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8页
2019年一月份全水环境状况.doc

2019年一月份全市水环境状况2019年1月,我市市控及以上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5.7mg/L、1.20mg/L,COD同比改善13.5%,氨氮同比恶化66.7%(氨氮同比恶化主要原因是大圩河寒双路桥断面受市政管网污水溢流影响过大,导致与去年同期相比恶化明显)。
COD平均浓度最低的是峡山区,为14.0mg/L;最高的是滨海区,为44.5mg/L。
高新、安丘、寒亭、昌乐、昌邑、诸城、青州、寿光8个县(市、区)同比改善,高新区改善幅度最大,为30.5%;潍城、经济2个区同比恶化,恶化幅度为13.6%。
坊子、临朐、峡山、奎文4个县(市、区)COD 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不再计算改善率。
氨氮平均浓度最低的是峡山区,为0..08mg/L;最高的是潍城、经济区,为12.20mg/L。
青州、潍城、经济3个县(市、区)同比恶化,潍城、经济区恶化幅度最大,为1945.3%。
寒亭、峡山、奎文、寿光、坊子、昌乐、安丘、高新、昌邑、临朐、诸城11个县(市、区)氨氮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不再计算改善率。
备注: 高密市、滨海区辖区内纳入考核的河流断面去年同期断流,无监测数据,故无COD和氨氮的改善率。
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9年中国⽔资源公报2019年中国⽔资源公报中华⼈民共和国⽔利部⼀、概述2019年,全国降⽔量和⽔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偏多,⼤中型⽔库和湖泊蓄⽔总体稳定。
全国⽤⽔总量⽐2018年略有增加,⽤⽔效率进⼀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全国平均年降⽔量651.3mm,⽐多年平均值偏多1.4%,⽐2018年减少4.6%。
全国⽔资源总量29041.0亿m3,⽐多年平均值偏多4.8%。
其中,地表⽔资源量27993.3亿m3,地下⽔资源量8191.5亿m3,地下⽔与地表⽔资源不重复量为1047.7亿m3。
全国677座⼤型⽔库和3628座中型⽔库年末蓄⽔总量⽐年初减少91.7亿m3。
76个湖泊年末蓄⽔总量⽐年初减少28.9亿m3。
全国供⽔总量和⽤⽔总量均为6021.2亿m3,较2018年增加5.7亿m3。
其中,地表⽔源供⽔量4982.5亿m3,地下⽔源供⽔量934.2亿m3,其他⽔源供⽔量104.5亿m3;⽣活⽤⽔871.7亿m3,⼯业⽤⽔1217.6亿m3,农业⽤⽔3682.3亿m3,⼈⼯⽣态环境补⽔249.6亿m3。
全国耗⽔总量3201.0亿m3。
全国⼈均综合⽤⽔量431m3,万元国内⽣产总值(当年价)⽤⽔量60.8m3。
耕地实际灌溉亩均⽤⽔量368m3,农⽥灌溉⽔有效利⽤系数0.559,万元⼯业增加值(当年价)⽤⽔量38.4m3,城镇⼈均⽣活⽤⽔量(含公共⽤⽔)225L/d,农村居民⼈均⽣活⽤⽔量89L/d。
按可⽐价计算,万元国内⽣产总值⽤⽔量和万元⼯业增加值⽤⽔量分别⽐2018年下降5.7%和8.7%。
⼆、⽔资源量(⼀)降⽔量2019年,全国平均年降⽔量1651.3mm,⽐多年平均值偏多1.4%,⽐2018年减少4.6%。
从⽔资源分区看,10个⽔资源⼀级区中有6个⽔资源⼀级区降⽔量⽐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中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分别偏多19.7%和13.8%;4个⽔资源⼀级区降⽔量偏少,其中淮河区、海河区分别⽐多年平均值偏少27.3%、16.0%。
2019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8页

状况2019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长江流域水质良好。
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2%、9.4%和4.4%。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4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7.6%和2.4%。
长江支流水质良好。
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2%、11.9%和5.9%。
长江主要支流中,螳螂川、乌江、涢水、府河和釜溪河为重度污染,外秦淮河和黄浦江为中度污染,普渡河、岷江、沱江、滁河、白河、唐河和唐白河为轻度污染,其他河流水质均为优良。
省界断面水质良好。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1%、14.3%和3.6%。
黔-渝交界的乌江万木断面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长江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9.0%和8.6%。
黄河流域轻度污染。
6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0.7%、21.3%和18.0%。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
2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2%和3.8%。
黄河支流为中度污染。
3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4.3%、34.3%和31.4%。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省界断面为轻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1%、21.1%和15.8%。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黄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2.7%和33.3%。
2019 年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9年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2019年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一)总体情况2019年第四季度,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0%,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图1 第四季度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2019年1-1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图2 1-12月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二)主要江河水质状况第四季度,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劣Ⅴ类为2.0%,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其中,西北诸河、长江流域、浙闽片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珠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良好,淮河、辽河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图3 第四季度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诸河及浙闽片河流水质类别比例1-12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9.1%,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劣Ⅴ类为3.0%,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其中,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长江流域水质为优,珠江流域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图4 1-12月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诸河及浙闽片河流水质类别比例(三)重要湖(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第四季度,监测的110个重点湖(库)中,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67.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8.2%,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的函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9.05.05•【文号】环办监测函〔2019〕452号•【施行日期】2019.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关于印发《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的函环办监测函〔2019〕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曹侃、王东电话:(010)66556816、66556815传真:(010)66556808邮箱:***************.cn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5月5日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公布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工作,推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推动全民参与,为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的倒逼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加快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地方水污染防治责任,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减少污染严重水体,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环境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攻坚战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推动全国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大气、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态、声环境、辐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
