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则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和效果的达到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对《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的详细说明。
一、引言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技术要求,保证混凝土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二、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外加剂、配合比、减水剂等,具体定义见附录A。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和性能要求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和性能,可以分为减水剂、增稠剂、引气剂等。
具体的性能要求根据不同的外加剂进行规定和测试。
四、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合比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施工环境确定正确的配合比,并进行适当的试验和调整。
五、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和外加剂的性能要求,确定适当的投加量。
2.外加剂应与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
3.外加剂应在搅拌过程中适当的时间投加,避免投加过早或过晚导致外加剂的失效。
六、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和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以下的质量控制:1.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外加剂,并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对外加剂进行验收,检验外加剂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外加剂进行定期抽样和检测,确保外加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七、混凝土外加剂的贮存和运输1.混凝土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潮湿和日晒。
2.外加剂的包装和标识应清晰明确,避免混淆或损坏。
3.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外加剂的稳定性和防止碰撞。
八、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示范本规范附录中提供了一些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示范,介绍了不同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总结:。
【干货】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干货】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目前,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进行复配的情况很少见,已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复配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复配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2、混凝土泵送剂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a.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b.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c.保水组分:各种冷粉醚、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等.d.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3、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4、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5、保水组分作用:根据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6、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有一定的减水率.一般使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配制混凝土外加剂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各种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同时注意不同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1、减水组分:不同的水泥和掺和料、外加剂中其它成分对减水剂的性能影响还是很大的,如萘系减水剂和葡萄糖酸钠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比较显著.2、缓凝组分:不同的水泥和掺和料以及不同的配合比,都会使缓凝效果产生变化.3、引气组分:引气剂的引气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水泥细度、石子粒径、砂含泥量、温度、配合比等.掺加粉煤灰时、细料多、石子粒径小、坍落度大、温度低等,混凝土含气量会高.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调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不能想当然.二、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防冻剂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为了达到规定的临界强度,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采用保温或加热的方法,使混凝土在正温下硬化直到所需要的强度.2、加入防冻剂,保证混凝土在负温下继续水化硬化.3、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即综合蓄热法).北京地区常采用1、3两种方法,构件厂和市政工程多使用第1种方法,其它工程多使用第3种方法.东北地区多使用第2种方法.许多无机盐类和有机物均可作为防冻剂.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能降低水的冰点,并能在负温下促使水泥水化.