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2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SAT2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SAT2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SAT2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Introduction to Chemistry 化学入门

Matter 物质

Definition of Water(物质的定义)

States of Matter(物质的状态)

Composition of Matter (物质的构成)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nges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Conservation of Mass (质量守恒)

Energy 能量

Definition of Energy(能量的定义)

Forms of Energy(能量的形式)

Types of Reactions(Exothermic Versus Endothermic) 反应类型(放热对吸热)Conservation of Energy (能量守恒)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Energy(质能守恒)

Scientific Method(科学方法)

Measurements and Calculations(测量和计算)

Metric System(指标系统)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温度测量)

Heat Measurements(热量测量)

Scientific Notation (科学记数法)

Factor-Label Method of Conversion(Dimensional Analysis)转换方法(量纲分析) Precision, Accuracy, and Uncertainty(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

Significant Figures(有效数字)

Calculations with Significant Figures (有效数字的计算)

Atomic Structure and the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Electric Nature of Atoms 原子的电本质

History (历史)

Basic Electric Charges(基本电荷)

Bohr Model of the Atom(原子的波尔模型)

Components of Atomic Structure(原子结构构成)

Calculating Average Atomic Mass(计算平均原子量)

Oxidation Number and Valence(氧化数和化合价)

Metallic,Nonmetallic,and Noble Gas Structures(易失电子.易得电子.惰性气体结构) Reactivity(反应)

Atomic Spectra 原子光谱

Spectroscopy(光谱学)

Mass Spectroscopy (质谱学)

The Wave-Mechanical Model 波动力学模型

Quantum Numbers(量子数)

Hund’s Rule of Maximum Multiplicity 最大多重性洪特法则

Sublevels and Electron Configuration 原子内电子排布

Order of Filing and Notation(电子填充次序和命名)

Electron Dot Notation(Lewis Dot Structures)(Lewis 点结构)

Noble Gas Notation(稀有气体元素)

Transition Elements and Variable Oxidation Numbers(过渡元素和可变的氧化数) Period Table of the Elements元素周期表

History(历史)

Periodic Law(周期律)

The Table(周期表)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Periodic Table(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Radii of Atoms(原子半径)

Atomic Radii in Periods(同周期的原子半径)

Atomic Radii in Groups(同族的原子半径)

Ionic Radius Compared to Atomic Radius(相对原子半径的离子半径)

Electro negativity(电负性)

Electron Affinity(电子亲和能)

Ionization Energy(电离能)

Bonding 化学键

Types of Bonds 化学键类型

Ionic Bonds(离子键)

Covalent Bonds(共价键)

Metallic Bonds(金属键)

Intermolecular Forces of Attraction 分子间的吸引力

Dipole-Dipole Attraction (极性分子间的吸引力)

London Forces(伦敦力)

Hydrogen Bonds(氢键)

Double and Triple Bonds(双键和三键)

Resonance Structures(共振结构)

Molecular Geometry—VSEPR—and Hybridization

分子几何学—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VSEPR—Electrostatic Repulsion(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and Unshared Electron (VSEPR和非共享电子对)

VSEPR and Molecular Geometry(VSEPR和分子几何学)

Hybridization(杂化轨道理论)

Sigma and Pi Bonds (Sigma键和Pi键)

Properties of Ionic Substances(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Crystals and Liquids (分子晶体与液晶的性质)

Chemical Formulas 化学分子式

Writing Formulas (写分子式)

General Observations About Oxidation States and Formula Writing

(氧化状态和分子式写作的一般性结论)

More About Oxidation Numbers (关于氧化数)

Naming Compounds (化合物命名)

Chemical Formulas (化学分子式)

Laws of Definite Composition and Multiple Proportions (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 Writing and Balancing Simple Equations (写作和平衡简单方程式)

Showing Phases in Chemical Equations (化学平衡式)

Writing Ionic Equations (书写离子方程式)

Gases and the Gas Laws 气体和气体定律

Introduction—Gases in the Environment(入门—环境中的气体)

Some Representative Gases(一些有代表性的气体)

Oxygen(氧气)

Hydrogen(氢气)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es(气体的基本特征)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f a Gas(测量气压)

