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练习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练习题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练习题1、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SO2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油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A、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B、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D、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4、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燃烧煤气B、大量燃烧含锰量很高的煤C、大量燃烧含硫量很高的煤D、大量燃烧沼气5、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的养殖业数亿元的损失。

发生赤潮的人为因素有:()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B、农业化肥流失进入水域C、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D、以上各项都是6、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A. 煤和天然气B. 煤C. 核能D. 三者都可能7、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8、酸雨的危害表现在()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项都是9、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A、安装净化装置B、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C、减少污水排放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10、下列现象中,由废电池污染所致的是()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菌B、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窒息死亡C、镉扩散到土壤中D、渤海海域发生赤潮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

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0
50
41
32
170
188 614
1355
122 624
1037
37
64
497
48
已灭绝的动物
–英国:黑灰海岸麻雀 ;美国:蓝色狗鱼; 澳大利亚:腹生青蛙……
–中国:华南虎?白暨豚?……
49
• 开展中国重要生态区的研究以及合理布局我国的 自然保护区成了当务之急
• 近10年是我国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 时期,但相应研究工作贫乏,保护区专家少
③生态过程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以及各 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的多样化。 26
27
28
29
6.6.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0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一种不起眼的野草 (过去)
双氢青蒿素
可用于各类疟疾。尤其适用 于抗氯喹、抗喹哌恶性疟疾 和凶险型脑型疟的救治。
(现在) 31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北天 河山内 辽吉黑上 江浙安 福江山 河湖湖广 广海重 四贵云西 陕甘青 宁新




京津北西 宁林 海苏江徽建西东南北南东西南庆川州南藏西肃海夏疆
50
各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至2004年底)
神 农 架 保 护 区
卧龙熊猫保护区
51
6.7 外来种入侵与有效控制
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
23
▪ 一次污染物:是指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可分为反 应性污染物和非反应性污染物。
▪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多种理化反应所生成的一系列新 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臭氧、 过氧化乙酰硝酸酯(PAN)、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 酸及硝酸盐气溶胶、以及一些活性中间产物等。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水和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B.黄河源自高原,流经森林、农田,进入大海C.鸟类的迁徙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D.鲨鱼生活在海洋中2.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与生物之间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D.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4.在下列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中,我们中学生目前还不能做到的是()A.节约粮食B.节约用水C.节约用电D.节约用汽油5.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关联.这表现在()A.非生物因素影响各生态系统B.地域相互关联C.生物有时会到不同生态系统D.ABC都是6.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A.自然灾害B.原来就这样C.洪水泛滥D.植被遭到严重破坏7.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农药地区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A.DDT能溶于水,随水流到了南极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随大气到南极C.DDT已进入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D.带有DDT的动物到达了南极二.填空题(共5小题)8.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每分钟就有超过的森林被毁.、、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措施.9.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只是地区性的..10.地球上的生物及其依存的环境,称为.其领域包括海平面以上和以下各约米.11.生物圈Ⅱ号是人类成功模拟出的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12.海平面以下的生物领域约占地球直径的分之一.三.解答题(共3小题)13.“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破解“垃圾围城”推动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必然举措,需要人人行动起来。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概述人类在自己的发展和生存过程中,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的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及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城市化进程等活动,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来源。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个物种因环境破坏而消失,这对生物圈的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了环境。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对土壤和水质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这些污染问题不仅直接危害到许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还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这对生物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减轻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我们必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下一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2.减少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

3.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生活方式。

4.推广可持续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鼓励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

5.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圈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论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我们自己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与生物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历史。

人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生物圈中获得,生物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靠采集和渔猎生活,生产力水平很低,活动范围狭窄,对生物圈的影响较小。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已经能够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将森林和草原开垦为农田,饲养家畜等,这就使人类的食物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依赖,但是,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地区性的环境问题。

进人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使生物圈的稳态受到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从能量方面来说,人类除了为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摄取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外,还大量动用生物圈经过漫长的岁月积存起来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就使得生物圈中能量的消耗大于能量的固定,使能量的收支失去平衡。