复合防冻剂比单一组分防冻剂效果好.传统的防冻剂掺量高,且多为无机盐,混凝土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如强度降低等.用减水剂与防冻组分复合,在达到相同效果时的掺量可大幅度降低.1、混凝土防冻剂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一定的引气性能和相应的降低冰点的性能.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防冻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a.减水组分: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不宜使用带缓凝作用的普通减水剂.b.防冻组分:亚硝酸盐、硝酸盐、氯盐、尿素、乙二醇等.c.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d.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3、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坍落度情况下,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与防冻组分共同作用,提高防冻效果.在一定坍落度情况下,能够减少用水量20%~30%,强度提高1~2个等级,加速早期强度增长.同时提高了液相中防冻剂的离子浓度,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增加封闭孔和减小毛细孔直径.宜采用高浓型产品,防止结晶堵塞管路,同时,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量也得到控制.4、防冻组分作用:降低水的冰点,使水泥在负温下继续水化,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很多无机盐既是防冻剂又是促凝剂,但对混凝土的其它性能如耐久性影响较大.使用有机物作为防冻组分时,掺量不宜过大,通常在胶凝材料的0.2%左右,增强作用明显.无机电解质类防冻组分,不但影响水泥水化、冰点,而且有时显著影响减水率.复配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防冻组分.5、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不但要防冻,同时还应抗冻.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其实,强度指标是现代混凝土最容易达到的,而工作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更为重要.6、缓凝组分作用:虽然冬季大气温度较低,利于坍落度的控制,但有时(如商品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冬季施工,使用热水或对原材料加热等,混凝土温度基本在10度以上,仍然存在损失问题.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调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绝对不能凭借经验盲目判定.。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为了确保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制定外加剂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外加剂的种类和性能1.1 外加剂的种类:常见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强剂、缓凝剂、防水剂等。
1.2 外加剂的性能: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1.3 外加剂的选择原则: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二、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 外加剂的投加方式:外加剂可以直接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或者预先与水混合后再加入混凝土中。
2.2 外加剂的用量控制:外加剂的用量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例进行控制,不得超量使用。
2.3 外加剂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对外加剂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三、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3.1 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外加剂的验收标准:验收外加剂时应检查外加剂的外观、性能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3 外加剂的储存和保管:外加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四、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技巧4.1 外加剂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外加剂的加入量应根据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例进行调整。
4.2 外加剂的搅拌时间和速度:搅拌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外加剂的性能和要求进行调整。
4.3 外加剂的施工温度和湿度要求:外加剂的使用应避免在极端温度和湿度下进行,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五、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管理5.1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定期更新:随着外加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应定期更新,以确保施工质量。
5.2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应由专业人员编写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5.3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推广:对施工人员进行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他们对外加剂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规范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入化学或物理作用的外加材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减少收缩、增强抗裂性能等。
