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解析版】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含答案)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一、选择题1.(菏泽)13.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2. (苏州)26.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
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
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B.抗生素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C.“超级细菌”已经变异成为病毒 D.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答案:D3.(苏州)28.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答案:C4.(台州)16科学家通过比较如图与马相似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
科学家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演化证据是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个数逐渐减步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基本相近答案:D5.(济宁)5、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C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D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答案:B6.(台湾) 9.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有放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两瓶皆以棉花塞住……等)。
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但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三)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何者最合理?A.甲瓶的环境较不利于有翅的苍蝇生存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突变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此实验可推论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答案:A7.(临沂)24.现代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B.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C.为吃到高处树叶而形成D.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答案:D8.(南安)34.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2023年苏教版初二上册生物5.16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单元测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A. 无机物质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B. 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C. 有原始界膜的独立体系阶段D. 独立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阶段【答案】A【解析】试题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
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选择题“化学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与生命有最直接关系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应该是()A. 蛋白质、淀粉B. 蛋白质、核酸C. 甲烷、二氧化碳D. 氨基酸、核苷酸【答案】B【解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解析版】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单选题1.(2018·江苏中考模拟)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则甲、乙、丙依次是()A.基因、DNA、蛋白质B.DNA、基因、蛋白质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答案】A【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DNA、染色的关系是:基因<DNA<染色体,所以乙是DNA,甲是基因,而丙和乙是并列关系,应是蛋白质。
2.(2017·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A.22对+XX B.22条+Y C.22条+X D.X【答案】C【解析】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因此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C符合题意。
3.(2018·江苏中考真题)某同学用3个红球、1个白球、2个纸袋进行”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活动。
下列模拟操作或结论中,错误的是A.2个纸袋分别标“母亲““父亲B.2个红球放入标”母亲”纸袋,1个红球和1个白球放入标”父亲”纸袋C.闭眼,从2个纸袋中各随机取1个小球,记录2个小球的组合类型D.抓取、记录小球组合类型3次,就可模拟出孩子的性别比例接近1:1【答案】D【解析】某同学“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活动,可用标有“母亲”“父亲”的纸袋分别模拟母亲、父亲,A正确;人的体细胞内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因此放入标有“母亲”纸袋中的2个红色小球模拟1对性染色体,1个红球和1个白球放入标“父亲”纸袋,B正确;闭着眼睛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看两个小球的组合若是红、红小球组合代表X、X性染色体,表示孩子是女性;若是红、白小球组合代表X、Y性染色体,表示孩子是男孩。
因此,从两个纸袋中取出的小球组合可模拟出生孩子的性染色体组成,C正确;把小球各放回原纸袋中,重复抓取3次,由于次数较少,不能保证小球混合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着实验误差,故不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实验数据都能说明出生孩子的性别比例为1:1,D 错误。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技术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技术一、单选题1.(2018·江苏中考模拟)馒头喧软多孔,是由于发酵过程中()A.酵母菌产生了酒精B.乳酸菌产生了乳酸C.醋酸菌产生了醋酸D.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2.(2019·江苏中考真题)盐城一般6月中下旬进入梅雨期。
此时,食物更容易腐败变质。
其根本原因是()A.气温高B.湿度大C.光照不足D.微生物的生长和生殖3.(2019·江苏中考模拟)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了克隆羊“多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克隆属于有性繁殖B.克隆羊“多莉”的外貌最像提供卵细胞的母羊C.克隆羊的产生说明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有重要作用D.目前包括克隆人在内的克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4.(2019·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动物克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物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B.动物克隆采用的细胞主要是胚胎细胞和腺细胞等C.克隆技术不能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的动物D.克隆技术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的各种器官5.(2018·江苏中考模拟)图为发酵时酒精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据图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的高低都不会影响发酵产酒B.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酒C.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产酒D.产酒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6.(2017·江苏中考模拟)生物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的服务生活,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A.制酒酿——发酵技术B.培养无病毒植株——组织培养C.“多利”羊的诞生——克隆技术D.培养抗虫棉——无土栽培技术7.(2018·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培育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A.超级小鼠B.彩色棉花C.抗虫棉D.杂交水稻8.(2018·江苏中考模拟)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
