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麦粒肿治疗方法汇总(书上整理)
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方法

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方法麦粒肿,也称为痈,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皮肤感染。
中医认为,麦粒肿是由于体内邪气侵入脸部而引起的,可以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和加快康复。
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煎汤、穴位贴敷、中药外用和中药内服等。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中药煎汤:中药煎汤是中医治疗麦粒肿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并进行配伍煎煮。
常用的中药有辛温解毒药材如荆芥、薄荷、葶苈子,清热解毒药材如黄芩、连翘、板蓝根,以及逐水消肿的药材如茯苓、猪苓、泽泻等。
中药煎汤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从而达到消肿、解毒的作用。
2. 穴位贴敷:中医认为,通过贴敷适当的穴位,可以刺激穴位所在的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加速局部的淋巴循环,从而促进麦粒肿的消散。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四白、额外穴等。
在贴敷穴位时,可以使用中药煎汤煮熟的药渣,或者直接使用适量的中药粉末,将其敷贴在穴位上,可以增加疗效。
3.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是中医治疗麦粒肿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外用剂型有局部擦拭液、湿敷和外敷膏剂等。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苍术、黄柏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
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症状,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内服。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对于麦粒肿的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从而对病情有积极的影响。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肠胃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方法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操作。
此外,在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适或不良反应。
麦粒肿和霰粒肿速效疗法

麦粒肿和霰粒肿速效疗法麦粒肿和霰粒肿,西医的治疗方法或用眼药涂擦,或等成熟后刮除法治疗。
西医治疗是治标不治本,治疗时间长、痛苦大,并且不能断根,麦粒肿和霰粒肿仍会反复发作。
治疗麦粒肿和霰粒肿,方法简便痛苦少,花费也少,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断根不复发。
最好的方法是背部挑治法,但此种方法对较小的小孩来说还是有痛苦,并且在家不易操作(呵呵,其实现在的医院也没有多少医生懂此方法)。
划背法、线扎中指法是简便治疗麦粒肿的方法,简单、经济不用花钱,无损伤性,无任何副作用。
一、划背法方法:用火柴头(或一端为圆钝如火柴头大的木棒),沿肩胛骨内侧边缘,自上而下划,重复3次,划完一侧再划另一侧,左右先后不限,每日早晚各1 次,症状严重时,中间可加治1次。
肩胛骨内侧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走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睛内眦角,其中一分支沿着肩胛肌肉的内侧缘,依傍脊柱的附近,直下抵达腰部。
划背法沿着足太阳经走行的部位在两侧肩胛骨的内缘自上而下地划治,使热毒顺经脉下行排出,毒散热除,麦粒肿即可愈。
二、线扎中指法方法:取一棉线或毛线或麻线,缠绕对则中指根部,即左眼病就缠右手中指,右眼病就缠左手中指,也可以同时所双指,绕2-3圈扎好,松紧以指尖不出现紫瘀为好,或用1根牙签能塞过为度。
太松效果不佳,也不可以过紧,如果见指冷、剧痛等则是缠得过紧,即要略松一些。
亦有在中指第3节中段或第2节中段或无名指第3指骨处绑扎的。
12-24小时解去,最好是晚上睡觉时绑上,第二日早上解去。
此法适用于麦粒肿初起并未化脓者。
从中医经络理论看,五指为手三阴三阳经井穴、荥穴所在。
从手部反射区看,中指根部为眼(心)区。
线扎中指法即达到持续刺激眼部感应区后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三、背部挑治法在背部肩胛骨附近找红色的反应点,挑断皮下的白色纤维,麦粒肿和霰粒肿都不再复发,断了根,一次OK。
治疗麦粒肿的偏方