本文旨在制定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规范,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所有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桥梁、隧道、水利、交通、地下工程等。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按照外加剂的类型,可以将混凝土外加剂分为以下几类:1.水泥外加剂:包括缓凝剂、加速剂、膨胀剂、减水剂、水泥增强剂等;2.矿物外加剂:包括矿渣粉、粉煤灰、硅灰、膨胀剂等;3.化学外加剂:包括氯化钙、硝酸钾、硝酸钠、聚羧酸盐减水剂等;4.有机外加剂:包括蛋白胶、淀粉、木质素、聚合物纤维等。
四、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规范1.水泥外加剂的使用:(1)缓凝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控制时间;(2)加速剂的使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加速导致混凝土开裂或变形;(3)膨胀剂的使用应遵循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严格控制用量;(4)减水剂的使用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5)水泥增强剂的使用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加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
2.矿物外加剂的使用:(1)矿渣粉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矿渣粉;(2)粉煤灰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粉煤灰;(3)硅灰的使用应严格控制用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4)膨胀剂的使用应遵循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严格控制用量。
3.化学外加剂的使用:(1)氯化钙的使用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2)硝酸钾和硝酸钠的使用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3)聚羧酸盐减水剂的使用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添加于混凝土中,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流动性、抗裂性等特性的化学或物理材料。
随着混凝土工程的不断发展,外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 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混凝土收缩。
2. 增塑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
3. 抗裂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防止混凝土出现龟裂。
4. 强化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冻融等性能。
5. 其他:如防水剂、减缩剂、保温剂等。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1. 减水剂(1)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2)含固量:≥40%。
(3)减水率:≥15%。
(4)氯离子含量:≤0.2%。
(5)pH值:6-8。
(6)密度:1.05-1.15g/cm³。
(7)干燥收缩率:≤0.3%。
2. 增塑剂(1)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2)含固量:≥40%。
(3)减水率:≤10%。
(4)pH值:6-8。
(5)密度:1.05-1.15g/cm³。
(6)干燥收缩率:≤0.3%。
3. 抗裂剂(1)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2)含固量:≥40%。
(3)减水率:≤10%。
(4)pH值:6-8。
(5)密度:1.05-1.15g/cm³。
(6)干燥收缩率:≤0.3%。
4. 强化剂(1)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2)含固量:≥98%。
(3)比表面积:≤500m²/kg。
(4)pH值:7-9。
(5)水分含量:≤1.0%。
(6)氯离子含量:≤0.2%。
(7)密度:1.05-1.15g/cm³。
5. 其他(1)防水剂:含固量≥50%;pH值为7-9;氯离子含量≤0.2%;密度为1.05-1.15g/cm³。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添加的一种化学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减水性、防水性等性能,同时还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和施工难度。
因此,在混凝土制备中合理使用外加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为了保障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制定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标准也变得十分必要。
二、标准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包括增塑剂、缓凝剂、减水剂、气泡剂、增强剂、防水剂等。
三、使用前准备1.使用前应对外加剂进行质量检查,确认产品的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要求。
2.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现场情况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并制定外加剂的使用计划。
3.在使用外加剂前,应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满足要求,同时还要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和输送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使用方法1.增塑剂:增塑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水性,适用于需要高流动性混凝土的场合。
使用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通常是在混凝土搅拌时加入,加入量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2%~1.5%。
2.缓凝剂:缓凝剂主要用于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用于高温天气和大型混凝土工程。
