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知识讲解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完整word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

行测笔记一、资料分析 (一)基本知识1、增长量、增加值、增加额、增长额 ✧ 增长量、增加值=终值 — 初值✧ 现值为B ,增长率为r,则增长量= B - B / (1+r )✧柱形图中两个柱长短的差值所代表的统计数值,若具体指标数值的曲线成线性,则在相邻时间段内,增加量相等,但增长率不同,即便是该曲线的斜率逐段增加也不能够判断增长率增加了,因为这跟基值大小有关。
【此时可能能用到直尺,量“柱”的长短和“点”的高低】 ✧若表示某一数值的实际指标(一定是数值,不能是百分比之类的)呈线性增长,那么相同时间段的增长量相同,但在曲线上升时它的增长率降低了,在曲线下降时它的增长率的绝对值增大了================================================================================================= 2、增长率、增长了多少(用%表示) ✧ 增长率终值/初值 — 1 ……………………终值大于初值<问增长了百分之多少>1 — 初值/终值 ……………………终值小于初值<问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两年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 + r2 + r1 * r2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A (1+r|)n = B ,中的r 就是n 的平均增长率,r= 1-,累计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增长率。
当n<0.05即5%时,(1+r|)n ≈1+nx 。
✧ “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3年 “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4年✧等速率增长: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项的乘积;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分别为a,b,c ,第二年、第三年的增长率都为r ,则:2bc a=✧ 同增同减或者同减同增,最后降低✧ 前后两期对比时,前一期叫“基期”,后一期叫“现期”这两期的量作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是属于“现期”的。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1.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涉及到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在准备常识判断时,需要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政策法规、科技进步、文化传统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2.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要点,包括阅读理解、词语填空、改错、短文改错、标点符号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以顺利完成考试中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过程中,考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学会分析和解读各种数据资料,提高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题型,包括相关判断、逻辑推理、推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推理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多做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综合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行测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针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2022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高分学霸笔记-位置规律(含练习题类型和答案解析)

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之位置规律(第一部分)提醒:上方栏目——章节——章节导航——点击左方第一个图标——可看目录一,元素组成相同——位置规律(平移+旋转、翻转)应用情况:框架不变,元素数量不变(一两个数量变化是重叠),元素位置变化(一)平移应用情况:框架一样,元素(如黑白块)位置不同,数量相同1. 移动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时针、逆时针)2. 常见步数∶恒定、递增(等差递增较多),周期3.特殊情况(宫格型)(1)个别黑块重合(破题:第一副图一般是最多的)(2)黑块走到头:要么循环(从头开始),要么折返(直接弹回)(3)多个黑块如何分辨移动?——就近原则(4)16宫格图形多个黑块平移——横行黑块数量相同,左右走;竖行黑块数量相同,上下走(5)绕圈走:中间颜色数量相同,优先考虑内外圈分开看;一般内圈较为简单,常顺时针或逆时针走易错思路:小圆圈逆时针两个格很容易发现,但线有长有短,倾斜方向也没有规律,实在不知道如何选,就选了个长的,因为前三个两长一短,根据规律也应该塞一个长的(自己之前经常这样做图形题,寻求和前方的一致性,却经常错误)解析:遇到十六宫格,且内外圈的图形不一样,一定考虑内外圈外圈小圆圈逆时针旋转两个格,线段端点顺时针旋转一个格(二)旋转、翻转(旋转和翻转常结合考查)——下面的基本框架不变,上面的线条,字母,图形旋转,整体翻转第一部分:旋转1.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2.常见角度∶ 45°、60°、90°、120°、180°3.常见形状一:圆,正方形,八角形为外形,以中心为基点,延伸出两天线一般都是旋转答案为B,顺时针旋转180度,增加一条线答案为C解析:突破点1:就近原则;突破点2:一条逆时针旋转45度,一条逆时针旋转90度4.常见形状二:两部分图形叠加第二部分:翻转1.左右翻转:两图沿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两图沿横轴对称3.常出现元素:数字,字母,斜线等4.常和旋转结合:先旋转,再翻转(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解析:顺时针旋转180度,左右翻转解析: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党的重要理论和政策2. 国家机构和法律体系- 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 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原则3.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家政策的变动和解读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中国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主要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组织-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各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2.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国际关系的发展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2. 