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五 肿瘤

合集下载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 N2020008英文名称: Patholog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47 实验学时:9学分:3.5适用对象: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修园班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中医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目的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学习不同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理论教学应重视病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临床表现的联系,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适当联系疾病的防治,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实验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的教改基本要求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组织切片:包括正常组织切片和各种病变组织切片,如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2、显微镜:双目显微镜。

3、实验教材和图谱:用于对照和参考。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显微镜下选择低倍镜观察切片的整体结构,了解组织的大致形态和分布。

2、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核、细胞质的变化。

3、对照实验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识别和分析。

4、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细胞的特征等。

四、实验结果(一)炎症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肉眼观察:阑尾肿胀、充血,表面附有脓性渗出物。

镜下观察: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腔内有脓性渗出物。

2、慢性胆囊炎肉眼观察:胆囊壁增厚,粗糙,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

镜下观察: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化生。

(二)肿瘤1、鳞状细胞癌肉眼观察:肿块呈菜花状,表面粗糙,有溃疡形成。

镜下观察:癌细胞呈巢状排列,细胞间桥明显,角化珠形成,核大、深染,有异形性。

2、腺癌肉眼观察:肿块呈结节状,质地较硬,切面灰白色。

镜下观察:癌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三)心血管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肉眼观察:主动脉内膜可见黄色斑块,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狭窄。

镜下观察: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质条纹,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

2、心肌梗死肉眼观察: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颜色淡黄,质地较软。

镜下观察:梗死灶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核消失,周围有充血、出血带,后期有肉芽组织形成。

五、结果分析(一)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病理学习题集

病理学习题集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病理学是一门()A.基础医学B.临床医学C.预防医学D.是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科E.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属于基础医学2.病理解剖学主要着重于哪个方面的研究()A.形态B.结构C.功能D.代谢E.形态与结构3. 下列哪些不属于活体组织检查()A.内窥镜钳取组织检查 B.局部手术切除标本检查C.痰液涂片检查 D.肿块摘除检查 E.细针穿刺组织检查4.下列哪项是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A.B超B.CTC.活体组织检查D.尸体剖验E.脱落细胞学检查5.最适用于健康普查的研究方法是()A.活体组织检查B.尸体剖验C.脱落细胞学检查D.免疫组织化学检查E.组织和细胞培养二、填空题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可分为和两部分。

3.用于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4.临床上最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是。

三、名词解释1.活体组织检查2.细胞学检查3.组织和细胞培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E E C C C二、填空题1.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2.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3.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4.活体组织检查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A.肥大B.增生C.萎缩D.化生E.变性2.关于萎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凡比正常器官、组织和细胞小者均为萎缩B.血供中断可引起萎缩C.实质减少的同时,间质也常减少D.间质不减少,常继发增生E.萎缩器官颜色常变浅3.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肥大()A.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大B.运动员的肌肉肥大C.哺乳期乳腺肥大D.妊娠期子宫肥大E.以上都不正确4.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后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A.间变B.化生C.增生D.再生E.机化5.常见的变性现象有()A.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而水肿 B.脂肪沉积在非脂肪细胞内C.玻璃样变 D.以上三者都对 E.前三者都不对6.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常发生在()A.肺、脾、肾B.心、脾、肺C.心、肝、肠D.肝、肾、脾E.心、肝、肾7.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啊一项不正确()A.细胞膜受损,钠-钾泵功能障碍B.胞质疏松透明C.细胞肿大变圆D.细胞核增大,染色质边集E.严重水肿,溶酶体膜破裂8.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组织或器官是()A.脾B.脂肪组织C.肺D.肝E.脑9.肝脂肪沉积比较显著时,其变化是()A.肝分叶增多 B.肝增大,包膜紧张C.苍白无血色 D.暗黑色、质软、光洁E.肝脏发生固缩10.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A.细动脉 B.小动脉 C.微动脉 D.中动脉 E.大动脉11.关于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下述啊一项是错误的()A.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细动脉B.常见于恶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C.细动脉内膜下的血浆蛋白沉积属玻璃样变性D.玻璃样变性的细动脉壁增厚.变硬.变脆E.玻璃样变性的细动脉常见于脑.脾.肾和视网膜12.下列哪种色素与细胞萎缩有关()A.胆色素B.疟色素C.脂褐素D.黑色素E.含铁血黄素13.淀粉样变易发生于()A.小血管外膜周围处B.小血管外膜处C.小血管中膜处D.小血管内膜处E.小血管基膜处14.判断细胞是否坏死的标志是()A.细胞膜的变化B.细胞质的变化C.细胞核的变化D.细胞器的变化E.核仁的变化15.细胞坏死时,具有标志性的改变是()A.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B.核碎裂、核膜破裂和核质浓缩C.核溶解、核质少和胞膜破裂D.核固缩、胞质浓缩和细胞膜皱缩E.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16.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D.坏疽 E.脑梗死17.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除外()A.肾B.心C.脾D.肺E.脑18.关于干酪样坏死,下述哪一项不正确()A.是结核病的一种特征性病变B.原有结构彻底消失C.坏死灶中不见核碎屑D.肉眼观呈黄白色,奶酪状E.坏死细胞蛋白质溶解液化19.关于干性坏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常继发于肢体末端的坏死B.呈黑褐色C.病变处皮肤干枯D.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E.常伴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2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湿性坏疽()A.常发生于肺、肠、子宫B.具有恶臭味C.动脉被阻塞,静脉回流通畅D.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E.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不清21.下列关于坏死结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溶解吸收B.分离排出C.机化D.包裹、钙化E.分化22.肾结核时,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可形成()A.糜烂B.窦道C.瘘管D.空洞E.溃疡23.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B.凋亡细胞周围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C.凋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D.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E.凋亡细胞胞质芽突脱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24.下列哪项是凋亡的特点()A.既可存在于生理过程中, 亦可存在于病理过程中B.细胞常表现为肿胀C.凋亡细胞周围有炎症反应D.常累及大片细胞E.凋亡细胞的细胞膜破裂[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试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四炎症实验五肿瘤实验六常见疾病实验七病例分析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

