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
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临床比较

606 (.)
3 讨 论
31 一般筛查方法 .
3 . 宫颈涂 片 作为较为传统的宫颈癌检查方法,应用较 为广 .1 1
泛 ,并且成 功的在过去 的 5 0年里降低 了宫颈癌 的发病率 和死亡 涂片和其他检测方法而言,具有 良好 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而且费 ,同时,T T涂 C 率 。其过程为: 使用刮板将宫颈上皮细胞取下, 均匀涂抹于玻片上, 用相对 阴道镜检查和宫颈 照相等要 明显 低廉 】 结 异常细胞容易辨认 , 用 9 %酒 精进 行固定,用 巴氏染 色液进 行染色。之后在 显微镜 片细胞成分齐全 , 构清晰且染 色效 果较好, 5 这也就大大 降低了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减 少了假阴性的概率 下进行观 察,确认 是否存 在癌变 细胞。但是 此种方 法 的检 测较 为简陋 ,主观因素和造成误诊漏诊 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 医学科学 和漏诊 的概率。同时,对 宫颈损伤较小的特点也适合在妇科 门诊 普查使用 。总之 ,T T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且具有适合在门诊普 C 的发展 已经逐渐被淘汰。 31 细胞 学检 测 .2 . 此 方法 最早是 19 年 在美 国开始 使用 的, 及 的特点,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 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96
2 结 果
临床检查方法 中肉眼检查 的费用最为低廉 ,且方便 易行 ,可
T T组 发现异常 5 C 6例,阳性率为 5 % ;巴氏涂片组检出异 用于快速检查和医疗条件较为简陋的地区。但是 肉眼检 查的弊端 . 6
常 6 ,阳性率为 0 %,两组检 测率 比较 ,差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在于 由于检测 手段较为单一 , 例 . 6 而且受主观 因素影 响较大 , 在假 存
法和多聚合酶链反应法 等。 3 . 肉眼观 察 .5 1 将 3 5 的冰 乙酸均匀 涂抹在宫颈部 位 ,然 % ̄% 后对其进行观察,看其对醋 酸的反应 ,如果出现白色变化则为病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治详解

林 容
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 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大部分低级 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CIN具有癌变 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被视为癌前病 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子宫颈细胞学 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子宫颈癌的治疗
IB1, IIA(<4cm)期 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术后采用同步放 化疗,可减少盆腔复发,提高生存率。要 求保留生育功能者,且宫颈肿瘤直径不超 过2cm,可选择广泛宫颈切除加盆腔淋巴结 切除术±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
子宫颈癌的治疗
IB2、IIA(>4cm)期 同步放化疗;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 巴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后个体 化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后广泛子宫切除 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淋巴结取 样术、术后个体化治疗。 IIB及IIB期以上 同步放化疗。
病因
HPV感染 目前已知HPV共有120多个型别,30余种与生 殖道感染有关,其中10余种与CIN和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 关。根据不同型别与癌发生危险性高低分为高危型和低危 型2种。
病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 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和子宫颈癌 发生有关。 其他 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 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 也易患子宫颈癌。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 。
高危型 HPV DNA检测
相对于细胞学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 可与细胞学检测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 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测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 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 型HPV DNA检测(我院HC-2,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可同时检测13种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 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方法及临床分析

【 摘
要I 目的 探讨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宫
我院 自2 0 0 5年 1 0月对有 2年 以上性 生 活史, 年龄在 2 0~6 8岁 已婚妇 女采
颈癌 的价值 和相关 因素。方法 果