公报显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
大气环境方面,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PM2.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
淡水环境方面,全国地表水—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类断面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海洋环境方面,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土地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
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方面,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10.34摄氏度,比常年偏高0.79摄氏度。
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
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总体上比常年偏轻。
旱情比常年偏轻。
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维护与达标排放系列高级培训班(第四期)8月4-5日·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维护与达标排放系列高级培训班(第四期)8月4-5日·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维护与达标排放系列高级培训班(第四期)8月4-5日·苏州。
全国地表水质量回顾及地表水质量分析

全国地表水质量回顾及地表水质量分析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 亦称“陆地水”, 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 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表水载体分类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政策分析为了保障人体健康, 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 防治水环境污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环境法律.地表水相关法律法规二、中国地表水水质类别地表水水质分类分为:劣五类水;Ⅰ类(一类地表水);Ⅱ类(二类地表水);Ⅲ类(三类地表水);Ⅳ类(四类地表水);Ⅴ类(五类地表水).地表水水质分类2019年,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4.9%, 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4%, 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1-2月,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实测1934个),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3%, 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6%, 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2020年3月,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9%, 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1%, 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4月,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9%, 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2%, 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2020年5月,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4.2%,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7%, 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1-5月, 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 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7%, 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4%, 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全国及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 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上升, 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下降.三、中国主要江河水质状况2019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9.1%, 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劣Ⅴ类为3.0%, 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2020年1-2月,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2.4%, 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劣Ⅴ类为2.5%, 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3月,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1.9%, 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劣Ⅴ类为2.0%, 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4月,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0%, 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劣Ⅴ类为1.7%, 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5月,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9%, 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为2.0%, 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四、重要湖(库)水质情况2019年, 监测的110个重点湖(库)中, 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69.1%, 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3%,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1-2月, 监测的111个重点湖(库)中, 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3.0%, 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5.4%,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3月, 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6.6%, 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4.5%, 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4月, 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9.5%, 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1%,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5月, 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67.9%, 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5.4%, 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五、重要湖(库)水质营养情况2019年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6个重点湖(库)中, 5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4.7%;26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24.5%;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2020年1-2月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7个重点湖(库)中, 