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结合注释把句子读通顺,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出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读字词。
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简练的语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能从《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学习课文,找一找答案吧!2.幻灯片出示会认字:宋耕释冀(1)指读并领读。
(2)学生自读。
(3)师生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会写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词语并熟记生字。
(2)书写。
教师指导难写字的笔顺。
二、结合词句,理解课文1.导入:同学们,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到的课文是有区别的,文言文中的词语和我们现在的话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那么我们就通过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注释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③[因]于是。
④[释]放下。
⑤[耒]古代用来耕田的种农具。
⑥[冀]希望3.出示问题:(1)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各是怎样的?4.学生讨论交流。
5.老师组织,交流收获。
(1)对语句的理解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2)对事情过程的认识。
导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收获。
学生讨论后,老师进行归纳: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5《守株待兔》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人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5 守株待兔【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思维能力:比较“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与《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的异同。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故事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课文通过种田人偶然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关注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特点有: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关注学法指导:学习本课时,可以立足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经验,从读准字音,停顿准确和想象、补白文言文故事中的省略处着手,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大概内容。
关注积累: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刻舟求剑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关注词语: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
“株”是“树桩”的意思。
“冀”是“希望”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株、耕、释”,懂得汉字
书写的避让规则。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4、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5、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板书:寓言)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古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指导书写“株、耕”。
2、熟读课文,读准停顿,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听记训练: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一、引入新课
1、从听记训练中看出了什么?
2、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总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题)
指导写“株”,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好停顿
1、自由读文,要求做到音准句通。
2、检测、强调。
耕:后鼻音。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5.守株待兔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课件出示2:守株待兔图片),看是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教学课时1课时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课件出示3: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3.了解韩非子:(课件出示4出示韩非图片):这是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我们尊敬地称他——。
韩非子不仅是尊称,他也是——。
(课件出示5:书图)。
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5)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6:生字田字格课件:)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冀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题,介绍作者,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先解决生字问题,为阅读理解文言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请大家打开书19页,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标分析
统编版教材在三年级就安排这样的小古文,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即引导学生感悟小古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
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接下来学习
小古文做好铺垫。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寓意深刻。
教育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文配有插图,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
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准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等方法读懂故事大意,并背
诵课文。
3.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公开课《守株待兔》教案优秀4篇

公开课《守株待兔》教案优秀4篇公开课《守株待兔》教案篇一一、【案例背景】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寓言故事为体裁的教学内容。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推想、领悟言外之意、品评人生滋味。
寓言能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人格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寓言也是儿童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为它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一个教训。
寓言《守株待兔》写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结果再也没有捡到野兔,地也荒了,庄稼全完了。
这则寓言讽刺了不主动努力,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二、【案例描述】师:你们喜欢读寓言吗?生:喜欢。
师:较喜欢读什么寓言?生1:我喜欢读《伊索寓言》生2:我喜欢读《拉封丹寓言》师:喜欢读寓言,那你发现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生: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很简短,而且能告诉人们道理。
师:是啊,每读完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就会懂得一个道理,读的故事越多,懂得的道理也就越多。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个寓言故事,是什么故事呢?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
用手书空指导写好“株”字。
(联系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生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3:“株”是什么意思?(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在读文之前提出问题,使读者有了明确的目的。
)师: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要认真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掌握情况)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师生共同评议。
生1:较后一句话是说那只兔子不知怎的,它一头撞到树桩上,死了。
我觉得王承昊没有读出惊奇的意思。
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演示兔子窜出来,引导学生体会“窜”的意思,朗读第一句话,师:读完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生:一个种田人正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6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
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
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3.借助课文注释,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
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下册寓言单
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本册书第一次,也是小学阶段第二次以文言文
的方式呈现的课文。
本课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
道理”。
人文要素是“通过寓言这面镜子,审视我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并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插图理解文言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劳而获不可取。
三、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