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常用名词术语

合集下载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词术语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词术语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词术语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测。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名词术语,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名词术语。

1. X射线(X-ray):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可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影像。

X射线检查通常用于检测骨骼病变、肺部疾病等。

2. 超声波(Ultrasound):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影像。

超声波检查常用于检测妇科疾病、胎儿成长等。

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的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组织影像。

MRI常用于检测脑部、胸腹部等内部器官病变。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通过多角度的X射线扫描,产生多层次的人体组织影像。

CT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通常用于检测肿瘤、器官损伤等病变。

5.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与MRI类似,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影像。

NMRI常用于检测心脏、肝脏等内部器官病变。

6.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Radionuclide Scanning):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利用其特殊放射性衰变进行成像。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广泛用于心脏、骨骼、甲状腺等疾病的检测。

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运动,显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代谢状态。

DWI常用于检测脑卒中、癌症等疾病。

8. 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通过测量组织的弹性特性,显示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

MRE常用于检测肝硬化等疾病。

9.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测颅内血流速度和脑血管疾病。

B超机常用名词术语解释

B超机常用名词术语解释

B超机常用名词术语解释及快速操作技巧1,FA帧相关:由于超声波在体内脏器传播会发生散射现象,要降低散射出现的斑点效应,应使用帧相关功能。

即在屏幕上显示前帧和当前帧的平均值,也就是显示的图像上一帧与下一帧之间对应像素灰度的平滑处理。

在测量运动脏器(如心脏)等活动的器官时应将此功能关闭,在测量运动较小的静止脏器时,应将此功能调高(数字0为关闭,1~7为打开状态并从1到7逐渐增高),这样会使图像平滑。

总之,此功能会决定回波图像的细腻度或粗糙度;(建议设置为5~7 )2,LA线相关:抑制图像噪声,对图像做横向平滑处理,使组织图像更加光滑。

(数字0为关闭,1~3为打开状态并从1到3逐渐增高),(建议设置2~3 )3,DR动态范围:在保证回波信号既不被噪声淹没也不饱和的前提下,允许仪器接收回波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称之为动态范围。

(最小为30dB,最大为100dB,增加数字分贝比率会使图像柔和,反之粗糙)(建议设置为50dB)4,Edge边缘增强:使被测量脏器的轮廓边缘得以增强,以更清晰地观察图像的边缘部分;(数字0为关闭,1~7为打开状态,并从1到7逐渐增高,增加数字比率会使图像边缘得以增强,反之下降)5,G增益(TGC):随着人体扫描深度增加,超声能量会逐渐衰弱,TGC(时间、增益、补偿)控制是按照不同测量深度的需要来调节不同深度的增益,以突出所被观察深度的最优图像;本机器增益调节分为近场、中场及远场和总增益调节,调节位置在机器面板的右上角,其中近场、中场及远场区的增益可利用直滑式电位器的滑竿分别单独调整,向右滑动增加数值,向左滑动减小数值。

总增益“Auto”电位器调整,位于直滑式电位器的下面,是旋转式调整,向右旋转旋钮增加数值,向左旋转旋钮减小数值。

此调整可自动改变屏幕回波信号的总增益,也就是改变屏幕整体回波信号的强弱,回波信号强时屏幕扇扫区的亮度亦随着增加,反之下降;6,测量深度:调节范围为62mm~250mm,该功能针对皮下脂肪不同厚度的被测者,进行准确定位测量。

超声基本术语解释

超声基本术语解释

超声基本术语解释B模式是用亮度 (Brightness)调制方式来显示回波强弱的方式,也称作"断层图像”,即二维灰阶图像。

M模式是记录在某一固定的采样线上,组织器官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纵向运动的方法。

B/M模式是显示器上同时显示一幅断层图像和一幅M模式图像的操作模式。

体位标志是为标志当前超声所探测的身体部位而设的身体部位的图形标志。

字符一组数字和字母及其它符号,用来对超声图像加入注释。

探头是电声换能片,在超声扫描时,它将电发射脉冲信号转换成超声脉冲信号,也将超声回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DSC是"数字扫描转换器"的缩写,是一个数字集成存贮器,它能存贮超声信号并把它们转化为TV扫描信号。

