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运动学图像
【题型归纳】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解析版).pdf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解析版).pdf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题型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题型解码】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 -t 关系、x -t 关系、x -v 关系)原则上可以解决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因为那些导出公式是由它们推导出来的,在不能准确判断用哪些公式时可选用基本公式.(2)未知量较多时,可以对同一起点的不同过程列运动学方程.(3)运动学公式中所含x 、v 、a 等物理量是矢量,应用公式时要先选定正方向,明确已知量的正负,再由结果的正负判断未知量的方向.【典例分析1】(2019·安徽蚌埠高三二模)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110 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 )A .t B.t 2C .(2-)t D .(2+) t22【参考参考答案】 C【名师解析】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通过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x ab =at 2,x ac =a (t +t 1)2,x ae =a (t +t 1+t 2)2,解得:t 2=(2-)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1212122【典例分析2】(2019·全国卷Ⅰ,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H 4H 4t 2t 1A.1<<2 B.2<<3t 2t 1t 2t 1C.3<<4 D.4<<5t 2t 1t 2t 1【参考参考答案】 C【名师解析】 本题应用逆向思维求解,即运动员的竖直上抛运动可等同于从一定高度处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所以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 2=,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 1=-,因此有==2+H 42×H 4g H 42H g 2×34Hg t 2t 112-3,即3<<4,选项C 正确。

高三物理第4讲 专项提能(一) 高考中的图像问题

高三物理第4讲  专项提能(一)  高考中的图像问题

C.2~4 s内,Q的位移大小为48 m
D.4~6 s内,Q的位移大小为64 m
解析:a-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由于初速度为 零,所以v=Δv,得t=6 s时,P、Q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vQP=12×12×44+×61×6 8=45, 选项A错误;t=4 s时,P、Q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vQP′′=12×12×2+2×48×8=13,选项 B错误;t=2 s时,Q的速度v1=12×2×8 m/s=8 m/s,2~4 s内Q的位移x1=v1Δt1 +12a(Δt1)2=32 m,选项C错误;2~6 s内Q的位移x2=v1Δt2+12a(Δt2)2=96 m, 故4~6 s内Q的位移x=x2-x1=64 m,选项D正确。
[练通练透]
类型1 x-t图像问题
1.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 m)的
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物体c的速度越来越大
C.物体a的加速度为0.4 m/s2
D.在0~5 s内,a、b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12v0t0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解析] 由 v-t 图线与时间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图中,物
体在 0~t0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 12v0t0(平均速度大于 12v0),选项 A 错误;根
答案:D
二、动力学图像问题 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动力学图像有v-t图像、a-t图像、F-t图像、a-F图像等, 主要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图像和V-T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

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

比如S-T图像中,S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

比如S-T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点多远。

再比如,V-T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从S-T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

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

同样,V-T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

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V-T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

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

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

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

比如,S-T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1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图像应是图应是( )2.图为P、Q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t1前,P在Q的前面B. 0~t1,Q的路程比P的大C. 0~t1,P、Q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3.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加速度相等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SABCt v v 0 t O v 5.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 )A.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 4s 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C. 3s 末与5s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8s 内物体的位移为零8. 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9.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 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随时间减小B . ,a 随时间增大C . ,a 随时间减小D . ,a 随时间减小 10. a 和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1时刻: ( )A .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B. 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D. b 的速度比a 的速度大11.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为3 mC.两个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10 m/s2D.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t V O 20v v v +>20v v v +>20v v v +<2v v v +=参考答案:图像专题:1.C 2.AC 3.AC 4.C 5.C 6.A 7.CD 8.C 9.C 10.BD 11.AC。

江苏省2020版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练:练习:热点2物理图象问题练习(含解析)

江苏省2020版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练:练习:热点2物理图象问题练习(含解析)