Kinetic Molecular Theory(气体动力论)

Som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Gases(气体的特殊性质)

Gas Laws and Related Problems(气体定律和相关的难题)

Graham’s Law(格锐目定律)

Charles’s Law(查理定律)

Boyle’s Law(波义耳定律)

Combined Gas Law(混合气体定律)

Pressure Versus Temperature(气压和温度)

Dalton’s Law of Partial Pressures (道尔顿分压定律)

Corrections of Pressure(压力校正)

Ideal Gas Law(理想气体定律)

Ideal Gas Deviations(理想气体偏差)

Chemical Calculations(Stoichiometry)and the Mole Concept 化学计算器&摩尔内容Solving Problems in Chemistry(解答化学难题)

The Mole Concept(摩尔内容)

Molar Mass and Moles(摩尔质量和摩尔)

Mole Relationships(摩尔关系)

Gas Volumes and Molar Mass(气体体积和摩尔质量)

Density and molar Mass(密度和摩尔质量)

Mass-Volume Relationships(摩尔与体积的关系)

Mass-Mass Problems(质量—质量难题)

Problems with an Excess of One Reactant(涉及某一反应物多余的难题)

Liquids, Solids, and Phase Changes 液体,固体和状态变化

Liquids(液体)

Importance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Kinetics of Liquids(液体动力学)

Viscosity(粘性)

Surface Tension(表面张力)

Capillary Action(毛细作用)

Phase Equilibrium(平衡状态)

Boiling Point(沸点)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Solids(固体)

Phase Diagrams(状态图表)

Water(水)

History of Water(水的历史)

Purification of Water(水净化)

Composition of Water(水的构成)

Properties and Uses of Water(水的性质和使用)

Water’s Reactions with Anhydrides(水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Polarity and Hydrogen Bonding(极性和氢键)

Solubility(可溶性)

General Rules of Solubility(可溶性的基本原则)

Factors That Affect Rate of Solubility(影响溶解率的因素)

Summary of Types of Solutes and Relationships of Type to Solubility

(溶液类型和类型之间关系的总结)

Water Solutions(水处理)

Continuum of Water Mixtures(水混合溶剂)

Expressions of Concentration(浓度的表达)

Dilution(稀释)

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Solutions(溶液的依数性)

Crystallization(结晶化)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rmochemistry 化学反应和热化学

Types of Reactions(反应类型)

Predicting Reactions(预知化学反应)

Combination(Known Also as Synthesis(化合反应)

Decomposition(Known Also as Analysis(分解反应)

Single Replacement(置换反应)

Double Replacement(复分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s(水解反应)

Entropy(熵)

Thermochemistry(热化学)

Changes in Enthalpy(焓变化)

Additivity of Reaction Heats and Hess’s Law(反应热加成性定律—赫士定律)Bond Dissociation Energy(键裂解能)

Enthalpy from Bond Energies(键能中的键焓)

R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化学反应速率

Measurements of Reaction Rates(反应速率的测量)

Factors Affecting Reaction Rates(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Collision Theory of Reaction Rates(化学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

Activation Energy(激活能)

Reaction Rate Law(化学反应速率定律)

Reaction Mechanism and Rates of Reaction(化学反应机制和化学反应速率)

Chemical Equilibrium化学平衡

Reversible Reactions and Equilibrium(可逆反应和平衡)

Le Chatelier’s Principle(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复特列原理)

Effects of Changing Conditions(条件变化的影响)

Effect of Changing the Concentrations(浓度改变的影响)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Equilibrium(平衡中温度改变的影响)

Effect of Pressure on Equilibrium(平衡中压力改变的影响)

Equilibrium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异构系统中的平衡)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Systems Involving Solids(涉及固体的系统平衡常数)

Acid Ionization Constants(酸电离常数)

Ionization Constant of Water(水电离常数)

Solubility Products(溶解度产物)

Common Ion Effect(同离子效应)

Driving Forces of Reactions(反应推动力)

Relation of Minimum Energy(Enthalpy) to Maximum Disorder(Entropy)(焓—熵关系)Change in Free Energy of a System-the Gibbs Equation(系统中自由能的变化—吉布斯公式)