动态范围是指回波信号不被噪声淹没,并且不饱和,能放大显示的输入(电压等等)范围。

电子聚焦适当安排换能器阵各阵元的激励信号,实现声束聚焦的技术。

多段聚焦在不同探测深度进行电子聚焦,聚焦数的增加可使图像更加清晰。

增强是一种增强图像边缘以使图像组织边界更清晰的功能。

Far Gain(远场增益)是补偿超声波随探测点深度增加而衰减用的增益。

Near Gain(近场增益)是一种控制在距换能片不超过3cm的区域内的回波强度的功能。

帧相关是一种滤除噪声,对图像进行平滑的功能。

扫描速度指M模式图像每秒内的水平移动的距离,在这里指的是一幅图像从左边扫至右边所需的时间。

ZOOM(倍率)是一种放大图像的功能。

冻结是使实时显示的超声图像静止不动的功能。

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采用数字声束形成技术,在接收模拟人体信号的过程中,探头将信号进行数字化编码,使信号完全数字化,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

通常理解,凡具有 4个聚焦点的超声诊断仪则应是数字化超声。

通道可等同于物理通道。

对接收通道而言,通道即指具有接收隔离、前置放大、 TGC控制等具体电路的硬件。

在多声束形成技术中,每一物理通道(对应一个阵元)将分为多个虚拟通道(或称逻辑通道),产生不同的延迟时间后与相邻的阵元信号相加,形成不同的声束成像帧率成像帧率取决于成像设备的性能、是否使用多声束形成技术和探测深度,其中探测深度对成像帧率起决定性的作用。

1、超声波常用名词术语

1、超声波常用名词术语

超声波常用名词术语1、▽表面光洁度。

▽4,读为“花4”。

倒三角尖头所指处即该光洁度表面。

2、声程:在超声波探伤中,声程指声束单向通过的路程。

3、时基线:A 型显示荧光屏中表示时间或距离的水平扫描线。

4、脉冲幅度:脉冲信号的电压幅值。

当采用 A 型显示时,通常为时基线到脉冲峰顶的高度。

5、脉冲宽度:以时间或周期数值表示的脉冲持续时间。

6、分贝:两个振幅或者强度比的对数表示。

7、声阻抗:声波的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之比,通常用介质的密度 p 和速度 c 的乘积表示。

8、声阻抗匹配:声阻抗相当的两介质间的耦合。

9、衰减:超声波[1]在介质中传播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压逐渐减弱的现象。

10、总衰减:任何形状的超声束,其特定波形的声压随传播距离的增大,由于散射、吸收和声束扩散等共同引起的减弱。

11、衰减系数: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材质散射在单位距离内声压的损失,通常以每厘米分贝表示。

12、缺陷:尺寸、形状、取向、位置或性质对工件的有效使用会造成损害,或不满足规定验收标准要求的不连续性。

13、A 型显示:以水平基线(X 轴)表示距离或时间,用垂直于基线的偏转(Y 轴)表示幅度的一种信息表示方法。

14、发射脉冲:为了产生超声波而加到换能器上的电脉冲。

15、扫描:电子束横过探伤仪荧光屏所作同一样式的重复移动。

16、扫描范围:荧光屏时基线上能显示的最大声程。

17、扫描速度:荧光屏上的横轴与相应声程的比值。

18、延时扫描:在 A 型或 B 型显示中,使时基线的起始部分不显示出来的扫描办法。

19、水平线性:超声波探伤仪荧光屏时间或距离轴上显示的信号与输入接收器的信号(通过校正的时间发生器或来自已知厚度平板的多次回波)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20、垂直线性:超声探伤仪荧光屏时间或距离轴上显示的信号与输入接收器的信号幅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21、动态范围:在增益调节不变时,超声探伤仪荧光屏上能分辨的最大与最小反射面积波高之比。

超声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术语1. 声束轴线—通过远场中声压极大值的一些点并延伸到声源的线。

2. 近场–由于干涉的原因声压不随距离作单调变化的声束区域。

3. 近场长度—超声信号源到近场点的距离。

4. 爬波—当纵波以第一临界角附近的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在第二介质中产生表面下纵波,即爬波。

5. 脉冲—持续时间短的电的或超声信号。

脉冲波--就超声波来说,是指其前后不存在其他声波的很短的一列声波。

6. 始波—发射脉冲在超声仪器上的显示,通常用于A型显示。

7. 相控阵探头—由若干个换能器组成的探头,这些换能器阵元能各自以不同的幅度或相位工作,从而构成不同的声束偏转角与焦距。

8. 动态范围—超声检测仪可运用的一段信号幅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信号不过载或畸变,也不小至难以观测。

