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 专题复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运动图像专题

运动图像专题一、位移—时间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x -t 图像描述了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中能获取的质点运动的相关信息如下:(1)点(x ,t )——物体某一时刻的位置与横轴的交点 在参考点的时刻 点 与纵轴的交点 初位置两图的交点 两者相遇 图像在横轴之上: 在参考点正方向位置(2)线图像在横轴之下: 在参考点负方向变化趋势——斜率:v t=∆∆==stan k α(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方向) (3)若x-t 图象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x-t 图象是平行t 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 若x-t 图象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4)判断质点运动的快慢。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质点运动得越快。
(5)注意:①图像不是轨迹②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 例题例1、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 图像,关于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 段汽车运动最快B.AB 段汽车静止C.CD 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同D.0-4h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例2: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 、B 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x-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s 内A 、B 的位移均为10m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C.在前5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从3s 末开始,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 比B 运动得快例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 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 0B.t 1~t 2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1D.t 1~t 2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同向运动例4: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B 图线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运动得总比乙快 B.甲、乙位移相同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D.甲、乙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例5: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
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 小专题运动图像 运动图像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运动图像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 1.看“轴”xv--tt图图像像纵纵轴轴表表示示位速移度 2.看“线”xv--tt图图像像上上倾倾斜斜直直线线表表示示匀匀速变直速线直运线动运动 3.看“斜率”xv--tt图图像像上上斜斜率率表表示示速加度速度
4.看“面积”xv--tt图图像像上上面图积线无和实时际间意轴义围成的“面积”表 示位移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22021/11/22November 22,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5.看“纵截距”xv--tt图图像像表表示示初初位速置度 拐点转折点一般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
高中物理 高一培优讲义运动图像专题(有答案)

运动图像专题一、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例1 (2017·湖北二模)如图为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0~2t0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不相同例2 (2017·孝义市一模)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在0~2 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内,质点做曲线运动C.在0~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 mD.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发生了改变二、根据运动图像计算物理量例3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预示着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深潜器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这10 min内的深度图像(a)和速度图像(b),如图所示,则有()A.(a)图中h3代表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应为60 m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C.超重现象应发生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D.整个深潜器在8~10 min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例4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 m/s的速度行驶,t=0时刻遇紧急情况后立即急刹车,避险后继续运动,此过程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取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求:(1)汽车在0~9 s内的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汽车0~9 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三、应用运动图像分析运动变化例5 (2017·怀化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a1≠a2≠a3,则()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达到C B.甲一定先由A达到CC.乙一定先由A达到C D.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达到C例6 (多选)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被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击穿,若子弹击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受到木块的阻力大小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大B.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小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例7 (2018·河南新乡月考)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图像问题

s1-s2=15 m,故A错误,C正确;
从 t=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 v1′=
30 2
m/s=15
m/s,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v2′=
30 2
m/s=15 m/s,故 B 错误;
从 t=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 a1=340 m/s2=7.5 m/s2,
例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于0~t1时间内 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B.乙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C.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位移变小,速度变大
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t1时间内甲物体速度 减小,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 方向相反,故A错误; 0~t1时间内乙物体速度减小,做减速运动,所以乙 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D错误; 由于在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它们的平均 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 大于甲车速度,A项错误; 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 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 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B项错误; t1和t2时刻两图线都相交,表明两车在两个时刻均在同一位置,从t1 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 相等的一个时刻,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C、D项正确.
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12v0 时,v2=14v02,可得 s=34s0,选项 C 正确;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f复习一:运动图像问题(共28张ppt)

x/m
30 C
20
A
B
10
D
0 12 3 4 5
t/s
(1)图中OA、AB、BC、CD各表示怎样的运动?
(2)第3s末的位置在哪里? 第4s内的位移多大?
(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求OA,CD段速度?
专题一 运动图像 X-t、V-t图像
【学习目标】
1.知道x-t、V-t图像斜率的含义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与横轴 平行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 倾斜
的直线。(如图中甲所示) 的直线。(如图中乙所示)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位移 。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方向 。
四、运动图象的应用
1.应用运动图象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 (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 系决定。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见非常规图象
(1)a-t 图象:由 v=v0+at 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
针对训练1
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0~5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0~6 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D 【解析】 A 图线的斜率不变,则 A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不变,故 A 项错误;0~6 s 内 B 物体图线切线的斜率增大,则 B 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 B 项错误;根据物体的位移 Δx=x2- x1,可知 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比 B 物体的大,则 A 物体的 平均速度比 B 物体的大,故 C 项错误;0~6 s 内 B 物体的图象 切线斜率绝对值先小于 A,后大于 A,可知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 大小相等,故 D 项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考纲要求】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3.会利用速度图像求速度和加速度;4.会求解追及与相遇问题。
【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运动的x-t 图象要点诠释: 1.x-t 图象的意义x-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即xv t∆=∆,如图所示:2.x-t 图象的理解(1)x-t 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2)从x-t 图象上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静止;②图线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些运动。
(3)x-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斜率不变。
(4)x-t 图象的交点:如果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考点二: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要点诠释: 1.常见的v-t 图像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由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位移大小(即图中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
(2)直线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即va t∆=∆。
斜率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3)当v 0> 0时,若直线的斜率大于零,则加速度大于零,表示加速运动;若直线的斜率小于零,则加速度小于零,表示减速运动。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理解(1)v-t 图象能准确、全面地反映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及其规律,图象符合客观要求。
(2)v-t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或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v-t 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目标要求 1.掌握x -t 、v -t 、a -t 图像的意义,会分析其截距、斜率、“面积”等意义。
2.会用函数思想分析a -x 、xt-t 、v 2-x 等非常规图像来确定物体运动情况,解决物体运动。
3.掌握运动学图像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 常规运动学图像对基本图像的理解项目x -t 图像 v -t 图像a -t 图像 斜率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纵截距 t =0时,物体的位置坐标 初速度v 0起始时刻的加速度a 0面积 无意义 位移 速度变化量 交点表示相遇 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思考1.描述甲、乙、丙、丁、戊、己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答案 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丙物体先做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丁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戊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己物体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图像①②③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答案 图线①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图线③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图线②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 图(a)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巡视中沿医院走廊做直线运动,图(b)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后10 s 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7 mB .10~30 s 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35 m/sC .0~10 s 内,机器人做加速直线运动D .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相同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图(b)可知,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 m ,故A 错误;10~30 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v =Δx Δt =720m/s =0.35 m/s ,故B 正确;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不变,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与10~20 s 内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 1=-k 2,可知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等大反向,故D 错误。
高一物理运动学题型总结

