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基础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结构的建筑和设计原则。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合介绍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结构设计的定义和目标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要求,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形式和尺寸,以及选取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经济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
结构设计的目标包括:1. 安全性:结构设计应能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失稳、破坏或倒塌等安全问题。
2. 经济性:结构设计应合理利用材料和资源,尽量降低成本,同时确保设计质量。
3. 美观性:结构设计应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使建筑物在外观上具有艺术价值。
4. 可持续性: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环境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1. 平衡原理: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平衡原理,即结构的受力系统必须处于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结构的外力和内力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力学条件,例如受力平衡、转矩平衡等。
2. 强度原理: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原理,即结构的承载能力必须能够满足外力的作用,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强度原理涉及到材料的特性和结构的刚度等因素。
3. 刚度原理: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刚度原理,即结构的刚度必须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
4. 稳定原理: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稳定原理,即结构的稳定性必须能够满足建筑物在不同工况和外界环境下的要求。
三、结构设计的基本类型1. 梁柱结构:梁柱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类型,它由梁和柱组成,用于承受建筑物的垂直荷载和地震力。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水平梁和竖直柱组成,类似于骨架,用于承受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荷载。
3. 钢结构:钢结构采用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常用于跨度大、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等场所。
4. 预应力结构:预应力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具有预压力,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常用于跨度大、荷载大的工程。
产品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产品结构设计基础知识产品结构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将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产品的功能要求、质量要求和成本要求,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产品结构设计首先要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即确保产品能够正常运行并完成预期的功能。
2.稳定性原则产品结构设计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危险。
3.可制造性原则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成本,避免设计上的复杂性和难以制造的问题。
4.可维修性原则产品结构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易维修性,便于维护和修理,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5.可拓展性原则产品结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进行升级和扩展。
二、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产品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等相关信息。
2.功能分解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将产品分解为各个功能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具体设计,包括模块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等方面的确定。
4.整体设计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整合,确定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外观设计。
5.工艺分析对产品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
6.成本分析对产品的各个部分进行成本分析,确定产品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
7.性能验证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
三、产品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将产品分解为独立的功能模块,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和设计难度,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3.参数化设计采用参数化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要求,灵活地调整产品的参数和特性。
4.仿真分析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分析软件,可以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模拟和评估。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建筑师需要充分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以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
1. 荷载荷载是指施加在建筑结构上的力和力矩,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两种。
静力荷载主要包括自重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而动力荷载包括地震荷载、人员活动荷载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准确计算和考虑不同类型的荷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 梁梁是一种承载和传递荷载的构件,通常用来支撑和连接上层结构。
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等因素,以满足所需的强度和刚度。
常见的梁包括简支梁、连续梁和悬臂梁等。
3. 柱柱是一种直立的立柱结构,用于支撑和传递上方结构的荷载。
柱的设计与梁类似,需要考虑其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等因素。
为了确保柱的稳定性,常常需要进行柱的纵向和横向配筋,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4. 基础基础是建筑物的支撑系统,用于将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
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扩展基础、桩基础和板基础等。
5.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由梁、柱和框架连接组成。
框架结构可以有效地承受荷载并提供较大的空间。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框架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连接部件的强度和可靠性。
6.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使用钢材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在钢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钢材的力学性能、防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因素。
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等。