9. 脉冲宽度—在低于峰值一定水平上所测得的脉冲前沿和后沿之间的时间间隔。

10. 跨距—在检测面上斜探头声束入射点与声束在背面一次反射后声束轴线回射至该检测面的一点之间的距离。

11. A扫描线显示—用X 轴代表时间,Y 轴代表幅度的超声信号显示方式。

12. B 扫描显示—以幅度在预置的范围内的回波信号的声程长度与探头仅沿一个方向扫查时声束轴线位置之间的关系而绘制受检件的横截面图。

13. C扫描—受检件的二维平面显示,按探头扫描位置,绘制幅度或声程在预置范围内的回波信号的存在。

14. 标准试块—材质、形状和尺寸均经主管机关或权威机构检定的试块。

用于对超声检测装置或系统性能测试及灵敏度调整。

15. 对比试快—调整超声检测系统灵敏度或比较缺陷大小的试块。

一般采用与被检材料特性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制成。

16. 延迟声程—是指晶片至探测面的声程。

17. 探头入射点—横波探头或表面波探头上发射声束轴线通过探头底面的点。

18. 前沿距离—从探头的入射点到探头底面前端的距离。

19. 脉冲反射法—将超声脉冲发射到被检件内,根据反射波的情况来检测缺陷、材质等的方法。

20. 穿透法—超声波由一个探头发射,并由在被检件相对一面的另一个探头接收,根据超声波的穿透程度来进行探伤的方法。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

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

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

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

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

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

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

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

2009年CDFI上岗考试超声名词解释1、f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超声波频率大于20KHz。

诊断用超声波f:1MHz~20MHz;. X- I0 c/ a7 i/ Q; I8 `连续波理疗声强:0.5~3W/cm2;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强:1KW/cm2~10KW/cm2)2、声束――在非聚焦平面圆片被连续等幅高频电激励时,由于超声的照射而形成超声场,此场又可称为声束。

3、远场――从声束扩散点开始,即为远场。

该区内声场分布均匀,但是向周围空间扩散。

半扩散角为衡量声束指向性的重要指标,其越小,指向性越好。

4 M: M/ {8 w) ]% {2 n3 F% D! @. t) Q8 ^1 T* @9 D半扩散角的正弦值=0.61波长/r探头半径。

4、动态聚焦――利用延迟接收在整条声束的回声途径上(长轴方向)自动的、同步的进行全程接收聚焦。

5、8 K2 C+ ^% v& A" ?; ^8 ^轴向(纵向)分辨力――指在声束长轴方向上区分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f越高,轴向分辨力越好。

超声脉冲越宽,轴向分辨力越差。

理论上等于波长的1/2。

实际为理论的5~8倍。

6、横向分辨力--与探头厚度方向上声束宽度和曲面的聚焦性能有关。

% S8 g T4 o9 B" x U 聚焦区宽度一般<2mm。

7、侧向分辨力――与线阵、凸阵探头长轴方向扫描声束的宽度有关。

聚焦声束越细,其越好。

8、/ X2 m5 y6 y* @# X$ W细微分辨力――宽频带和数字化声束处理9、对比分辨力――与灰阶级数有关10、) X% Q8 I) |9 z& U时间分辨力――与单位时间成像速度即帧频有关,越高,越好。

11、Z声特性阻抗(声阻抗率)――指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等于介质中声速与密度的乘积。

- {. r! q- b: t; ?9 `7 ^7 W9 S3 C单位:Pa*s/m12、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组织)的相接触处。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利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超声诊断学考试是对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评估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学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1. 超声波(Ultrasound)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波的一种机械波。

在医学超声诊断中,常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在1到20MHz之间。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能够在不同的组织间产生反射和透射,并根据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图像。

2. 超声探头(Transducer)超声探头是用于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设备。

它由多个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能够发射狭束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

超声探头的形状和尺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例如线性探头、凸面探头和阵列探头等。

3. 超声图像(Ultrasonogram)超声图像是通过探头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后形成的图像。

它使用灰度图像展示器或者彩色编码技术,通过不同颜色或亮度的图像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

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用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4. 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声阻抗是指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它由组织的密度和声速两个因素决定,密度越大、声速越小,声阻抗越高。

声阻抗差异是超声波形成图像的基础,它使得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产生反射和散射。