Acids, Bases, and Salts 酸,碱,盐

Definitions and Properties(定义和性质)

Acids(酸)

Bases(碱)

Broader Acid-Base Theories(酸—碱理论)

Conjugate Acids and Bases(共轭酸碱)

Strengh of Conjugate Acids and Bases(共轭酸碱强度)

Acid Concentration Expressed as pH(pH表示为酸浓度)

Indicators(指示剂)

Titration—Volumetric Analysis(滴定—容量分析法)

Buffer Solutions(缓冲溶液)

Salts(盐)

Amphoteric Substances(两性物质)

Acid Rain—An Environmental Concern(酸雨—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Oxidation-Reduction and Electrochemistry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Ionization(电离)

Oxidation-Reduction and Electrochemistry(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Voltaic Cells(伏打电池)

Electrode Potentials(电极电位)

Electrolytic Cells(电解池)

Application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Commercial Voltaic Cells)(电化电池的应用)Quantitative Aspects of Electrolysis(电解现象)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of Electricity and Amount of Products(电量和数量的关系)

Balancing Redox Equations Using Oxidation Numbers(用氧化数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The Ion-Electron Method(离子—电子法)

Some Representative Groups and Families 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族

Sulfur Family(S族) Sulfuric Acid(硫酸) Other Important Compounds of Sulfur(S 元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Halogen Family(卤素) Some important Halides and Their Uses (一些重要的卤化物及其应用) Nitrogen Family(氮族) Nitric Acid(硝酸) Other Important Compounds of Nitrogen(N元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Other Members of the Nitrogen Family(N 族的其他区成员) Metals(金属) Properties of Metals(金属性质) Some Important Reduction Methods(一些重要的还原方法) Alloys(铝) Metalloids(非金属)

Carbon and Organic Chemistry 碳和有机化学

Carbon(碳) Forms of Carbon(碳的构成) 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 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 Hydrocarbons(碳氢化合物) Alkane Series(Saturated)(烷烃) Alkene Series(Unsaturated) AlkyneSeries(Unsaturated)(炔属烃) Aromatics(芳烃) Isomers (异构体) Changing Hydrocarbons(碳氢化合物的改变) Hydrocarbon Derivatives(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Alcohols—Methanol an Ethanol(酒精—甲醇和乙醇) Other Alcohols(其他酒精) Aldehydes(乙醛) Organic Acids or Carboxylic Acids(有机酸和羧酸) Ketones (酮) Ethers(醚) Amines and Amino Acids(胺和氨基酸) Esters(酯) 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 Monosaccharides and Disaccharides(单糖和二糖) Polysaccharides(多糖) Polymers(聚合体)

Nucleonics 原子核物理学

Radioactivity(放射热) The Nature of Radioactive Emissions(放射的本质) Methods of Detection of Alpha, Beta, and Gamma Rays(α,β和γ射线) Decay Series, Transmutations, and Half-life(衰变,嬗变和半衰期) Radioactive Dating(放射年代测定法) Nuclear Energy (核能) Conditions for Fission(核裂变条件) Methods of Obtaining Fissionable Material (得到裂变材料的方法) Fusion(核聚变) Radiation Exposure(辐射暴露)