治疗麦粒肿的偏方
麦粒肿为眼部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对麦粒肿的称谓颇多,如针眼、眼丹、偷针、土疳、实热生疮等。
患病部位一般在上下眼睑,多数患处在眼睑外部,少数在眼睑内部,俗称里偷针。
★1.石榴叶绿豆方消除麦粒肿
材料:石榴叶10克,绿豆30克
制作:将上2味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炖至烂熟。
用法:吃豆饮汤。
每曰2剂。
适用范围:清热解毒,用治麦粒肿
★2.鸭跖草汁消除麦粒肿
材料:鲜鸭跖草茎1段(去节)
制作:用手架持成45°角,置于火上燃烧上端,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沬液体沸出,接小杯中,稍停片刻,待汁温凉。
用法:将沸出的液体滴于眼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
每日一次。
适用范围:麦粒肿患者。
★3.双花饮消炎明目
材料: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
制作:水煎服。
用法:头煎分2次内服,二煎熏洗患眼,每曰数次,每日
1剂。
适用范围:清热解毒,消炎明目,用治麦粒肿。
麦粒肿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由于过量食用辛辣燥热之品,致脾胃湿热内蕴,以致皮脂腺或睑板腺分泌过盛,又受风邪外袭,使热毒上攻,阻于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导致。
所以以上药方多为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药治疗小儿麦粒肿、霰粒肿的饮食调护

中药治疗小儿麦粒肿、霰粒肿的饮食调护应家长们的强烈要求,现把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基础知识总结一下,也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如何喂养患有这两种疾病的宝宝,避免了吃着中药,还不见效的后果。
麦粒肿即西医的睑腺炎,中医称之为针眼,其特点是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
一般初发多肿痒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脾胃积热或风热上犯有关。
霰粒肿即睑板腺囊肿,中医又称为胞生痰核,其特点是胞睑内生痰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硬核小者无自觉症状,硬核较大者胞睑可有重坠感,甚者睑内生肉芽,可有摩擦感。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脾失健运,痰湿内结;饮食失调,湿热内生,阻滞脉络所致。
麦粒肿与霰粒肿均属于胞睑疾病,胞睑属五轮学说中的肉轮,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故当胞睑有病时,多责之于脾和胃。
同时胞睑位于眼珠前部,易受六淫之邪侵袭。
六淫之邪再加上脾胃功能失调,内外合邪则更易发生胞睑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极易感受六淫之邪。
同时,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为壮,且饮食不知饥饱,家长喂养不当极易导致小儿脾失健运,从而导致生痰生热。
基于以上两点,小儿从某个角度来说比成人更易患胞睑疾病。
在麦粒肿和霰粒肿的中医药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儿饮食不得当,没有忌口,饥饱不自知等原因,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在就结合临床,将家长们常遇到的一些麦粒肿、霰粒肿饮食调护应当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交流:1.饮食量不宜过多。
小儿多见“胃强脾弱”,且饮食不知自调,常常饮食过饱,脾胃不能全部运化,导致食积生热,上犯于胞睑。
现在的家长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因此在饮食上不论是量还是从种类上来说,都是尽可能的足量与丰富,从而满足孩子的口味。
爱孩子的家长们殊不知过盛的营养对孩子没有好处,长期的食积不仅损伤脾胃,更累及我们中医所说的“肺”,脾为肺之母,母病及子,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积食的孩子多容易发烧感冒。
麦粒肿的治疗方法