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残留化学药物的污染C.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D.夏季水分蒸发过快9.(2017·江苏中考真题)如图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克隆属于有性繁殖B.多莉的外貌最像供卵细胞母羊aC.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D.目前是,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克隆人也是被允许的10.(2017·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可以使用酵母菌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可以使用霉菌C.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D.细菌能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但细菌也有有利的一面11.(2018·江苏中考模拟)细菌和真菌经常被人类利用,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细菌生产抗生素D.利用醋酸菌制醋12.(2018·江苏中考模拟)关于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生物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莉羊的诞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克隆技术的飞跃发展,将来会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巨型小鼠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影响C.转基因牛已能生产出有效的药物成分,这将对维持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D.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大豆油实施标识制度,让消费者自主选择13.(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发现的病毒都会在生活中接触后使人生病B.细菌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人的体内、体表都生活着许多细菌C.真菌中的蘑菇是素菜,细胞中也有叶绿体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都对人有益14.(2018·江苏中考模拟)克隆羊的培育与下表所示的三只母羊有关,据表推断,正确的是A.克隆羊的长相和母羊丙几乎一模一样B.克隆羊的长相和母羊乙几乎一模一样C.克隆过程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的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D.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工程15.(2017·江苏中考真题)下列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中,合理的是()A.用酵母菌制作米酒B.用大肠杆菌酿醋C.用乳酸菌制作酱油D.用醋酸菌提取青霉素16.(2018·江苏中考模拟)继克隆羊“多利”诞生后,我国科学家也培育出了克隆牛,克隆属于A.组织培养B.无性生殖C.营养繁殖D.有性生殖17.(2017·江苏中考模拟)盒装牛奶在常温下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其生产上利用的主要原理是A.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B.高温灭菌C.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的环境D.低温抑菌二、综合题18.(2018·句容市华阳中学中考模拟)如图所示为制造啤酒的方法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新情境新考法试题1.(新情境)(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答案】D【解析】A、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但银杏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
B、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所以,长颈鹿的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不是蛋白质)的阶段,C错误。
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
故选:D。
2.(新设问)(2023•烟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
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
2022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江苏河南广东四川湖南等)汇编专题10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保护(解析版)

专题10 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一.选择题1.(2022·连云港)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处在模拟实验和推测的阶段。
生物进化的研究,科学家则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了进化理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B.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C.科学家推测,从原始生命进化为各类生物经历了化学进化过程D.米勒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形成了原始生命【答案】B【解析】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化石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
B.《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正确。
C.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过程进化而来的。
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
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
所以,从原始生命进化为各类生物没有经历了化学进化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米勒的实验证实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简单有机物)。
至于从有机小分子如何变成复杂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如何演变成原始生命等过程未能证明,D错误。
故选B。
2.(2022·连云港)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B.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C.避免与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所以需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A 正确。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分类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分类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过度繁殖现象 B. 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会进行斗争C. 生物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 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答案】C【解析】【解答】A、大多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因此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过度繁殖现象。
A正确;B、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会进行斗争,B正确;C、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生物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C 不正确;D、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D正确.故选:C.【分析】达尔文指出,大多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3.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环境变化的结果 D. 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答案】B【解析】【解答】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因此,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B【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管理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4.原始的生命诞生于()A. 原始大气B. 原始森林C. 原始海洋D. 湖泊和河流【答案】C【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答案为:C【分析】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5.下列植物分别属于植物界中最低等和最高等植物类群的是()A. 紫菜和大豆B. 葫芦藓和苹果C. 蕨和桑D. 水杉和花生【答案】A【解析】【解答】解:A、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苹果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C、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桑属于被子植物,C错误.D、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花丝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故选:A【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低等的植物类群.6.经过模拟实验,科学家确认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的物质是()A. 氧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氢【答案】A【解析】【解答】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7.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B. 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C. 现代入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D.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C【解析】【解答】解: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没有生命.故不符合题意;B、始祖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因此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故不符合题意;C、现代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故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知识.可以从原始大气的组成、始祖鸟化石、人类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进化的知识.8.下列哪项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A. 甲烷、氨气、水蒸气、氧气B. 甲烷、氨气、水蒸气、氢气C. 甲烷、氨气、二氧化碳、氧气D. 氨气、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单选题1.(2018·江苏中考真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关于鲫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侧线感知水流方向B.尾鳍保持鱼体平衡C.鳃进行气体交换D.身体纺锤形减小阻力2.(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3.(2019·江苏中考模拟)“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与诗中动物不相符的描述是A.前肢为翼B.骨骼轻便C.体表覆羽D.变温动物4.(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农牧业生产B.扁形动物中的蚯蚓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C.