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VD患者血脂管理新理念
从最新指南看ASCVD管理新理念-ASCVD他汀优化管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饮 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 及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对ASCVD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建议和期望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建 议,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医疗工作者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为 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 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 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肌酶等指 标,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ASCVD他汀治疗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安全性问题
他汀治疗可能导致肝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依从性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担心不良反应或认为药物治疗不是长久之计而拒 绝或停用他汀治疗。
联合治疗问题
01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 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SCV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呈上升趋势。
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
03
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
ASCVD他汀治疗的重要性
01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ASCVD风险 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ASCVD他汀优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强化预防措施
未来ASCVD他汀管理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提高公众对ASCVD的认识和改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 。
跨学科合作
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等多个学科将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ASCVD他汀优化管理方案。
对ASCVD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建议和期望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
02
他汀治疗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水平,抑制动 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血管 事件的发生。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第13页
PCSK9抑制剂:
PCSK9主要在肝脏内质网合成,在高尔基 体内乙酰化后分泌至血液中。PCSK9可降 解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影响LDL内化,使 LDL不能被去除,从而造成LDL-C水平升 高。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 尤单抗可结合PCSK9,抑制其与LDLR结合, 进而阻止LDLR降解,使肝脏表示更多LDLR,降低血浆LDL-C水平
第15页
有研究者提出,除了降LDL-C外,PCSK9抗体 还可能经过其它机制来改进心血管结局。这 些机制包含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和 氧化应激,以及抑制促血栓形成路径。这些 作用对于ACS患者可能格外主要
使用他汀类药品时,循环中PCSK9水平上调, 这提醒抑制PCSK9通路有可能补充他汀类降 LDL-C作用。
第5页
干预靶标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第6页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第7页
降脂药品治疗
1. 他汀类药品治疗 2.非他汀类药品治疗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第8页
1、他汀类药品治疗
他汀类药品,是超高危ASCVD患者二级预防基石。 其经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 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肝细胞 内胆固醇水平下降,继而经过负反馈调整使肝细 胞表面LDL受体显著上调,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 脂蛋白(VLDL)颗粒表面载脂蛋白B和E与上调受 体相结合,将循环中LDL和VLDL颗粒大量转移至肝 细胞内,从而使血中LDL-C和VLDL-C水平显著下降。 他汀类药品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对 甘油三酯。
临床血脂管理指南更新要点、ASCVD总体风险评估、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血脂筛查及药物治疗

临床血脂管理更新要点、ASCVD总体风险评估、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血脂筛查及药物治疗更新要点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级别不同,在生活方式干预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PCSK9抑制剂达标策略。
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血脂从儿童时期开始管理。
ASCVD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1)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基础。
(2)采用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风险评估。
(3)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余生风险评估。
(4)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1)按是否患有ASCVD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危险分层;(3)在尚无ASCVD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三种情况之一。
在难以确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及血脂筛查(1)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人群。
(2)在临床实践中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
LDL-C是与ASCVD发病风险呈因果关系且作为临床首要治疗靶点的血脂指标。
对于ASCVD风险不同人群,LDL-C合适水平和升高判断标准不同,启动降脂药物治疗LDL-C水平和LDL-C治疗目标有所不同。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要点提示:(1)LDL-C是防治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2)根据个体ASCVD风险确定相应LDL-C及非HDL-C目标值。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LDL-C及非HDL-C基础。
(4)降LDL-C治疗以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为初始治疗。
(5)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未达标时应考虑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已定义为"极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再发风险存在差异。
2018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将ASCVD患者的风险进一步细分为极高风险和非极高风险患者,并进行不同的治疗推荐,强调极高风险人群在高强度/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非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荐。
2017年ACC专家组就"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ASCVD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专家共识。
但是,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患者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而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我国的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
此外,除了单一高强度的他汀治疗,联合降脂方案也可显著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
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从指南到实践---ASCVD胆固醇管理新策略

指南推荐, 预防事件,所有SCAD患者应使用他汀
预防事件
所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推荐使用他汀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t296
ESC指南同时推荐, SCAD患者是高危患者,也应强化他汀治疗
•中高危: >=2个危险因素 且10年心血管风险10-20%
•高危(含极高危): CHD 和CHD等危症
NCEP ATP II, Arch Intern Med. 1988;148:36-69 NCEP ATPII, JAMA. 1993;269:3015-3023 NCEP ATPIII, JAMA. 2001;285:2486-2497,NCEP ATPIII, Circulation. 2004;110: 227-239
2. 原发性LDL–C升高 ≥190 mg/dL者
3. 临床无ASCVD的糖尿病, 年龄40-75岁,LDL–C 70-189mg/dL 者
4. 临床无ASCVD 或糖尿病, LDL–C 70-189 mg/dL , 且10年ASCVD 风险 ≥7.5% 者
Stone NJ, et al. JACC. 2013, doi:10.1016/j.jacc.2013.11.002.