热点2 物理图象问题(建议用时:20分钟)1.A、B两物体同时同地从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B在直线上做往返运动B.物体A做加速度增大的曲线运动C.A、B两物体在0~1 s运动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近D.B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22.(2019·苏州市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到t1时刻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8 m/sB.v2=12 m/s3C.t1=(3+) sD.0~t1时间内,甲、乙相距的最大距离为3 m3.已知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f=kr2v2,其中k为比例系数,r为雨滴半径,v 为运动速率.t=0时,雨滴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落.落地前雨滴已做匀速运动且速率为v m,用a表示雨滴的加速度,下列图象不可能正确的是( )4.(多选)(2019·常熟中学高三模拟)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设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图甲所示.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取g=10 m/s2,则( )A.滑块A的质量m=1.5 kgB.木板B的质量M=1.5 kgC.当F=5 N时,木板B的加速度a=4 m/s2D.滑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5.(多选)在某电场中沿x方向上,电势φ与x关系如图所示,假想有一电子在该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而移动,则下列关于电场和电子能量说法正确的是( )A.x3到x4区域内沿x轴方向上的电场为匀强电场电B.若电子从电势为2 V的x1位置向右运动到电势为2 V的x7位置,因为电子电势能不变,场力不做功,电子初动能大于零即可满足要求C.x6到x7区域内沿x轴方向上的电场强度为零D.若电子从电势为2 V的x1位置向右运动到电势为2 V的x7位置,为了通过x4处电势为3 V的位置,电子至少具有初动能1 eV6.(多选)如图所示,电阻不计、间距为L的粗糙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左端接一定值电阻R,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受到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外力F与金属棒速度v的关系是F=F0+kv(F0、k是常量),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关于金属棒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和感应电流的功率P随v2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7.(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方向水平向右,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0~5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8.(多选)(2019·南京市金陵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t =0时,带负电的物块以速度v 0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物块所带电荷量不变,用E k 表示物块的动能,x 表示位移,E p 表示电势能,取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选项中的图线正确的是( )热点2 物理图象问题1.解析:选D.在v -t 图象中,纵坐标代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B 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一直为正值,为单向直线运动.物体A 做加速度增大的直线运动;在0~1 s 内,B 物体在前,A 物体在后,距离越来越远;由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得B 物体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比为1∶3∶2,由v =,可知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2.综上分析,D 正x t确.2.解析:选C.甲的加速度a 1=2 m/s 2,乙的加速度a 2=6 m/s 2,则×2t =×6(t 1-2)2,解122112得t 1=(3+)s ,C 项正确;v 1=a 1t 1=(6+2)m/s ,A 项错误;v 2=a 2(t 1-2)=(6+6)m/s ,B333项错误;0~t 1时间内,甲、乙相距的最大距离为Δx =×2×6 m =6 m ,D 项错误.123.解析:选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kr 2v 2=ma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mg =kr 2v ,选项A 、B 正确;当最后匀速运动时,有kr 2v =mg =πρgr 3,可2m 2m 43得最大速率与成正比,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r 4.解析:选AC.由题图乙知,当F =4 N 时,加速度为a =2 m/s 2,对整体分析:F =(m +M )a ,解得m +M =2 kg ,当F >4 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对B 有:a ==F -,由题图乙可知,图线的斜率:k ==F -μmg M 1M μmg M 1M=2,解得M =0.5 kg ,滑块A 的质量m =1.5 kg ,故A 正确,B 错误;A 、B 发生相对滑动后的Δa ΔF 图线反向延长与横轴交于点(3,0),代入解得μ=0.2,故D 错误;根据F =5 N>4 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a B =F -μg =4 m/s 2,故C 正确.1M m M5.解析:选AC.由x 3到x 4电势均匀增大,则电场为匀强电场,故A 正确;由x 6到x 7电势不变,则沿x 方向电场强度为零,故C 正确;要电子能从x 1运动到x 7,对于x 1到x 2,电场力阻碍电子运动,电子的初动能要大于电场力做功的值,故B 错误;电子只要能通过x 2处,就可通过x 4,则其具有的初动能至少为2 eV ,故D 错误.6.解析:选ABD.由题意可知,感应电动势E =BLv ,回路电流I =,故所受安培力F BLv R +r安=BLI =,方向水平向左,分析金属棒运动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0+kv -μmg -B 2L 2v R +rv =ma ,即(F 0-μmg )+v =ma ,因为金属棒从静止开始运动,所以F 0>μmg ,若k =,B 2L 2R +r (k -B 2L 2R +r )B 2L 2R +r 金属棒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A 正确;若k >,加速度a 随v 增大而增大,说明金B 2L 2R +r属棒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所以B 正确;若k <,加速度a 随v 增大而减小,说明金B 2L 2R +r属棒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没有符合的v -t 图象,而感应电流的功率P =EI =v 2,B 2L 2R +r则C 错误,D 正确.7.解析:选BD.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m/s 2=10 m/s 2v 2x 110010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 m/s 2=4 m/s 2v 22x 2642×8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1,F -f =ma 2联立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 =7 N ,f =3 N则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f mg 3 N 10 N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 s =1 s ,v 0a 11010即在0~1 s 内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s 后恒力F 反向,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可知B 、D 项正确,A 、C 项错误.8.解析:选ABD.物块先以速度v 0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下滑回到原处的过程中,除摩擦力在上滑和下滑时方向相反外,受的其他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物块先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较大),再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较小),A 正确;对物块沿斜面上升过程由运动学公式有v 2-v =-2ax ,由数学知识可知B 正确;沿斜面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有,-Fx =E k -20E k0(F 为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图线应为直线,可知C 错误;取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由于物块带负电,且沿斜面向上电势逐渐降低,故物块的电势能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D 正确.。