用传 统宫颈涂 片细胞 学检 查, 对初 筛异常和 临床 高度怀疑病 变者进行 阴道镜检查 宫颈 多点活检病理诊 断。结 共筛查 2 0 , 80例 宫颈涂片细胞 学检 查异 常者 3 2例 , 1. % , 阴道镜检 查 宫颈 多点活检 病理诊 断 8 占 36 经 C N 6 , %, I5 例 占2 宫颈癌 7例 , 0 2 % ,3例 C N和 宫颈癌 患者 中宫颈 涂 片细胞 学检 查异 常者 5 占 .5 6 I 0例 占 7.% , 9 4 宫颈涂 片细胞 学检 查正 常者 1 , 0 6 细胞 学检查异 常者 CN、 3例 占2. %, I 宫颈癌 的检 出率 明显增 高, 差
查对象 , 年龄 2 ~ 8 , 0 6 岁 平均 年龄 4.4岁 , 以上 1 3 03 孕3 4 2
例, 产 以上为 3 6例。 2 12 取材方法 先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净 , . 在宫 颈外 目鳞
一
柱状上皮交接处 , 以宫颈外 目为 圆心 , 将木质铲形小刮板轻
轻刮取 1 , 周 避免损伤组 织引起 出血而影 响检查结果 。然后 均匀的涂布于玻片上 , 再用小 型刮板进入宫颈管内 , 轻轻刮取
()8. 2 :8
[ ] Z A G XA 9 H N I O—Y N If ee a e a n ant e n U .r uneo l r t gm ge c l o t l f tn i if d i nuo - de n d i a ei eet J . h ee om f er n of ea s l s f c[ ] C i s j a o e i n ta g c n n u l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者: ————————————————————————————————日期: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是一个任重道远并需要不断的过程。
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依据,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或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预防的又一高峰。
但该疫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The Research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Cancer PreventionW ANG Zhiqiang,CAI HongbingDepartment ofgynecologic onc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Hube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 CAIHongbing,E-mail:【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the public problemswhich seriously doharmto women’ health. Theworks ofscreening, prevention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re harshandcontinuallyexplored. The researchof humanpapilloma virus provides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argeted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 The prevention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andcervicalcancer possibly reached apeak with thesuccess ofHPVvaccine research.However, some problemsshould beresolved fi rstlyifwe want to extensivelyuse the vaccine in China.【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Cost–effectiveness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9800万,死亡人数约27.5100万,85%发生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1]。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变 I ( I I , 颈 上 皮 内 瘤 变 Ⅱ级 和 宫 颈 上 皮 内瘤 变 Ⅲ 级 。 级 CN ) 宫
主要的是 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 P 感 染所 致 , H V) 而疱 疹病毒 Ⅱ 型能否引起宫颈癌尚存在着争议。
相 比, 较高 的异 常 细胞检 出率 : A C S的检 出率 分别 为 有 对 SU
95 .%和 6 3 ,SL分别 为 7 8 .% LI . %和 5 3 .% 。 20 0 1年国际癌症协 会 的伯 塞斯 达 系统 ( h e ed y— T eB t sass h
不同 , 2 0 按 0 4年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 断标准丛 书“ 乳腺
sc , c ) 腺上皮细胞不正常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腺细胞 ( t Ay p
i lg n ua cl fu dt mi d s n i ne A U ) c l d l e so nee n i ic c , G S 和腺 癌 a a r l r e g fa (d ncrio a 。常 规细胞病理学诊 断方法 作为一种 检查手 a eoac m ) n 段, 是通 过每一个 细胞 技术 员或 细胞学 医生在显微镜 下对成千
约2 0万女 性 死 于 宫 颈 癌 , 新 发 宫 颈 癌 病 例 更 高 达 5 而 0万 人 . 。在 我国 , 2 J 宫颈癌发病 目前呈 现低龄 化趋 势 , 因此 , 宫颈 癌的早期 筛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 现就 国内外宫颈癌
筛查 的诊 断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宫颈癌 的病 因、 好发部位及宫颈病变发展过程 1 1 宫颈癌的病因 . 宫颈癌的发生与性 生活过早 、 过多 、 混乱
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及其新进展

将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及进展综述如下 。
1 宫颈细胞学检查的进展
.