世界地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重要的地理现象和环境保护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史- 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 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2. 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概念 - 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 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六、社会文化常识1. 中国文化- 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节日和习俗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3. 社会问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七、法律常识1. 宪法和行政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法2. 刑法和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3. 其他法律知识- 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 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八、行测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快速阅读和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判断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3. 心理准备-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时事政治进行更新和调整。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摘要:一、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概述二、增长量知识点1.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量2.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三、增长率知识点1.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2.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四、现期量知识点1.已知基期量和增长量求现期量2.已知基期量和增长率求现期量五、基期量知识点1.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求基期量2.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基期量3.已知增长率和增长量求基期量六、比重知识点1.现期比重部分量整体量2.提问形式:过去的比重为多少?3.提问形式:现在的比重比上年上升或下降几个百分点?七、平均量知识点1.现期平均量总量总份数2.总量平均量总份数3.总份数总量平均量4.提问形式:过去的平均量为多少?5.提问形式:现在比过去的平均量多多少?6.提问形式:现在的平均量比过去变化了百分之几?八、倍数知识点1.a 是b 的几倍:ab2.a 比b 多几倍正文:一、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概述行测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知识点汇总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涉及到增长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比重、平均量和倍数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二、增长量知识点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差值。
在行测考试中,增长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量:增长量=现期量- 基期量。
2.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
三、增长率知识点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在行测考试中,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2.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现期量- 基期量)/基期量。
四、现期量知识点现期量是指目前某个量的值。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现在开始资料分析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
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
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2、百分数、百分比(略)3、比重(略)4、倍数和翻番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5、平均数(略)6、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1年为B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1)≈b×(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1)≈(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特别注意: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2、分子分母比较法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⑵差分法★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10624-8613)/(8613-6584)=2047/2029显然<8613/6584 所以10624/8613<8613/6584我们把分子、分母都比较小叫做小分数,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叫做大分数,(大分子-小分子)/(大分母-小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差分数。
差分法的原理:我们假设小分数代表一种某浓度的溶液A,差分数代表另一种浓度的溶液B,大分数代表A和B的混合溶液,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即B的浓度小于A,那么混合后所得的溶液浓度必然小于A,即大分数小于小分数。
反之亦然。
结论差分数实际上是在代替大分数跟小分数比较⑴若差分数大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大于小分数⑵若差分数等于小分数,则大分数等于小分数⑶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小于小分数3.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X≈(1)是基数表示经过n年注意正确答案略小于(1)4估值计算▲尾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尾数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首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前几个数位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取整法当计算中遇到带有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我们可以将其个位、十位或者百位以下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舍位应用条件:取整法主要用于乘除计算,数据取整后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应远小于选项间的差距。
