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高中语文】如何翻译文言文

【高中语文】如何翻译文言文

【高中语文】如何翻译文言文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逐字逐句直译,是指尽可能逐字逐句直译中文原文。

直译的优点是逐字翻译;缺点是有时翻译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语言不够流畅。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以便尽可能地符合原意,句子尽可能地照顾原意。

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增加或减少单词,可以改变单词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句型。

意译的优势在于文本和意义的连贯性。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相对流畅易懂。

有时,原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实施。

这两种翻译方法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下”的意思是保持。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古代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年号、计量单位等,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充”指补充。

(1)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2)在省略句中补上省略;(3)填写省略的陈述。

注:在省略的部分或句子中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将古代汉语的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型。

倒装主谓句、介词宾语句、介词宾语句和定语后置句的语序应进行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代汉语翻译公式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咸明主题,收集信息,从段落到句子,从句子到单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注意前面的文字,联系下面的句子,仔细考虑和猜测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如果省略,请填写原始含义,并添加括号以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我”和“你”代表我,“呃”和“如”代表你。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课堂实录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课堂实录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引用朱熹说的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本节课的寄语。

大家学习文言文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还有很多同学谈文言文眼花、色变、脑大。

基于此,今天,老师就细化我们已基本掌握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大家共同研讨文言文翻译方法之六字译文绝招,以此作为翻译的活水。

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走出文言文翻译的窘途。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一招留即保留法大家看题1,谁来翻译?生说,看题2谁来翻译?大家仔细观察翻译时这两个句子什么词保留不动?生说师明确: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译题3。

谁能来翻译?大家说哪个字没译?夫为什么不译?夫是发语词无实义所以没译。

再翻译题4,谁翻译?哪个字没译?也也字句中表停顿,无实义。

由两个句子我们就可以推出第二招是哪个字?删,即删除法,删去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等。

师:第三招就是换下面的问题由各组自己解决,先翻译句子5—7题,再结合蓝字部分探讨翻译时什么情况用换这种方法。

好,开始!师:各组翻译完,总结出答案就坐好。

哪组说?我组研究题5,妻子古今异义词所以翻译时换古意。

整个句子翻译一下。

我组研究题7,见,通假字翻译时换成通假后字的意思。

我组研究题6,复、全二字使动用法,翻译时换成活用后的词意。

各组说的都很好,其实用完留、删剩下的都是换的对象了,那就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会用到此法。

师:同学们,以上三招,我们共同努力,学的还不错。

请看题8—10,这些句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句式?题8,定后,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题9宾前,语序为欺余。

题10,状后,语序为月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大家一起说这个方法应是调即调整法,翻译时如定后,宾前,状后,主谓倒置,都用调整法。

师:接下来,这招我采用抢答来完成。

大家看一眼11—14题,好,时间到!请听题:①这四句都是统一的句式,什么句式?②请补出11题句中省略的内容。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直译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是现代翻译的文本。

意思要清楚,语言要流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字母”指译文应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歪曲、遗漏或添加。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是指译文的句子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译文应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应相应地执行。

尽量保持原文选词造句的特点和相似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只有当直译不能表达原文意图时,意译才能在相关部分进行补充。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对于实词(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然后他邀请吴国人民上法庭,杀死了五个人,包括严培伟、杨念如、马杰、沈阳和周文元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江宁的龙坡、苏州的邓伟和杭州的西溪都产李子。

d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翻译。

翻译偏义复合词、古今同义词、灵活使用和常见虚词等古典汉语现象。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我们社会的演员是第一个,他为自己的声音和正义募集资金,送他上路。

c以旌其所为D.当月亮在夜间发光时,独自坐船到悬崖底部。

(3)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书架上摆满了借来的书,人们静静地坐着,发出一种声音。

d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虚词(4)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 (2)

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 (2)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绝对是关键。

掌握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这些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在了解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对下面这些方法一定要认真掌握。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要点: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形式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第一,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义是翻译的基础。

文言文在语法和词义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动宾结构的不常见和动词的特殊用法等。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言文中常见的“耳食之人”可以理解为“寄生虫”或“吃人嘴短”;“谁知其可畏也”可以理解为“谁知道他的可怕程度”;“曰”通常翻译为“说道”或“说”等。

第二,注意理解上下文并准确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

文言文往往语句繁复,逻辑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学生在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要脱离文意翻译。

例如,文言文中的“夫”可以理解为“然而”或“但是”等;“诚”可以理解为“的确”或“实际上”等。

第三,翻译时要注重文言文的修辞特点。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包括比喻、夸张、对仗等。

当遇到修辞手法时,学生需要善于把握修辞的效果,并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准确翻译。

例如,文言文中的“蓬勃奋发”可以理解为“蓬勃发展”或“极其勤奋”;“万紫千红”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颜色”。

第四,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文言文在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避免生硬和生涩的表达。

例如,文言文中的“众所周知”可以翻译为“众所周知”或“众所皆知”;“相辅相成”可以翻译为“相互依存”。

第五,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性理解力。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语言形式,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尽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性理解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背景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展文言文翻译吉林省九台市营城一中语文组徐逸超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

它在试卷中直接出题就有10分,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

根据以往的经历,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一、直翻实词。

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

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单分析,把句子中的所有词〔不包括明显的常见虚词〕都直译出来。

每个词译时如意思不明确也可以把本义,根本引申义和常见义都译出来放在那。

译时不太用考虑语境,只要求对词进展直译。

二、在第一步的直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古代文化仪式和礼制,以及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的惯用语。

这些词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理解,多识记,在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把这些专用名词拆开来进展翻译。

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宋史黄庭坚传?〕一句中,“舅李常过其家〞不要译成“舅舅李氏常常造访他家〞,李常是个人名,假如拆开翻译就闹大笑话了。

三、找出那些容易闹出笑话的专有名词之后,就要继续寻找句子中有没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了。

先说古今异义词,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所以一些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是完全相反。

假如这些词考生要用今义去翻译,那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例如:衡下车,治威严。

〔?后汉书张衡传?〕一句中,不能把“下车〞翻译成“从车上下来〞“下车〞一词应译为“官吏到任〞。

把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除了平时的认真积累外,有的词还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方法去理解字的本义和几个常见的引申义,从而防止因古今异义的问题而产生错误。

再说通假字,通假字在区分的时候比古今异义词还有困难些。

由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这些词往往隐藏得很深,不仅翻译句子时对于这些通假字无从下手,而且它们还对文言文理解构成宏大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技巧》
浏阳十中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求。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通过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检查学习
读下面的文言句子,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我有感慨了。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将军作战黄河以北,我作战在黄河以南。
二、探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留 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数量词、 典章制度、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 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 作司空,总揽朝政,从容问宗曰: “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 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 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 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四、布置作业
1、熟记翻译方法。 2、完成《三维设计》配 套练习。
2.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③距关,毋内诸侯
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道 策之不以其道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一、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
换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一词多义字。
3.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词中 的衬字等删去。
4.读句子,标出句式类型。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调 “调”即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 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5.读句子,找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补 “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6.读句子,解释划横线词语意思。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尙不相欺,况大国乎?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贯 “贯”即“意译”,指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贯通地翻译。
翻译方法小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三、课堂练习
1.读短文,找出删、调、补的地方。
•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 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也。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 鲁迅与 萧红的 忘年交 来引出 对萧红 及其作 品的介 绍。

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 今世界 要求的 格物致 知放在 一起加 以比较 ,从而 突出强 调了本 文的论 点。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

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 格。根 据学生 对作家 萧红的 作品以 及那个 时代的 历史环 境的了 解程度 ,来安 排教学 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