使用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加入量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1%~0.5%。
3.减水剂:减水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适用于需要高强度混凝土的场合。
使用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加入量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1%~1.0%。
4.气泡剂:气泡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适用于寒冷地区和需要经常受到冻融循环的混凝土。
使用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加入量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2%~1.0%。
5.增强剂:增强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长寿命混凝土的场合。
使用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加入量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5%~3.0%。
如何正确选用混凝土外加剂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尽管用量少,但对于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外加剂种类繁多,作用各异,其中减水剂占主要地位。
(1)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问题减水剂主要通过对胶凝材料的分散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硬化好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和分散的均匀性。
不同减水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也不相同,造成混凝土的早期性能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混凝土拌合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坍落度过小或过大,坍落度损失快,容易泌水、离析,凝结时间过长或过短等等,这些问题在原材料供应紧张时更突出。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外加剂本身不能很好的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而勉强使用;二是外加剂质量波动大;三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原材料质量波动大与外加剂相容性不良。
问题的根源在于混凝土企业和外加剂企业管理缺失,盲目追求低成本。
解决外加剂用于中的问题,就是要针对外加剂自身特点选择与混凝土原材料合适的外加剂,并控制外加剂和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解决外加剂在应用中的问题需要回归到基本层面,就是针对具体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的混凝土组成材料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和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2)如何选用合适的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要求和原材料来源的差别造成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外加剂。
只有选用合适且性能稳定的外加剂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外加剂的作用,满足混凝土性能的要求。
选用外加剂时,应考虑外加剂的敏感性,质量稳定性,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外加剂厂家的技术服务能力和价格,再综合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和原材料状况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产品。
具体来说,首先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类型特点,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能以及其他性能要求,混凝土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施工时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确定混凝土性能要求;其次,要根据生产所使用的具体原材料以及所用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外加剂;最后,由于混凝土公司生产的混凝土等级多样,选择外加剂时,欢要满足日常生产的不同混凝土性能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与调配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与调配方法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合理的使用外加剂不仅能够实现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定向改造,还能够很好的提升混凝土的质量。
对于外加剂的类别、效果以及使用方式的研究很有必要,这将会帮助添加剂更好的在工程项目的展开中全面提升混凝土的质量。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类型常见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类别:1)减水剂:这类添加剂能够很好的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且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常见的减水剂如糖蜜和木质素磺酸钙,还有一些更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等。
2)早强剂:这类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这对于降低水泥用量以及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功效。
常见的早强剂有氯化钙等物质。
3)抗冻剂:这类外加剂能够起到降低混凝土的冻结温度的作用,尤其是能够让混凝土在低于0℃时提升其强度,常见的抗冻剂有氯化钠、碳酸钾等物质。
4)速凝剂:这类外加剂能够大大提升混凝土与水的水花反应速率,并且使混凝土更好的实现速凝与硬化,常见的速凝剂要水玻璃溶液、碳酸钠等。