确诊的C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无论LDL-C 水平,均应考虑他汀治疗。LDL-C目标< 1.8 mmol/L (70 mg/dL) 或当无法达到目标水平时降低>50%。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t296
降脂治疗与管理新理念

降脂治疗与管理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普及,高血脂症已成为人们健康的“杀手”。
高血脂症以其潜在的危害性和不容忽视的发病率,受到了广大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
为了改变现状,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和探索。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而导致的代谢紊乱,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的异常升高。
高血脂症在人体内会形成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合理运动等方式来降低脂质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的目的。
首先,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注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习惯性的选择方便食品和外卖,这些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脂肪、盐和糖分。
因此,新理念强调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工作压力,同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强调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含量。
患者应该选择低脂、低糖、低盐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要避免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鲜奶油、椰子油等,同时减少食用油脂的量,尽量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品。
再次,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提倡合理运动。
运动是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增加脂质消耗的有效方式。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
此外,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燃烧。
最后,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还包括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
对于一些血脂异常明显或伴有其他代谢紊乱的患者,可以辅助使用一些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视ASCVD一级预防,从重视血脂管理做起

重视ASCVD一级预防,从重视血脂管理做起e学荟,荟萃医学全信息,专业与温暖兼备,科学与时效并存!不仅有内容,还有辅助执业的会议与计算工具,我们想您所想,期待您的加入!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某一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
因此,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然而,临床医生及患者对血脂异常的管理仍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
那么,在ASCVD的一级预防中,血脂管理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ASCVD拐点尚未到来,危险因素控制需进一步加强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近年来ASCVD发生率仍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在未来可能进一步增高,心血管疾病的拐点尚未到来。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医疗因素。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我国居民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已从改革开放的60岁延长至76岁,高龄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
其次,中国文化受道教文化影响较大,更崇尚清净,很多居民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
第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吸烟率尽管有所下降,但3亿多吸烟人群以及被动吸烟人群可能占成年人的一半以上,这些均是AS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我们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是离理想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
做好一级预防有助ASCVD发生率下降,血脂管理应基于危险分层我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人群有一千多万,一级预防人群则可能达2~3亿。
也即,ASCVD一级预防人群是二级预防的20~30倍。
如果做好一级预防管理,那么二级预防人群将会大幅减少。
对ASCVD进行一级预防,主要是预防导致ASCVD发生的几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超重等。
首部“超高危患者”血脂管理共识,看这5张图就够了

首部“超高危患者”血脂管理共识,看这5张图就够了定义与用药方案,都在这了!虽然早前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1]及2018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2]中,均已定义“极高危”ASCVD患者,但中国直到2019年才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3]中,提出了“超高危人群”的新概念。
终于,在近期发布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下称《最新共识》)中,正式给出了超高危人群的中国定义及用药方案,重点内容小编帮大家整理好啦。
1 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ASCVD人群的定义先来看看临床ASCVD包括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再来看看ASCVD的二级预防。
1ASCVD二级预防的风险因素评估既往指南大多评估患者的10年总体发病风险,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ASCVD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