麦粒肿的治疗方法麦粒肿,也称为疖子、脓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和炎症反应。
它通常出现在毛囊和皮脂腺的部位,特征是局部红肿、疼痛和发热。
麦粒肿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
本文将探讨麦粒肿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种常见的皮肤问题。
麦粒肿的治疗方法包括自我护理和医疗干预两种方式。
对于较轻的麦粒肿,可以尝试自我护理方法,而较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就医并接受医疗处理。
自我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保持局部清洁。
麦粒肿发生时,局部皮肤通常会有红肿和疼痛的症状,此时可以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洁患处,每次清洗应该避免用力擦拭,以免造成细菌扩散。
第二步,热敷。
热敷是缓解麦粒肿症状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脓液排出来减轻红肿和疼痛感。
使用热水袋或浸透热毛巾,在麦粒肿部位轻轻敷在患处,每次持续10到15分钟,每天进行多次热敷。
第三步,别挤压。
麦粒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挤压或捅破麦粒肿会导致细菌扩散,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
因此,患者应避免挤压或捅破麦粒肿,以免加重症状和延长恢复时间。
第四步,保持休息。
麦粒肿的治疗需要时间,因此患者需要休息和避免剧烈活动,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修复感染和炎症。
对于较严重的麦粒肿,建议就医并接受医疗干预。
医疗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切开引流。
如果麦粒肿在自我护理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好转,医生可能会建议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是一种手术操作,通过切开麦粒肿并将脓液排出,以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此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由专业医生完成。
2. 抗生素治疗。
如果麦粒肿伴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如高热、淋巴结肿大等,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可以帮助控制细菌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手术治疗。
对于复杂或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切除麦粒肿和其周围组织,以减少再发的可能性。
手术治疗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并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霰粒肿怎么消除

霰粒肿怎么消除关于《霰粒肿怎么消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霰粒肿是在生活起居中十分普遍的一种症状,它不但会对病人的眼周身心健康导致巨大的损害,另外也会比较严重影响到她们一切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寻找科学研究合理的清除方式看起来至关重要。
霰粒肿病人初期能够根据眼部按摩手法的方法清除,中后期可能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并且饮食搭配层面需要特别是在留意。
一、霰粒肿少年儿童得了霰粒肿是一种很一切正常的状况,最初觉得不适度,会发觉双眼上边有一个小小鲜红色的硬块,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要是没有立即医治,小小硬块会慢慢增大。
霰粒肿病发时有二种病症,一种是结膜炎处会变为鲜红色,这类状况下是不容易外扩散到脸部的,假如身患这类霰粒肿的病人,能够开展手术治疗接纳医治,医师会把上眼睑划开一个小创口随后取下鲜红色的一部分,将坏死的体细胞组织取下,一般状况下是不容易留出疤痕的。
另一种霰粒肿症状的鲜红色硬块会慢慢由上眼睑向皮肤面外扩散,鲜红色的硬块会增大,硬块內部带有很多坏死的体细胞组织,应当要立即医治,要是没有立即接纳医治,当硬块发展到一定大钟头,会出現裂开,裂开后可能在上眼睑出造成疤痕,假如比较严重的状况,也会造成上眼睑造成外翘状况。
二、医治建议在饮食搭配层面要多给少年儿童补充蛋白、维生素D和维他命C,会使皮肤越来越更强,饮食搭配不能过度油腻感和辛辣食物刺激性,应当多以口味淡主导,多吃水果蔬菜水果,多喝牛奶,能够多喝水、喝含有木本植物的茶叶茶,少年儿童的胃比较敏感,人体生长发育不彻底,应当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科学安排饮食搭配,多吃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
当少年儿童得了霰粒肿时,用力触碰上眼睑,会感受到绿豆尺寸的颗粒物,当发觉这一状况时应当立即送到医院体检,父母不能心存侥幸。
一部分父母感觉它是小问题,到医院医治会耽误到小孩学习,满怀可能一段时间就好了的心存侥幸一拖再拖,进而造成霰粒肿慢慢加剧,伤害到小孩身心健康。
治疗麦粒肿的土方法,这些措施很管用!