5)缓凝剂:这类添加剂能够在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同时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常见的有酒石酸、石膏等。
6)引气剂:这类外加剂能够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能,通过引入大量的微小且均匀密封的气泡来实现这一效果。
常见的有烷基磺酸钠等。
7)消泡剂:这类添加剂可以有效抑制混凝土中多余的有害气泡,能够保障混凝土的稳定性,常见的有磷脂酸以及聚氧乙烯等。
8)膨胀剂:这类添加剂能够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通过产生有效的体积膨胀来实现补偿混凝土的适当收缩的目的。
常见的有氧化镁、明矾石等。
9)防水剂:这类添加剂能够用于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常见的有松香、沥青乳液等。
10)密实剂:这类外加剂能够用于提升混凝土的密室程度,通过胶状悬浮颗粒的产生来堵塞硬化的混凝土内的毛细通道。
常见的有三乙醇胺。
二、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的必要性外加剂的使用在许多行业内都不陌生,尤其是在食品行业内添加剂的使用更是相当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则由于外加剂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新工艺如泵送、喷射等才能实现;特殊工程需要的如特殊防水混凝土、流态混凝土、速凝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才可能出现;同时为结构轻质高强开辟了途径;为大面积的现浇和结构大型化创造了条件。
几乎各种混凝土都可以掺用外加剂,但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对一般混凝土主要采用普通减水剂,配早强、高强混凝上时采用高效减水剂;在气温高时,掺用引气性大的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在气温低时,一般不用单一的引气型减水剂,多用复合早强减水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一般要掺引气减水剂;湿热养护混凝土多用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
北方低温施工的混凝土要采用防冻剂,有防水要求时需采用防水剂、抗渗剂,高层建筑、大体积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用泵送剂等。
根据不同混凝土施工及性能要求选用外加剂种类,各种外加剂有各自的特点,不宜互为代用,如将高效减水剂作普通减水剂用,普通减水剂当早强减水剂用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经济的。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大部分外加剂是复配制成的水剂产品,有些是外加剂生产厂直接生产的水剂产品,有些是较远的厂家提供粉剂产品由搅拌站自行在站内复配。
由于搅拌站自行复配受场地、设备、技术力量的限制,专业化及多品种复配往往难以实现,看起来节约成本实际上可能得不偿失。
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
因此选择一家或几家生产稳定、在附近有水剂生产厂或复配站的供应商尤为重要。
太远的水剂供应不经济,就近选择水剂厂具有便捷性、经济性。
如上海泰标建材厂在多个大城市建立了水剂复配站,并派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实时调配,给搅拌站提供优质服务就是很好的模式。
满足规模、稳定、就近几个条件的外加剂品牌产品就可以取样(送样)试用。
外加剂还存在与水泥相容性、适应性问题。
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矿物组成、调凝剂、混合材及细度等各不相同,若在外加剂和掺量均相同的情况下,则应用结果(减水率、坍落度、泌水离析等)会有差别。
在初步选用外加剂品牌后,就要进行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试验。
外加剂适应性试验方法及步骤:(见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均匀擦过,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滴。
2.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3.称取水泥600克,倒入搅拌锅内。
4.称取不同掺量的该种外加剂试样分别进行试验。
5.加入210克水,搅拌4分钟。
6.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到30秒时用直尺量取流淌水泥净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
此水泥净浆不再倒人搅拌锅内。
7.已测定过流动度的水泥浆应弃去,不再装入搅拌锅中,水泥净浆停放时,应用湿布覆盖搅拌锅。
8.剩留在搅拌锅内的水泥净浆,加水后30分钟、60分钟后开启搅拌机,搅拌4分钟,按第6条的方法分别测定相应时间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9.试验结果分析:绘制以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
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化曲线的拐点)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对于搅拌站较长期大量使用的水泥品种,若适应则外加剂可用,若不适应则考虑试用别的品牌外加剂。
另外,还需进行正常的取样检验,质量合格的外加剂才能用于生产并跟踪质量。
二、外加剂的调配方法及配合比设计调整对不同的气候差异、集料差异、水质差异、掺合料差异及掺加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对外加剂成分的调配和掺量的调整。
1.气候差异。
(1)冬季施工外加剂的调配。
冬季施工由于气温低,坍落度损失小,但强度发展会受到阻碍。
要达到早强防冻,较为经济又有效的办法是:应用早强水泥,使用早强剂、早强减水剂或减水剂复合早强剂。
在南方气温不太低的冬季,只需复配厂在减水剂中减少木钙和糖分含量,或者减水剂用量可适当减少。
(2)夏季施工外加剂的调配。
夏季施工混凝土由于原材料、搅拌、运输的温度高,水分挥发快,反应速度快,因而坍落度损失大,混凝土容易变稠、变硬。
变稠不易泵送,干燥块硬使混凝土硬化初期易发生裂缝和出现混凝土每层之间结合不好等问题。
因而,夏季施工混凝土必须增大流动性,并延缓凝结时间,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是极为有效的。
一般可选用木钙、糖蜜、腐植酸等,必要时可用高效减水剂或采用复合措施。
(3)负温下施工外加剂的调配。
除使用复合防冻剂外,下列低温早强减水剂能使混凝土在温度降至O℃前就能获得必要的强度并能在以后继续硬化。
a,高效减水剂(0.25%)和三乙醇胺(0.03%)复合使用。
b.三乙醇胺(0.05%)、氯化钠(1%)、亚硝酸钠(1%)复合剂。
c.减水剂、三乙醇胺(0.05%)复合使用。