7.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使用混凝土材料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混凝土结构常用于住宅、桥梁和水利工程等。
8. 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衡量结构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了结构荷载与结构强度之间的比值。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结构设计的过程(了解)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1,看懂建筑图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
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
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
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
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
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前言1、1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
就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与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
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就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就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就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就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2机械结构设计特点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就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就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就是唯一的。
(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就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
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2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与设计方法2、1结构件的几何要素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就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
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
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就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就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
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
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2、2结构件之间的联接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就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与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具有承载和稳定的功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起着连接建筑物与地面的作用,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概念建筑结构设计基础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通常位于地面以下,它负责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使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受荷载并保持平衡。
基础的正确设计和施工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分类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1. 浅基础:适用于小型建筑物,如住宅、小型商业建筑等。
浅基础通常直接建于地表以下,最常见的类型是带状基础、隔离基础和扩展基础。
- 带状基础:也称为连续基础,适用于长墙或柱子等负载分布均匀的情况。
它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隔离基础:适用于负载不均匀或空间有限的情况。
隔离基础将建筑物的负载转移到独立的基础上。
- 扩展基础:通常用于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或需要增加承载能力的情况。
扩展基础通过加宽基础的底部面积,增强了承载能力。
2. 深基础: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
深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较为复杂,常见的类型有打桩基础和基坑。
- 打桩基础:通过将桩打入地下,使得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土层中。
桩的选择和打桩的施工工艺对于基础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基坑:适用于需要局部基础加固或施工空间较大的情况。
基坑的设计和开挖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
三、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基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承载能力: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稳定地传递建筑物的荷载。
承载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荷载特性。
2. 稳定性:基础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地震、风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
设计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抗震和抗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土壤条件:基础的设计必须考虑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选型与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选型与设计一、前言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选型与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础的选型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基础的选型与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使其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基础选型1. 基础类型的选择建筑基础主要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浅基础通常采用筏式基础、板式基础、隔离基础等,适用于土层较浅、基础承载力较弱的场合。
深基础通常采用桩基、桩筏基础等,适用于土层较深、基础承载力较强的场合。
2. 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基础的承载力是指基础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进行基础选型时,必须要根据建筑的重量、地基的承载能力、土层的稳定性等因素进行计算。
一般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计算,以保证基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基础的形式选择基础的形式选择主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的重量、地基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基础的形式选择主要包括筏式基础、板式基础、独立基础、隔离基础等。
三、基础设计1. 基础的布置设计基础的布置设计是指基础在平面上的分布位置。
在进行基础布置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建筑的荷载大小、地基的承载能力、土层的稳定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分块布置的方式进行设计,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 基础的尺寸设计基础的尺寸设计是指基础在高度和厚度上的设计。
在进行基础尺寸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建筑的重量、地基的承载能力、土层的稳定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以保证基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基础的钢筋设计基础的钢筋设计是指基础内部钢筋的数量和直径的设计。