巴氏涂片一样 , 在减 少宫 颈癌 的发病 率的作 用上 , 尚需 相 当的 时间探讨 。薄层液基细胞学具有很高 的特异性 和 阳性 预测值 ,
其不仅为细胞病理学检查提供细胞形 态改变依据 , 而且为分子 水平检查提供核酸来源 , 采用液基细胞 学所提供 的细胞做 杂交 捕获 实验检测 H V D A, P .N 其检出率 大大提 高 , 予宫 颈细胞 学 赋 检查一个展新 的意义 , 助于宫颈癌病 因学的研究 。史鹏 等… 有 报道 P P液基细胞学 与病理检 查结果符合 率分别 为 6 .3 A、 13 %、 8 .9 假 阴性率分别 为 2 % 、.5 4 6 %, 8 2 5 %。液基细 胞学在宫 颈癌 的筛查 中, P P的敏感 性高 7倍 , 比 A 必将在 宫颈癌 及癌前 病变
前列 , 这一特点使宫颈癌 的筛查具 有 了更加重 要的意义 。现 就
薄片,5 9 %酒精 固定 , 巴氏染色后 , 然后 由医师显微镜 下 阅片诊
断。此法提高 了对低 度 以上病变 的诊 断率 ( re,9 8 。虽 Wa r19 ) n 然 Ti Pe 涂片与常规涂 片相 比, h n rp 有很少 粘液及 残渣 , 有细 没 胞重叠 , 背景清晰 , 减少 了影响ຫໍສະໝຸດ 断的因素 , 还不规范 。正如 但
离心后 , 自然沉淀法将标本 中的粘液 、 经 血液和炎 细胞分离 , 收
集余 下细胞放置于玻璃片上 , 其细胞标本直径为 1 i 制成超 3B n,
病变或早期即给予预 防性或 彻底 治疗 , 患者 生活 质量可 提高 , 而且早期宫颈癌的治疗 效果 和五年 生存率 也位 于恶性 肿瘤 的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新进展

床与 亚 临床 感 染提 供 了 可能
2 细 胞 学 检 查 新 方 法
, 进 行 HP 对 V感 染 筛 查 提
供 了细 胞学 新技 术 , 而 降低 了巴 氏涂片 的假 阴性hn rp : 收 集 的细 胞 保 存 液 , 过 高 .. T iPe ) 对 通
精密 度过 滤 器 过 滤 细 胞 保 存 液 , 标 本 中 的 黏 液 、 液 和 将 血
炎性 细胞 分 离 , 后 将 过 滤 的 细 胞 放 置 在 玻 片 上 , 胞 标 然 细
标 本还 可 进行 HP D V- NA检 测 。 当需 要 重 复 涂 片 时 , 需 不 患 者再 次 返 院 。在 用 T S分期 时需 采 用 超 薄 片 技 术镜 B
1 传统 宫 颈 涂片 细胞 学检 查 的弊 端 常规 宫 颈涂 片 细胞 学 检 查 已经 历 了半 个 世 纪 , 为筛 查
维普资讯
临床 误诊 误 治 2 0 07年 5 月第 2 卷第 5 0 期
Cii l i igoi& Mih rp , a 07V 1 0N . l c s ans n aM d s s eayM y2 0 , o. , o t 2 5
嚣 澎
善 暑 善 嚣 嚣 蓦
于显微 镜 下 阅 片 诊 断 。此 方 法 提 高 了对 低 度 以上 病 变 的
诊断率。 3 分 子标 记物 在 宫 颈癌 筛 查 中的 应用
2 1 计 算 机 辅 助 细 胞 学 检 测 系 统 ( C C T检 测 于 . C T) C
下 检查 , 片技 术 和 T S分 期 同时 应用 , 高检 测率 3 % 。 薄 B 提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8T11:03:17.2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李爱青
[导读] 临沭县玉山镇玉山卫生院 276711 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预后,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
临沭县玉山镇玉山卫生院 276711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帮基础,降低宫颈癌死亡率。
方法随机选取 2011年 2 月 -2014年 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 180例女性,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人,对照组用巴氏涂片法进行检查,研究组用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阳性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制片满意率为86%,观察组的制片满意度为68%,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 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7%,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预后,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液基细胞学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 -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 180例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35.2±8.1)岁;其中50例初中文化,高中文化110例,高中以上20例;已婚120例,未婚60例;孕次:≤1次者45例,≥2次者 135例。
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0人,所有患者均行两种检查方式并按分组不同而用不同检查方法,对照组用行巴氏涂片法进行检查,研究组用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查。
1.2选取标准
(1)选取标准:a.于月经后4~8d 采集标本(近绝经期妇女于月经中后期进行采集);b.性生活史≥2年;c.检查前45d未予以阴道用药、冲洗、检查及性生活;d.1周內未使用抗生素;e.均在检查前认真阅读研究方案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a.月经期妇女;b.子宫切除患者;c.宫颈疾病及治疗史患者;d.妊娠及哺乳期妇女;e.盆腔放射史患者;f.诊断期间使用避孕药者;g.资料不完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的检查方法,即巴氏涂片法。
操作如下:患者排空膀胱后膀胱截石位,将子宫颈外口需充分暴露,把表面分泌物擦净(用无菌棉球),然后用刮板围绕宫颈外口行360旋刮,取柱状及鳞状上皮的交接处分泌物及黏膜,应尽量避免损伤宫颈引起出血,影响检査结果。
若白带或分泌物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擦净粘液,再刷取标本。