d.硫酸钠(2%~3%)和三乙醇胺(0.03%)复合使用。
以上几类低温早强剂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作出现场试配,经试验验证可行后才能在工程上应用。
2.集料差异。
(1)碎石、卵石作为配料时,对混凝土拌和物流动度、和易性有较大的影响。
碎石作骨料,虽然水泥石胶结牢固强度大,但因碎石有棱角,不易流动,掺外加剂要相应的增加掺量。
卵石圆滑,掺外加剂可适当减量。
(2)细集料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不同的细度模数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有很大影响,也影响了外加剂的掺人量。
砂子粗时,流动度差,相应增加掺量;砂子细时,流动度好,可相应减少外加剂掺量。
3.水质差异。
混凝土及砂浆的拌和用水,通常使用自来水和不含有害物质且清洁的井水、河水、湖水及溪涧水(PH值不得小于4),但不得使用沼泽水、泥炭地下水、工厂废水及含矿物质较高的硬水。
水中含有脂肪、植物油、糖类及游离酸等杂质时也禁止使用。
不得使用海水和其他含有盐类的水拌制混凝土。
当使用的拌和水有改变时,如原来采用自来水后来用河水,由于水质的不同,外加剂的掺量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先要经试配,测坍落度大小,看泌水离析是否发生,是否严重,再确定外加剂用量。
4.掺合料差异。
掺粉煤灰、矿渣粉取代水泥,掺量较大,均超过了5%,40%也常见。
这些矿物掺合料对外加剂的敏感度虽不如水泥,但也需要考虑与外加剂相容性、适应性的问题。
当掺早强剂的混凝土中配掺合料后,其早强效果要略低于不配掺合料的。
而在应当掺入缓凝剂的混凝土中,则由于掺入了矿物掺合料可以少掺或者不掺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掺钢筋防锈剂时与混凝土的含碱量有关,掺入矿物掺合料后会降低混凝上含碱量,防锈剂应适当增加一些。
速凝剂与矿物掺合料相容性也必须注意,掺合料会延长速凝剂的初、终凝时间。
总之在掺合料用量大(大于水泥用量20%以上)时,必须考虑与外加剂适应性,必须经过试验,经调整掺量或配方而达到预期效果。
5.掺加方法差异。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也影响了外加剂的掺量。
如减水剂掺加方法大体分为先掺法(在拌和水之前掺入),同掺法(与拌和水同时掺入),滞水法(在搅拌过程中减水剂滞后于水2~3分钟加入),后掺法(在拌和后经过一定时间才按1次或几次加入到具有一定含量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再经2次或多次搅拌)。
使用萘系高效减水剂以后掺法为好;使用木钙类减水剂用同掺法为好。
根据不同的掺加法,经试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
一般地说,外加剂对混凝土配合比没有特殊要求,可按普通方法进行设计。
但在减水或节约水泥的情况下,应对砂率、水泥用量、水灰比等作适当调整。
(1)砂率。
砂率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很大。
由于掺入减水剂后和易性能获得较大改善,因此砂率可适当降低,其降低幅度为1%~4%,如木钙可取下限1%~2%,引气性减水剂可取上限3%~4%。
若砂率偏高,则降低幅度可增大,因为过高的砂率不仅影响混凝土强度,也给成型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具体配比均应由试配结果来确定。
(2)水泥用量。
混凝土中掺用减水剂均有不同程度节约水泥的效果,使用普通减水剂可节约5%~10%,使用高效减水剂可节约10%~15%。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混凝土,掺减水剂可节约更多的水泥。
(3)水灰比。
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根据所掺品种的减水率确定。
在节约水泥后为保持坍落度相同,其水灰比与未省水泥时相同或者增加约0.01~0.03。
三、商品混凝土试配、生产、施工成型中掺外加剂的注意事项1.投料均匀。
外加剂水剂贮存在池库中,所含固体颗粒有下沉的趋势,底部浓度大,上层浓度小,生产时应避免在最底层或最上层取料,或搅动后取料。
试配时,将存放样品的容器桶摇匀后称取,利于试验的准确性。
2.计量准确。
外加剂虽然掺量小,但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巨大。
如称量料斗出问题,掺量过大,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算,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如木钙掺量大于水泥质量的0.5%,会引入过量空气而使初凝缓慢,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糖蜜、腐植酸类减水剂也有同样情况,甚至混凝土几天还不凝结硬化,国内由此造成的事故也不少,如某搅拌站供某工地混凝土,一层楼不硬化,打掉后,搅拌站赔款40多万元。
3.坍落度损失补偿措施。
搅拌车到达现场后,如因路程长,压车等待等原因造成坍落度损失大,甚至泵不出去的情形,不准随意加水,可采取减水剂后掺法,进行二次流化,即掺加与原配合比相同的泵送剂(减水剂),在搅拌筒内进行2分钟的高速搅拌,搅匀后方可卸料,此法必须严格掌握,要有技术人员在场。
3.4.3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任务]某高层地下室剪力墙,壁厚350mm,钢筋间距最小净距40mm,设计混凝土抗渗等级P8,强度等级C40,无其他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
所用的原材料如下:水泥:普通42.5级,密度ρc=3100kg/m3,水泥强度f ce=46.6MPa。
砂:河砂,中砂,表观密度ρs=2660 kg/m3。
碎石:5—25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ρg=2680kg/m3。
水:自来饮用水。
[设计步骤]一、计算理论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按题意已知:设计混凝土强度f cu,k=40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表2-19标准差σ=6.0MPa,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f cu,k+1.645σ=40+1.645×6=49.9MPa2、计算水灰比(W/C)已知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49.9MPa,水泥实际强度f ce=46.6MPa。
无混凝土强度回归系数统计资料,采用碎石查表2-21αa=0.46,αb=0.07。
计算水灰比:W/C=αa·f ce/ f cu,0+αa·αb·f ce=0.46×46.6/49.9+0.16×0.07×46.6=0.42此水灰比小于表3-8的规定要求,可用。
3、确定用水量(m wo)已知施工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5—50mm,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查表2-25确定混凝土用水量m wo=191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