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000字
《谈美书简》的读后感(精选15篇)

《谈美书简》的读后感(精选1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谈美书简》的读后感篇1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著作包含着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
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
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
他依然对着这女郎赞着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谈美书简》读后感(汇编3篇)《谈美书简》读后感1什么是美?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许多人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
但这些感受都比较浅显,看过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后,我知道了朱光潜先生眼中的美。
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这很值得我们广大中学生学习。
也许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话,你不会有太深的感触,但如果你专注地把这一整本小书读完,你必会为朱先生治学为人的态度所折服!书中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光潜先生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
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
其实美感无时无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
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这可以让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
房屋装修也是一门美学功课,明亮宽敞、舒适已经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觉和概念才让它与众不同,比如:欧式概念、田园风格、东南亚感觉、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
独特的家居风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独特性,更能让他享受其中。
车子基本性能就是带步,而且现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观流线性、颜色等。
所以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美感可以让人们得到心里上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谈美》这书中,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通用10篇)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谈美书简》读书笔记(通用10篇)《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读完《谈美书简》总体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包含了各种不明白。
留下鲜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记不清楚,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专业性很强,虽然作者也竭力写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但就我本身而言,一个从为看过听过“美学”,压根不知道有美学存在的人,突然读到一本美学大师谈美学的书,总觉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应付。
可以做个比喻来形象的诠释我的感觉。
看这本书,就像看T台秀一样。
看着各种各样想尽办法创新的时装,却得不偿失的让人看到另类的搞怪,难以接受。
但当你知道这是一位知名大师呕心沥血的作品,你就会按奈住自己的烦躁,耐心品位,试图找到一点可以看的过去的地方。
但当你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时候,你又看到别人对这些设计赞不绝口,你便会心生疑惑,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乐趣以作消遣。
于是你便会将注意力转到主体的庞杂部分,比如你会欣赏模特的妆容、身材、造型,或者聆听秀场的音乐,或者研究T台的设计。
总之,你会找到主体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但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
读它,需要静心,在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寻找到一点能读懂的,能理解作者观点的,但往往是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和服装设计师类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却收效甚微。
至少作为万千读者之一的我,确实是在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就读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对美学的认知。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作者。
或许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太广,含盖内容太多,这就对我像我一样知识面狭窄的读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扰。
这个问题,即使作者再怎样神通广大也解释不清楚。
比如,书中常提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根本就没接触过,试问,我又怎能理解透彻呢?所以,我还是要多读书,多涉猎些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许这样,便可以理解此书的内容。
正如看T台一样,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我就会从其他细节方面来寻找这本书的精彩,好鼓励我继续读下去。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谈美书简》读后感篇1刚刚扣上谈美一书,便提笔来写感,颇有几分应付之意。
但事实并非如此。
于我,一个从未考虑过什么"美"是什么,并几乎不与艺术沾边的高中生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有些吃榴莲之感,首先是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其次便是内容的苦涩。
因此,我实属是怕不马上记住点什么,怕是白读了这篇佳作。
于一门生疏的知识,我随时颇为仔细读过,但仅仅一遍,还只是吸取了沧海一粟,本该读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声,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于此,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次使我真正了解了美的范围,我想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处。
当然,美的范围无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他是一个极为宽阔的领域。
语言、声音、画面、劳动生产、建筑···皆属美的范畴。
人与自然,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美得缔造者。
可这之前,我只狭隘的认为艺术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处的艺术品也只是狭隘的定义),上心领悟2,我们时时刻刻都与艺术接触,都在与美接触,依据好听的话语,一道虹,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没有人可以给美下一个完满的定义,正如文中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
美是颇具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
而美与美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没有脱离美感的客观美的单独存在,正如朱老所举,沙漠中再雄伟的建筑,没有得到主观美感的确定,谁又能说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种倾向,不同人的倾向不同,因此没人会了解且统一全部人的倾向,也就无法给美一个准确的定义。
这里所说的没事一种倾向,就大大的扩展了美的含义,这就可以用我们所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来说明。
我们一般人眼中与思想中的美,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
可其实不然,我们心中冥冥中有一种自然地倾向(这貌似就要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说明了),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丑陋,可却拥有一颗感恩高尚的心,这时我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地倾向,倾向于观赏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内在美。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大概快有十天的样子没有读《谈美书简》,我认为读这样的书是要有一种心境的,至少要能感受到其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
朱光潜先生用了好多篇文字来说明他所说的“美”到底是什么“美”,实用的、科学的不是美,快感不是美感,联想也不是美感,考证、批评都不是美感的态度,自然也需和情趣结合起来才谈的上美。
朱光潜先生在《依样画葫芦》这篇文章里,又谈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一般人大半以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和成因虽不同,而其为美则一。
自然丑和艺术丑也是如此。
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两种主义看起来相反,实则主张类似,“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它们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在“依样画葫芦”,只不过写实主义以为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模仿;而理想主义认为“美在类型”,应该选一个富有代表性的葫芦来模仿。