4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3.7%;20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18.7%;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3月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8个重点湖(库)中, 4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3.7%;15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13.9%;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数据显示:2020年4月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96个重点湖(库)中, 4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4.2%;13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13.5%;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5月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6个重点湖(库)中, 7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6.6%;19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17.9%;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六、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情况从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排名来看, 2019年, 来宾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最好, 其次是柳州市、云浮市、金昌市、河池市等城市.2019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1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2019年, 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最好的是四平市, 其次是运城市、邢台市、吕梁市、长春市等城市.2019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前10变化幅度及所在水体从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来看, 2020年1-5月, 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最好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 其次是金昌市、张掖市、柳州市、云浮市等城市.2020 年1-5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1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2019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

目录一、概况 (1)1主要江河 (2)2重要湖库 (3)二、主要江河 (5)1长江流域 (5)2黄河流域 (7)3珠江流域 (9)4松花江流域 (12)5淮河流域 (15)6海河流域 (17)7辽河流域 (20)8浙闽片河流 (24)9西北诸河 (25)10西南诸河 (26)11南水北调调水干线 (26)12入海河流 (27)三、湖泊和水库 (30)1太湖 (30)2滇池 (31)3巢湖 (31)4重要湖泊 (32)5重要水库 (34)附录 (35)“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共设置1940个地表水国控评价、考核、排名断面(点位)(以下简称“国考断面”),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流域,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太湖、滇池和巢湖环湖河流等共978条河流的1698个断面;以及太湖、滇池、巢湖等112个(座)重点湖库的242个点位(60个湖泊173个点位,52座水库69个点位)。
“十三五”国家在190条入海河流共设置195个监测断面(其中85个断面包含在国考断面中)。
本月全国共监测180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点位),其中河流断面1603个,湖库点位199个;未监测的国考断面(点位)共有138个。
共监测174个入海河流断面,未监测的入海河流断面21个(其中8个断面包含在国考断面中)。
未监测原因主要由于冰封、断流、交通阻断等。
本月全国地表水总体呈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监测的1802个国考断面(点位)中:Ⅰ类水质断面占8.7%,Ⅱ类占38.1%,Ⅲ类占27.2%,Ⅳ类占13.8%,Ⅴ类占5.4%,劣Ⅴ类占6.9%。
与上月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Ⅱ类下降3.0个百分点,Ⅲ类上升3.4个百分点,Ⅳ类上升0.1个百分点,Ⅴ类上升0.4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0.2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其中: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个百分点,Ⅱ类上升6.8个百分点,Ⅲ类下降2.0个百分点,Ⅳ类下降1.6个百分点,Ⅴ类下降2.0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3.1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况2019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长江流域水质良好。
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2%、9.4%和4.4%。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4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7.6%和2.4%。
长江支流水质良好。
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2%、11.9%和5.9%。
长江主要支流中,螳螂川、乌江、涢水、府河和釜溪河为重度污染,外秦淮河和黄浦江为中度污染,普渡河、岷江、沱江、滁河、白河、唐河和唐白河为轻度污染,其他河流水质均为优良。
省界断面水质良好。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1%、14.3%和3.6%。
黔-渝交界的乌江万木断面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长江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9.0%和8.6%。
黄河流域轻度污染。
6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0.7%、21.3%和18.0%。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
2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2%和3.8%。
黄河支流为中度污染。
3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4.3%、34.3%和31.4%。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省界断面为轻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1%、21.1%和15.8%。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黄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2.7%和33.3%。
珠江流域水质为优。
5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0.7%、5.6%和3.7%。
珠江干流水质为优。
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4.4%和5.6%。
珠江支流水质良好。
2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4.6%、7.7%和7.7%。
海南岛内4条入海河流中,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水质为优,石碌河水质良好。
省界断面水质良好。
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0.0%和20.0%。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珠江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4%和2.3%。
松花江流域轻度污染。
8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8.0%、36.3%和5.7%。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干流水质良好。
1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5.0%、18.7%和6.3%。
松花江支流为轻度污染。
3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7.6%、23.6%和8.8%。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黑龙江水系为轻度污染。
2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5.5%和54.5%。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
乌苏里江水系为轻度污染。