◆误差估值:当除法分母扩大或者缩小且分子大于1时,我们可以用分子乘以扩大或者缩小的值与原来的数的差距来估计误差◆范围限定法:根据题干所列出的式子,将其进行放缩举例:1439996可以缩放为1440000注意:务必在适当的范围里放缩,切忌放缩范围过大,导致错误5、数字特性法(1)分母小于10的一些基本分数1/2=0.5 1/3≈0.333 2/3≈0.667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4/5=0.8 1/6≈0.167 1/7≈0.143 1/8=0.1253/8=0.375 5/8=0.625 7/8=0.8751/9≈0.111 2/9≈0.222 4/9≈0.444 5/9≈0.556 7/9≈0.778 8/9≈0.889(2)5的奇数数 5=10/2 15=30/2 35=70/2 175=700/4 225=900/4(3) 25的奇倍数 25=100/4 75=300/3 175=700/4225=900/4(4) 125的奇倍数 125=1000/8 375=3000/8 625=5000/8 875=7000/8具体运用方法,举个列子,225x17=900x17/4=38257、运算拆分法将一个拆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容易计算的数的和或者差的形式三、个人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选项,一般算出前两位答案就可以选了●做题先看题目再看资料,带着题目找资料信息,闷头看资料就是浪费时间●特别注意百分点和百分比的区别,多(少)5个百分点跟多5%不是一个概念●定期做一定数量的资料分析,熟能生巧,熟练和直觉很重要●对于文字过多,要算的数值过多的综合类题目可以适当放弃数字推理一、基本类型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主要考查三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3、和数量及其变式4、积数列及其变式(出现频率相对不高)5、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弱项,特别需要重视)(1)以题干中的多次方数或者多次方数附近的数为突破口,这是解决平方数列变式、立方数列变式、多次方数列的关键(2)当题干数字出现0或者1的时候,数字推理规律与多次方相关的可能性较大6、分式数列(必考题型,难度较大)(1)首先采用作差、作积、作商等方式快速处理题干数字,观察是否存在基本数列或者基本数列变式(2)在考虑分子、分母分别综合变化时,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某些项进行改下,有意识地构造基本数列,猜证结合。
7、组合数列8、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奇数法则(1)如果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通常无法仅仅通过“加减”来完成,一般优先考虑乘除(2)如果每个圆圈中有偶数个奇数,一般从简单的加减入手(3)中心数字不易分解,应当优先考虑“先乘除后加减”9、其他数列,如根号数列、阶乘数列、质合数列及其变式等二、做好数字推理必备的基本功1、多次方表(滚瓜烂熟)注意红色的数字,因为不唯一,很容易考到特别注意的一类问题:1^2+2^2=5 3^2+4^2=25 5^2+6^2=61 7^2+8^2=113 9^2+10^2=181其他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多次方和质数、合数的组合,和自然数的组合等等2、常考数拆分表红色字体的不容易看出来3阶乘4、质数和合数质数列:2,3, 5,7, 11, 13, 17, 19, 23, 29,31…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到:6,15,35,77,143…(2)相邻两项作差得:1,2,2,4,2,4,2,4,6,2…(3)作差后大小相差在6以内,也就是说拿到一个数列作差在6以内,无其他明显特征,就可以考虑质数列合数列:4,6, 8, 9,10, 12, 14, 15, 16, 18,20…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24,48,72,90,120,168…(2)相邻两项作差得:2,2,1,1,2,2,1,1,2,2,2,2…(3)作差后相差在2以内,比较相近质数和合数组合:相加:6,9,13,16,21,25,31…相乘:8,18,40,63,110,156…5、构造法设分别代表数列中连续四项,n为常数或者项数(1)加减结构形式, ()±等(2)除结构形式 ()/2, 2, ()/3等(3)乘结构形式±常数,, 2,, 2(), () 2b±n等(4)多次方结构形式 ()^2, ^2, ^2±n, ^2+2a, ()^2三、个人对数字推理的一点心得体会●数字推理归纳得再多对实际做题也无太大裨益,关键在于一个练字,多练把不会的题目摘下来,过段时间拿出来做一下,反复多次就可以提高●考场上要沉着冷静,拿到题目,先作常规处理,猜证结合●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根据趋势判断,共同性寻找等方法猜出答案数学运算一、数的整除性质1. 整除的性质(1)如果a和b都能被c整除,那么与能被c整除,如3,6能被3整除,那么他们的和9,差3也能被3整除(2)如果a同时被b与c整除,c是任意整数,那么积也能被b整除(3)如果a能被b整除,并且b与互质,那么a一定能被积整除,反过来,如果a能被整除,则a能同时被b与c整除整除实战注意事项(1)运算中涉及人、物、产品的数量,这个数肯定是整数,因为人、物、产品不可能出现一半或者几分之几(2)任意连续三个自然数之和或者积能被3整除(3)一个数如果不能被3.7.11整除,则商是无穷小数一些常用数字的整除2秒杀实战(1)百分比类题秒杀◆百分比类题秒杀利用的就是题中涉及人、物、产品等的数量都是整个的情况。
通过已知题目信息,能够得出所求的答案应该被某个数整除,列如,该产品比上年减少40%,求今年该产品有多少?设去年为x,那么今年应该有(1-40%)603/5x,即答案肯定是能被3整除,若题目求去年x, 那么x一定能被5整除例题1:某高校2009年度毕业生7650名,比上年增长了2%,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而研究生比上年度增加了10%,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人A3920 B4410 C4900 D5490秒杀实战:设去年研究生为A,本科生为B,那么今年的研究生为1.1A, 本科生为0.98B1.1A 里含有11的因子,0.98B里面含有98的因子,所以研究生应该是11的整数倍,本科生应该是98的整数倍,所以答案是C,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生人数为7650-4900=2750,是11的倍数。
(2)分数类题秒杀实战方法◆分数类题当中会带有分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答案与分数的关系,如产品a占产品总数的1/3,求产品的总数一定能被3整除A是b的1/2,说明b能被2整除,的和是3的倍数A是b的1/3,说明b能被3整除,的和是4的倍数A是b的1/4,说明b能被4整除,的和是5的倍数(均为人、物、产品等的数量,由于此类物质具有不可分割性,故数量一定是整数)例题2甲乙两人的月收入都是四位数,大于等于1000元,小于10000元,已知甲月收入的2/5和乙月收入的1/4正好相等,甲、乙两人的月收入最大相差是多少元?()A3216 B3665 C3720 D3747秒杀实战:2/5、 1/4通分后为8/20,5/20.两者相减:8/20-5/20=3/20,所以两者相差的收入含有3因子,即答案能被3整除,题中求的是最大相差,只需从最大的数开始验证是否被3整除,3747=3+7+4+7=21,21能被3整除,答案D(3)倍数相关类题秒杀◆如果通过已知信息得到答案应是某个数的倍数,选项中仅有某一选项含有该数因子,则该选项就是答案,如果有两个选项都含有该数的因子,则要通过代入进行排除例题3在自然数1至50中,将所有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所得的和是()A865 B866 C867 D868秒杀实战方法根据整除性质:如果a与b都能被c整除,那么与也能被c整除,自然数1至50的和为(a12)/2=50x(1+50)=50x51/2,51能被3整除,说明是能被3整除的,所以当1至50的和减去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其结果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4)余数类题秒杀◆对于同一个除数m,两个数和的余数和余数的和同余,两个数差的余数和余数的差同余,两个数积得余数与余数的积同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