专题05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解析版)

专题05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热点难点专题特训专题05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特训目标 特训内容 目标1v -t 图像(1T —4T )目标2与2021at t v x +=有关的图像(5T —8T ) 目标3 与ax v v 2202=-有关的图像(9T —13T )目标4a -t 图像(14T —17T )目标5x v-1图像(18T —19T )一、v -t 图像1.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过一段时间小球回到抛出点。

以向上为正方向,绘制出小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t 2时刻)的v t -图如图所示。

小球运动过程中仅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上升过程所用时间为全过程所用时间的一半B .小球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相等C .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2v 和抛出时的速率1v 相等D .v t -图在t 轴上方所围面积与t 轴下方所围面积大小相等 【答案】D【详解】D .v t -图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小球的位移,依题意小球上升和下降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在t 轴上方所围面积与t 轴下方所围面积大小相等。

故D 正确; A .小球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mg f a m +=下降过程,有22mg f a m-=可知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降过程加速度,根据212h at =易知上升过程时间短,小球上升过程所用时间小于全过程所用时间的一半。

故A 错误;C .小球运动过程,始终有阻力做功,所以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2v 小于抛出时的速率1v 。

故C 错误;B .由图可知上升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随速度减小,阻力减小,下降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随速度增加阻力变大。

由上面选项分析可知,上升的平均阻力大于下降的平均阻力,根据W fh =可知小球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大于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

故B 错误。

故选D 。

2.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设计了一款能够与人协作、共同完成冰壶比赛的机器人。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3第3节运动图象练习(含解析)(最新整理)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3第3节运动图象练习(含解析)(最新整理)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3 第3节运动图象练习(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3 第3节运动图象练习(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3 第3节运动图象练习(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运动图象【随堂检测】1.(2019·绍兴月考)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小球反弹时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m/s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

9 m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

25 m解析:选A.由v-t图可知,0~0。

5秒小球下落,最大速度为5 m/s,所以A正确.小球反弹的最大速度为3 m/s.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

45 m.2.(2019·台州质检)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在t1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解析:选A.v-t图象v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可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t1时刻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3。

(2019·浙江德清质检)如图所示,某滑块以一初速度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恰好为零.下面四个v-t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情况的是( )解析:选C。

据题知,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的关系式为v=v0-at,a是加速度大小,故C正确.4.(2019·浙江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A.v=错误!B.v=错误!C.v>错误!D。

2020年高考名校物理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热点02 运动图像(解析版)

2020年高考名校物理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热点02 运动图像(解析版)
A.垃圾袋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 2 m/s2 B.当垃圾袋的初速度为 4 m/s 时,其刚好到达斜坡最低点 C.当垃圾袋的初速度为 5m/s 时,滑到斜坡最低点时间为 1s D.当垃圾袋的初速度为 5 m/s 时,滑到斜坡最低点时间为 4s
4
【参考答案】ABC
【命题意图】本题以劳动实践课上垃圾回收为情景,以 x——v2 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考查对 x——v2 图像的
车的加速度
a1=
v t
=5m/s2,乙车的,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
B
错误;根
据速度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在 0~2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选项 C 正确;根据速度图
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在 2~8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02=2ax,可知 x= 1 v02 图像斜率 k= 1 ,由题给的 x——v02 图像可
A.两车在 t1 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B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 v—t 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 v—t 图象面积等于位移可知在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选项 A 错误 B 正确;根据速度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 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选项 C 错误 D 正确。 4.(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 15m 处 的 斑 马线 上 有 行 人.于 是 刹车 礼 让 ,汽 车 恰好 停 在 斑 马 线前 。假 设 驾驶 员 反 应 时 间为 0.5s,汽 车 运动 的 v-t 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题型归类】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答案】:CD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 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答案】:BD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后半段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答案】:AC4.(1)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 的位移—时间图线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 .a 、b 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物体c 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 .在0~5 s 内,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解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A 、B 均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公式x =v 0t +12at 2知,其x ­t 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 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由图象知,a 、b 从同一位置(即x =10 m 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a 沿正方向运动,b 沿负方向运动,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选项D 正确。