然而,即使在ASCVD患者之间,再次发生ASCVD事件的风险也截然不同:其10年严重血管事件的再发率在17%,其中18%的人再发率<10%,22% 的人再发率>30%。
[4]不仅如此,ASCVD 患者在1年内还面临极高的再发事件风险[5]。
图1:6904例临床表现为血管疾病的患者10年复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布。
近年发表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极高危ASCVD 患者,LDL⁃C 水平在达到1.8 mmol/L的降脂目标后,仍有较大的残余风险,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可能存在更多获益。
介于此,专家组建议对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分层。
超高危ASCVD患者的定义由此而生。
超高危ASCVD患者的定义基于亚洲及中国人群的临床血脂管理经验,同时参考《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建议中国超高危ASCVD患者的风险分层——采用严重事件+高风险因素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针对不同人群,推荐他汀用量
– – – – CVD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CKD
中国指南
• 参数:LDL-C • 目标值:
– ACS、SAP+DM:<2mmol/L;SAP: <2.6mmol/L – 高血压人群:
• 合并≥1项靶器官损害,或合并≥3个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 险因素者<2.6mmol/L • 高血压合并血压升高以外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3.4 mmol/L
EZ/Simva — 32.7% 2572 events
7-year event rates
调脂治疗药物:强化胆固醇理论 他汀第一选择,确实必要时联合
2013 IAS建议:调脂干预脂质靶点
• 致动脉硬化性胆固醇:LDL-C、non-HDL-C
• LDL-C仍然是调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
• non-HDL-C为除LDL-C外的良好补充
MAJOR CVD EVENTS
ACCORD研究:一级终点及二级终点
The 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10.1056/NEJMoa1001282
AIM-HIGH 研究:一级终点
Cumulative % with Primary Outcome
50 40
2014 NLA Position stat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Centered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Non-HDL-C与LDL-C
• non-HDL-C包含更多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成份,如
VLDL-C • 不需要空腹监测 • 监测时不受TG水平影响
取消靶目标值,不是对胆固醇的否定, 而是为了保证合适的人群维持合适强度的他汀治疗
2014 NICE CVD一二级预防血脂管理指南
• 推荐应用non-HDL-C,而非LDL-C
• 致动脉硬化性胆固醇:LDL-C、non-H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展之主因
• LDL-C、non-HDL-C是调脂干预的最初目标
– 合并≥1项靶器官损害,或合并≥3个血压升高以外的心 血管危险因素 – 高血压合并血压升高以外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可 考虑
• 糖尿病人群(2013 指南):
– >40岁,合并》1个危险因素 – <40岁,合并》1个危险因素者可考虑
药物调脂治疗人群:极高危、高危
FIELD研究: 终点事件的影响
1. 临床存在ASCVD者
3. 临床无ASCVD的糖尿病, 年龄40-75岁,LDL–C 70-189mg/dL 者 4. 临床无ASCVD 或糖尿 病, LDL–C 70-189 mg/dL ,且10年 ASCVD 风险≥7.5% 者
(Pooled Cohort Risk Equations)
2. 原发性LDL–C升高 ≥190 mg/dL者
5
ASCVD :让我们更关注于胆固醇相关疾病
2013ACC/AHA指南定义临床确诊的ASCVD为: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的病史
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的卒中或TIA(新增) 外周动脉疾病或血管重建术(新增)
ASCVD ['əskvd] --韦氏医学网络辞典对ASCVD全新的注音
IMPROVE-IT 一级终点
Cardiovascular death, MI, documented unstable angina requiring rehospitalization,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30 days), or stroke
HR 0.936 CI (0.887, 0.988) p=0.016 Simva — 34.7% 2742 events NNT= 50
15.0% 14.5%
10
5
Placebo ERN/LRPT
0 0 1 2 3 4
Years of follow-up
2013 IAS 建议:调脂药物选择
• 降低LDL-C的治疗 他汀为首选 • 足量他汀基础上加用其他非他汀药物无事件终点 获益 • 最大程度他汀治疗LDL-C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依折 麦布或胆酸螯合剂 • 最大程度他汀治疗LDL-C达标但Non-HDL-C及 TG不能达标时可联合纤维酸类、烟酸或大剂量不 饱和脂肪酸
– – – – CVD一级预防 CVD二级预防 CKD患者 糖尿病患者(1型及2型)
• 不建议使用他汀与螯合剂、烟酸、纤维酸、不饱 和脂肪酸联合使用预防CVD
中国指南
• 2012 NSTEACS指南:他汀使用后LDL-C未达标 时,联合依折麦布或其他,必要时联合纤维酸类 、烟酸
• 2013 糖尿病指南:单用他汀无法达标时可联合调 脂(依折麦布、螯合剂、纤维酸、烟酸、鱼油等 )
5,800
Age-eligible, high risk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2,900 to Fenofibrate Group
2,900 to Placebo Group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and masked medication for > 4 years (mean 5.5 yrs)
IAS建议强调调脂治疗主要目标:预防 ASCVD
2013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 )立场报告: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
ACC/AHA指南强调调脂治疗 主要目标:预防ASCVD
NICE指南强调调脂治疗主要目标:预防 ASCVD
调脂治疗目标:防治ASCVD
调整生活方式最基础
• 优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
Lloyd-Jones/Framingham风险评分法
2013 IAS 建议:药物干预人群
生活方式干预为首要策略
ASCVD长 期风险水平 低危 (<15%)
公共健康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
中危 (15-29%)
MLT + CLD(必要时 )
中高危 (30-44%)
MLT + CLD(可考虑 )
高危 (>45%)
Stone NJ, et al. JACC2013.11.002.
