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
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
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
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
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
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
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舅舅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我太高兴了。看到同龄的孩子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小区自由地穿行,我早就羡慕了。我也想学会骑自行车。
这个自行车是我最喜欢的紫色,紫色的横杆,紫色的轮胎、紫色的脚踏,漂亮极了。
周六吃过晚饭,爸爸和我便推着我的新自行车来到小区广场。我急不可待地跨上自行车,可是,没骑一分钟,“叭”摔在了地上。我一边摸着我摔痛的腿,一边观察新自行车。哦!原来这辆自行车没有辅助轮,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车子的平衡。这怎么行?我没骑过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算了吧,不学了,摔跤太疼了。正在我打退堂鼓时,爸爸走到我的身边,一边扶我站起来,一边帮我按摸腿,鼓励我:“学骑自行车摔跤很正常。重要的是总结摔跤的原因,找到平衡点,控制好速度。多练一下就行了。”说完爸爸让我重新跨上自行车,他扶着自行车后座。我重拾信心,踩着脚踏板,扶紧车把手,眼看前方,用力蹬着。车子平稳的向前奔去。夏日的暖风拂过我的脸颊,一排排小树向后移去。骑到半圈时,我发现我背后空空的,我没多想,继续向前骑,骑完一圈后,我从车上下来了,发现爸爸这次没扶着我,我心想:他可真坏。我自己会骑自行车了,心里乐开了花。
我先拿出一件毛衣,顿时就愣住了:该怎么洗呀?我使劲回忆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于是我用水把衣服打湿,然后把洗衣液倒入其中,然后我开始学着妈妈搓衣服,可是搓啊搓,也不见一个泡泡,我就我就把洗衣液倒多一点,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这一倒,就倒了一大堆,我搓了一会,没搓几下泡泡就把毛衣给掩盖,我决定再试一次,我左思右想,把洗衣液翻来覆去的看,发现后面有说明书,我一看,上面写着多少衣服需要多少洗衣液,我倒出洗衣液,正好,不多不少。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重点: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教学难点:诗人依据画面产生的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春”,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并写在黑板上。
二、读古诗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师范读。
4.生再读古诗。
三、猜诗意品古诗1.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师根据学生汇报画出景物)2.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重点交流:(1)从哪得出早春的信息?(2)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3)诗人的联想。
3.完整说古诗的意思。
四、比一比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2.朗读。
3.交流重点描写的景物。
(山,水)五、写一写1.说一说:春天还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2.课堂小练笔:写一写兰州的春天。
3.交流展示。
六、布置作业:把自己写的优美的语段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喜爱之情〖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课件出示1)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课件出示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苏轼设计意图介绍古诗背景及作者,出示,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39;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
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
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
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
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
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
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
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
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第一,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
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2篇】《惠崇春江晚景》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中的第一课。
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江南的早春景色。
本课的重点是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
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
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
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
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
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
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
站在旁边的苏轼看到这场景便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可惜,我在以自己不甚了了的知识来判断学生的问题,使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教材说明:《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示课件)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教学反思:《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身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俺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
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