5. 超声模式(Ultrasonic Mode)超声模式是指超声图像的不同展示方式。

常见的超声模式有B型(二维)、M 型(时间-幅度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CDI)和三维(3D)超声模式等。

不同的超声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用于医生对不同器官和疾病的观察和评估。

6. 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B超是指采用B型超声模式进行诊断的一种超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常用名词术语
脉冲幅度:脉冲信号的电压幅值。

当采用A 型显示时,通常为时基线到脉冲峰顶的高度。

脉冲宽度:以时间或周期数值表示的脉冲持续时间。

分贝:两个振幅或者强度比的对数表示。

声阻抗:声波的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之比,通常用介质的密度p 和速度c 的乘积表示。

声阻抗匹配:声阻抗相当的两介质间的耦合。

衰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压逐渐减弱的现象。

总衰减:任何形状的超声束,其特定波形的声压随传播距离的增大,由于散射、吸收和声束扩散等共同引起的减弱。

衰减系数: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材质散射在单位距离内声压的损失,通常以每厘米分贝表示。

缺陷:尺寸、形状、取向、位置或性质对工件的有效使用会造成损害,或不满足规定验收标准要求的不连续性。

A 型显示:以水平基线(X 轴)表示距离或时间,用垂直于基线的偏转(Y 轴)表示幅度的一种信息表示方法。

发射脉冲:为了产生超声波而加到换能器上的电脉冲。

时基线:A 型显示荧光屏中表示时间或距离的水平扫描线。

扫描:电子束横过探伤仪荧光屏所作同一样式的重复移动。

扫描范围:荧光屏时基线上能显示的最大声程。

扫描速度:荧光屏上的横轴与相应声程的比值。

延时扫描:在A 型或B 型显示中,使时基线的起始部分不显示出来的扫描办法。

水平线性:超声波探伤仪荧光屏时间或距离轴上显示的信号与输入接收器的信号(通过校正的时间发生器或来自已知厚度平板的多次回波)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垂直线性:超声探伤仪荧光屏时间或距离轴上显示的信号与输入接收器的信号幅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动态范围:在增益调节不变时,超声探伤仪荧光屏上能分辨的最大与最小反射面积波高之比。

通常以分贝表示。

脉冲重复频率:为了产生超声波,每秒内由脉冲发生器激励探头晶片的脉冲次数。

检测频率:超声检测时所使用的超声波频率。

通常为0.4 MHz ~15MHz。

回波频率:回波在时间轴上进行扩展观察所得到的峰值间隔时间的倒数。

灵敏度:在超声探伤仪荧光屏上产生可辨指示的最小超声信号的一种量度。

灵敏度余量:超声探伤系统中,以一定电平表示的标准缺陷探测灵敏度与最大探测灵敏度之间的差值。

分辨力:超声探伤系统能够区分横向、纵向或深度方向相距最近的一定大小的两个相邻缺陷的能力。

抑制:在超声波探伤仪中,为了减少或消除低幅度信号(电或材料的噪声),以突出较大信号的一种控制方法。

闸门:为监控探伤信号或作进一步处理而选定一段时间范围的电子学方法。

衰减器:使信号电压(声压)定量改变的装置。

衰减量以分贝表示。

信噪比:超声信号幅度与最大背景噪声幅度之比。

通常以分贝表示。

阻塞:接收器在接收到发射脉冲或强脉冲信号后的瞬间引起的灵敏度降低或失灵的现象。

增益:超声探伤仪接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量的对数形式。

以分贝表示。

距离波幅曲线(DAC):根据规定的条件,由产生回波的已知反射体的距离、探伤仪的增益和反射体的大小,三个参量绘制的一组曲线。

实际探伤时,可由测得的缺陷距离和增益值,从此曲线上估算出缺陷的当量尺寸。

耦合:在探头和被检件之间起传导声波的作用。

试块:用于鉴定超声检测系统特性和探伤灵敏度的样件。

标准试块:材质、形状和尺寸均经主管机关或权威机构检定的试块。

用于对超声检测装置或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灵敏度调整。

对比试块:调整超声检测系统灵敏度或比较缺陷大小的试块。

一般采用与被检材料特性相似的材料制成。

探头:发射或接收(或既发射又接收)超声能量的电声转换器件。

该器件一般由商标、插头、外壳、背衬、压电元件、保护膜或楔块组成。

直探头:进行垂直探伤用的探头,主要用于纵波探伤。

斜探头:进行斜射探伤用的探头,主要用于横波探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