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

合集下载

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

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

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五常大米是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之一,因其产自黑龙江省五常市而得名。

五常大米以其粒粒饱满、米质细腻、口感香糯而闻名于世,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保障五常大米的品质和安全,国家颁布了《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对五常大米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首先,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对五常大米的外观质量进行了严格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五常大米的外观应该清洁整齐,无杂质、异物和霉变现象,米粒应该饱满、色泽自然,无破碎、变色和霉斑。

这些要求保证了五常大米的外观质量,使消费者能够直观地判断大米的品质。

其次,标准对五常大米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

从原料的选择、清洗、糙米的加工、大米的加工到成品的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

比如,标准规定了五常大米的脱壳率、整精米率、碎米率、水分含量等指标,以及大米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保证了五常大米的加工质量和安全。

此外,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还对五常大米的检测方法和标识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规定了五常大米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方法,包括外观质量、加工质量、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五常大米的包装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五常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出台,为五常大米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保障了五常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标准也提高了五常大米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在购买五常大米时,也可以更加放心,选择到优质的五常大米产品。

希望五常大米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确保五常大米的品质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大米 标准1354

大米 标准1354

大米标准1354大米,是我国人民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主食之一。

大米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对大米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标准1354是大米的国家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大米标准1354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大米。

首先,大米标准1354主要包括大米的外观、化学成分、加工品质、卫生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在外观方面,大米应该呈现出白色或略带黄色,粒形饱满,无杂质,无霉变、变质等现象。

化学成分方面,大米应具有一定的含水量、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指标,以保证其营养价值。

在加工品质方面,大米应具有一定的加工指标,如加工损失率、碎米率等。

卫生指标方面,大米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

其次,大米标准1354对大米的贮存和运输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贮存方面,大米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等现象。

在运输方面,大米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运输方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震动等影响。

再次,大米标准1354对大米的加工和使用也有一定的规定。

在加工方面,大米应采用卫生、安全的加工工艺,确保大米的品质。

在使用方面,大米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添加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最后,大米标准1354的实施对于保障大米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大米,确保产品质量。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大米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保障自身健康。

总之,大米标准1354是保障大米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对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大米标准1354,促进大米质量的提高,保障食品安全。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大米作为中国传统的粮食,也是国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来源,所以保障大米的质量,改善大米的加工技术和分类指标,为国民提供优质的大米,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政策。

2013年,国家发布了《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准确地定义了五级大米等级,从而保障大米质量,提高大米价值,维护消费者权益。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一共定义了五种大米等级,其中,特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9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质量上乘;一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85%,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香甜,营养丰富;二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8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普通;三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7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一般;四级大米为定等,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差,营养成分低。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只是给出了大米分类指标,具体品质指标还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大米进行不同的测定。

例如,对国产大米,还需要考察米质、稻质、米质稻质、粒型、质地、口感等指标,才能确定其等级。

同时,从食用健康角度看,还需要考察大米中的有机磷含量,以确保大米没有污染和毒素,营养安全、健康可食用。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的出台,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产业。

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大米,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品质;同时,可以让产业更好地把握机遇,把重点放在提高大米质量,加强科技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大米产品,也能有助于促进大米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从而可以看出,《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消费者拥有更充足的挑选余地,也有利于产业深耕细作。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强大米质量的检测和管理,不断完善大米的加工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大米,让大家享受健康的、优质的大米,也让整个大米产业都能发展起来。

大米新标准

大米新标准

浅谈大米新标准[摘要]gb1354-2009《大米》标准是在gb1354-1986《大米》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将原标准全文强制性修订为部分指标和部分条款的强制性;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和修订部分术语和定义、优质大米的指标;取消了籼米和粳米的分类;明确了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该标准的实施能够指导大米的加工和稻谷的生产。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探讨。