将其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用乙醇(浓度为95%)固定15 min,进行巴氏染色处理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阅片检查。
其诊断方法按巴氏分类法处理:Ⅰ级为正常、Ⅱ级为炎症、Ⅲ级为可疑癌、Ⅳ级为高度可疑癌、Ⅴ级为癌,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为≥Ⅲ级[1]。
1.5判断标准
所有巴氏染色片经有经验的细胞病理医师读片并进行报告,其采用2001年宫颈细胞学分类TBS诊断标准:即正常范围内(NILM)、对诊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麟状上皮(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低度上皮内病变(USL)及高度上皮内病变(HILS)、鳞状细胞癌、不典型腺细胞和腺癌。
细胞学诊断为低级别(LSIL)以上的均建议做阴道镜或阴道镜指导下取活检。
1.6统计学处理
对试验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显著性,若P>0.05,则表明差异没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的制片满意率为86%,观察组的制片满意度为68%,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 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7%,均有统计学意义。
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宫颈癌患者72例,对照组采用巴氏涂片法检查出阳性符合率为42.3%,研究组采用液基细胞学阳性符合率为
90.7%,且研究组检查患者 CINⅡ~Ⅲ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 1。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
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
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
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
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
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3]。
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良性的异常增殖,可自然转为正常。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已有研究显示,是否具有 HPV 病毒持续感染是评价疗效及复发风险重要指标,其中 HPV 病毒清除彻底者基本无复发。
宫颈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出血量根据病灶大
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我院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采集方式,其操作过程中的外界干扰因素较多,直接采集的过程中给研究对象带来各种不适感,影响标本的采集[4]。
且本研究根据两组检查方式结果提示的阳性符合率显示,研究组采用的检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患者在早期诊断过程中的辅助作用较好,有效辅助临床治疗效果。
TCT 筛查机制为通刷取宫颈鳞柱交界处细胞,过滤血液、黏液及炎症细胞后,对脱落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测分析,相较于巴氏涂片法,其一方面有效增加诊断细胞数量和阅片质量,另一方面还可对标本满意度、上皮细胞异常及雌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宫颈 CIN 病变检出率。
目前病理组织学被认为是宫颈病变诊断“金标准”,而薄层液基细胞学则可作为宫颈病变主要筛查手段加以应用[5]。
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好的的方面也有一定弊端,液基细胞学虽能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但因可重复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多个研究显示其用于无高级别 CIN 女性诊断阴性预测值低于。
4结论
临床针对宫颈癌患者的初期诊断过程中采用液基细胞学检验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初期筛查有效符合率,其操作过程简单可行,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但在与其他诊断方法,如HPV DNA 检测、阴道镜以及病理活检怎样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满意诊断准确度及良好经济性仍然有待研究;同时其早期预测特异性较低,具有早期预测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实验室指标还需寻找。
参考文献:
[1]赵同香,邓小虹,韩历丽.宫颈癌筛查状况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8(10):12-18.
[2]晋生,解胜兰,王冬梅,焦蕊丽,李林立,宋崇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社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10,09(10):89-71.
[3]包远凤.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J].现代养生.2014,07(20):65-66.
[4]杨洁.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9(28):569-571.
[5]张巧红,陈黎亚,万汝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18 DNA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1(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