他把理想主义称为“精炼的写实主义”。
我们说“艺术美”时,“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
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
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
朱光潜先生再次强调了他认为的美是“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并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的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有“度娘”,但是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来,还是要“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谈美和写作还是有区别,写作之初,“依样画葫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2这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读完后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美的本质、美感的形成以及艺术与美的关系等问题。
他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朱光潜先生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他认为美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更是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了美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书中还谈到了艺术创作中的美感体验。
朱光潜先生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读完《谈美书简》,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敏锐的感知。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
它还让我明白了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良好的审美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20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
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
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
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
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
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
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
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美?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对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或者说是理论研究者,简单草率地定义某种事物,总不免会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会怡笑大方。
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
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
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
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
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
因此有人问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他回答:“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

前言《谈美书简》是一本介绍艺术和美学理论的著作,其作者份为笛卡尔和亚里士多德,篇幅非常短,仅有几页。
然而,这本书的短小精悍,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学理论的奥妙之处。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深入探究《谈美书简》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第一篇:艺术之美《谈美书简》的第一篇以“艺术之美”为主题,笛卡尔从艺术的个体经验出发剖析了艺术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表现某种特定的思想或观点,而在于纯粹的审美体验。
艺术家的真正目的是引导观众建立一种情感上的态度或体验,使其感受到一种美的愉悦。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且能够让人们得到美的救赎和涵养,进而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在我看来,艺术确实是一种宝贵的人文资源。
艺术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人们有高度的审美意识、情感和智慧。
艺术家的创作需要他有深入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观众的欣赏则需要他能够真正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艺术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而且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究人类文明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篇:美的本质在《谈美书简》的第二篇中,亚里士多德着重探究美的本质。
他认为,美的本质不仅包括客观的形式和内容,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和体验。
美是一种主体的认知过程,需要同时具备客观的外部客观性和内部主体性。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美的种类,其中包括意境美、自然美、社交美等多种形式。
阅读这一篇后,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美并不仅限于外部形式的表现,还包括与美的主体的内在判断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方面。
这种内在的体验和判断对于形成美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体验都是独特的,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物所感知到的美也是不同的。
此外,美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美具有不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完成不同的使命和功能。
第三篇:艺术和美的教育《谈美书简》的第三篇主要探讨了艺术和美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和美的教育对于人的整体发展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000字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黄昏还用如此细腻且深入浅出的文笔,将深奥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
对朱光潜老先生不由地由衷敬佩。
书中,老先生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也算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
在《谈人》里,老先生指出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如人体装饰、歌唱、音乐、舞蹈等,都直接源于原始民族休养生息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美学,原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其实,冥思细想,美无处不在。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就有不少美的传承,比如唯美典雅的国画、笔酣墨饱的书法、国之精髓的京剧、名扬四海的瓷器工艺
现代文化下人们更是发展了更多美学的分支。
我们生活的现代城市格局,在追求现代感的同时融入大量自然元素,让自然在城市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加以体现,生态绿化的兴起,不正是体现人们在往更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在生活中时刻因外物美得到心理美,得到一种对于美感的满足从而欣喜,这也成为一种美。
文学美,就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中间许多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更是成为了美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中年轻貌美的吉卜赛女郎在危急时刻为卡西莫多挺身而出,给他救命之水。
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之后屡救吉卜赛女郎,为她报仇雪恨。
你能说卡西莫多不美么?《老人与海》中穷困交加的圣地亚哥终日与海为伴,与比船还大的枪鱼奋战两昼夜,并击退啦鲨鱼无数次的攻击,虽然最后只拖回了一截白骨,但是我们能说他不是美的代表吗?还有《弱种子也要发芽》里的老农,得知我的孩子听力受损,看到他把弱种子抛弃很难过后,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让它们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此刻的老农在震撼人心的感动中能说不美吗?
什么是美?如何学好美学?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学,就真的不懂美了么?难道一定要学好美学,才算懂美?朱光潜先生书中举例的杜甫诗句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反映的移情作用就明确告诉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达到物我合一,用心感受美的存在,就是最本质的美了。
文学美,建筑美,都可归于此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的话已经为我们指引了通向美的真理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