The Laboratory 实验室

Technology in the Laboratory(实验室里的技术) Some Basic Setups(一些基本步骤) Summary of Qualitative Tests(定性测试总结)Ⅰ. Identification of Some Common Gases(常见气体认证)Ⅱ. Identification of Some Negative Ions(负离子认证)Ⅲ . Identification of Some Positive Ions(正离子认证)Ⅳ .Qualitative Tests of Some Metals(金属的定性测试)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2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碱金属: 1、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氧化:4Na + O 2 = 2Na 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3、钠和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离子方程式:2Na + 2H 2O = 2Na + + 2OH - + H 2↑ 4、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2Na 2O 2 +2H 2O = 4NaOH+O 2↑ 5、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O 2 ↑ 6、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Na 2CO 3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8、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CO 2↑ 铝: 1、铝与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3H 2↑ 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 2H 2O = 2AlO 2-+3H 2↑ 3、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4、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 2O 3 +6HCl = 2AlCl 3 + 3H 2O 5、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H 2O 6、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3HCl = AlCl 3 +3H 2O 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8、向氯化铝溶液中滴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化学方程式: AlCl 3 +3NaOH = Al(OH)3↓ +3NaCl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9)、电解法制铝:2Al 2O 3(熔融)===== 4Al +3O 2↑ 铁: 1、铁与氧气反应:3Fe +2O 2 Fe 3O 4 2、铁与氯气反应:2Fe +3Cl 2 2FeCl 3 3、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 2O(g) Fe 3O 4+4H 2 4、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 = FeCl 2+H 2↑ 离子方程式:Fe+2H + = Fe 2++H 2↑ 5、铁粉加入到三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 3 = 3FeCl 2 离子方程式:Fe+2Fe 3+ = 3Fe 2+ 6、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 2+Cl 2 = 2FeCl 3 7、氯化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FeCl 2+ 2NaOH = Fe(OH)2↓+2NaCl 8、氢氧化亚铁溶液放置在空气中:4Fe(OH)2+O 2+2H 2O = 4Fe(OH)3 9、热还原法制铁:Fe 2O 3+ 3CO 2Fe + 3CO 2 卤素: 1、氯气与钠的反应 2 Na + Cl 2 2NaCl 电解 冰晶石 ???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化学教学论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3分×4=12分) 1、化学课程标准 原来叫化学教学大纲,它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文件里规定了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2.科学素养 答题要点: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的的比喻说法。科学素养强调普通教育定向。现在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 分)。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素养的具体含义的阐释不相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分) 3.科学探究 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4.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 分)。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2 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分)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5.活动表现评价 答题要点: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评价方式(1 分)。它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2 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2分) 6.档案袋评价 答题要点: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式(1 分)。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收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和学业成就。(2 分)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教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18版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习题及考点总结

《化学教学论》习题及答题要点 第1章 化学教学论导言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 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 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2)讲究方法 提高能力 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学会交流。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3)善于积累 勇于实践。 3.通过对化学、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从中你收到了什么启示? 4.你对将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建议。 第2章 中学化学课程 1.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 + O2 === 2SO3 2SO2 + O2 + 2H2O === 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SO2 + NO2 === SO3 + NO 2NO + O2 === 2NO2 NO + NO2 + 2NaOH === 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 + O2 === 2CO2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O + H2O === CO2 + H2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SO3 + 2KI === K2SO3 + I2

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 H2S === 4NO + SO3 + H2O 2NO2 + Cu === 4CuO + N2 CO2 + 2Mg === 2MgO +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 SiO2 + 2Mg === 2MgO + Si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与水的作用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3NO2 + H2O === 2HNO3 + NO N2O5 + H2O === 2HNO3 P2O5 + H2O === 2HPO3 P2O5 + 3H2O === 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 + 3H2SO4(浓)=== 2H3PO4 + 3SO3) CO2 + H2O === H2CO3高考化学知识点大全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完整版)初中化学最全的知识点及化学方程式总结

、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①生石灰——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Q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一一NaOH ⑥纯碱、苏打一一Na2CQ ⑦小苏打——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一一Fe2O3 ⑨赤铁矿——Fe3O4 ⑩金刚石、石墨一一C (11) 干冰一一CO2 (12) 冰一一H2O (13) 天然气(甲烷)一一CH4 (14) 酒精(乙醇)——C2H5OH (15) 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 (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白色的固体——MgO、P2O5、P (白磷)、CuSQ (无水硫酸铜)、KC k NaCl等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 OH) 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 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 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I(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 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Q、FeC2、Fe(NO3)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3、Fe2(SQ)3、 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 H s、SO2、HCI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 (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 、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I、)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 、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 ( 如中性 NH3) 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C2、SQ、SO3、NO2、HCI、)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氧气 【常考点】①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種常见的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 氯气 【常考点】①性质:(化学性质)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可作为强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高锰酸钾与稀盐酸反应;氧气通入浓盐酸的饱和食盐溶液制备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时,需要了解氯气的验满方法,还需要了解在制取氯气时尾气的处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常考点】①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②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在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即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③常见易溶强电解质:三大强酸(H2SO4、HCI、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 金属 【常考点】①共性与特性:(共性)多数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特性)铁、铝等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