【答案】: D(2)在(1)中,若仅将位移—时间图象改为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b 物体的加速度B .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大小是b 物体的3倍C .c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D .b 物体在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与c 物体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a 物体的加速度a 1=20-105 m/s 2=2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a 2=0-105m/s 2=-2 m/s 2,可知a 物体的加速度与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 错误;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大小x 1=75 m ,b 物体的位移大小x 2=25 m ,得x 1=3x 2,选项B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c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C错误;b 物体在0~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2=10+02m/s =5 m/s ,c 物体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3<10+02m/s =5 m/s ,选项D 错误。

【答案】: B类型三 应用图象法巧解物理问题1.对于实际问题在无法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的情况下,用图象法则会使思路豁然开朗。

2.运用图象法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5.如图甲、乙所示,长度相同的两木块A 、B 均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木块B 的左右两部分C 、D 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

若一子弹(视为质点)分别以水平速度v 0击中并恰好穿过木块A 、B ,子弹在A 、C 、D 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为a 、a 1、a 2且a 1<a <a 2,设子弹射穿木块A 、B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则( )A .t A >t BB .t A =t BC .t A <t BD .无法比较t A 、t B 的大小【解析】:由题意可知,子弹穿过木块A 、B 后瞬间的速度均为零,子弹在木块A中做初速度为v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子弹在木块B 中的运动情况是先在C 中以大小为a 1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在D 中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由于子弹在木块A 、B 中运动的位移相同,子弹在A 、C 、D 中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 A >t B ,选项A 正确。

【答案】: A类型四 特殊的运动学图像6.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 t­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 2C .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75 m/sD .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为1.5 m/s【解析】: 由图线可知,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则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线可得v =x t =0.5+0.5t ,即v =v 0+(v 0+at )2=0.5+0.5t ,,可得v 0=0.5 m/s ,a =1 m/s 2,选项A 、B 错误;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v =0.5 m/s +0.5×1 m/s =1 m/s ,C 错误;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为v =v 0+at =1.5 m/s ,D 正确。

【答案】: D7.某个量D 的变化量ΔD ,ΔD 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ΔD Δt叫作这个量D 的变化率。

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是m/s 2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7 m/s【解析】: 由于D 表示某质点的加速度,则ΔD Δt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其单位是:m/s 2s=m/s 3,故A 错误;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表示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表示的是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在增大,故C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物体在0~2 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 =a t =a 0+a t 2·t =2+02×2 m/s =2 m/s ,由于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v t =v 0+Δv =5 m/s +2 m/s =7 m/s ,故D 正确。

【答案】: D类型五 与x ­t 图象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8.(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解析】:A错:x­t图象斜率表示两车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B错: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

C、D对:t1和t2两图线相交,表明两车均在同一位置,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即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CD类型六与v ­t图象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9.(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解析】:A错,B对:v ­t图象和t轴包围面积表示位移,所以t1~t2时间内x甲>x乙,而t2时刻甲、乙并排行驶,所以t1时刻甲车在乙车后面,即A错,B对。

C错,D对:由图象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专题训练】1.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B.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物体在第6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第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解析】: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是相同的,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物体在1 s前后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物体在4 s末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此时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物体在2 s末和6 s末位移最大,离出发点最远,故D错误.【答案】:A2.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A.小车先正向做加速运动,后反向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D.小车做曲线运动【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而该图象中速度一直都为正值,所以一直都朝着正方向运动,v-t图象只表示直线运动,A、D错误;从图中可得顶点处的速度最大,为0.8 m/s,故B正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于半格的看作一格,小于半格的忽略不计,故位移为总共有86格,所以总“面积”为8.6 m,小车的最大位移为8.6 m,故C错误.【答案】:B3.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此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解析】:开始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减小到零,故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因v -t 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可知D 正确;故选D.【答案】:D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 内( C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 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6.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s 0;t 0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t 0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0~t 0时间内甲车在前,t 0~2t 0时间内乙车在前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 .2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12s 0D .s 0=67s7.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 2D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 =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与速度的平方v 2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B .t =0时汽车的速度为10 m/sC .刹车过程经过3 s 的位移为7.5 mD .刹车过程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9.2017年11月15日,在“滁新高速”下行线因突发团雾而造成多车追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