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4.4%和55.6%。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图们江为轻度污染。
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3.3%、50.0%和16.7%。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绥芬河1个国控断面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省界断面水质为优。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松花江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4.6%和3.8%。
淮河流域轻度污染。
9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7.4%、34.7%和17.9%。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淮河干流水质为优。
1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0.0%和10.0%。
淮河支流为中度污染。
4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8.1%、38.1%和23.8%。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沂沭泗水系为轻度污染。
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2.7%和27.3%。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淮河流域其他水系为中度污染。
3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7.5%、40.6%和21.9%。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省界断面为中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7%、33.4%和25.9%。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淮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3.3%和25.5%。
2019年淮河流域水质分布示意图海河流域中度污染。
6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9.1%、28.1%和32.8%。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2个国控断面分别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海河主要支流为中度污染。
5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2.0%、24.0%和34.0%。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滦河水系为轻度污染。
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6.7%和33.3%。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徒骇马颊河水系为重度污染。
6个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0.0%和50.0%。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省界断面为中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1.2%、26.5%和32.3%。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海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23.0%和63.9%。
辽河流域轻度污染。
5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3.6%、41.9%和14.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
1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5.7%、57.2%和7.1%。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辽河支流为中度污染。
6个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8.1%和61.9%。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大辽河为中度污染。
1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8.8%、56.2%和25.0%。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大凌河为中度污染。
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0%、40.0%和20.0%。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鸭绿江水质为优。
1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
省界断面为中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7.5%、37.5%和25.0%。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辽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6%和18.2%。
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
4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0.0%和20.0%。
浙江境内河流为轻度污染。
2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0.8%和29.2%。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福建境内河流水质良好。
1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8.2%和11.8%。
安徽境内河流4个国控断面均为Ⅱ类水质。
皖-浙交界的新安江街口断面水质为优。
西北诸河水质为优。
5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8.0%和2.0%。
新疆境内河流水质为优。
4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7.8%和2.2%。
甘肃境内河流4个国控断面均为Ⅰ~Ⅲ类水质。
青海境内河流1个国控断面为Ⅱ类水质。
青-甘交界的黑河黄藏寺断面水质为优。
西南诸河水质为优。
3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8%和3.2%。
西藏境内河流水质为优。
1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
云南境内河流水质为优。
2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5.2%和4.8%。
藏-滇交界的澜沧江曲孜卡断面水质良好。
从水资源分区来看,西南诸河区断面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湖泊(水库)2019年,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除密云水库和班公错外,其他60个湖泊(水库)开展了营养状态监测。
其中,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占6.7%;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3%;37个为中营养状态,占61.7%;8个为贫营养状态,占13.3%。
2019年重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太湖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从分布看,西部沿岸区为中度污染,北部沿岸区、湖心区、东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均为轻度污染。
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全湖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从分布看,西部沿岸区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北部沿岸区、湖心区、东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太湖主要出入湖河流中,梁溪河为中度污染,乌溪河、洪巷港、殷村港、百渎港、太鬲运河和武进港为轻度污染,其他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均为优良。
滇池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从分布看,草海和外海均为重度污染。
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全湖总体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从分布看,草海和外海均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主要入湖河流中,新河、老运粮河、海河、乌龙河、船房河、捞渔河和西坝河为重度污染,柴河、马料河、中河和大观河为中度污染,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和东大河为轻度污染。
巢湖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从分布看,西半湖为中度污染,东半湖为轻度污染。
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全湖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从分布看,西半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