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2.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⑵ 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五)肿瘤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五)肿瘤

(五)肿瘤【A型题】181.下列肿瘤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A.肾母细胞瘤B.髓母细胞瘤C.神经母细胞瘤D.软骨母细胞瘤(46/2016)181.[答案]D[考点]肿瘤命名[解析]良性肿瘤命名一般原则是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恶性肿瘤则称为“癌”或“肉瘤”,但由于历史原因,少数肿瘤的命名已经约定俗成,不完全按照上述原则。

有些肿瘤的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幼稚细胞或组织,称为“母细胞瘤”,良性者如骨母细胞瘤;恶性者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

182.检查大肠癌原癌基因RAS是否被异常激活成为癌基因,有效的检测技术是A.Western-blotB.FISHC.测序D.免疫组织化学(51/2016)182.[答案]C[考点]基因检测技术[解析]基因测序技术可通过测定基因序列,从而判断基因变化。

直接测序可检查大肠癌原癌基因RAS是否被异常激活成为癌基因。

183.下列属于原位癌的病变是A.大肠黏膜下癌B.食管黏膜下癌C.乳腺导管内癌D.胃黏膜内癌(46/2015)183.[答案]C[考点]原位癌[解析]原位癌通常用于上皮的病变,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原位癌常见于鳞状上皮或尿路上皮被覆的部位,如子宫颈、食管、皮肤、膀胱等处;也可发生于鳞状化生的黏膜表面,如鳞化的支气管黏膜。

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癌变而未侵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者,称为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

故本题应选C。

1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传性肿瘤的是A.Li-Fraumeni综合征B.纤维瘤病C.结肠腺瘤性息肉病D.神经纤维瘤病(46/2014)[考点]遗传性肿瘤[解析]遗传因素在一些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比其他人患肿瘤的机会大大增加。

下表是一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及其受累基因和相关肿瘤。

综合征受累基因相关肿瘤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结直肠癌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Li-Fraumeni综合征P53肉瘤,乳腺癌,脑肿瘤,白血病着色性干皮病XPA,XPB等皮肤癌症ATM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Bloom综合征BLM白血病,实体肿瘤Fanconi贫血FACC,FACA白血病Wilms瘤WT1Wilms瘤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肾细胞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SH2等结直肠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乳腺癌BRCA1乳腺癌.卵巢癌BRCA2乳腺癌185.下列选项中,符合肿瘤间变概念的是A.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形态改变B.肿瘤细胞的去分化C.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癌前病变D.肿瘤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特性继承(47/2013)185.[答案]B[考点]肿瘤间变[解析]肿瘤间变(anaplasia)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不分化不成熟的状态,亦即肿瘤细胞的去分化。

高级病理学: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高级病理学: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5-6个月期间,每隔30-40天,注射一 次二酚已烷剂量递增,0.5→5kg
终止后2-3个月,29个小鼠中4个癌 前病变,4个癌瘤。
(四)应用放谢线等辐射引起实验肿瘤 的方法
1、“X”线照射:
(1)6,500 ~ 13,000伦→照射大鼠骶部时, 前剂量 → 溃疡性“X”射线皮炎 后剂量 → 肉瘤
(上述实验亦可由放射性磷引起)
2、注入放射性物质或辐射 引起皮肤癌、肉瘤、白血病等。
3、日光照射及紫外线照射 日光照射:每天7小时——6-7个月,600小
时以上,裸露部分的皮肤癌变↑↑ 照射剂量增加,癌发生提前,多数量为生
27 - 28大卡 11-15个月出现
33.3大卡 8个月出现
41大卡 耳、鼻、足部、眼部出现
移植瘤甲胎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人休内证明这种蛋白的产生是困难的但利用裸鼠移植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大星等建立了一种胃原发的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裸鼠移植瘤株这个瘤株hcg还可产生雌激素孕酮和胎盘性催乳素胎盘性碱性磷酸酶患鼠性腺和乳腺呈现妊娠性变化机能性肿瘤functioningtumor3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1化学药物的筛选
(2)保持了原发瘤的特异蛋白,激素分泌及其 它功能
肝癌、肝母细胞癌 → 甲胎蛋白 结肠癌、直肠癌 → 癌胚抗原 肾癌、肝癌 → 促红细胞生存因子。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 HCG 部分胃癌 → 雌激素受体,铁传递蛋白受体
(3)染色体核型: 保持了人染色体核型——“X“型 (而裸鼠染色体核型——“Λ”型 ) (4)保持了人原发瘤的抗原性 (5)保持了人原发瘤对抗癌药的感受性
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一、肿瘤动物实验的途径:
主要途径有三个 1、自发—— 获得足够大量的动物的自发性肿瘤病例 2、诱发—— 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或辐射在动物身上引起肿瘤 3、移植—— 将自发或诱发的肿瘤从一个动物接种到另一动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第二节:病理变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发热肿瘤与癌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示教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症状和体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实验课教材2. 病理切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切片3. 教学图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图片4. 教学视频:病理学实验操作视频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病理切片识别:对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各种疾病病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病理学知识的运用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实验课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3. 教学流程:第1-4课时:病理学概述及病理变化第5-8课时: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9-12课时:炎症与发热第13-16课时:肿瘤与癌变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机制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变机制八、实验课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3. 讨论与分析: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病理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