从物质循环方面来说,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生物圈中大量的物质资源被快速消耗,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和恢复,结果导致严重的资源危机;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多是直接排放到无机环境中,其中有许多物质是难以分解的,或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分解,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回路,并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方面,人类活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灭绝速率大大加决,生物多样性蒙受巨大损失,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草原上有益动物的减 少和害虫的增加
• 植被减少,土壤沙漠 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空气污染 呼吸道疾 病增加
日本非法 捕鲸
捕杀大象
动物摊点
过度捕杀
• 生物多样性下降 • 食物链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稳定性破坏
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
人类 活动
1、森林乱砍滥伐后对当地居民
对生 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物圈 的影
2、沙尘暴的起因
响 3、过度捕杀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1、自然保护
(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 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2、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 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负面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 调节气候
滥砍滥伐
破坏森林的后果
•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氧气
•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 调节气候
• 空气质量下降
• 环境恶化,多沙尘天 气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水土流失,土壤沙漠
化 • 气候不稳定
沙尘暴(产因)
•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乱砍乱伐) • 草原的不合理开发,过度放牧,草原的沙漠化 • 草原上有益动物的减少和害虫的增加
过度放牧
滚滚沙尘
沙尘暴
沙尘暴(后果)
•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 (乱砍乱伐)
• 草原的不合理开发, 过度放牧,草原的沙 漠化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基础版,含详解)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单选题1.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人类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降低温室效应B. 酸雨主要由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C. 废电池里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土壤,但对人无影响D. 控制和禁止使用氟利昂,能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2.“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工作与改善环境关系不密切的是()A. 建立森林公园B. 创建生态城市C. 整治重污染企业D.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3.研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A. 调查法B. 观察法C. 模拟探究法D. 比较法4.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的做法是A. 乘公交车出行B. 节约用电C. 使用一次性餐具D. 爱护花草树木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 ③⑤B. ①②C. ①②④⑥D. ②④⑤⑥6.以下情况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A. 城市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B.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 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里D. 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8.下列哪一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A. 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B. 为增加土地资源,腾埋摊涂及填海造地C. 生活污水不经处理被排向大江或大海D. 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发展经济9.海口市“双创”是改善城市居民的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享受空间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下列的做法中,你认为不恰当...的是A. 防治工业污染,大力推广清洁能源B. 扩大绿地面积,最大限度减少裸地面积C. 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D. 垃圾中的颗粒,大风吹动下,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污染10.同一品种的蒲公英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土壤中,根系庞大程度差别很大的原因()A. 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B. 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C. 生物性状不受基因控制D. 生活环境影响性状的表现二、多选题11.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酸雨对麦苗生长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配制三种不同酸性程度的酸雨溶液,每天用等量的三种酸雨溶液分别浇灌长势相同的三组麦苗,每组麦苗20株,观察并记录麦苗生长的差别.要达到实验的探究目的,上述实验需要修改的是,A. 盛放溶液所用的容器大小应一样B. 每组所观察的麦苗总数应该用2株C. 应该设置浇灌清水的空白对照组D. 观察每组麦苗生长的同学人数应相同三、综合题12.为治理水污染,相关部门在湘江某些河段建起了生物浮床,如图所示.(1)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吸收而减少;而河水中的有机物,则可被植物根系间生活着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降解.(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藻,这主要是受________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有人提出要将浮床上的植物加工成猪饲料,遭到反对,因为假如这样做,重金属会通过________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4)作为中学生,你会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13.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_____,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参与_____.(2)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3)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通过_____为小鱼提供_____.(4)该实验探究了_____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4.某造纸厂附近出现农作物死亡现象,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的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取一定量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水.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污水,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2)指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计划中的不足_____.(3)完善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_____.(4)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5)根据上述实验,请你给造纸厂提出治理建议:_____.15.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科研人员选取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并平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请你回答:(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该注射的是______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选取的小白鼠的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_____A.放弃该实验B.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C.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3)根据下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铅__(能,不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②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______.16.(每空1分,共9分)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材料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PM2.5是1到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哮喘复发.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材料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材料四:很多人为应对PM2.5的污染,选择戴口罩.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口罩,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街上流行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材料五: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其所在的城市某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1)肺泡适于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有助于扩大进行____的面积.肺泡外还包绕着丰富的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____构成,吸进的PM2.5的空气中的部分物质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____相适应的观点.(2)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PM2.5中的有害物质使有哮喘史的人再次发生哮喘,因此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____(3)材料五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17.据有关报道,广东省英德市某村大多数人寿命不过40岁.该省地质调查院得知后,开展了粤北岩溶地下水资源勘察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发现因地势低洼,污水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资源,以致地下水锰含量每升高达0.65毫克,亚硝酸盐含量每升达0.15毫克,分别超过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6.5倍和30倍.由于长期循环使用污染水,当地人的健康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可见,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变化又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请结合本地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实际状况作答:(1)举一个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2)针对该例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3)用已有知识作出假设.(4)说出探究问题的方法.(5)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显示解析下载本试卷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的优点.如何获取优点?18.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上图,得出你的观点:.(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保持稳定.(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19.资料一: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1)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______________相关.(2)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作用从叶片的______散发出水分.(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2)写出图中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中分别是:_____、_____.