许多软体动物的贝壳都是重要的中药材D.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害动物和绝对的有益动物5.(2018·江苏中考模拟)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种类越多C.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D.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6.(2018·江苏中考真题)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A.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B.子房内没有胚珠C.树冠高大和花朵鲜艳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7.(2018·江苏中考真题)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鲫鱼适应水中生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蚯蚓靠刚毛的收缩就能进行运动B.鲫鱼向前的动力来自尾鳍C.蚯蚓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D.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8.(2019·江苏中考模拟)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被土壤吸收了B.被植物直接吸收了C.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D.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9.(2018·江苏中考真题)以下几种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A.大鲵B.蜥蜴C.中华鳖D.扬子鳄10.(2018·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A.B.C.D.11.(2019·江苏中考模拟)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A.体内无输导组织B.都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C.有茎、叶和假根D.有真正的根、茎、叶12.(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蚯蚓体表有许多相似的体节,是典型的环节动物B.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C.兔的盲肠发达,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鸟类的气囊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13.(2019·江苏中考模拟)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种B.门C.纲D.属14.(2018·江苏中考真题)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高,其主要原因是() A.具有胎盘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大脑发达15.(2018·江苏中考真题)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真题分类汇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单选题1.(2019·江苏中考模拟)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答案】D【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2.(2018·江苏中考模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阶段和发生的最显著变化之一是A.南方古猿后肢粗壮B.能人奔跑飞快C.直立人脑容量增加D.智人群居生活【答案】C【解析】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
因此,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
3.(2019·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B.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越简单、越低等C.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陆生到水生的规律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错误;B、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错误;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错误。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正确;4.(2019·江苏中考模拟)如图中植物⑤④③分别是()A.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C.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答案】B【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可见,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可见⑤④③分别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故选B。
5.(2019·江苏中考模拟)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化石证据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C.解剖证据【答案】A【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故选A。
6.(2019·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C.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B【解析】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A正确;是环境对长颈鹿的颈的长短进行了选择,颈和前肢很长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错误;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7.(2019·江苏中考模拟)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B正确;许多化石证据表明,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D错误。
8.(2019·江苏中考模拟)一般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B.原始陆地C.原始海洋【答案】C【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C。
9.(2019·江苏中考模拟)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两个地层中曾挖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
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低等②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③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⑤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④【答案】A【解析】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
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物种A可能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而不能说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高等的原始哺乳动物不一定是由低等的生物原始两栖类进化来的。
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故A符合题意。
10.(2018·江苏中考真题)关于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较为科学的解释学说是()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造论【答案】C【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
故选C。
11.(2019·江苏中考模拟)如图所示的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答案】D【解析】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出现了输导组织;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具有强大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能称为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
图中①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④水绵属于藻类植物。
所以它们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循序是:④③②①,D正确。
12.(2018·江苏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境下天机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基,形成原始生命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B【解析】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A正确;米勒实验只能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尚不能证明形成原始生命这一阶段,B错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13.(2019·江苏中考模拟)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A.人工选择B.生存竞争C.自然选择【答案】C【解析】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故选C。
14.(2019·江苏中考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从体积小到体积大D.由水生到陆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C.15.(2019·江苏中考模拟)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加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并繁殖C.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农药引起害虫的抗药力可以不断积累和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进化论的观点的理解。
进化理论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内部因素是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农田中害虫由于变异存在有抗药性个体和不抗药性个体,在施加农药后,抗药性个体生存并繁殖,不抗性个体死亡,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害虫出现抗药性的表现,因此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