治疗麦粒肿的土方法,这些措施很管用!眼睛长麦粒肿虽然算不上大问题,但还是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有的人发现解决难度比较大,实际上,那可能是没有找对方法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有诸多方法,下面这些措施简单而有效。
★一、消除“针眼”四妙方1、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钟。
2、可用0.5%普鲁卡因(可加5—10万单位青霉素)于硬结周围皮下封闭治疗,促使炎症消退有一定效果,亦可作理疗。
3、对于局部肿痛较严重者,可适当给磺胺制剂或抗菌素内服治疗。
4、使用抗生素与清热解毒中药。
★二、消除“针眼”小偏方●取丝瓜藤30克,鲜荸荠30克,茶叶6克,水煎服,每日2-3次。
●取石榴叶10克,绿豆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在针眼刚出现时,可选择菊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中的一两味药,冲泡后热敷,以温热为宜,或捣烂外敷,每日4~5次。
将剥了皮的温热鸡蛋敷在眼处也有类似效果。
最好不要直接用水蒸气熏眼,以免烫伤。
●取鲜淡竹叶茎,去节,放在酒精灯上烧其中部,待其汁渗出,稍停片刻,涂于患处,每日1次。
●将鲜鸭跖草全草洗净,剥去叶片,取茎一段,将其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或用指挤压,即有汁液从断端流出,将此汁液涂于睑结膜表面及皮肤表面红肿处,每天4~5次。
★三、金银花露1)原料:金银花适量。
2)做法:金银花用水浸泡后,煎煮蒸馏即得。
服金银花液。
3)功能:清热解毒。
4)主治:麦粒肿,证属风热毒邪外客者。
★四、菊花甘草汤1)原料:白菊花,生甘草。
2)做法:以水2碗,将2味浸泡30分钟,煮沸10分钟,去渣。
趁温热时代茶频饮。
3)功能:疏风清热,除痛疖肿毒。
4)主治:麦粒肿,证属风热袭表者。
霰粒肿、麦粒肿傻傻分不清

家庭医药 2020.0917专家门诊·预防与治疗霰粒肿、麦粒肿傻傻分不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殷建王先生连续加了几周的班做项目,近来总感觉眼皮沉重,看东西也模模糊糊。
于是他趁着项目结束,请了几天假,打算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可没休息两天,王先生发现眼皮沉重的感觉加重了,右眼皮还鼓了一个大包,他连忙到医院就诊。
一番查看后,医生发现王先生是长了霰(音:xiàn)粒肿,给他开了些消炎眼药水,叮嘱他回家多热敷,提醒他肿块消不下去就得手术。
事关眼睛,王先生可不敢马虎对待。
可是一周过去,肿块还没变小的趋势,王先生只得再次来到医院。
经检查,王先生右眼有一个大肿块、一个小肿块,医生当即安排了手术。
医生见王先生十分紧张,便安慰他说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病,在儿童中也比较多见,很多小朋友都做过手术,所以不用害怕。
王先生想到自己小时候长过的“针眼”,忙问医生,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吗?人们口中的“针眼”,其实就是麦粒肿,又称睑(音:jiǎn)腺炎。
而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睑板腺脂质肉芽肿。
这2种眼病的发病部位都在眼睑(眼皮)的腺体上,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疾病。
病因不同眼睑上的腺体有眼睑板上的睑板腺、眼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等。
霰粒肿的发生与睑板腺的排出管道堵塞导致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有重要的关系,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麦粒肿是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炎症,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较多见。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麦粒肿又可分为两种: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症状不同霰粒肿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有时仅有眼部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有异物感。
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翻转眼睑在肿块的结膜面上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
若肿块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灸、按摩方法(一)霰粒肿
1、相关穴位
2、大骨空穴
(1)方法:艾灸
(2)出处:《单穴治病选萃》吕景山等主编
3、足中趾尖
(1)治疗方法:点刺放血
(2)出处:《单穴治病选萃》吕景山等主编
4、《最新针灸疗法300例》治疗方法
(二)麦粒肿
1、背部足太阳经反应点
4、攒竹穴
5、肝俞穴
6、大椎穴
7、耳尖
8、高树中《一针疗法》中的治疗方法
9、周德安《针灸八要》治疗方法
(三)按摩治疗霰粒肿、麦粒肿
出处:周尔晋《人体X形平衡法》
治疗方法:用火柴棍按压穴位,具体见说明
二、药方
出处高树中《中医眼疗大全》(一)霰粒肿
(二)麦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