在进行基础钢筋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基础的承载能力、荷载大小、土层的稳定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强度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以保证基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选型与设计时,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基础选型中,要考虑基础类型的选择、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基础的形式选择等因素。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中,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负责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构设计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载荷与反力在结构设计中,载荷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外部力或者重量。
常见的载荷包括自重、活载和风荷载等。
结构要能够承受这些载荷,并通过反力分布到支承点上。
结构设计师需要计算和确定各个支承点的反力,并合理布置结构元素,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二、事故负荷事故负荷是指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作用在结构上的载荷,如地震、火灾等。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规范和标准,考虑事故负荷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三、材料力学性能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
结构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计算。
此外,材料的变形性能、疲劳性能等也需要考虑在内。
四、梁的设计梁是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承载元素。
在梁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考虑梁的几何尺寸、截面形状和材料强度等因素。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梁的合适尺寸和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五、柱的设计柱是支撑结构的垂直承载元素。
在柱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考虑柱的几何尺寸、截面形状和材料强度等因素,以确保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柱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承载能力。
六、基础设计基础是结构的承载界面,用来将结构的力传递到地基上。
在基础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考虑基础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材料选择。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计算和确定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七、连接与节点设计连接和节点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结构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在连接和节点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材料,并进行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9 纵压线位置 1-楞峰 2-楞腰 3-楞谷
瓦楞盘式纸盒盒体的瓦楞楞向应与纸盒长度 方向平行。对于02类瓦楞纸箱则应与纸箱高度方 向平行,以提高纸箱抗压强度和堆码强度。对于 只有一组压痕线的瓦楞纸箱箱坯如部分05类和06 类,瓦楞楞向应与该组压痕线垂直,因为与瓦楞 楞向平行的纵压线,有可能压至楞腰处,使尺寸 精度与折叠性能不易保证。
瓦楞衬件一般是垂直瓦楞,但有时是水平方向的 瓦楞,以抵抗从滑动槽滑下,从输送线传动或流通过 程中所引起的冲击力。
纸板纹向指纸板纵向即机械方向(M.D.),它就 是纸板在抄造过程中沿造纸机的运动方向,与之垂直 的是纸板横向(C.D.)。
图2-13 纸板纹向
国家标准《纸和纸板纵横向的测定 法 》 ( GB452.1-89 ) 同 时 规 定 了 纸 板 纹 向 的其他两种测定方法,可参考。
5、尺寸标注
图2-14 纸包装结构设计图尺寸标注(尺寸单位:mm)
三、纸包装各部结构名称
一般情况下盒(箱)板面积等于LB、LH或 BH的称其为板(Panel),小于上述数值则称其 为襟片(Flap)。其中LB板称为盖板或底板, LH 板 称 为 侧 板 , BH 板 称 为 端 板 。 在 插 入 式 盒 (箱)盖或盒(箱)底结构中,连接盖板或底 板的襟片称为插入片(Tuck)。
盒(箱) 盖
L+
B(W)
B+(W+)
H
H+(h)
2、设计尺寸 (1)内尺寸(Xi) 内尺寸指纸包装的容积尺寸。 对于长方体纸包装容器,可用Li×Bi×Hi( / hi)表示。 (2)外尺寸(Xo) 外尺寸指纸包装的体积尺寸。 对于长方体纸包装容器,用L0×B0×H0( / h0)表示。 (3)制造尺寸(X) 制造尺寸指生产尺寸 制造尺寸不限于长、宽、高,且长、宽、高尺寸不止一
计算机代码是自动绘图仪的线型命令。
图2-3 波纹装饰折叠纸盒
折叠压痕线在纸包装结构中所起 的作用如图所示:平页纸板承压力较 小,一旦压痕并进行适当折叠后,承 压力很大。
图2-5 折叠压痕线的作用
在折叠压痕线中,内折、外折和对折 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是普通纸板还是瓦楞 纸板均具有两面性,普通纸板有面层和底 层、瓦楞纸板有外面纸和内面纸之分。
在粘贴纸盒中错用贴面纸的纹向也有 可能引起盒面卷曲。在长的深型盒上,贴面 纸尺寸较小的方向应与纸张纹向平行。
二、设计尺寸标注
1、尺寸代号
设计尺 寸
盒 尺寸
长度 尺寸
宽度 尺寸
高度 尺寸
内尺寸
L-i Bi(Wi) Hi(/hi)
外尺寸
L0 B0(W0) H0(/h0)
制造尺寸
盒(箱) 体
L
项目一 包装结构设计基础
1 纸包装绘图基础 2 纸包装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1 纸包装绘图基础
折叠纸盒、粘贴纸盒和瓦楞纸箱等纸 包装是用平页纸或纸板成型的,与塑料、 玻璃、金属及纸浆模制品等需要模具成型 的包装容器或制品,在成型方法上明显不 同,在结构上就有明显差异,因此,其结 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也与众不同。
当侧板与盖板连接时,则该侧板称为后板, 其相对的另一侧板为前板。当纸包装为多层结 构时,内部板可称为侧内板(前内板或后内 板)、端内板、底内板等。
切痕线又称间歇切断线,即压痕与切 断交替进行,用于厚度较大的纸板在较短 的折叠线时单纯采用压痕其弯曲性能不理 想的场合。其功能等效于内折线或外折线, 刀具也是用刃刀加工而成。该线型根据工 艺要求需标注切断与压痕的交替长度,用 切断长度/压痕长度来表示。如5/5就表示 切断5㎜与压痕5㎜交替进行。
刀具名称 刃刀
一、绘图设计符号与计算机代码
纸包装绘图设计符号与计算机代 码由欧洲瓦楞纸箱制造商联合会/欧洲 硬 纸 板 联 合 会 ( FEFCO/ESBO ) 制 定 , 国际瓦楞纸箱协会(LCCA)批准在国 际间通用。
图2-1 管式折叠纸盒结构设计图
(a)结构设计图 (b)折叠折叠成型简图 1—端内板 2—后内板 3—后板 4—盖板 5—盖插入襟片 6—防尘襟片 7—端板 8—前板 9—底插入襟片 10—底板 11—粘合板
一般情况下纸板纹向应垂直于折叠纸 盒的主要压痕线。所谓主要压痕线,就是 在折叠纸盒的长、宽、高中,数目最多的 那组压痕线。
具体地说,对于管式折叠纸盒,纸板纹 向应垂直于纸盒高度方向;而盘式折叠纸盒 则应垂直于纸盒长度方向。这样,可以在两 条主要压痕线的跨距内提供更高的挺度,避 免盒壁部分发生鼓胀或凹陷,有利于纸盒盒 体坚挺平直。
如图所示便携式提手折叠纸盒,提手 成对设计,一为U型提手,一为N型提手,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既保护了消费者手掌, 又避免灰尘从中缝进入盒内。
图2-10 盘式提手折叠纸盒
4、瓦楞楞向与纸板纹向的绘图符号与计算机代码
名称 楞向 纹向
绘图符号
计算机代 码
FD
功能
瓦楞纸板方向 指示
纸板纵向方向 指示
图2-11 瓦楞纸板楞向 1-外面纸 2-瓦楞芯纸 3-内面纸 4-机械方向 5-瓦楞楞向
组,所以不能用L×B×H表示。
3、纸包装主要尺寸 对于长方体纸包装来说,一般有三个主要尺寸: ① 长度尺寸:纸包装容器盖部长边尺寸。 ② 宽度尺寸:纸包装容器盖部短边尺寸。 ③ 高度尺寸:纸包装容器从盖顶到容器底部的 垂直尺寸。
4、盒(箱)坯尺寸
盒(箱)坯尺寸用下式表示
1st尺寸×2nd尺寸
式中,1st尺寸为与粘合线平行的盒(箱) 坯尺寸,2nd尺寸为与粘合线垂直的盒(箱) 坯尺寸。
图2-6 纸板的内折、外折与对折 (a)内折90° (b)外折90° (c)内对折 (d)外对折
1-底层 2-面层 3-面层 4-底层
图2-7 双壁蹼角盘式折叠纸盒结构设计图 (a)结构设计图 (b)折叠成型示意图 1—端襟片 2—端内板 3—端内板襟片 4—端板 5—蹼角 6—侧板 7—侧内板 8—底板
打孔刃刀 压线刀
刀具宽度 0.7
0.7 / 0.9 0.4 / 0.7 / 1 / 1.5
图2-8 易开式折叠纸盒
2、制造商接头结构与计算机代码
表2-6为制造商接头结构的绘图线型、计算机 代码与功能。
名
绘图线型
计算机
功能
称
代码
S接
SJ U形钉钉合
头
T接
TJ
胶带粘合Hale Waihona Puke 头G接GJ
粘合剂粘
头
合
3、提手绘图符号与计算机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