ACC/AHA新调脂指南主要增加老年无CVD患者
2014 NICE 指南:他汀干预人群
• QRISK2危险评估10年CVD风险》10% 的 40-74岁者 • 明确CVD患者
中国药物调脂治疗主要人群 • CVD已患患者 • 高血压人群(2010高血压血脂管理):
IAS新建议未明确治疗目标,以理想目标代替
一级预防的理想目标:
LDL-C< 100mg/dL(2.6mmol/L) Non-HDL-C< 130mg/dL(3.4mmol/L)
二级预防的理想目标:
LDL-C< 70mg/dL(1.8mmol/L) Non-HDL-C< 100mg/dL(2.6mmol/L)
7.4 5.9
CHD events Nonfatal MI CHD Death (Primary EP)
*Nonfatal MI and CHD death †CHD events, stroke, CVD death, revascularizations
CHD Events*
Nonfatal MI
2013 ACC/AHA血脂指南 调脂干预脂质靶点
• 将LDL-C、non-HDL-C作为主要干预脂质成份 • 不以二者目标值作为干预目标
– 缺乏RCT证据支持滴定药物治疗至特定LDL-C和/或非HDL-C目标
– 强大证据支持在那些最有可能获益人群中使用合适强度的他汀治 疗以降低ASCVD风险
– 单以LDL-C、non-LDL-C作为目标值有可能弱化他汀使用,导致 非他汀的过度使用
2013 ACC/AHA血脂指南 :调脂药物选择
•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 缺乏他汀治疗基础上常规加用非他汀药物的循证 证据 • 对他汀不耐受人群,应用其他调脂药物的益处也 无证据
2014 NICE 指南:调脂药物选择
• 阿托伐他汀为主 • 以下情况不适合常规选用纤维素类预防CVD • 以下情况不适合选用烟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及 胆汁酸螯合剂预防CVD
CHD Death
Total CVD Coronary † Events Re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EP)
Keech A, et al. Lancet. 2005;366:1849-1861.
Total CVD
Coronary
ACCORD研究血脂部分
(58% of ACCORD participants)
MLT + CLD(同时)
治疗推荐
MLT( maximal lifestyle therapies)-最大程度生活方式干预; CLD(cholesterol-lowering drug,usually a statin)-降胆固醇药物
2013 ACC/AHA血脂指南 药物调脂干预人群 (汇总队列方程评估10年ASCVD风险 )
30 20 10 0 1 1581 1606 2 3 Time (years) 910 903 4 436 428 HR 1.02, 95% CI 0.87, 1,21 Log-rank P value= 0.79 16.4% 16.2% Combination Therapy Monotherapy
IAS新建议:风险相对较低者可 采用较宽松的理想目标
较宽松的干预目标,即接近理想目标(near optimal level) LDL-C<100-129mg/dL(2.6~3.3mmol/L) 或non-HDL-C<130-159mg/dL(3.4~ 4.1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