t /s v /(m ·s -1)O 4 8122 4A16 -2 BC D运动学题型【图象问题】1. 右图表示某物体的v -t 图象,从图象可知OA 段的加速度是 m/s 2,AB 段的加速度是 m/s 2,BC 段的加速度是 m/s 2,CD 段的加速度是m/s 2,物体在这14 s 内运动的总路程是 m ,位移是 m 。
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0t 和0t ~30t 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3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3.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 .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4.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 =0时刻它们处于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B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C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再次处于同一位置D .在0~t 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一直小于乙车的位移【纸带问题】55-1如图,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由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可知A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B .小车在C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 C .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1.9 m/sD .小车在E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5-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的频率f=10Hz ,其中S 1=7.05cm 、S 2=7.68cm 、S 3=8.33cm 、S 4=8.95cm 、S 5=9.61cm 、S 6=10.26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3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 、50Hz 的交变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运动图象问题专题复习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
s 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 。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直线的斜率 ,即2121
tan s s v t t α-==-,如左下图①所示。
注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二 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1.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左下图②。
⑴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 时间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
⑵ 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s v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上图③)
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 倾斜的直线 。
⑵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 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02
t v v s t +=。
⑷ 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a 的大小等于直线的斜率,即2121tan v v a t t α-==
-, 直线线的斜率 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注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三、区分s t -图象、v t -图象
⑴ 如右图为v t -图象,A 描述的是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
动;B 描述的是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C 描述的是 匀减速直线 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又反向加速)。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匀加速 运动;C 的斜率为 负 (“正”或“负”),表示C 作 匀减速 运动。
A 的加速度 大于(“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加速度。
注意: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位移 。
时间轴以上的位移为 正 ,时间轴以下的位移为 负 。
⑵ 如左下图为s t -图象,A 描述的是 在原点出发的向正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B 描述的是 在原点正方向为1s 开始的向正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C 描述的是 在原点正方向为2s 开始的向负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 (“正”或“负”),表示物体向 正方向 运动;C 的斜率为 负 (“正”或“负”),表示C 向 负方向 运动。
A 的速度 大于 (“大于”、“等于”或“小于”) B 的速度。
⑶ 如右上图所示,是A 、B 两运动物体的s —t 图象,由图象分析:
A 图象与s 轴交点表示: 初始时刻在原点正方向8m 处 ,A 、
B ;两图象与t 轴交点表示: 此时刻在原点 ,A 、B 两图象交点P 表示: 此时刻两者相遇,距原点位移相等 ,A 、B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A 在1s 末开始朝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距原点8m 处朝负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即A 、B 相向运动,在2s 末相遇。
四 s t - 图象与v t -图象的比较:
上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 t -图象与v t -图象中的比较。
s t -图象
v t -图象 ①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
速度)。
①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
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0s 。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为0v 。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
遇时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1t 时间内物体位移为1s 。
⑥1t 时刻物体速度为1v (图中阴影部分面
积表示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典型例题】
例1 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分析:⑴ 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如题目加粗字体所示);
⑵ 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析:由图可知,0~5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11111=6515m 22
s v t =⨯⨯=; 5~15s 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212=61060m s v t =⨯=;
15~25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31311=61030m 22s v t =⨯⨯= 所以矿井的深度123=156030105m h s s s =++++=。
例2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解析:0~2s 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4s 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前4s 总位移为零,回到原出发点;所以2s 末距出发点最远,速度开始反向。
答案:BD
【针对训练】
1. 下图①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上图②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上图③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 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 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 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 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
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 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
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
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