[关键词]大米新标准建议中图分类号:r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67-01大米是人类的主食之一,也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粮食这一,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也就是说大米标准与全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gb1354-1986《大米》标准实施了二十多年未进行过修订,在此期间与大米标准相关的标准,如gb/t5502-2008《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gb/t5494-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1350-2009《稻谷》等进行修订,并发布实施;同时由于大米加工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换代,使的gb1354-1986《大米》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但2009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了新的《大米》gb1354-2009标准,从而解决了《大米》标准滞后的问题。

一、gb1354-2009《大米》修订的主要内容1、标准的提出和起草部门发生了变化,新标准吸收了粮食行业学者、粮食检验机构以及大米加工企业多方的意见,进行了修订,这样更能符合市场需求。

2、由“全文强制”修改为“条款强制”修订后的标准第5章表1、表2中的黄粒米、矿物质、色泽、气味为强制性指标。

5.3.3、7.5、第8章、第9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部分为推荐性条款。

3、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gb1354-2009《大米》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此条款限定了大米的生产加工原料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精讲精编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精讲精编版

大米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GB/T 17891优质稻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

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大米等级及简易鉴别

大米等级及简易鉴别

大米等级及简易鉴别大米加工流程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即大米。

按照大米粒面和背沟的留皮程度,即大米的加工精度分等,即分为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和标准四等米四个等级(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大米在加工前,要经过清理工序。

首先要利用设备将混入稻谷中的各类杂质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磁铁除去稻谷中的铁钉、铁屑等,以保证生产安全。

糙米分离后,需要使用碾米机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层和胚乳分离,然后再进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处理,这样才可得到所需等级的大米。

除按照稻谷的分类方法相应分为早籼米、晚籼米、早粳米、晚粳米;籼糯米和粳糯米等六类。

标准一等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米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标准二等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米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标准三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标准四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3的占75%以。

以上四种不同加工精度的大米,除背沟和粒面的留皮程度不同外,其营养成分和品质特点也是不同的。

标准一等米:基本上除净了糙米的皮层、糊粉层和胚,所以淀粉含量在几类大米中最高,粗纤维素、灰分含量则最低,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含量低,尤其是维生素B2和钙。

不过一等米的胀性好、出饭率高,食用口感好,消化吸收率也最高。

标准二等米:加工精度次于特等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特等米。

但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一等米。

标准二等米中维生素B2 和钙、铁含量仍偏小,尼克酸含量略低于营养标准。

标准三等米:为粮店日常供应的大米。

这类大米尽管淀粉含量较一等米和标准二等米为低,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也较低,但粗纤维素、灰分含量高,维生素B和尼克酸含量能满足人体需要,唯有维生素B2和钙的含量达不到营养标准。

标准四等米:因保留了大量的皮层和糊粉层,所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最高,但因为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灰分,其出饭率和食用品质都不及上述三个等级的大米。

1354大米是什么级别

1354大米是什么级别

1354大米是什么级别
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规定,大米按其加工精度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大米中淀粉含量最高,其次为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大米不会生虫,发霉(霉菌的大量繁殖)。

因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

一级大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由于一级大米基本除净了糙米的皮层和糊粉层,所以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很低,因此米的涨性大,出饭率高,食用品质好。

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控面皮层去净的占以上加工度低于二级大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一级大米。

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米中的灰分和粗纤维较高,《信息来源诚邻粮食M1110)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均低于一级大米和二级大米。

四级大米: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由于米中保留了大量的皮层和糊粉层,从而使米中的粗纡维和灰分增多。

简介: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
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

但在午餐和晚餐时食用大米,较面食而言更有利于人们减肥。

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食用大米作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大米国家标准

大米国家标准

《大米》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目录1、工作简况 (1)2. 修订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的对比情况 (2)3、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20)4、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0)5、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20)6、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1)7、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1)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1)1、工作简况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4〕89 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 2014 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以及国家粮食局"质检办便函[2015]26号""“关于下达2015年度粮油标准第一批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计划编号20142143-449)由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现名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粮科院)承担。

