:撇捺 “必”的笔顺是________。答案:点 竖弯钩 撇 点 点 “膏”是_______结构。答案:上下 “尴”是________结构。答案:半包围 “祭”的部首是______。答案:示 “哀”的形旁是_______。答案:衣表旁 “凯”的声旁是_______。答案:岂 “卖”的繁体字是______。答案:荬 “蕟”的简体字是__________。答案:发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 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_____的名句。答案:李清照 古代把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___。答案:狄 米芾以擅长_________而闻名。答案:书法 十三陵是______代皇陵。答案:明 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注是郦道元的_______。答案:水经注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_______。答案:大学 端午节诶最初是为了纪念______。答案:屈原 在世界数学历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中国数学家是_______。 答案:祖冲之 中国戏曲中“净”角的扮相是_____。答案:花脸 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答案:国子监 “维京人”是生活区域是______一带。答案:北欧 印度的________制度按人的肤色来划分社会等级。答案: 澳大利亚土著为_______。答案:毛利人 美国文化人类学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是分析_________国国民性的著作。答案:日 本 中国最古的音阶是宫,商,______,徵,羽。答案:角 交响乐《欢乐颂》的作者是______。答案:贝多芬 所谓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是指______。答案:美籍华人 徐志摩是_______派的代表诗人。答案:新月 六方会谈是指南朝鲜,韩国,中国,美国,______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 鲜问题的一系列谈判。答案:俄罗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第一部分复旦大学库4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属于外来乐器的是()。
A.编钟B.琵琶C.箜篌D.七弦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箜篌又写作空侯、坎侯,属古代弹弦乐器,分卧式和竖式两种,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卧箜篌为汉武帝时的乐人侯调所造,样子像琴而略小,七弦,用拨弹奏。
竖箜篌则是竖琴的前身,后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是古波斯乐器。
3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A.旅游者B.留学生C.劳务输出人员D.移民【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文化休克”是指初处异文化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并由此产生抗拒新文化而留恋旧文化的心理。
通常而言,旅游者在异国停留的时间短,而且有各种“保护”,他们通常不会感到生活上的不便或工作上的挫折。
一般来说,他们情绪高涨,而不是沮丧。
他们对于不熟悉的种种文化现象一般抱着好奇的态度,并不会因为投身其中而情绪低落或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教育系统中,______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答案】教学查看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是最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特别是进行智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
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三方面。
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______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答案】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查看答案【解析】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3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_____四个环节。
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答案】重现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这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再认和重现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工具。
【解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艺术创作的工具。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
人们运用语言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人们在交际中学会使用语言,语言也在交际中得到发展。
5______是本民族的语言,也是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答案】母语查看答案【解析】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也是人们出生后首先习得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有可能是居住国的语言而不是母语,比如华侨的孩子的母语是汉语,第一语言可能是英语。
6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______和双语教学。
【答案】第二语言教学查看答案【解析】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
7______是把人作为信息加工者和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有机体来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流派。
【答案】认知心理学查看答案【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把人看作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目前,在全世界,认知心理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系统中。
8言语表达要达到交际目的,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言语的______。
【解析】言语表达要达到交际目的,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言语的得体性。
言语的正确性是言语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等都符合语言规则;言语的得体性是表达的内容和对语音形式、词、语法结构、应对方式等的选择都符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的特点。
言语的正确性是由语言规则决定的,言语的得体性是由语用规则决定的。
9言语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语言要素和______。
【答案】言语技能查看答案【解析】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其中言语能力包括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
10介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被称为______。
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答案】中介语查看答案【解析】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记忆涉及到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但不涉及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识记阶段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保持阶段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并储存,再认和重现阶段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并储存。
记忆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概念记忆等。
2课程设计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3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是由语言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4教学方法具有可创造性,不必受教学原则的制约。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对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有指导作用。
5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视听法继承了听说法和直接法的长处,其理论基础也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的理论。
交际法是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而兴起的教学法流派。
6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既是一种语法理论,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他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
这一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是一种语法理论,更通过语言习得机制阐释了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因此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
7语际干扰和语内泛化都是迁移。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有的起阻碍的作用,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
语际干扰是指已获得的第一语言的知识、技能及方法对目的语习得的干扰,语内泛化是指已获得的目的语知识、技能及方法对未学习部分的干扰,因此二者都属于迁移。
8分班测试的对象包括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分班测试也称安置性测验,它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或适合予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
安置性测验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至于究竟划分出多少个水平等级,完全根据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因此其对象有时候不是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
9HSK考试分为初中等考试、高等考试和基础考试。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
HSK由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
10文化冲突通常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并由文化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将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是因为人的()在起作用。
A.瞬间记忆B.形象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或瞬间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人们能把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正是感觉记忆,也即瞬间记忆在起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A.衰退说B.干扰说C.阻碍说D.抑制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关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衰退说,一种是干扰说,也叫抑制说。
3话语分析属于()的研究范畴。
A.应用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C.心理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话语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语言活动,话语是具有连贯性的,即人们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带有某种目的、意义和联系的。
话语分析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将一段话语理解为一个意义整体。
话语分析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
4下面的特点不符合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是()。
A.积极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B.表达中既注意语言功能也关注语言形式C.重视逐字逐句翻译,以保证言语准确性D.善于把学习和习得结合起来【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②积极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不怕犯错误;③既注意语言的功能,又注意表达功能的形式;④把学习和习得结合起来;⑤注意泛听泛读,把握要点和大意;⑥在两种文化之间保持理想的距离,自尊心和移情都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