(3)图中甲对应的生物成分是_____;(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工业革命前提高了30%,使地球的温度提高了几度,请你根据图示提出2点建议,怎样降低地球温度?_____.专题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C【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A正确;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B正确;废电池里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土壤,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C错误;禁止使用氟利昂是因为氟利昂泄露会破坏臭氧层,D正确.2.D【解析】“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直接有关,改善雾霾天气状况的关键是改善空气质量,建立黄河森林公园、创建全国生态城市、关闭重污染企业与改善环境关系密不可分.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价值的表现.故选D.3.C【解析】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在做此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模拟酸雨”,与清水形成对照实验,所以我们进行的是模拟探究实验.故选C.4.C【解析】乘公交车出行属于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对于维护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不利有直接的关系,C符合题意;爱护花草树木,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5.A【解析】分析: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解答:①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②排放污水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④焚烧垃圾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⑥喷药灭虫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剧毒不易降解的农药还会沿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因此这些活动都会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而③植树造林、⑤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只有③、⑤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故选:A6.A【解析】试题分析: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不会引起水污染,A正确;B、农业上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污染,B错误;C、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里会引起水污染,C错误;D、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会引起水污染,D错误;故选A.7.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8.A【解析】试题分析: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较少污染保护环境,A正确;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腾埋摊涂及填海造地,都会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生活中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磷等,不经过处理就排到湖泊、河流中,会污染水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C错误;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这样是植物类型变得相对单一,生态系统更容易被破坏,D错误.故选A.9.D【解析】解答:A、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要改善空气质量可以推广清洁能源.;故A正确;B、积极扩大绿化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裸露地面,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故B正确;C、环境管理的目的是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故C正确;D、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随风飘逸和扩散,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故D错误.故选:D10.D【解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同一品种的蒲公英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土壤中,根系庞大程度差别很大的原因是生活环境影响性状的表现. 11.B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麦苗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其它条件应相同,盛放溶液所用的容器大小应一样,A正确;每组所观察的麦苗总数应该用2株,2株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因此要用多用几株如20株,B错误;对照实验,要有对照组,因此应该设置浇灌清水的空白对照组,C正确;观察每组麦苗生长的同学人数不必要相同,D错误. 12.根分解光照食物链禁止向河水中排放污水及生活垃圾【解析】(1)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水分和无水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通过叶制造,所以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根的吸收而减少.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是因为有生物浮床后,生物浮床抢了大部分的阳光,使水体藻类缺少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受到阻碍,所以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4)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水域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13.分解者物质循环水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小鱼缺氧死亡光合作用氧气生产者、分解者、光【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2)D装置由于放在黑暗中,条件是无光,所以装置中的绿色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装置中的小鱼与绿色水草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A装置只小鱼消耗氧气,B、C装置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气消耗最快的就是装置D,因此装置中的小鱼因缺少氧气最先死亡.(3)C、D装置为对照实验组,装置中除了条件光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对照组探究的是光对两装置的影响.由于D装置中的小鱼最先死亡可知,绿色水草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鱼呼吸作用利用.(4)该实验探究了生产者、分解者、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4.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没有设置对照组;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作为对照;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严禁往水源中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等等.【解析】(1)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2)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在小组同学制定的计划中只有一个花盆(实验组),而没有设置对照组.(3)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所以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造纸厂污水.对照组应该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4)由于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造纸厂污水,每天一次,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而喷洒清水的花盆中的大豆苗生长良好.故得出的结论是造纸厂污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5)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严禁往水源中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等措施都可以防止水污染.根据上述实验,给造纸厂提出治理建议:严禁往水源中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等等.15.5%葡萄糖铅(或醋酸铅)控制单一变量 B 能越低【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实验变量是铅,所以甲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所以实验前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铅(或醋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或铅(或醋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选取的小白鼠的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2)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3)①比较曲线坐标图可知:由甲和乙曲线可知,甲小白鼠体内无铅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乙小白鼠体内含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说明铅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低.16.(1)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功能;(2)抗原;(3)变量;(4)求平均值;(5)越大;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解析】试题分析:(1)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抗原.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的病体.(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4)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5)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可以通过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改善空气质量.故答案为:(1)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功能;(2)抗原;(3)变量;(4)求平均值;(5)越大;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17.(1)森林、植被被当地人们砍伐和破坏;(2)植被的减少会增加水土流失吗?(3)植被的减少会增加水土流失.(4)用摸拟实验的方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2012东营)2012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
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

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图7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C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2.(2012惠安)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

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A )
A.调节碳-氧平衡 B.过滤空气尘埃 C.降低环境噪声 D.涵养土壤水源3、(2012中山)下列人类行为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A.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 B.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C.大量引入国外优势树种
D.举办禾花雀美食节答案:B 4.(2012晋江)现在倡导“文明清明,绿色清明”。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倡议的是( A )A.把垃圾放到相关地方处理 B.放鞭炮,大量烧纸钱
C.大声喧哗,随意扔烟蒂 D.砍光墓地周围树木
5.(2012永安)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C )
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
6、(2012中山)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D)
酒精浓度0(清水)0.25% 1% 10%20%
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35 45 30 23 死亡上述数据表明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B.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7. (2012绍兴)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D )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8.(2012永安)“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
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不属于
...“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
A.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C.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