因此,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指导下, 武汉粮科院牵头组建了“《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工作组的成员大多参与了GB/T 1354-2009《大米》以及后续系列大米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也一直关注并收集大米行业对该标准的意见和反馈。

工作组首先结合多年来收集的行业意见,完成了《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初稿),多次小范围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工作组完成了《大米》(征求意见稿6),从2016年7月开始给有关专家、企业发出邮件200多封,并在全国性大米行业会议、稻米加工产业联盟会议、粮油标准技术群内广泛征求意见,收到了企业和专家的大量反馈意见,工作组汇总处理后,完成了《大米》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7),提交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武汉粮科院院承办在武汉召开的“大米标准技术研讨会”(2016年9月1日~2日)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

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rice bran power
通过直径1.0㎜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上的粉状物质。

3.4
杂质foreign matter
除大米粒之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糠粉、矿物质、带壳稗粒、稻谷粒等。

3.5
完整米粒whole kernel
除胚外其余部分未破损的完善米粒。

3.6
平均长度average length
试样中完整米粒长度的算术平均值。

3.7
碎米broken kernel
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四分之三、留存1.0㎜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3.8
小碎米small broken kernel
通过直径2.0 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3.9
黄粒米yellow-colored kernel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颜色明显不同的米粒。

3.10
籼米milled long-gr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3.11
粳米milled medium to short-g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3.12
糯米waxy rice
用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又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

米粒一和股程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梗型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

(俗称阴糯),粘性大。

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13
垩白粒率chalky kernel percentage
胚乳中有白色(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不透明部分的米粒为垩白粒;垩白粒占试样米粒数的百分率为垩白粒率。

3.14
品尝评分值taste evaluated value
大米制成米饭的气味、色泽、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因素评分值的总和。

3.15
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试样所含直链淀粉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16
互混other kind rice kernel
同一批次大米中的其他类型米粒。

3.17
色泽、气味color、odour
整批大米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 分类
按类型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糯米又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

按食用品质分为大米和优质大米。

5 质量要求
5.1 质量指标
5.1.1 大米质量指标见表l。

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 大米质量指标
,优质灿糯米和优质粳糯米以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
完善和杂质量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2 优质大米质量指标
5.2 卫生指标
5.2.1 卫生指标和检验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3国呀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除符合GB5749规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

6、检验方法
6.1感官检验:按GB/T5009.36规定的方法执行。

6.2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规定的方法执行。

6.3 互混检验:按GB/T5493规定的方法执行。

6.4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规定的方法执行。

GB 1354—2009
6.5黄粒米检验:按GB/T 5496规定的方法执行。

6.6水分检验:按GB/T 5497规定的方法执行。

6.7加工精度检验:按GB/T 5502规定的方法执行。

6.8平均长度检验z随机取完整米粒10粒,平放于黑色背景的平板上,按照头对头、尾对尾、不重叠、不
留隙的方式.紧靠直尺排成一行.读出长度。

双试验误差不应超过0.5nim,求其平均值即为大米的平均长度。

6.9碎米检验:按C,B/T 5503规定的方法执行。

6.10品尝评分值检验:按GB/T 15682规定的方法执行。

6.11 .直链淀粉含量检验:按GB/T 15683规定的方法执行。

6.12垩白粒率检验:按GB/T 17891规定的方法执行。

7检验规则
7.1 .扦样、分样
按GB 5491执行。

7.2检验的一般规则
按GB/"I’5490执行。

7.3产品组批
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

7.4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按5.1的规定检验。

7.5判定规则
27l 5以及国家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有关规定的产品,判为非食用产品。

;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作为非等级产品。

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l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

,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可按表l中大米质量指标进行判定。

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2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

,以复验结果为准。

8包装和标签
8.1 包装
8.1.1 包装应符合GB/T 17109的规定和卫生要求。

,则包装袋应坚固结实.封口或者缝口应严密。

8.2标签
8.2.1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8.2.2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

,8.2.3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大米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

9储存和运输
9.1 袋装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合格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
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

9.2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

9.3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